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程 冯硕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5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20年1月—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7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Ⅰ型CRPS发生率,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发生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结果:13例患者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发生率8.2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与伤后VAS评分高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危险因素,肩袖肌腱撕裂程度小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保护因素。结论:女性及肩袖损伤后疼痛程度高的患者修复术后并发Ⅰ型CRPS的风险大,肩袖撕裂程度也与术后并发Ⅰ型CRPS有关,临床对于此类患者应尽早加强预防及干预,以降低Ⅰ型CRP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修复术 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上肢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文翠凤 王晓文 +2 位作者 华艳 陈英伦 白玉龙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53-57,共5页
目的 :比较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患者上肢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Ⅰ型CRPS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疗法组... 目的 :比较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患者上肢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Ⅰ型CRPS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疗法组(32例,给予镜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和对照组(28例,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3、6周后,分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 :镜像疗法组患者在治疗3和6周后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水肿容积差值、上肢Brunnstrom分期、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6周后的改善程度较治疗3周后明显更大。治疗6周后,镜像疗法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水肿容积差值和上肢Brunnstrom分期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镜像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后Ⅰ型CRPS患者的上肢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镜像疗法 脑卒中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型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王海 徐可可 +3 位作者 高松年 顾玉玲 孙小星 周徐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分为CRPS组(CRPS I型)和非CRPS组各60例。比较两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TNF-α水平与CRPS I型患者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上肢活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的相关性。将CRP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rTMS治疗,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结果:CRPS组血清IL-6、TNF-α水平分别为(6.61±4.17)pg/mL和(18.37±10.05)pg/mL,高于非CRPS组的(4.79±2.62)pg/mL和(12.87±6.8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水平升高是脑卒中后发生CRPS I型的危险因素(P<0.05),而IL-6水平与脑卒中后发生CRPS I型无关(P>0.05)。CRPS组血清IL-6水平与疼痛VA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425,P<0.01),与FMA评分无关(P>0.05),TNF-α水平与疼痛VA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219,P<0.05),与FMA评分存在负相关性(r=-0.69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CRPS I型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rTMS可明显降低IL-6、TNF-α水平,IL-6水平与疼痛严重程度正相关,TNF-α水平与患侧上肢活动受限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TMS用于治疗脑卒中后CRPS I型患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细胞因子
下载PDF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陈加亲 倪传宝 崔胜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11-14,共4页
目的探究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金湖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2023年6月接收的68例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红蓝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目的探究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金湖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2023年6月接收的68例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红蓝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超声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予以CT引导下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及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第3、7、14天疼痛评估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观察组治疗总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结论针对Ⅱ型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采取CT引导下射频热凝腰交感神经节治疗,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疼痛程度,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射频热凝 腰交感神经节 复杂性区域疼痛 血液流变学指标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细银质针结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黄少莹 王红伟 +1 位作者 贺昀 梁坤 《大医生》 2024年第13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 目的探讨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细银质针疗法结合“靳氏肩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两组患者上肢FMA、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银质针联合“靳氏肩三针”治疗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的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银质针 靳氏肩三针 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傅海群 宋丰军 +2 位作者 叶必宏 蒋越 朱文宗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0期1786-1789,共4页
