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天然气成因
被引量:
14
1
作者
郭建军
陈践发
+3 位作者
段文标
李程善
师生宝
叶治续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93-797,共5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天然气主要聚集于I号构造带附近。研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天然气的特征,指出该带奥陶系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干燥系数较高,为0.78~0.99,甲、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别为-54.4‰^-37.7‰和-42.1‰^-30.8‰,主要是热解...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天然气主要聚集于I号构造带附近。研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天然气的特征,指出该带奥陶系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干燥系数较高,为0.78~0.99,甲、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别为-54.4‰^-37.7‰和-42.1‰^-30.8‰,主要是热解成因气;该带西端奥陶系埋深大,构造稳定,天然气保存条件好,因此塔中45井、塔中451井天然气仍存在一定量的生物气。结合塔中下古生界的热演化史和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塔中Ⅰ号构造带东段主要聚集了高—过成熟的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其主要来自不同热演化阶段干酪根的裂解,原油裂解气的贡献很小,而塔中Ⅰ号构造西端主要聚集了成熟早期的中—上奥陶统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
ⅰ号构造带
天然气成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仲培
王璐瑶
+2 位作者
邓尚
魏华动
张继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1-892,共12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在构造样式、活动强度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但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仍不够明确,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构造解析、运动学参数统计、活动期次厘定等手段,研究了塔...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在构造样式、活动强度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但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仍不够明确,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构造解析、运动学参数统计、活动期次厘定等手段,研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其分段变形机制,并讨论了分段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以中古15井与中古21井位置为界,塔中Ⅰ号构造带构造样式、运动学特征主要呈三段的特点,西段主要活动机制是断裂短距离滑动逆冲和地层旋转变形,同一层位的落差/垂直断距(H/h)值最大;中段为断裂沿走向滑动,H/h值约为1;东段为断裂长距离滑动逆冲和强烈褶皱,H/h值介于二者之间。活动机制的差异导致各段构造样式分别为基底卷入逆冲断裂控制的断层传播褶皱、走滑断裂发育的断控坡折、逆冲断裂强烈活动控制的断块褶皱,且活动强度呈现东段最大、西段次之、中段较小的特点。两大造山带分期活动是塔中Ⅰ号构造带分段变形的发育背景,基底结构与先存断裂是造成分段的主控因素,NE向走滑断裂调节塔中Ⅰ号构造带差异逆冲变形,并作为伴生断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
ⅰ号构造带
几何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
分段变形
断裂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中Ⅰ号构造带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长磊
何登发
张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61,共16页
塔中Ⅰ号构造带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已发现的油气田基本沿着塔中Ⅰ号构造带分布,塔中Ⅰ号构造带发育过程与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为了揭示塔中Ⅰ号构造带的活动期次、形成机制及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过程,利用新的...
塔中Ⅰ号构造带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已发现的油气田基本沿着塔中Ⅰ号构造带分布,塔中Ⅰ号构造带发育过程与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为了揭示塔中Ⅰ号构造带的活动期次、形成机制及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过程,利用新的地震、测井、钻井资料,结合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剖面复原技术,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塔中Ⅰ号构造带为受控于塔中低凸起基底断层转折褶皱向前传递的过程中形成的背斜构造带;2)塔中地区识别出了上奥陶统、志留系两套生长地层,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主要活动时间为中晚奥陶世-志留纪;3)塔中低凸起东部构造活动强于中西部,东部累计缩短量为58.14km,累计缩短率为20.84%。综上,认为塔中低凸起的形成与演化是受控于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挤压构造背景下,基底发育断层转折褶皱,晚奥陶世以后,塔中低凸起进入构造拓宽期。早海西期,基底断裂活动基本停止,塔中低凸起基本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低凸起
塔中
ⅰ号构造带
几何学与运动学
活动期次
成因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天然气成因
被引量:
14
1
作者
郭建军
陈践发
段文标
李程善
师生宝
叶治续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93-797,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编号:2006CB202307)
文摘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天然气主要聚集于I号构造带附近。研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天然气的特征,指出该带奥陶系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干燥系数较高,为0.78~0.99,甲、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别为-54.4‰^-37.7‰和-42.1‰^-30.8‰,主要是热解成因气;该带西端奥陶系埋深大,构造稳定,天然气保存条件好,因此塔中45井、塔中451井天然气仍存在一定量的生物气。结合塔中下古生界的热演化史和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塔中Ⅰ号构造带东段主要聚集了高—过成熟的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其主要来自不同热演化阶段干酪根的裂解,原油裂解气的贡献很小,而塔中Ⅰ号构造西端主要聚集了成熟早期的中—上奥陶统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
ⅰ号构造带
天然气成因
Keywords
Tarim basin
Tazhong uplift
No. 1 structural belt
Origin of natural gases.
