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女性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冠 滕俊强 +3 位作者 章羽婷 边平达 应奇峰 陈锦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8期683-684,688,共3页
目的 寻找绝经后女性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25例绝经后女性进行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并进行骨代谢标志物和血生化检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绝经后女性血清CTX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慢性胃炎、喝... 目的 寻找绝经后女性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25例绝经后女性进行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并进行骨代谢标志物和血生化检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绝经后女性血清CTX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慢性胃炎、喝牛奶和甲状旁腺素是绝经后女性血清CTX的相关因素(t分别=2.83、-2.76、4.46,P均<0.05)。结论 坚持喝牛奶、防治慢性胃炎、降低甲状旁腺素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绝经后女性血清CTX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 甲状旁腺素 慢性胃炎 绝经后女性
下载PDF
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郝素平 王伟 李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0.05)。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与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延迟愈合 骨转化标志物 原氨基端前 β-原交羧基末端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联降解产物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关系及检测意义
3
作者 秦华 覃海 +1 位作者 宋晓钰 杨永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68-77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甲状旁腺激素(PTH)、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水平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患...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甲状旁腺激素(PTH)、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水平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36例为OVCF组,选取同期确诊老年骨质疏松症但未骨折患者7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OH-VD、PTH、t-PINP、β-CTX、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t-PINP/β-CTX水平及骨密度。分析血清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OVCF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对老年OVCF的诊断价值。结果:OVCF组患者血清25-OH-VD、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TH、t-PINP、TRAP5b、t-PINP/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OVCF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和全髋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骨密度和全髋骨密度与血清25-OH-VD、β-CTX呈正相关,与PTH、t-PINP、TRAP5b、t-PINP/β-CTX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低水平的25-OH-VD、β-CTX和高水平的PTH、t-PINP、t-PINP/β-CTX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OVCF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25-OH-VD、PTH、t-PINP、β-CTX、t-PINP/β-CTX对诊断老年OVCF有一定价值(均P<0.05)。结论:血清25-OH-VD降低、PTH水平和t-PINP/β-CTX水平升高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OVCF具有相关性,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OVCF的发生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25羟维生素D 甲状旁腺激素 原氨基端延长 β-降解产物 老年人
下载PDF
牙周炎临床检测指标与龈沟液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薛毅 吴仲寅 +1 位作者 赵进 李凤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CTX)水平与常用牙周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就诊牙周病患者60例的77颗牙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龈沟液中CTX水平,并对临床牙周检查...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CTX)水平与常用牙周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就诊牙周病患者60例的77颗牙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龈沟液中CTX水平,并对临床牙周检查的常用几个指标菌斑指数(PL)、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进行记录,用SPSS 11.0软件秩和检验分析各指标与龈沟液中CTX的相关性。结果:PL、GI、PD、AL与龈沟液中CTX浓度的Spe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86(P<0.01),0.366(P<0.05),0.382(P<0.05)和0.314(P<0.05)。结论:龈沟液中CTX浓度与PL、GI、PD、AL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龈沟液(GCF) I羧基端(CTX) 免疫吸附实验(ELISA)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对龈沟液中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玉杰 赵晓军 +1 位作者 赵丽 薛毅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在慢性牙周炎病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观察组,共28颗第一磨牙,分别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2个月采集龈沟液样本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标,采用CTX ELISA试... 目的观察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在慢性牙周炎病变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0例为观察组,共28颗第一磨牙,分别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2个月采集龈沟液样本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标,采用CTX ELISA试剂盒测定龈沟液中CTX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10例20颗牙)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个月观察组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及牙齿松动度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观察组龈沟液中的CTX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2个月CTX水平显著下降(P<0.05)。慢性牙周炎龈沟液中的CTX水平与PLI、GI、PD、AL、牙齿松动度呈正相关。结论 CTX有可能作为反映牙周状况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端 牙周炎 慢性 牙周基础治疗
下载PDF