目的 观察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膏肓放血,治疗组采用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共治疗28 d。在治疗前、治... 目的 观察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脑卒中后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膏肓放血,治疗组采用膏肓穴刺血联合越婢加术汤治疗,共治疗28 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8天,对患者进行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严重程度(CSS)评分、手指周径测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在第1天、第28天治疗前后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的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健患侧手指周径之差,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第1天治疗前后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上举、后伸)较前均有改善(P <0.01);治疗第28天前,治疗组肩关节活动度(外展、上举、后伸)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膏肓放血联合越婢加术汤能有效缓解复杂性区域CRPSI,包括减轻患肢手部肿胀、肩部疼痛,缓解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严重程度,膏肓放血能即刻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且联合越婢加术汤有更明显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膏肓穴 越婢加术汤
下载PDF
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患者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王超 沈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浮针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患者肌肉痉挛情况及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 目的探讨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浮针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患者肌肉痉挛情况及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脑卒中后CRPS-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使用浮针治疗)和观察组(25例,使用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浮针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和Bathel指数(BI)评分及血清ET-1、CGRP、BK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升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及血清ET-1、BK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BI评分、血清CGR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CRPS-Ⅰ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脑部缺氧状态,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同时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浮针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1 缓激肽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春燕 石小乐 +2 位作者 李倩雨 刘玉珠 吴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Ι型(CRPS1)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1(C组)、模型组2(D组),模型组3(E组)。A、B、C 3组予5%DMSO溶液,D组予MIF抑制剂ISO...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Ι型(CRPS1)大鼠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1(C组)、模型组2(D组),模型组3(E组)。A、B、C 3组予5%DMSO溶液,D组予MIF抑制剂ISO-1 1 mg/(kg·d),E组予白藜芦醇20 mg/(kg·d);连续腹腔注射14 d。第0、7、14天测疼痛行为,血MIF、TNF-α浓度;第14天测坐骨神经中MIF、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第7及14天,D、E组疼痛阈值较前明显改善,血清MIF、TNF-α水平下降,坐骨神经MIF及p-ERK1/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且显著低于C组(P<0.05),第7天血清MIF、TNF-α已降至正常,第14天大鼠疼痛阈值也降至正常,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改善CRPS1大鼠模型的疼痛行为,下调MIF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表达,通过抑制MIF/ERK信号通路干预CRPS1大鼠的疼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白藜芦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ERK1/2
下载PDF
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罕怿 许林玲 +1 位作者 陈朝明 熊先亭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6期33-37,共5页
目的:观察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常... 目的:观察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医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CRPS患者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联合手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Brunnstrom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差异,以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手的Brunnstrom分期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CRPS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手部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电针 手法康复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病人自身抗体在体外诱导内皮细胞促炎作用和功能紊乱 被引量:1
10
作者 Dharmalingam B Singh P +2 位作者 Schramm P 慎紫玉(译) 郑拥军(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0-413,共4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肢体创伤后局部反应不足从而导致严重疼痛以及患肢自主神经和营养变化的综合征。针对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毒蕈碱M2受体的自身抗体(hβ2AR和hM2R)既往在CRPS病人中被...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一种肢体创伤后局部反应不足从而导致严重疼痛以及患肢自主神经和营养变化的综合征。针对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和毒蕈碱M2受体的自身抗体(hβ2AR和hM2R)既往在CRPS病人中被描述过。该研究分析了CRPS病人的血清中针对hβ2AR、hM2R和内皮细胞的自身抗体,并研究了来自13名CRPS病人的纯化IgG对内皮细胞的功能影响。健康对照组11例,无CRPS的桡骨骨折病人7例和外周动脉血管疾病病人10例作为对照组。CRPS-IgG与内皮细胞表面结合(P<0.001),与hβ2AR和hM2R结合(P<0.05),后通过添加β2AR和M1R拮抗剂逆转。CRPS-IgG导致细胞毒性增加和内皮细胞增殖率降低,并且通过添加特异性拮抗剂,作用被中和。关于第二信使途径,CRPS-IgG诱导ERK1/2,p38和STAT1磷酸化,而AKT磷酸化在蛋白质水平上降低。此外,CRPS-IgG诱导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增加,从而诱导内皮细胞的促炎状况。该研究结果表明,CRPS病人不仅会产生针对hβ2AR和hM2R的自身抗体,而且这些自身抗体还会干扰内皮细胞在体外诱导hβ2AR和hM2R的功能效应,因此这可能是CRPS的病理生理学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内皮细胞 肾上腺素和毒蕈碱受体 自身免疫 自身抗体
下载PDF
