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清热中药治疗Ⅰ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研究
1
作者 张羽 董兴海 《海南医学》 CAS 2001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 研究健脾清热中药对Ⅰ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10 0例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 2组。研究组 (A组 ) 5 0例 ,服用健脾清热中药 (汤剂 ) 5 0ml 3 日 ,雷尼替丁 15 0mg 2 日 ;对照组(B组 ) 5 0例 ,... 目的 研究健脾清热中药对Ⅰ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10 0例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 2组。研究组 (A组 ) 5 0例 ,服用健脾清热中药 (汤剂 ) 5 0ml 3 日 ,雷尼替丁 15 0mg 2 日 ;对照组(B组 ) 5 0例 ,口服甲硝唑 40 0mg 2 日 ,阿莫西林 10 0 0mg 2 日 ,雷尼替丁 15 0mg2 日 ,疗程均为 2周。停药 4周后给予1 4 C -UBT试验。结果 临床症状缓解率A组高于B组 (P <0 .0 5 ) ,HP的根除率两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A组产生的治疗副作用少。结论 健脾清热中药外加雷尼替丁是一种根除Ⅰ型幽门螺杆菌和缓解慢性胃炎症状的有效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热 中药治疗 ⅰ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CAGA基因 雷尼替丁
下载PDF
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周静怡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参照组患者施以兰索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施以兰索拉唑... 目的 探讨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参照组患者施以兰索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施以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p清除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口苦、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以及头晕)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8、IL-6、TNF-α水平分别为(7.63±1.32)ng/L、(16.39±3.22)ng/L、(1.21±0.42)μg/ml,显著低于参照组的(9.39±1.55)ng/L、(34.52±13.49)ng/L、(1.85±0.53)μg/ml(P<0.05)。研究组患者Hp清除率98.33%(59/60)高于参照组的81.67%(49/60),复发率1.67%(1/60)低于参照组的13.33%(8/60)(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参照组的3.33%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可将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改善,同时将Hp清除率提高,将复发率降低,并且不会导致口苦、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增加,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阿莫西林 二联疗法 幽门杆菌 相关性慢性胃炎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李佃贵国医大师从浊毒损膜伤络论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被引量:1
3
作者 陶愚磊 吴佳欣 +4 位作者 孙中强 翟付平 李佃贵 王昊楠 刘小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反复、难治的特点。李佃贵国医大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独创“浊毒理论”,应用“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梳理并分析“浊毒损膜伤络”中医学内涵,认为其病因为胃膜胃络一体化...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反复、难治的特点。李佃贵国医大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独创“浊毒理论”,应用“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梳理并分析“浊毒损膜伤络”中医学内涵,认为其病因为胃膜胃络一体化;其病机为浊毒黏滞,易伏胃膜;浊毒损膜,诱发胃炎;浊毒伤络,胃炎加重;其治疗法有化浊排毒,给邪以出路;护膜和络,扶正以祛邪,最终达到荡涤胃脘浊毒,胃膜胃络自愈,已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基于浊毒理论认识HPAG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并在浊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名医经验 李佃贵
下载PDF
基于“火与元气不两立”探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病机与治疗
4
作者 刘扬 江锋 +2 位作者 于艳卉 王京 史曼玉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036-2039,共4页
李杲提出的“火与元气不两立”可用于阐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作为外来邪气,在元气失充的基础上侵袭人体,助长阴火,这一过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机体形成慢性活动性炎症高度契合。基于“火与元气不两立”探析幽... 李杲提出的“火与元气不两立”可用于阐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作为外来邪气,在元气失充的基础上侵袭人体,助长阴火,这一过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机体形成慢性活动性炎症高度契合。基于“火与元气不两立”探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认为该病病机为元气不足、湿热相合、阴火内生、阴火燔炽、伤阴耗气、瘀热内结、日久成毒。临床治疗应以健脾益气、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为先;降泄阴火、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为主;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改善胃黏膜状态为辅,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杲 元气 阴火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炎—癌转化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婷(综述) 杨杰 武胜(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9-252,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与胃内外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H.pylori相关性胃炎(HAG)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部分原因与H.pylori感染后刺激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细胞因子在控制感染和维...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与胃内外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H.pylori相关性胃炎(HAG)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部分原因与H.pylori感染后刺激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细胞因子在控制感染和维持慢性炎性反应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在H.pylori感染过程中的细胞因子反应是理解胃部炎性反应如何被调节的关键,并与病理和疾病结果相关。文章对参与HAG的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细胞因子 综述
下载PDF
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PGⅠ、PGⅡ、G-17的相关性
6
