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ght into the experiment and extraction mechanism for separating carbazole from anthracene oil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based deep eutectic solvents
1
作者 Xudong Zhang Yanhua Liu +4 位作者 Jun Shen Yugao Wang Gang Liu Yanxia Niu Qingtao She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8-199,共12页
Carbazole is an irreplaceable basic organic chemical raw material and intermediate in industry.The separation of carbazole from anthracene oil by environmental benign solvents is important but still a challenge in che... Carbazole is an irreplaceable basic organic chemical raw material and intermediate in industry.The separation of carbazole from anthracene oil by environmental benign solvents is important but still a challenge in chemical engineering.Deep eutectic solvents (DESs) as a sustainable green separation solvent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separation of carbazole from model anthracene oil.In this research,three quaternary ammonium-based DESs were prepared using ethylene glycol (EG) as hydrogen bond donor and tetrabutylammonium chloride (TBAC),tetrabutylammonium bromide or choline chloride as hydrogen bond acceptors.To explore their extraction performance of carbazole,the conductor-like screening model for real solvents (COSMO-RS)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activity coefficient at infinite dilution (γ^(∞)) of carbazole in DESs,and the result indicated TBAC:EG (1:2) had the stronger extraction ability for carbazole due to the higher capacity at infinite dilution (C^(∞)) value.Then,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se three DESs was evaluated by experiments,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COSMO-RS prediction results.The TBAC:EG (1:2) was determin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solvent.Additionally,the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TBAC:EG (1:2) were optimized,an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and selectivity of carbazole could reach up to 85.74%,30.18 and 66.10%,respectively.Moreover,the TBAC:EG (1:2) could be recycled by us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ter as antisolvent.In addition,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TBAC:EG (1:2) was also evaluated by real crude anthracene,the carbazole was obtained with purity and yield of 85.32%,60.27%,respectively.Lastly,the extraction mechanism was elucidated byσ-profiles and interaction energy analysis.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extraction process was the hydrogen bonding ((N–H...Cl) and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C–H...O and C–H...π),which corresponding to the blue and green isosurfaces in IGMH analysis.This work presented a novel method for separating carbazole from crude anthracene oil,and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separation of other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 from coal t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AZOLE Model anthracene oil Deep eutectic solvents COSMO-RS Extrac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Features and imbibition mechanisms of Winsor Ⅰ type surfactant solution in oil-wet porous media 被引量:2
2