电针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大鼠模型局部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晓洁 尹诚语 +8 位作者 郑小莉 聂慧敏 曾丹怡 王洁 陈瑞香 刘伯宇 台燕 邵晓梅 刘伯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3-601,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大鼠模型机械痛过敏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电针对CRPS-Ⅰ大鼠模型患侧足底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O型...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大鼠模型机械痛过敏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电针对CRPS-Ⅰ大鼠模型患侧足底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O型橡胶圈加压套扎踝关节方式进行慢性缺血痛模型(chronic post ischemic pain,CPIP)制备,以模拟CRPS-Ⅰ。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组)、CPIP模型组(CPIP组)、CPIP模型+电针组(CPIP+EA组)和CPIP模型+假电针组(CPIP+Sham EA组)。于模后1 d开始,每天进行电针治疗,电针干预30 min后,采用von Frey法测定大鼠患侧足底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Ts);采用氧化分子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患侧足底组织氧化应激相关分子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足底组织中细胞氧化损伤标记物8-OHG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PIP组大鼠患侧足底50%PWTs明显降低(P<0.01),且一直持续到实验观察结束,提示模型建立成功;电针干预后,与CPIP+Sham EA组相比,CPIP+EA组大鼠患侧50%PWTs显著上升(P<0.01);与Sham组相比,CPIP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均显著下降,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8-OHG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电针治疗后,与CPIP+Sham EA组相比,CPIP+EA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SOD和GSH水平均显著提升,H2O2和MDA含量以及8-OHG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显著降低CPIP模型大鼠患侧足底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这一机制很可能参与了其缓解CPIP模型大鼠机械痛过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氧化应激 针刺镇痛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攀 张春军 +1 位作者 王文丽 姚黎清 《循证护理》 2022年第17期2299-2302,共4页
目的:评价手法淋巴引流(MLD)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 目的:评价手法淋巴引流(MLD)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中有关MLD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对比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2月18日。提取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试验组和对照组共涉及病人2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疼痛(VAS)评分[SMD=-0.86,95%CI(-1.40,0.14),P=0.11]、患肢水肿[SMD=-1.74,95%CI(-3.50,0.02),P=0.05]、运动功能评价(FMA)评分[SMD=5.25,95%CI(-4.02,14.52),P=0.2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D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VAS评分、患肢水肿、FMA评分方面并不优于常规康复治疗,但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且质量普遍较低,未来需要文献质量高、样本量大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MLD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淋巴引流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 康复 META分析
下载PDF
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手水肿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傅海群 叶晓红 +1 位作者 宋成城 朱文宗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0期28-30,共3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CRPSⅠ型的主要症状包括手肿胀,长期的手部肿胀可导致疼痛、僵硬,严重阻碍手功能的恢复。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治...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CRPSⅠ型的主要症状包括手肿胀,长期的手部肿胀可导致疼痛、僵硬,严重阻碍手功能的恢复。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治疗脑卒中后CRPSⅠ型手水肿的主要方法包括西医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介入及中医药治疗等,为CRPSⅠ型手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手水肿 文献综述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磊 彭金林 孙予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52,共4页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开发的康复技术,近年用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的康复,研究显示可改善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可能与提高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等有关。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镜像视觉反馈疗法 康复 肩手综合征 综述
下载PDF
互动式浮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病人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超 王维 +1 位作者 廖辉雄 沈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4期2653-2656,共4页
目的观察互动式浮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15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浮针组和虚拟现实组,每组50例。3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 目的观察互动式浮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住院的脑卒中病人15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浮针组和虚拟现实组,每组50例。3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康复干预。虚拟现实组采用基于任务导向的虚拟现实技术干预,浮针组采用浮针治疗,联合组采用互动式浮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4周后观察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手肿胀度、改良Ashworth量表(MAS)、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3组FMA评分、VAS评分及患手体积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FMA评分、VAS评分以及患手体积均优于浮针组和虚拟现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MAS评分、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MAS评分优于浮针组与虚拟现实组,Bathel指数优于浮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浮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CRPS-Ⅰ病人上肢肿胀、疼痛与肌肉痉挛,促进上肢正常运动模式的重建,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单纯浮针与单纯虚拟现实训练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互动式浮针 虚拟现实技术 上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凯凯 徐龙河 +2 位作者 路桂军 姜雨鸽 米卫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9-266,共8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CRPS-I)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建立CRPS-I型模型,随机分为空白、模型、治疗和对照组(n=15)。