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史”研究范式自觉与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兼论孙正聿先生的当代中国马哲史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1-17,共17页
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则是思想性的历史。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我们会发现,当代中国学人正是在主体性自觉与理论自觉中实现了"学术史"的研究范式自觉。在改革... 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则是思想性的历史。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我们会发现,当代中国学人正是在主体性自觉与理论自觉中实现了"学术史"的研究范式自觉。在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中,以孙正聿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人基于现实变革的需要,在"学术史"研究范式的自觉与反省中,在思想解放与解放思想、现实变革与变革现实、理论创新与创新理论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在"学术史"方法论自觉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已构成学界的"集体共识"。在新时代,倡导"学术史"研究范式的出场和在场,必将有助于我们在总结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清"来路"、看到"正路"、探索"前路",从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为继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富有生命力的哲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孙正聿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 “学术史”研究范式
下载PDF
基于“SCP”理论范式的静脉产业负外部效应成因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昆 魏晓平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SCP"研究范式对废品回收、资源再生产业(静脉产业)活动的负外部效应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不良的行业市场绩效,如行业利润率偏低、资源再流失、环境二次污染以及公众健康危害直接源于静脉企业特有的...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SCP"研究范式对废品回收、资源再生产业(静脉产业)活动的负外部效应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不良的行业市场绩效,如行业利润率偏低、资源再流失、环境二次污染以及公众健康危害直接源于静脉企业特有的市场行为,而行业市场制度缺位和供给不足则是导致这类社会非理性行为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P”研究范式 静脉产业 负外部效应
下载PDF
“从实求知”与作为研究范式的“江村学”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友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9,共7页
我们要贴切地理解和构建认识中国社会的知识体系,用以恰当地反思和理解全球时代的中国社会及其遭遇的复杂多变的新问题,其核心在于我们如何认识中国之"实"。跟随费孝通先生的江村调查和"行行重行行"的反复论证,我... 我们要贴切地理解和构建认识中国社会的知识体系,用以恰当地反思和理解全球时代的中国社会及其遭遇的复杂多变的新问题,其核心在于我们如何认识中国之"实"。跟随费孝通先生的江村调查和"行行重行行"的反复论证,我们逐步领悟到了一种建立在"志在富民"社会诉求基础上的情怀和基于"从实求知"、"实事求是"原则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其足以使我们将之作为一种"江村学"范式来理解和学习。"江村学"的真谛是"从实求知",其意在不断地"从实"中建设能够清楚认识中国之"实"的知识体系,又在"实践"中持续推进对"实"的理解和对"从实"的验证。正是基于对"实"的扎实认知,费先生进一步严肃地提出了"文化自觉",将其思考又延伸到对世界秩序与文明进程的总体性把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从实求知” “江村学 ”研究范式
下载PDF
“经济人”:一种研究范式的革新与局限
4
作者 张群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研究范式主要包括经济人假设、交易政治学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三部分。通过对这种范式的私益内涵分析和利弊分析,指出其在革新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借鉴“经济人”研究范式对我... 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研究范式主要包括经济人假设、交易政治学和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三部分。通过对这种范式的私益内涵分析和利弊分析,指出其在革新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借鉴“经济人”研究范式对我国政治学乃至经济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选择理论 “经济人”研究范式 革新 局限
下载PDF
“生活论”研究范式的构建——日本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雅林 《社会学评论》 2015年第4期19-29,共11页
社会学发展至今尚不是一门业已成熟的学科,一些流派和思潮仍没有完全摆脱"某种幻象支配",所形成的研究范式往往偏离生活本真。因此在今天社会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从实践对理论的需要出发,不是在枝节上而是在总体上返璞归... 社会学发展至今尚不是一门业已成熟的学科,一些流派和思潮仍没有完全摆脱"某种幻象支配",所形成的研究范式往往偏离生活本真。因此在今天社会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从实践对理论的需要出发,不是在枝节上而是在总体上返璞归真地建立起更具解释力的研究范式。在这方面费孝通晚年突破西方社会学的理论阀限,提出了建立"生活论"的研究范式的理论思路。此外,日本社会学"生活结构论"的创立,特别是广田康生在对移民社会的考察中,从生活逻辑出发,通过对生活者在日常实践活动中如何结成"个人关系网络"进而在同正式制度的勾连中如何组建起属于"自己的社会"的实证研究,也为"生活论"研究范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启示。综合费孝通和广田康生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基础理论、方法论、概念体系以及可操作的研究方法等层面建立起"生活论"研究范式的整体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费孝通 广田康生 “生活论”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无范式”研究的可能及其意义
6
作者 杨竞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0,共6页
"无范式"研究是相对于"范式"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可能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无范式"研究重视对先前理论体系的怀疑,对交往实践经验的审思,对逻辑思维结构的重构。"无范式"研究的可能... "无范式"研究是相对于"范式"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可能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无范式"研究重视对先前理论体系的怀疑,对交往实践经验的审思,对逻辑思维结构的重构。"无范式"研究的可能样态表现为"实事求是的态度"、"反体系化的立场"和"整合创构的方法"的统一。"无范式"研究具有促进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变革和塑造自由个性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研究 “无范式”研究 理论创新 自由个性
下载PDF