作者 YU Fuwei JIANG Hanqiao +5 位作者 FAN Zhen XU Fei SU Hang CHENG Baoyang LIU Rengjing LI Junji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5期1006-1013,共8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Cl concentration and the phase change behavior of microemulsion of anionic surfactant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salinity scan experiments.The wettability of WinsorⅠtype surfactant solution(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Cl concentration and the phase change behavior of microemulsion of anionic surfactant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salinity scan experiments.The wettability of WinsorⅠtype surfactant solution(WⅠsolution)and the effect of NaCL concentration on phase change behavior of WⅠsolution and imbibition in oil-wet porous media were investigated by microfluidic experiments in this study.The WⅠsolution and WinsorⅠtype microemulsion are similar in wetting phase with stronger wettability than other phases.Two main mechanisms of WⅠsolution enhancing imbibitions recovery in oil wet porous media are the wetting phase drive and residual oil solubilization.Under the salinity condition of WinsorⅠtype microemulsion,the NaCl concentration has strong impact on the imbibition mechanism of WⅠsolution,the higher the NaCl concentration,the complex the imbibition process and the higher the imbibition efficiency will be.The NaCl concentration has strong impact on the solubilization ability to oil of the WⅠsolution,the higher the NaCl concentration,the stronger the solubility of the WⅠsolution to residual oil will 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media WETTABILITY Winsortype SURFACTANT IMBIBITION mechanism enhanced oil recovery
下载PDF
Type Ⅰ kerogen-rich oil shale from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mineralogical description and pyrolysis kinetics
3
作者 Rajaa Bouamoud Ely Cheikh Moine +3 位作者 Raphaèl Mulongo-Masamba Adnane El Hamidi Mohammed Halim Said Arsalane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255-267,共13页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holds important reserves of oil shale which is still under geological status.Herein,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pyrolysis kinetics of typeⅠkerogen-rich oil shale of the western Centr...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holds important reserves of oil shale which is still under geological status.Herein,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pyrolysis kinetics of typeⅠkerogen-rich oil shale of the western Central Kongo(CK)were investigated.X-ray diffraction,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thermal analysis(TG/DTA)showed that CK oil shale exhibits a siliceous mineral matrix with a consistent organic matter rich in aliphatic chains.The pyrolysis behavior of kerogen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 single mass loss between 300 and 550°C,estimated at 12.5%and attributed to the oil production stage.Non-isothermal kinetics was performed by determining the activation energy using the iterative isoconversional model-free methods and exhibits a constant value with E=211.5±4.7 kJ mol.1.The most probable kinetic model describing the kerogen pyrolysis mechanism was obtained using the Coats–Redfern and Arrhenius plot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a unique kinetic triplet confirming the nature of kerogen,predominantly typeⅠand reinforcing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K oil shale.Besides,the calculation of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ΔH~*,ΔS~*andΔG~*)corresponding to the pyrolysis of typeⅠkerogen revealed that the process is non-spontaneous,in agreement with DTA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kerogen PYROLYSIS kinetics Isoconversional methods MINERALOGY Central Kongo oil SHALE
下载PDF
两个蒽基Au(Ⅰ)配合物[Au(anbdtim)_(2)]PF_(6)和[Au(anbdtim)_(2)][Au(CN)_(2)]的结构调控和发光转换
4
作者 黄建工 万复舜 +3 位作者 叶程辉 陈文文 吕欣彤 曹登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9-966,共8页
