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干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炎平 孙宏伟 翟小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93-96,110,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对Ⅰ型胶原N前端肽(prcollagen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C末端肽(collagen typeⅠ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CTX)、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对Ⅰ型胶原N前端肽(prcollagen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C末端肽(collagen typeⅠ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CTX)、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 D)和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入组病例分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基础上加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随访。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点的疗效指标。结果组间比较治疗前2组样本疗效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NP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X于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症状积分数据组间、组内比较,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dit分析,R治疗组=0.599 3,R对照组=0.400 6,u=3.643(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POP肝肾不足证能促进PINP生成,抑制CTX产生,BMD变化短期不够灵敏,症状积分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发性骨质疏松症 ⅰ型胶原n前端肽 C末端 骨密度 症状积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