公共行政学“范式转型”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灵珊 《学习论坛》 2009年第5期50-52,共3页
自范式概念被引入以来,行政学界产生了诸多争论。对于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中是否存在"范式转型"的问题,学者们见仁见智,并主要形成了史学与哲学两种研究路径。但总体说来,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转型"研究仍缺乏一种... 自范式概念被引入以来,行政学界产生了诸多争论。对于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中是否存在"范式转型"的问题,学者们见仁见智,并主要形成了史学与哲学两种研究路径。但总体说来,公共行政学的"范式转型"研究仍缺乏一种全面宏观的研究思路,有进一步深入展开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学 范式转型”研究 史学 哲学 反思
下载PDF
中国创意产业区理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30
8
作者 马仁锋 沈玉芳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1-101,共11页
创意产业在中国发起于21世纪初的东部大都市,系统收集国内建筑学、产业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创意园区相关研究成果,评述中国自21世纪初创意产业兴起以来的基本概念研究、创意园区成长模式及机制、创意园区空间组织与... 创意产业在中国发起于21世纪初的东部大都市,系统收集国内建筑学、产业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创意园区相关研究成果,评述中国自21世纪初创意产业兴起以来的基本概念研究、创意园区成长模式及机制、创意园区空间组织与园区规划、创意园与城市更新、创意园内部空间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国大城市内城产业升级与城市再生为创意园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通过近8年努力,国内创意园区研究①已初步形成以创意园区成长模式与机理、创意园区规划建设、创意园区与城市更新为主的研究方向;②研究方法形成了以实证主义为主流的哲学基础;③研究队伍呈现以城市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为主的综合交叉。同时,综述认为:中国对创意产业区相关概念认识不清,未能将集群的内核与创意产业的核心有机融合;其次是对于创意产业区的研究应坚持从微观的创意产业的某一类型,甚至是其一项目为分析单元,从制度、经济、文化等宏观方面诠释产业区内核的组织与发育过程;再次是中国创意产业区研究必须从创意经济和"全球性—地方性"博弈视野,探索创意产业区形成与演化的生境和其对城市发展—空间规划的空间效应(也即创意空间的生长)及城市响应策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园区 创意产业集聚区 创意产业区 “实证.理论”研究范式 空间效应与创意空间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论考察--“国家-社会”理论是否适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方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三农"问题在政治层面上的反映就是乡村治理问题。从中国农村政治体制历史变迁的本土视角可以发现:从实践角度看,我国乡村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国家政权的把度下进行的,但是,由此将国家权力的下渗设定为国家政权的单一化判断是不... "三农"问题在政治层面上的反映就是乡村治理问题。从中国农村政治体制历史变迁的本土视角可以发现:从实践角度看,我国乡村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国家政权的把度下进行的,但是,由此将国家权力的下渗设定为国家政权的单一化判断是不科学的。过分强调国家对社会的单向影响,忽略了社会对国家的反向关系以及国家与社会讨价还价的过程及其正向效应。另外,如果仅将基层组织力量作为社会变迁的源动力又无法从国际领域找到经验证据。因此,"国家—社会"分析范式提供了探究农村社会与国家权力互动的分析理路与方法论导向,是研究我国乡村治理问题的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研究范式 乡村治理模式 农村政治体制
下载PDF
跨国史的兴起及其对教育史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07,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对肇始于19世纪的"民族-国家"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的批判和"美国史国际化运动"的推动,跨国史研究在国际史学研究中逐渐兴起。入江昭、伊恩·蒂勒尔和托马斯·本德这些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对肇始于19世纪的"民族-国家"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的批判和"美国史国际化运动"的推动,跨国史研究在国际史学研究中逐渐兴起。入江昭、伊恩·蒂勒尔和托马斯·本德这些跨国史研究的领军人物进行了最初的主题和实践尝试。他们关于跨国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跨国史范式对民族国家历史的重新书写;二是基于跨国史视角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关注和考察。跨国史对于教育史研究有诸多意义:一是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史的价值追求;二是为教育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观;三是为教育史的完整书写和编撰带来了启发。我们可以运用跨国史推进教育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史 “民族-国家”研究范式 教育史研究
下载PDF
物体颜色与质地相似度对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富洪 李红 +4 位作者 陈安涛 冯廷勇 高雪梅 张仲明 龙长权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设计了3个实验任务,探讨物体颜色相似度与质地相似度对140名4~6岁幼儿和40名成年人的归纳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任务1中,当靶物体质地保持不变时,幼儿和成年人在归纳推理中倾向于选择与靶物体在颜色上更相似的物体;在任务2中,当靶物... 设计了3个实验任务,探讨物体颜色相似度与质地相似度对140名4~6岁幼儿和40名成年人的归纳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任务1中,当靶物体质地保持不变时,幼儿和成年人在归纳推理中倾向于选择与靶物体在颜色上更相似的物体;在任务2中,当靶物体颜色不变时,幼儿和成年人倾向于选择与靶物体在质地上更相似的物体;在任务3中,当测试物体在颜色相似度和质地相似度上发生相反变化时,4岁幼儿显著地依赖于质地相似度进行归纳,颜色相似度在5~6岁时的重要性明显提高,但仍略低于质地相似性,差异不显著,这表明颜色相似度和质地相似度在幼儿的归纳推理中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要.对成年人而言,颜色相似度虽然看起来比质地相似度相对更重要,但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 质地 相似度 归纳推理 “需要驱动-扩展选择”研究范式
下载PDF
论费孝通先生晚年的重要学术贡献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雅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0,共6页
费孝通教授晚年的重大学术贡献是:在回答"社会是什么"这个社会学以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元问题"上,破解了西方社会学的迷思,建立起了"生活论"的解释框架和研究范式,从而确立了生活本体论的社会学信仰,明确... 费孝通教授晚年的重大学术贡献是:在回答"社会是什么"这个社会学以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元问题"上,破解了西方社会学的迷思,建立起了"生活论"的解释框架和研究范式,从而确立了生活本体论的社会学信仰,明确了社会学既是社会科学又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属性,建立了从生活逻辑出发和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研究方法。费孝通所确立的"生活论"研究范式为求解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实体与价值、理性与情感、实证与非实证研究等基本理论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社会学 社会范畴 “生活论”研究范式