合成了2个蒽基配合物[Au(anbdtim)_(2)]PF_(6)(1)和[Au(anbdtim)_(2)][Au(CN)_(2)](2),其中anbdtim=2-蒽基-4,5-双(2,5-二甲基(3-噻吩基))-1-甲基咪唑。它们含有不同的抗衡阴离子,1中的为PF_(6)^(-),2中的为[Au(CN)_(2)]^(-)。这导致2... 合成了2个蒽基配合物[Au(anbdtim)_(2)]PF_(6)(1)和[Au(anbdtim)_(2)][Au(CN)_(2)](2),其中anbdtim=2-蒽基-4,5-双(2,5-二甲基(3-噻吩基))-1-甲基咪唑。它们含有不同的抗衡阴离子,1中的为PF_(6)^(-),2中的为[Au(CN)_(2)]^(-)。这导致2个配合物在溶液和固态中都表现出显著不同的荧光。在CH_(2)Cl_(2)溶液中,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465和445 nm。在固态,1和2的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450和478 nm。有趣的是,配合物2对苯分子很敏感,它在苯中的荧光发射波长为475 nm(量子产率Φ=66.5%),在CH_(2)Cl_(2)中为448 nm(Φ=22.9%)。此外,我们利用配合物2的苯溶液蒸发制备了蓝绿色发光固体2-benzene。当交替地除去和再次加入苯,固体2-benzene的荧光发射在蓝绿色(491 nm)和钢蓝色(460 nm)之间可逆地转换。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讨论了抗衡阴离子和苯分子对1和2的发光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配合物 亲金作用 结构调控 发光转换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萨尔图油层Ⅰ砂组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玉兰 陈国俊 +3 位作者 吕成福 王天奇 刘得文 杜贵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应用录井、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萨尔图油层Ⅰ砂组的沉积微相,并采用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分析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利用拟合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萨尔图油层Ⅰ砂组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 应用录井、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萨尔图油层Ⅰ砂组的沉积微相,并采用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分析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利用拟合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萨尔图油层Ⅰ砂组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其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已有的勘探成果也证实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结合构造发育情况,预测了松辽盆地南部月亮泡地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泡地区 萨尔图油层砂组 三角洲前缘 地震属性
下载PDF
临江地区扶余—杨Ⅰ油层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秦秋寒 宋效文 +2 位作者 何成山 柳成志 刘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44,116,共6页
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压汞分析,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研究临江地区扶余一杨Ⅰ油层储集空间类型和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临江地区扶余一杨Ⅰ油层为中低孔低渗的碎屑砂岩储层,孔隙度为10.0%~15.0%,渗透率为(0... 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压汞分析,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研究临江地区扶余一杨Ⅰ油层储集空间类型和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临江地区扶余一杨Ⅰ油层为中低孔低渗的碎屑砂岩储层,孔隙度为10.0%~15.0%,渗透率为(0.01~10.00)×10^-3μm^2;砂岩发育原生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2种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储层孔隙结构不均匀,以小孔喉为主;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前期为沉积条件和埋深,后期为溶解作用和胶结、交代作用.研究结果对认识临江地区扶杨油层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江地区 扶杨杨油层 储层特征 储集空间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生烃动力学 被引量:13
7
作者 何坤 张水昌 +2 位作者 王晓梅 米敬奎 毛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9,共8页
针对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的生烃特征和动力学,利用黄金管模拟装置开展了升温热解实验。液态产物和气体产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Ⅰ型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以生油为主,干酪根初次裂解气产量仅为100 mg/g左右。轻质油的色谱演... 针对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的生烃特征和动力学,利用黄金管模拟装置开展了升温热解实验。液态产物和气体产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Ⅰ型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以生油为主,干酪根初次裂解气产量仅为100 mg/g左右。轻质油的色谱演化和烃类气体生成的活化能分布共同证实,封闭体系的烃类气体来源于多种反应途径,其中早期生成液态产物的二次裂解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同时,动力学计算的结果表明,不同液态产物生成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轻质组分生成的活化能明显要高于重质组分;源内残留油二次裂解的平均活化能为57.3 kcal/mol,要低于油藏内正常原油裂解的活化能;Ⅰ型有机质初次裂解气形成于生油初期到源内残留烃裂解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管热解实验 型有机质 动力学 油气生成模式 生烃潜力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江汉复兴Ⅰ号断块近地表石油微生物勘探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袁志华 张杨 张玉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1-645,共5页