正畸矫治过程中龈沟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的改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左艳萍 侯彦 +2 位作者 尉静 刘亚非 赵利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固定矫治初期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 cross-linked-telopeptide,CTX)水平,从微观角度研究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齿和牙槽骨的改变。方法选择固定矫治患者11例,拔... 目的通过检测固定矫治初期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 cross-linked-telopeptide,CTX)水平,从微观角度研究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齿和牙槽骨的改变。方法选择固定矫治患者11例,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试验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每位受试者安装片段弓,将上颌尖牙随机分为试验侧和对照侧。于安装矫治器前1周及加力后1、2、3、4周时收集GCF。实验室检测GCF中CTX的水平。结果试验侧CTX的浓度与质量在加力1周后达高峰侧之后逐渐降低,1、2周时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侧与对照侧CTX浓度与质量的比较在加力1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F的质量,试验侧加力2周时与治疗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侧治疗前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矫治(加力过程中)可以导致GCF中CTX浓度和含量的显著性变化,CTX水平在加力后1周达到高峰,提示为临床骨吸收的显著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矫正 龈沟液 I原交羧基末端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龈沟液中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杰 赵晓军 +8 位作者 赵丽 张勇 翟秀英 于静 闫香娟 胡永权 薛毅 张聚华 赵发银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12期1151-1152,共2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在慢性牙周炎病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第一磨牙共28颗进行基础治疗,采用滤纸条法采集龈沟液样本,CTX ELISA试剂盒测定龈沟液中CTX浓度。分别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在慢性牙周炎病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第一磨牙共28颗进行基础治疗,采用滤纸条法采集龈沟液样本,CTX ELISA试剂盒测定龈沟液中CTX浓度。分别在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1个月、基础治疗后2个月采集龈沟液样本,观察龈沟液体积和CTX浓度变化。结果从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至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2个月龈沟液体积减少,CTX浓度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沟液CTX的检测有可能成为监测牙周组织破坏程度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免疫吸附测定 羧基端
下载PDF
失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易开君 王莲朋 +6 位作者 丁慧勇 孔丹 韩亚军 马风华 段蔚楠 周高晋 李国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72-1876,共5页
背景: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是目前敏感性较好的骨代谢标记物,能够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状态。目的:分析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与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失用性... 背景: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是目前敏感性较好的骨代谢标记物,能够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状态。目的:分析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与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组。大鼠采用踝尾固定法将右后肢固定4周,建立失用性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其余大鼠为对照组,麻醉后不做任何处理。造模前后行腹腔静脉采血,再取出股骨,检测SD大鼠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和两侧股骨骨密度值。结果与结论:(1)造模前,两组大鼠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水平相近(P>0.05);造模4周后,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组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水平显著高于造模前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2个时间点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组造模前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差值与两侧股骨骨密度差值呈正相关性(r=0.426,P<0.01);(3)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组左股骨骨密度高于右股骨骨密度(P<0.01),对照组两侧股骨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失用性骨质疏松症组右股骨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结果说明,踝尾固定建立失用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切实可行;失用性骨质疏松症可促进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的生成,致骨密度减少,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与骨量丢失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骨质疏松的疗效评价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用性骨质疏松症 羧基端 骨密度 骨吸收 组织构建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根据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骨钙素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早期诊断骨不连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清华 林坚平 +3 位作者 沈宁江 史占军 周钢 吴多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1期7611-7621,共11页
背景:对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的浓度进行检测以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具有使用简单、创伤小、变异小的特点,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标志物以预测骨不连的发生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建立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探讨实验性骨折不愈合的生... 背景:对血液中骨代谢标志物的浓度进行检测以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具有使用简单、创伤小、变异小的特点,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标志物以预测骨不连的发生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的:建立骨折不愈合动物模型,探讨实验性骨折不愈合的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方法:选取五六月龄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均分为2组,骨缺损组在左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 cm(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骨折组只是在前臂桡骨中段造成骨折。