作者 武红梅 赵晓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78-81,共4页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Hp筛查的81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Hp筛查的81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p感染情况分观察组(Hp感染,310例)和对照组(Hp未感染,506例)。统计Hp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两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并分析Hp感染者与血清PGⅠ、PGⅡ、G-17的相关性。结果 816例受检者中男426例,女390例。男性阳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体检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胃病诊疗史、Hp家族传染史体检人群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胃病诊疗史、有Hp家族传染史是体检者发生H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人群Hp感染与血清PGI、PGⅡ、G-17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体检人群Hp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异常与Hp感染有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人群 幽门杆菌感染 危险因素 胃蛋白酶原Ⅱ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相关性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冯玉彦 杨倩 +2 位作者 刘建平 白海燕 胡冬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54-755,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采用13C呼气试验及活检组织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对100例CAG5个证型,进行Hp检测。结果:Hp阳性68例(68%),Hp阴性32例(32%);不同中医证型中Hp感染率依次...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采用13C呼气试验及活检组织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对100例CAG5个证型,进行Hp检测。结果:Hp阳性68例(68%),Hp阴性32例(32%);不同中医证型中Hp感染率依次为胃络瘀血(86·7%)、脾胃湿热(83·3%)、肝胃不和(73·9%)、胃阴不足(50·0%)、脾胃虚弱(45·5%),以胃络瘀血和脾胃湿热为最高。结论:Hp是CAG形成和发展的病因之一,根除Hp有可能阻断CAG的发生及发展,Hp感染可作为CAG中医分型及辨证论治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杆菌 中医证 相关研究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宗湘裕 王万卷 +2 位作者 刘宝珍 杜长海 赵景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6例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血证,观察比较各证型的中医证候...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6例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血证,观察比较各证型的中医证候分布与H.pylori感染、萎缩程度、肠化、异型增生程度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按所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H.pylori的阳性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络瘀血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总感染率为58.49%。肝胃不和证中轻度萎缩所占比例偏高。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中重度萎缩所占比例较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高。5组证型中度萎缩、轻中度肠化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络瘀血证、脾胃湿热证中轻度异型增生所占比例较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比例高。胃络瘀血证胃癌前病变程度最高,其次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癌前病变程度最低。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ylori感染、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及病理分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 幽门杆菌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尚超辉 陈策 何敬堂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6期27-30,共4页
目的探究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对患者胃肠激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99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枸橼酸铋钾+雷... 目的探究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对患者胃肠激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99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枸橼酸铋钾+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疗法)、观察组(50例,铋剂四联疗法+益生菌)。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治疗前、治疗14 d后胃肠激素、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的比值(PGR)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胃动力素(MTL)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治疗疗效确切,有利于提高Hp根除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且可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相关性慢性胃炎 益生菌 铋剂四联疗法 胃肠激素
下载PDF
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慕豪 王立恒 邬美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78-482,共5页
【目的】通过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观察慢性胃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对其根除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分成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各6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三联组和四联组两个亚组,每个亚... 【目的】通过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观察慢性胃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对其根除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分成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各6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三联组和四联组两个亚组,每个亚组30例。按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标准方案给予抗Hp治疗10 d,对其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1)Hp总根除率为78.3%,无论采用三联疗法还是四联疗法,均提示脾胃虚弱组Hp根除率最低,总根除率仅为61.7%,低于脾胃湿热组的88.3%和肝郁气滞组的85.0%(P<0.05或P<0.01);而脾胃湿热组与肝郁气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共有10例患者发生如恶心呕吐、胃痛胃胀等不良反应,其中脾胃虚弱组8例,脾胃湿热组及肝郁气滞组各1例,脾胃虚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胃湿热组和肝郁气滞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胃炎患者的Hp根除率不同,无论是三联疗法还是四联疗法,脾胃虚弱型的Hp根除率均低于脾胃湿热型和肝郁气滞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中医证 慢性胃炎 三联疗法 四联疗法
下载PDF
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FoxO3a、Bim和FasL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寅 张彧 +5 位作者 陈末 周义方 曾蓉 郭璇 喻斌 王小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28-833,共6页
目的观察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 associated gastritis, HAG)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FoxO3a、Bim和FasL的影响,探讨其对HAG脾胃湿热证的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四联组、低剂量灭幽汤组(灭幽低组)... 目的观察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 associated gastritis, HAG)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FoxO3a、Bim和FasL的影响,探讨其对HAG脾胃湿热证的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四联组、低剂量灭幽汤组(灭幽低组)、中剂量灭幽汤组(灭幽中组)、高剂量灭幽汤组(灭幽高组)、正常组,共6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复合病因(肥甘食物+幽门螺杆菌+湿热环境)造模法建立HAG脾胃湿热证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予以相应干预,正常组及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连续14 d。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RT-PCR分别检测胃黏膜组织FoxO3a、FasL和Bim蛋白表达及基因含量。结果 TUNEL法检测胃黏膜细胞凋亡情况:模型组较正常组细胞凋亡情况明显增多,除灭幽低组外其余治疗组细胞凋亡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oxO3a、FasL、Bim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灭幽高组、灭幽中组、胃四联组FoxO3a、FasL、Bim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高剂量灭幽汤能有效治疗HAG脾胃湿热证,其机制可能是灭幽汤通过调控FoxO3a表达,下调凋亡因子FasL和Bim含量来抑制胃上皮细胞凋亡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灭幽汤 脾胃湿热证 细胞凋亡 FOXO3A FASL BIM