油气微生物勘探,作为一种新的油气勘探技术,因其快速而多解性小,日益受到勘探界的重视。通过对江汉复兴Ⅰ号断块的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不仅对研究区内的S4正钻井成功地进行了快速评价,而且圈定了最有利富集区,同时,指明了勘探方向可向... 油气微生物勘探,作为一种新的油气勘探技术,因其快速而多解性小,日益受到勘探界的重视。通过对江汉复兴Ⅰ号断块的油气微生物勘探研究,不仅对研究区内的S4正钻井成功地进行了快速评价,而且圈定了最有利富集区,同时,指明了勘探方向可向南部转移。最后,通过对研究区长期跟踪研究表明,在油气微生物勘探之后所完钻的12口井中,其含油情况均与微生物异常结果相符,充分展示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勘探 复兴号断块 微生物异常 有利富集区 快速评价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杜84块兴隆台Ⅰ油层隔夹层识别、成因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吴俊 樊太亮 +3 位作者 高志前 李晨 张涛 马聪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8-258,共11页
隔夹层是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探讨隔夹层为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研究奠定基础。以岩心、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综合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1735口测井资料,利用电性及物性测试分析,按照岩心标定测井曲线,编制5种参数(声波时差、... 隔夹层是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探讨隔夹层为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研究奠定基础。以岩心、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综合辽河西部凹陷曙一区1735口测井资料,利用电性及物性测试分析,按照岩心标定测井曲线,编制5种参数(声波时差、深侧向电阻率、感应电导率、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将研究区的隔夹层分为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两类,并建立两类隔夹层定量划分标准和识别模板。研究区隔夹层发育主要受控于洪泛期沉积、局部区域水动力减弱、多期河道切割侵蚀、前积(侧积)和河床滞留沉积的综合作用。泥质隔夹层主要集中分布在滨浅湖和分流间湾处,物性隔夹层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分支处及分流间湾的局部;在靠近物源区,隔夹层分布较少且较孤立,仅在两期河道叠置间发育,而在远离物源区分布明显增多且厚度增大;隔夹层在垂向上的分布与所处的基准面旋回关系密切,在中期旋回上升半旋回的3个阶段,隔夹层自下而上数量增多、厚度增大。最后提出隔夹层的岩性、物性、厚度及展布特征影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对辽河油田稠油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兴隆台油层组 沙河街组 杜84块 辽河西部凹陷
下载PDF
临江地区扶余—杨Ⅰ油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秋寒 宋效文 +2 位作者 孙玉英 刘超 艾晓哲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6,6,共5页
为解决临江地区扶余—杨Ⅰ油层油气水关系复杂、分布规律认识不清问题,根据油气藏勘探开发资料,分析该区生油层、储集层的分布规律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成藏条件,总结油气水平面和剖面分布规律,指出该区成藏主控因素为烃源岩、沉积环境... 为解决临江地区扶余—杨Ⅰ油层油气水关系复杂、分布规律认识不清问题,根据油气藏勘探开发资料,分析该区生油层、储集层的分布规律以及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成藏条件,总结油气水平面和剖面分布规律,指出该区成藏主控因素为烃源岩、沉积环境与储层物性条件、断裂和圈闭.结果表明:王府凹陷油源数量和位置控制油气的分布范围;河道砂体与断裂配合构成该区油气运移良好通道;遮挡性断层封堵油气使其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江地区 扶余—杨油层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一株鸭源禽Ⅰ型副黏病毒毒力测定及诱导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济培 谭华龙 +3 位作者 陈冈 曾强 张福英 陈建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8-1174,共7页
试验旨在测定一株从番鸭中分离获得的禽Ⅰ型副黏病毒(GSFY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并将其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番鸭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GSFY株的平均致死时间(mean death time,MDT)为71h,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rebral path... 试验旨在测定一株从番鸭中分离获得的禽Ⅰ型副黏病毒(GSFY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并将其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番鸭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GSFY株的平均致死时间(mean death time,MDT)为71h,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ICPI)为1.75,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为2.49;GSFY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与鸡源Chicken/China/Guangxi 9/2003株同源性最高,为97.1%,且二者均处于基因Ⅶ型分支,综合以上结果确定其为禽Ⅰ型副黏病毒基因Ⅶ型强毒株。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疫苗进行3次免疫后对番鸭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3次免疫后第7天抗体效价平均值达到6log2,第21天抗体效价平均值达到8log2,用GSFY毒株攻击免疫番鸭,当抗体滴度>5log2时,保护率达100%。本研究结果为生产实践制订鸭预防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免疫程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禽型副黏病毒 生物学特性 遗传特性 油乳剂灭活疫苗