2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8,10,12周进行前臂的X射线片检查观察桡骨缺损区愈合情况,并抽取血清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骨吸收特异标志物(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及骨形成特异标志物(包括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分析2组手术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发现,骨缺损组骨代谢一直持续在较高水平,骨不连早期诊断的临床预测可以依赖于多个血清生化指标的同时跟踪监测;2除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意义不大之外,骨缺损组中I型胶原羧基端末肽在术后第5周均值最高,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在术后4或5周均值明显下降,可以说明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能快速随骨形成和骨吸收而迅速改变,敏感地反映体内骨代谢的具体状态;3系统性监测生化指标如Ⅰ型胶原羧基端末肽、骨钙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的变化能反映兔骨折不愈合的早期进程,它们是否均可以作为反映骨吸收与骨形成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强的指标,是否可以早期诊断兔骨不连,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钙素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骨不连 生物标志物 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原氨基端末 羧基端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及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伟凤 王亮 +8 位作者 张妍 宋晓艳 陈立英 苏天娇 王天天 翟武杰 王春 李丹 孙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916-5918,共3页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及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的水平。方法骨内科住院的70例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有无痛风性关节炎分为研究组35例(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平均年龄(70.94&#...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及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的水平。方法骨内科住院的70例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有无痛风性关节炎分为研究组35例(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平均年龄(70.94±14.32)岁;对照组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平均年龄(67.54±12.90)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S-CTX、血清OC、BAP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量两组骨密度,并测定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OC、S-CT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P水平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体质指数(BMI)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身高、体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ESR、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钙(CA)、血磷(P)及骨密度无显著差异。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处于高转化状态,可为临床用药及用药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钙素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原交C-末端
下载PDF
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在骨转移性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抒 张军宁 乔田奎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4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41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39例,采用Soloway分级标准,将骨转移组患者再分...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在骨转移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41例和无骨转移组(对照组)39例,采用Soloway分级标准,将骨转移组患者再分为A、B、C3个亚组,所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分析血清PINP、PICP、ICTP与骨转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转移癌患者血清PINP、PICP、ICT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其中PICP、ICTP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INP、PICP、ICTP水平在A、B、C3组均依次递增;血清PIC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相关性良好(P<0.01),ICTP、PINP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呈一定相关(P<0.05);血清ICTP水平与PINP水平呈中度相关。结论:检测血清PINP、PICP、ICTP水平都能反映骨转移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检测血清PICP、ICTP水平临床价值高;血清PICP水平与骨转移数目的相关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氨基端前(PINP) 羧基端(PICP) 羧基端(ICTP) 骨转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诊断乳腺癌骨转移194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洪伟 张建伟 吴云飞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578-581,共4页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Ⅰ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乳腺癌病人194例,采用SPECT...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Ⅰ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确诊的乳腺癌病人194例,采用SPECT对入组病人进行全身显像检查,按Soloway骨显像分级标准分为S0组(n=51)、S1组(n=56)、S2组(n=63)和S3组(n=24),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ⅠCTP、TRACP5b水平,分析SPECT核素骨显像检测、血清ⅠCTP、TRACP5b检测以及SPECT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CTP、TRACP5b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SPECT核素骨显像检查显示194例乳腺癌术后病人中有143例发生骨转移,转移率为73.71%,共发现骨转移病灶1217个;S0组、S1组、S2组和S3组四组病人血清ⅠCTP[(4.78±3.61)μg/L,(9.86±3.15)μg/L,(17.02±6.35)μg/L,(21.67±7.25)μg/L]、TRACP5b[(3.59±4.11)U/L,(7.42±2.89)U/L,(10.23±4.68)U/L,(17.81±7.20)U/L]水平比较结果显示,S0组<S1组<S2组<S3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PECT核素骨显像Soloway分级与血清ⅠCTP、TRACP5b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诊断结果显示,SPECT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CTP、TRACP5b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AUC为0.954,灵敏度为98.60%,特异度为86.30%,均高于SPECT核素骨显像单独检测和血清ⅠCTP、TRACP5b单独检测以及ⅠCTP+TRACP5b检测。结论SPECT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ⅠCTP、TRACP5b检测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是一种理想的乳腺癌骨转移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核素骨显像 羧基端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下载PDF