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CRPS-I)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建立CRPS-I型模型,随机分为空白、模型、治疗和对照组(n=15)。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L)检测痛阈。PCR和Western-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等的表达。结果:CRPS-I型大鼠TWL值和MWL值均显著降低(P<0.05)。BMSCs移植后7、10及14 d TWL值和MWL值均有明显上升(P<0.05)。CRPS-I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BDNF、CGRP、SP、TNF-α和IL-6 mRNA和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5),而BMSCs移植后,上述因子的表达上调被逆转(P <0.05)。结论:BMSCs移植显著改善CRPS-I型模型大鼠的疼痛,其机制与减少受损神经组织中神经肽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移植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重复外周磁刺激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区子昌 姜业勤 岑结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重复外周磁刺激(rTMS-rPMS)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CRPS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重复外周磁刺激(rTMS-rPMS)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CRPS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rTMS-rPMS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rTMS+rPMS 0 Hz(假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治疗效果满意率。结果第1次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次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2次治疗前、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第1次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两次治疗前、治疗后24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治疗后即刻、72 h的VAS评分低于第1次治疗,治疗后10 d的VAS评分高于第1次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RPSⅠ老年患者采用rTMS-rPMS联合治疗相较于rTMS治疗的效果更显著,疗效持续时间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复外周磁刺激 联合治疗 老年患者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白藜芦醇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鼠模型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春燕 石小乐 +2 位作者 柯诗文 余淑娇 吴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10期83-83,94,共2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骨折模型的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索适合的白藜芦醇治疗剂量。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白藜芦醇治疗1组(n=8)、白藜芦醇治疗2组(n=8)、模...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骨折模型的的抗炎镇痛作用,并探索适合的白藜芦醇治疗剂量。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白藜芦醇治疗1组(n=8)、白藜芦醇治疗2组(n=8)、模型对照组(n=8)。白藜芦醇治疗1、2组分别给予白藜芦醇20 mg/(kg·d)、40 mg/(kg·d)治疗;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予以5%DMSO溶液;连续腹腔注射14 d。在治疗前、第7天、第14天分别测定大鼠疼痛行为,血MIF、TNF-α的表达。结果:在治疗第7天及第14天后,Res治疗1、2组疼痛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MIF、TNF-α表达明显下调(P<0.05),且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Res治疗2组比Res治疗1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在治疗第7天TNF-α已降至正常水平,治疗第14天MIF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抑制MIF及TNF-α表达,改善CRPS1型鼠模型的疼痛行为,且对MIF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 白藜芦醇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下载PDF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诊疗进展分析
19
作者 钱一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31-33,共3页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一种慢性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其发生、进展的过程都十分复杂,由于疾病通常继发于一个原始的创伤,可能是骨折、术后等。因此临床认为创伤可能是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临床性质多为灼痛、电击样痛、...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一种慢性质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其发生、进展的过程都十分复杂,由于疾病通常继发于一个原始的创伤,可能是骨折、术后等。因此临床认为创伤可能是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临床性质多为灼痛、电击样痛、刀割样痛或多痛并存。目前,临床主要以症状表现为诊断依据,而该病的治疗更是复杂,目前已有心理、物理、药物以及手术介入等多种治疗方案。故本文就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诊疗 进展
下载PDF
手部CPM联合常规康复对老年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尹晓婷 尹立全 +1 位作者 许卓 李品梅 《中国康复》 2022年第9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手部CPM联合常规康复对老年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CRPS I)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 I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CPM组各15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CPM组加用CPM治疗。... 目的:探讨手部CPM联合常规康复对老年Colles骨折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I型(CRPS I)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 I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CPM组各15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CPM组加用CPM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对比2组患者患手掌指关节处围度、手指总主动关节活动度(TAM)、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UEFT)、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SF-MPQ-2)评分。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组内对比:患手掌指关节处围度、SF-MPQ-2评分均较上一次评估下降(均P<0.05),TAM、UEFT评分均较上一次评估提高(均P<0.05);2组患者组间对比,治疗4周后CPM组对比常规组掌指关节处围度显著下降、TAM和UEFT评分显著提高(均P<0.05),SF-MPQ-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CPM组较常规组掌指关节处围度、SF-MPQ-2评分下降,TAM、UEFT评分提高(均P<0.05)。结论:手部CPM能够减轻老年Colles骨折后CRPS I患者患手水肿和疼痛,增加手指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M COLLES骨折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I 手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