下载PDF
Issues,Progress,and Recommend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Barrier on the Mongolian Platea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g Data
13
作者 WANG Juanle LI Kai +8 位作者 XU Shuxing SHAO Yating WANG Meng LI Menghan ZHANG Yu LIU Yaping LI Fengjiao Ochir ALTANSUKH Chuluun TOGTOKH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5期1113-1124,共12页
The Mongolian Plateau(MP),situ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Siberian taiga and the arid grasslands of Central Asia,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as an Ecological Barrier(EB)with crucial implications for ecologi... The Mongolian Plateau(MP),situ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Siberian taiga and the arid grasslands of Central Asia,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as an Ecological Barrier(EB)with crucial implications for ecological and resource security in Northeast Asia.EB is a vast concept and a complex issue related to many aspects such as water,land,air,vegetation,animals,and people,et al.It is ver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of EB without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that traditional diverse studies cannot cover.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have enabled a shift in the research paradigm.Faced with these requirements,this study identified iss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B on MP from a big data perspective.This includes the issues,progress,and future recommendations for EB construction-related studies using big data and AI.Current issues cover the status of theoretical studies,technical bottlenecks,and insufficient synergistic analyses related to EB construction.Research progress introduces advanc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driven by big data in three key areas of MP:natural resources,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B construction on MP,it is recommended to utilize big data and intelligent computing technologies,integrate extensive regional data resources,develop precise algorithms and automated tools,and construct a big dat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This study aims to call for more attention to big data and AI applications in EB studies,thereby supporting the achiev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n the MP and enhancing the research paradigm transforming in the fields of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n Plateau resources and ecology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adigm
原文传递
浅析生活方式与设计的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宋立民 《艺术教育》 2018年第5期37-40,共4页
首先,社会学的生活方式研究探讨生活的"隐性结构",设计学的设计实践是生活方式物化的"显性表现"。就像生命科学通过DNA掌握生物遗传代码一样,通过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可以探讨设计的规律。其次,生活方式研究应成为设... 首先,社会学的生活方式研究探讨生活的"隐性结构",设计学的设计实践是生活方式物化的"显性表现"。就像生命科学通过DNA掌握生物遗传代码一样,通过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可以探讨设计的规律。其次,生活方式研究应成为设计学理论架构和设计实践的重要基础,设计学科将逐渐构建生活方式与设计理论、设计实践相关的评价模式。再次,引入生活方式研究的设计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应在自身艺术审美经验基础上,加入实证主义方法,并将大数据作为重要工具之一,构建"感知+实证"的研究范式。最后,在当代,由于科学技术超前发展,生活方式研究特别是对将来时间节点(1至50年内)生活方式研究的滞后所带来的"认知盲区",将影响人们对将来社会、经济、教育、伦理以至设计等一系列问题的预期与判断。因此,应加大研究力度,求解生活方式与科技进步在将来时间节点的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与设计 将来生活方式 “感知+实证”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日本诉讼标的理论再认识——一种诉讼法哲学观的转向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明洲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91,共10页
在过往的诉讼标的理论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成果都使用了"体系性诉讼标的理论"作为研究范式,相关研究通常把"体系性"的研究范式默认为德国、日本等主要大陆法国家理论的通行做法。但是,当代日本法的理论和实务已经放弃... 在过往的诉讼标的理论研究中,大多数研究成果都使用了"体系性诉讼标的理论"作为研究范式,相关研究通常把"体系性"的研究范式默认为德国、日本等主要大陆法国家理论的通行做法。但是,当代日本法的理论和实务已经放弃了"体系性诉讼标的理论",并转而将诉讼标的问题拆解成诉的合并、诉的变更、禁止重复系属、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等四个子问题,在具体的诉讼场景中分别寻求妥当的解决方案。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的哲学观是一种重视具体场景中结果妥当性的形而下哲学观。理解这种诉讼法哲学观,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日本诉讼标的理论,还可为理解当今的整个日本民事诉讼法学提供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标的 “相对化”研究范式 诉讼法哲学观 既判力
原文传递
Three Paradigms in Lu Xun Research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ptions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福贵 Chen S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3期100-118,共19页