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巯咪唑治疗前后骨钙素及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秀芬 孙太冉 +4 位作者 王玮 黄兴全 张松筠 姜兰叶 李霞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3975-3977,共3页
目的探讨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巯咪唑治疗前后骨钙素(OCN)及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初发患者45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巯咪唑治疗前后骨钙素(OCN)及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初发患者45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44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甲巯咪唑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照组于体检时,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液,检测甲状腺功能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和骨代谢β-CTx、OCN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β-CTX、OCN、FT3、FT4水平分别为(0.981±0.418)ng/m L、(48.62±19.92)ng/m L、(23.51±14.63)pmol/L、(41.08±14.03)p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45±0.268)ng/m L、(14.02±3.75)ng/m L、(15.71±1.82)pmol/L、(4.32±0.51)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TSH水平为(0.031±0.014)uIU/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1.016)uIU/m 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甲巯咪唑治疗8周后,血清中β-CTx、OCN水平含量较治疗前进一步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T3、FT4、TSH水平分别为(16.47±4.32)pmol/L、(4.90±3.84)pmol/L、(1.411±0.135)uIU/m L,较治疗前的(23.51±14.63)pmol/L、(41.08±14.03)pmol/L、(0.031±0.014)uIU/m L有显著下降或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初期,机体内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活性均较健康者明显升高,且表现出破骨细胞活性明显超过成骨细胞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巯咪唑 骨钙素 β-羧基端
下载PDF
骨量减少人群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水平对FRAX~评估骨折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福斌 陈剑明 王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评价低骨量人群不同水平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下FRAX~系统对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 目的评价低骨量人群不同水平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下FRAX~系统对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骨量减少的女性患者,根据β-CTx水平分为>472. 97 pg/m L组和<472. 97 pg/m L组,借助FRAX~评估系统,测算每例患者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β-CTx>472. 97 pg/m L组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分别为(5. 64±3. 18)%和(1. 79±1. 58)%,β-CTx<472. 97 pg/m L组分别为(4. 37±2. 94)%和(1. 21±1. 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3,P <0. 05; t=2. 03,P <0. 05)。结论高β-CTx组患者未来10年骨折风险可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羧基端β特殊序列 骨代谢标志物 FRAX系统 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在骨巨细胞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不同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斌 李乐 牛晓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以及不同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35例GCT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唑来膦酸及手术治疗,B组仅接受手术治疗。应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Tx水平。应用单...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以及不同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35例GCT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唑来膦酸及手术治疗,B组仅接受手术治疗。应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Tx水平。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患者血清NTx水平的因素。结果 A组的血清NTx初始水平为(28.50±7.06)nmol BCE/L,使用唑来膦酸72h后下降为(21.38±3.33)nmol BCE/L,手术2周后下降为(20.60±3.28)nmol BCE/L,使用唑来膦酸和手术后的NTx水平与NTx初始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血清NTx初始水平为(26.05±4.37)nmol BCE/L,手术2周后下降为(24.38±3.56)nmol BC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NTx变化率均高于B组(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对血清NTx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唑来膦酸及手术治疗均可降低血清Ntx水平,且唑来膦酸联合手术的效果较好。NTx具有辅助GCT临床诊治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唑来膦酸 原交氨基末端
下载PDF
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疗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亚宁 王爱红 +2 位作者 李秀菊 曹春林 朱兴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021-3023,共3页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和(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CHF患者根据...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和(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6例CHF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三组:ACEI/ARB组,29例,倍他乐克组,24例;ACEI/ARB+倍它乐克组,33例;4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CHF患者入院时及规范治疗6w后血清PⅠCP和PⅢNP浓度。应用多普勒超声测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和A峰及两者比值(VE/VA)、左室内径(LVID)。结果各组CHF患者及对照组之间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各组CHF患者NYHA分级和LVEF也无显著差异。CHF患者血清PⅠCP和PⅢ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组CHF患者治疗6w后,NYHA分级和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P<0.05),血清PⅠCP和PⅢNP较治疗前也均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PⅠCP和PⅢNP水平与LVID呈正相关,与LVEF、VE/VA呈负相关。结论血清PⅠCP和PⅢNP水平可预测CHF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羧基端 原氨基端 心室重构 疗效