下载PDF
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TLRs/NF-κB65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小娟 罗燕 +4 位作者 喻斌 胡淑娟 杜中华 尹姣 夏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371-3379,共9页
目的:观察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TLR4、核转录因子-κB65(nuclear factorkappa B 65,NF-κB65)蛋白及mRNA,白介素(interleukin,IL)-6... 目的:观察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小鼠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TLR4、核转录因子-κB65(nuclear factorkappa B 65,NF-κB65)蛋白及mRNA,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表达的影响,探讨灭幽汤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机制.方法:将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浓度灭幽汤组(高灭组)、低浓度灭幽汤组(低灭组)、胃三联组(替硝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颗粒),每组14只;采用复合因素(肥甘食物+湿热环境+H.pylori)建立BALB/c小鼠H.pylori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14 d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LR2、TLR4、NF-κB65蛋白,qPCR检测TLR2 mRNA、TLR4mRNA、NF-κB65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6、IL-8的表达.结果:模型组TLR2、TLR4、NF-κB65的蛋白及mRNA、血清IL-6、IL-8含量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药物治疗后,低灭组、高灭组、胃三联组TLR2、TLR4、NF-κB65的蛋白及mRNA、血清IL-6、IL-8含量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灭组TLR2、TLR4、NF-κB65的蛋白及mRNA、血清IL-6、IL-8含量表达虽低于胃三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灭幽汤可能通过干预TLRs/NF-κB65信号通路抑制TLR2、TLR4、NF-κB65及下游因子的表达以达到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幽汤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 TLR2 TLR4 NF-κB65 IL-6 IL-8
下载PDF
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彦晶 金学洙 贾秋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108-109,共2页
目的通过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观察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探讨三联疗法对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以指导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三联... 目的通过三联疗法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观察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探讨三联疗法对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以指导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按三联疗法标准方案给予抗Hp治疗,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经三联疗法治疗后,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增多,肝胃不和证型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型较治疗前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中医证型发生了变化,具有向湿热转变的规律,三联疗法治疗后患者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三联疗法 中医证
下载PDF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前后中医证型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汉平 杨思华 +1 位作者 张志敏 武如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51-152,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在三联疗法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探讨HPAG患者经标准三联治疗后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指导中医药的后续治疗。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HPAG患者按三联疗法标准方案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7天... 目的: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患者在三联疗法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探讨HPAG患者经标准三联治疗后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指导中医药的后续治疗。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HPAG患者按三联疗法标准方案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7天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HPAG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脾胃湿热证型较治疗前减少,脾胃虚弱证型较治疗前增多,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AG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中医证型发生了变化,具有从实证向虚证转变的规律,三联治疗疗法治疗后患者脾虚证型较治疗前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三联疗法 中医证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研究
15
作者 祖康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61-0064,共4页
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5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实施三联疗法干预,即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观察组患者则在三联疗法技术上实施柴胡疏肝散治疗,... 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5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实施三联疗法干预,即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观察组患者则在三联疗法技术上实施柴胡疏肝散治疗,总结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效果满意,该疗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中具有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三联疗法 柴胡疏肝散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中医护理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16
作者 陈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探讨中医护理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应用效果。方法 时间为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抽选87例并进行分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中医护理。结果 与参照组数据比较,观察组各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均显... 探讨中医护理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应用效果。方法 时间为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抽选87例并进行分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中医护理。结果 与参照组数据比较,观察组各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其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和HP根除率更高,复发率更低,其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的满意度95.45%,结果 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将中医护理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对于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可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中医护理 中医证候积分 满意度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倩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型,并探讨证候要素演变规律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借助中医证型、证候要素调查表,观察患者演变规律。