Research on Lu Xun is never simply the analysis of an individual writer, but constitut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attributes represented by Lu Xun himself and his writings. Likewise,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 Research on Lu Xun is never simply the analysis of an individual writer, but constitut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attributes represented by Lu Xun himself and his writings. Likewise,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 on Lu Xun is never a simple evaluation of academic history, but rather a social evalu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value orientations of those times. At present, with the return of academic logic and the growing tendency toward private research, a noteworthy divergence of standpoints and evaluations of Lu Xun research has emerged. At the same time, as a prominent discipline that has been over-interpreted, research on Lu Xun is demonstrating a tendency toward redundancy and triviality. Three fundamental paradigms are commonly employed in research on Lu Xun: historical research that attempts to explore historical materials; academic research that focuses on knowledge interpretation and aesthetic evaluation; and contemporary research that pursues the contemporary meaning and values of Lu Xun's ideas. Each paradigm offers an insight into and understanding of Lu Xun's rich and complex spiritual world; each presents a paradox of one kind or the other; and each performs different value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digms in research on Lu Xun historical value academic research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原文传递
Possible interpretation of disciplinary issues in education
17
作者 DING Gang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9年第1期1-9,共9页
Education must go beyond the borders of the disciplines and educators must make individual learning development a top priority for education if they wish to fulfill their miss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and in order to... Education must go beyond the borders of the disciplines and educators must make individual learning development a top priority for education if they wish to fulfill their miss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an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by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different individual learning.Whil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s a public issue,not a personal affair,it is also a social issue.Thus,educational research bases itself on each type of development,as well as to its existence in the mosaic of social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Consequently,theoretical concept and empirical study combine an intrinsic pedagogical paradigm mechanism.Furthermore as a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methodology,awareness of the value of education and method-related activities,pedagogy becomes a special way of seizing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 individual learning research paradigm
原文传递
Karhunen-Loeve expansions for the m-th order detrended Brownian motion 被引量:2
18
作者 AI XiaoHui LI WenBo V.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14年第10期2043-2052,共10页
The m-th order detrended Brownian motion is defined as the orthogonal component of projection of the standard Brownian motion onto the subspace spanned by polynomials of degree up to m. We obtain the Karhunen-Loeve ex... The m-th order detrended Brownian motion is defined as the orthogonal component of projection of the standard Brownian motion onto the subspace spanned by polynomials of degree up to m. We obtain the Karhunen-Loeve expansion for the process and establish a connection with the generalized (m-th order) Brownian bridge developed by MacNeill (1978) in the study of distributions of polynomial regression. The resulting distribution identity is also verified by a stochastic Fubini approach. As applications, large and small deviation asymptotic behaviors for the L2 norm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h order detrended Brownian motion Karhunen-Loeve expansions stochastic Fubini approach Zeilberger algorithm large deviation small devi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