下载PDF
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和骨唾液酸蛋白在甲状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军凯 李丽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7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pyridinoline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I CTP)和骨唾液酸蛋白(bone s ialoprotein,BSP)在甲状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1 0 2例,分为无骨转... 目的:探讨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pyridinoline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I CTP)和骨唾液酸蛋白(bone s ialoprotein,BSP)在甲状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确诊的甲状腺癌患者1 0 2例,分为无骨转移组和骨转移组,采用So l owa 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I I I级),ELI SA测定血清I CTP和BSP水平。半年后再次评估骨转移情况。结果:骨转移组血清I CTP和BSP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I CTP和BSP水平逐步升高,与病情进展呈显著正相关(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显示:血清I CTP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截断值为18 U/L,灵敏度85.2%,特异度98.9%,ROC曲线下面积0.967;血清BSP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截断值为2.8 g/L,灵敏度87.9%,特异度99.1%,ROC曲线下面积0.976;初诊骨转移组和新发骨转移组的I CTP和BS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结论:血清I CTP和BSP可用作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参考指标,通过对二者水平的监测可预测骨转移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骨转移癌 I原交羧基末端 骨唾液酸蛋白
下载PDF
燃煤型氟中毒大鼠血清中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震 金庭旭 +2 位作者 杨龙剑 张华 韦艳 《环境卫生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在燃煤型氟中毒大鼠血清中的变化,探讨骨吸收在氟骨症发生中的地位。方法将160只断乳4周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食用病区煤烘玉米,复制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分别于染毒... 目的观察血清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在燃煤型氟中毒大鼠血清中的变化,探讨骨吸收在氟骨症发生中的地位。方法将160只断乳4周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食用病区煤烘玉米,复制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分别于染毒后30 d、90 d、180 d分批处死动物,ELISA法检测血清NTX水平。结果随着染毒时间增加,各实验组尿氟、骨氟、氟斑牙发生率、股骨病理积分逐渐增加(P小于0.05)。实验不同阶段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并有随着染氟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小于0.05)。实验30 d和90 d时,各组NT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180 d时,低氟组及中氟组NTX高于对照组及高氟组(P小于0.05)。结论在摄氟早期,氟未增强骨吸收,随着时间及染氟剂量增加,可促进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氟中毒 原交N末端 骨吸收
下载PDF
螺内酯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素华 张利宣 +3 位作者 赵维江 曹治宸 黄建敏 潘丽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20 mg/d)治疗组,随... 目的观察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20 mg/d)治疗组,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PICP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E、A)及其比值(E/A)。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PIC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螺内酯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E/A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增高(P<0.05),且螺内酯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螺内酯通过降低Ⅰ型胶原的合成可能可以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舒张性心力衰竭 螺内酯 血清羧基端
下载PDF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与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水平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柯俊 陈华英 占尖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6期100-102,共3页
目的比较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与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中医院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 目的比较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与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中医院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组(采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阿仑膦酸钠片组(采用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各5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股骨颈、腰椎骨密度及BALP、CTX-Ⅰ水平,治疗前后腰背部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仑膦酸钠片组治疗后BALP、CTX-Ⅰ水平高于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组(P<0.05)。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组、阿仑膦酸钠片组治疗后股骨颈、腰椎骨密度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BALP、CTX-Ⅰ水平分别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伊班膦酸钠注射液组、阿仑膦酸钠片组治疗后腰背部疼痛程度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与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相当,但前者较后者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BALP、CTX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 阿仑膦酸钠片 治疗结果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原交羧基末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