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患者中医症状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胃痛、胃胀、...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型,并探讨证候要素演变规律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借助中医证型、证候要素调查表,观察患者演变规律。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患者中医症状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胃痛、胃胀、食欲不振及腹胀腹痛等,各种胃病患者比较均表现出较大差异(P<0.05)。舌象证候表现以舌红苔黄频率最高,中医证型以湿热证频率最高(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型表现上主要是湿热证与肝胃不和证,且疾病和证型证候要素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相关性胃病 中医证候 中医证 演变规律
下载PDF
加味半夏泻心汤拆方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8
作者 贾献玲 王海霞 +2 位作者 邹佳辰 王学健 朱晶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10-1219,共10页
目的: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拆方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和造模组(n=34),建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脾胃湿热证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加味半夏泻心汤全方组、清热... 目的: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拆方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和造模组(n=34),建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脾胃湿热证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加味半夏泻心汤全方组、清热燥湿组、健脾和胃组、燥湿消痞组、模型组,每组6只。各组予相应药物灌胃,干预4周。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一般生物学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吉姆萨(Giemsa)染色以观察Hp定植情况及胃黏膜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小鼠胃黏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小鼠肠道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Enterococcus)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饮食与饮水量减少,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胃黏膜组织病变严重,可见大量Hp定植,血清中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升高(P<0.01),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1),而IκB⁃α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1),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升高(P<0.01),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小鼠一般状况及胃黏膜病变得到不同程度改善,Hp定植减少,血清中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P<0.05),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IκB⁃α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肠杆菌、肠球菌含量降低(P<0.05),且在上述指标中全方组效果最好,拆方组中清热燥湿组优于健脾和胃组和燥湿消痞组,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升高(P<0.05),健脾和胃组优于燥湿消痞组和清热燥湿组。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能够抑制胃黏膜中幽门螺旋杆菌的定植,减轻胃黏膜组织损伤,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能够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清热燥湿药组在抑菌抗炎方面效果最佳,健脾和胃组药物在调和脾胃,增强人体免疫方面作用最优。全方配伍使用,发挥辛开苦降甘补的协同作用,充分体现中医学中“扶正驱邪,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加味半夏泻心汤 拆方 炎症 抑菌
下载PDF
甘草甜素对大鼠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19
作者 刘誉华 刘莲 +4 位作者 汪九重 黄丹 周素芳 肖欢智 安祯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对大鼠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接种1×10^(9) cfu/mL HP建立HP相关性胃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HP标准四联方案)和GL低、中、高剂量组(5、20、50mg/k...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对大鼠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接种1×10^(9) cfu/mL HP建立HP相关性胃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HP标准四联方案)和GL低、中、高剂量组(5、20、50mg/kg),每组12只;另取12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30 d。给药结束后大鼠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超基准值(DOB);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和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因子κB(NF-κB)m RNA相对表达量,一氧化氮合酶(iNOS)、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OB值,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IL-8、IL-1β、TNF-α、ROS、MDA水平,HMGB1、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iNOS、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结构不完整且数量减少,细胞碎片及空泡增多,细胞固缩明显。与模型组比较,GL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P<0.05),且GL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变化均较GL低、中剂量组更显著(P<0.05);大鼠胃黏膜细胞病理变化均改善。结论GL可能通过抑制HMGB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HP引起的胃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甜素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核因子ΚB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胃黏膜损伤
下载PDF
加味温胆汤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
20
作者 陈红梅 高诗晴 +3 位作者 林洁琪 程志涣 阮灵秀 陈辉清(指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9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HPAG)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医科门诊符合HPAG诊断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HPAG)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医科门诊符合HPAG诊断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温胆汤颗粒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胃炎症状变化、停药4周后Hp转阴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胃脘灼热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口干口苦、纳差、嗳气反酸、便秘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Hp转阴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45/50),高于对照组的84.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提高HPAG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加味温胆汤 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经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