下载PDF
Ⅰ型鸭疫里默氏菌灭活油乳化疫苗的研制及其近期保护率的测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文杨 黄瑜 +2 位作者 程龙飞 苏敬良 郭玉璞 《福建畜牧兽医》 1999年第2期4-5,共2页
以血清Ⅰ型鸭疫里默氏菌为供试菌株,改良马丁肉汤培养,纯检后扩大培养,再用福尔马林灭活离心浓缩,然后按一定比例制备油乳化疫苗。经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后,测定其近期保护率。试验表明于免疫后9d和14d用致死量的Ⅰ型鸭疫里默氏... 以血清Ⅰ型鸭疫里默氏菌为供试菌株,改良马丁肉汤培养,纯检后扩大培养,再用福尔马林灭活离心浓缩,然后按一定比例制备油乳化疫苗。经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后,测定其近期保护率。试验表明于免疫后9d和14d用致死量的Ⅰ型鸭疫里默氏菌攻击,其保护率分别为83.3%和100%。该疫苗在福州郊区5个鸭场免疫6日龄~10日龄雏鸭2万余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灭活油乳化疫苗 近期保护率
下载PDF
MARPOL公约新的附则Ⅰ对油船总体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柳卫东 《上海造船》 2006年第1期28-30,共3页
以VLCC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的双壳宽度和双层底高度以及纵舱壁距中心线的距离对“事故性溢油性能”和“假定流出油量”要求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了MARPOL公约新的附则Ⅰ对油船总体设计影响的一些结论。
关键词 MARPOL附则 事故性溢油性能 油船 总体设计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辣椒精油中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志健 吕伟军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7期277-278,共2页
采用1%冰醋酸水溶液、1%冰醋酸溶液、20%丙酮乙腈溶液分别进行梯度洗脱,测定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含量。结果表明,苏丹红Ⅰ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6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9,苏丹红Ⅱ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6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 采用1%冰醋酸水溶液、1%冰醋酸溶液、20%丙酮乙腈溶液分别进行梯度洗脱,测定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含量。结果表明,苏丹红Ⅰ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6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9,苏丹红Ⅱ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6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 7。苏丹红Ⅰ的加标回收率为89.38%,苏丹红Ⅱ的加标回收率为90.27%。该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 苏丹红Ⅱ 高效液相法 辣椒精油 测定
下载PDF
不同原料油在油煤共炼反应结果中的影响
15
作者 胡金余 李增勃 +1 位作者 郭彦新 韩智发 《炼油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
文中通过悬浮床加氢装置对不同原料油进行加氢裂化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以FCC油浆、DCC油浆为基础原料油,并以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和蒽油作为补充原料油,与煤共炼加氢反应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溶剂油中蒽油掺入量提高,单位质量煤转化率和沥... 文中通过悬浮床加氢装置对不同原料油进行加氢裂化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以FCC油浆、DCC油浆为基础原料油,并以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和蒽油作为补充原料油,与煤共炼加氢反应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溶剂油中蒽油掺入量提高,单位质量煤转化率和沥青转化率也会增加,轻质油收率小幅度增加。常压渣油和减压渣油掺入量的比例提高,轻质油收率增加,单位质量煤转化率和沥青质转化率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渣油 减压渣油 蒽油 油煤共炼
下载PDF
Ⅰ群禽腺病毒双价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韦悠 谢芝勋 +5 位作者 范晴 刘加波 谢丽基 庞耀珊 邓显文 谢志勤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550-1554,共5页
【目的】提高国内I群禽腺病毒疫苗的防控能力,防止I群禽腺病毒蔓延。【方法】优化I群禽腺病毒的增殖条件,以I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V-4)及血清8型(FAV-8)的抗原液制备油乳剂单价及双价灭活苗,比较甲醛及β-丙内酯(BPL)的灭活效果,并检验... 【目的】提高国内I群禽腺病毒疫苗的防控能力,防止I群禽腺病毒蔓延。【方法】优化I群禽腺病毒的增殖条件,以I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V-4)及血清8型(FAV-8)的抗原液制备油乳剂单价及双价灭活苗,比较甲醛及β-丙内酯(BPL)的灭活效果,并检验疫苗性状、监测免疫抗体水平及进行免疫攻毒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疫苗灭活以1.00mL/L终浓度的甲醛或0.500mL/L终浓度的BPL为宜;3种疫苗均为白色状乳液,4°C下保存期均可达12个月,单价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0μL/羽,双价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250μL/羽;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免疫后第4周抗体水平达到峰值,且在免疫后第8周仍维持较高水平;免疫攻毒试验结果显示,3种疫苗的保护率均为100%,能完全抵抗病毒攻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免疫初期3种疫苗抗体均达到预期免疫效果,免疫保护期在6个月以上,在生产中使用双价疫苗可以减少注射次数。【结论】FAV-4、FAV-8双价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效果好、保存期长、安全性好,为净化I群禽腺病毒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群禽腺病毒 FAV-4 FAV-8 双价油乳剂灭活苗