分类号
TE122.11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仲培
王璐瑶
邓尚
魏华动
张继标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1-892,共12页
基金
中国石化基础前瞻研究项目“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构造解析与物理、数值模拟研究”(编号:P15089)的成果。
文摘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在构造样式、活动强度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但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仍不够明确,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构造解析、运动学参数统计、活动期次厘定等手段,研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其分段变形机制,并讨论了分段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以中古15井与中古21井位置为界,塔中Ⅰ号构造带构造样式、运动学特征主要呈三段的特点,西段主要活动机制是断裂短距离滑动逆冲和地层旋转变形,同一层位的落差/垂直断距(H/h)值最大;中段为断裂沿走向滑动,H/h值约为1;东段为断裂长距离滑动逆冲和强烈褶皱,H/h值介于二者之间。活动机制的差异导致各段构造样式分别为基底卷入逆冲断裂控制的断层传播褶皱、走滑断裂发育的断控坡折、逆冲断裂强烈活动控制的断块褶皱,且活动强度呈现东段最大、西段次之、中段较小的特点。两大造山带分期活动是塔中Ⅰ号构造带分段变形的发育背景,基底结构与先存断裂是造成分段的主控因素,NE向走滑断裂调节塔中Ⅰ号构造带差异逆冲变形,并作为伴生断裂发育。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
ⅰ号构造带
几何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
分段变形
断裂特征
Keywords
Tarim Basin
Tazhong No.1 structural belt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
segmental deformation
fracture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中Ⅰ号构造带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长磊
何登发
张永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61,共16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项目(编号:D216069)资助.
文摘
塔中Ⅰ号构造带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已发现的油气田基本沿着塔中Ⅰ号构造带分布,塔中Ⅰ号构造带发育过程与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为了揭示塔中Ⅰ号构造带的活动期次、形成机制及塔中低凸起的形成演化过程,利用新的地震、测井、钻井资料,结合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剖面复原技术,分析了塔中Ⅰ号构造带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塔中Ⅰ号构造带为受控于塔中低凸起基底断层转折褶皱向前传递的过程中形成的背斜构造带;2)塔中地区识别出了上奥陶统、志留系两套生长地层,表明塔中Ⅰ号构造带主要活动时间为中晚奥陶世-志留纪;3)塔中低凸起东部构造活动强于中西部,东部累计缩短量为58.14km,累计缩短率为20.84%。综上,认为塔中低凸起的形成与演化是受控于早奥陶世末至晚奥陶世挤压构造背景下,基底发育断层转折褶皱,晚奥陶世以后,塔中低凸起进入构造拓宽期。早海西期,基底断裂活动基本停止,塔中低凸起基本定型。
关键词
塔中低凸起
塔中
ⅰ号构造带
几何学与运动学
活动期次
成因机制
Keywords
Tazhong low uplift, Tazhong No. 1 tectonic belt,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Activity time, Form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天然气成因
郭建军
陈践发
段文标
李程善
师生宝
叶治续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张仲培
王璐瑶
邓尚
魏华动
张继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塔中Ⅰ号构造带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刘长磊
何登发
张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