下载PDF
深层稠油油藏Ⅰ-2型普通稠油水驱油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厉强 董明 +4 位作者 许学健 杜雪花 张晓峰 沈贵红 寇根 《当代化工》 CAS 2020年第5期927-930,共4页
泌276断块深层I-2型普通稠油油藏采用天然能量开发效果较差,急需转换开发方式。由于深层稠油采用热采开发工艺技术难度大且经济效益较差,因此可行性不高。一些深层稠油油藏采取常规注水开发方式的效果较好,但原油黏度基本都小于300mPa&#... 泌276断块深层I-2型普通稠油油藏采用天然能量开发效果较差,急需转换开发方式。由于深层稠油采用热采开发工艺技术难度大且经济效益较差,因此可行性不高。一些深层稠油油藏采取常规注水开发方式的效果较好,但原油黏度基本都小于300mPa·s。原油黏度介于300~500MPa·s之间的Ⅰ-2类普通稠油的注水开发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为论证注水开发可行性,开展了水驱油效率室内评价实验,并通过类比法确定了注水开发的驱油效率下限。结果表明,工区注水开发的驱油效率下限为28%,由于水驱油实验0.5PV之后的驱油效率均大于30%,且储层物性、流体属性等与邻区转水驱效果较好的王9断块类似,因此可以认为,注水开发可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天然能量转注水开发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276断块 -2型普通稠油 深层稠油油藏 注水开发 驱油效率界限
下载PDF
鸡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魏若瑶 姜勇 +3 位作者 刘林 沈达 林梦舟 徐建生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23,共6页
为研制鸡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油乳剂灭活疫苗,试验采用鸡肝癌细胞(LMH)扩增FAdV-4,测定FAdV-4最佳灭活条件和疫苗最佳油水比,研制了FAdV-4油乳剂灭活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进行疫苗质量、安全性和临床效力检验。结果显... 为研制鸡Ⅰ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油乳剂灭活疫苗,试验采用鸡肝癌细胞(LMH)扩增FAdV-4,测定FAdV-4最佳灭活条件和疫苗最佳油水比,研制了FAdV-4油乳剂灭活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进行疫苗质量、安全性和临床效力检验。结果显示:LMH细胞接种FAdV-4 72h后其毒力最高,TCID50=10-7.78/0.1mL;终浓度0.15%的甲醛溶液37℃24h可灭活FAdV-4;油水比为2∶1的疫苗性状最稳定,质量和安全性检验均合格;疫苗最小免疫剂量为0.4 mL/只;抗体水平在免疫后第2周开始上升,第4周达到最高,而后缓慢下降。对疫苗免疫鸡14 d后注射0.2 mL FAdV-4病毒液(含10-5.78TCID50/0.1 mL),经14 d观察可见鸡全部存活,剖检后无病理变化且攻毒后第3、5、7、10、14天PCR检测均为阴性,临床保护率为100%。研究提示:LMH细胞可有效提高FAdV-4毒价,通过优化FAdV-4灭活条件和疫苗油水比,所研制的疫苗安全性高,保存期长,能有效预防FAdV-4感染,为鸡心包积液综合征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禽腺病毒血清4型 油水比 油乳剂灭活疫苗 最小免疫剂量 抗体水平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新东 何强 +2 位作者 郭茂章 陈晓珍 吴玉銮 《广州化工》 CAS 2005年第3期60-61,共2页
研究了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分析方法。用Strata-X小柱进行辣椒油样品的前处理,用气质联用法对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5μg/L和0.7μg/L,平均... 研究了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测定辣椒油中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分析方法。用Strata-X小柱进行辣椒油样品的前处理,用气质联用法对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5μg/L和0.7μg/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8%和95.9%,RSD分别为2.7-6.9%和1.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气质联用 苏丹红 苏丹红Ⅱ 辣椒油
下载PDF
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辽河油田D区块兴Ⅰ油层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晨 王宏远 +2 位作者 樊太亮 高志前 谢伟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10-16,共7页
辽河油田D区块兴Ⅰ油层组稠油油藏储层为扇三角洲沉积,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该油田仍面临剩余油分布分散等问题,亟待对其扇三角洲储层内部结构作进一步分析。为此,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辽河油田D区块兴Ⅰ油层组稠油油藏储层为扇三角洲沉积,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该油田仍面临剩余油分布分散等问题,亟待对其扇三角洲储层内部结构作进一步分析。为此,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格架,分析辽河油田D区块兴Ⅰ油层组扇三角洲基准面旋回变化与扇三角洲沉积复合体储层内部结构的关系。研究表明,兴Ⅰ油层组中期旋回层序界面以河道冲刷面为主,可据此将该油层组划分为4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即MSC1、MSC2、MSC3和MSC4中期旋回。自MSC1至MSC4中期旋回,兴Ⅰ油层组扇三角洲沉积复合体呈退积结构,中期旋回的有效可容纳空间逐渐缩小,大量的沉积物转移堆积至向陆一侧。在SAGD开发区中,MSC1中期旋回下部物性较差,而MSC1中期旋回中部物性较好。而在MSC2至MSC4中期旋回时,纵向上高物性段与低物性段或泥岩段交互出现。进行SAGD方式开发时,位于最顶部的MSC4中期旋回砂体内的稠油较难采出,易形成剩余油富集,而MSC1和MSC2中期旋回内的稠油可得到有效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油层组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扇三角洲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