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C基因C5498T致Ⅰ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1
作者 周荣富 王鸿利 +9 位作者 傅启华 王文斌 谢爽 武文漫 丁秋兰 方怡 戴菁 胡翊群 王学锋 王振义 《检验医学教育》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Ⅰ型蛋白C(PC)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先证者的蛋白C活性(PC:A)和抗原(PC:Ag)分别为26%和1.43mg/dl。用PCR法对先证者PC基因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Ⅰ型蛋白C(PC)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先证者的蛋白C活性(PC:A)和抗原(PC:Ag)分别为26%和1.43mg/dl。用PCR法对先证者PC基因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结果:先证者表现为PC基因外显子3区杂合错义突变C5498T,引起Argl5→Trp。结论:该突变导致遗传性Ⅰ型PC缺陷症,为国内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基因突变 活性 血栓形成 凝血酶 凝血调节
下载PDF
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一家系调查
2
作者 孙维杰 徐琦煜 +4 位作者 王峰 徐全军 周伟 陈慧敏 牧启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48-551,共4页
目的调查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5人)外周静脉血,检测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等指标以明确表型诊断。采用PCR对... 目的调查复合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5人)外周静脉血,检测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等指标以明确表型诊断。采用PCR对先证者PROC基因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直接测序。运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突变的保守性;使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的致病性。结果家系中有4人存在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先证者临床表现为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其他家系成员无明显的血栓形成事件表现。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PROC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c.541T>G杂合错义突变(p.Phe181Val)和c.577-579delAAG杂合缺失突变(p.Lys192deletion),其父亲为c.541T>G突变杂合子,母亲和妹妹为c.577-579delAAG突变杂合子。保守性分析显示Phe181和Lys192在同源物种间均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该2个突变位点均为有害突变。结论该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存在c.541T>G杂合错义突变和c.577-579delAAG杂合缺失突变,该复合杂合突变可能引起先证者蛋白C活性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反复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 基因突变 易栓 肺栓塞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媚娜 苏看看 +4 位作者 张海月 金艳慧 杨丽红 李小龙 王明山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检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6人)进行血浆蛋白C活性(PC:A)、蛋白C抗原(PC:Ag)含量及其他相关凝血指标检测。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检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6人)进行血浆蛋白C活性(PC:A)、蛋白C抗原(PC:Ag)含量及其他相关凝血指标检测。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蛋白C基因(PROC)9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再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该位点的突变检测。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危害程度;用Swiss-PdbViewer软件和PIC程序进行蛋白模型分析。结果:先证者、其儿子和二姐的血浆PC:A与PC:Ag均平行下降,介于39%~58%。这3人的PROC基因第9外显子携带c.997G>A杂合错义突变(p.Ala291Thr)。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提示:p.Ala291Thr为有害突变;Ala291在同源物种间不高度保守;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Ala291Thr突变导致Thr291与Pro327之间新增一氢键,改变了氨基酸的空间构型,使PC的稳定性下降。结论:该先证者PROC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c.997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Ala291Thr;p.Ala291Thr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是该家系遗传性PC缺陷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缺陷 遗传性 基因突变 分析
下载PDF
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大伟 侯玉芬 +1 位作者 闫宗廷 刘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研究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发病率以及与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蛋白C活性及含量,明确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发病率;调查患者的获得性易栓因素,了解与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发病率以及与获得性易栓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蛋白C活性及含量,明确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发病率;调查患者的获得性易栓因素,了解与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相关性。结果:在14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有11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长期卧床、制动和创伤这两种因素可能是诱导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获得性因素。结论: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在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可能占有较高的比例,防止各种类型的创伤和避免长时间制动是预防此类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遗传性蛋白c缺陷 获得性易栓因素
下载PDF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周荣富 王鸿利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27-230,共4页
蛋白C(PC)是生理性抗凝系统PC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遗传性PC缺陷症是由编码PC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其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对突变与蛋白结构和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有较明确的认识。遗传性PC缺陷可以是仅有P... 蛋白C(PC)是生理性抗凝系统PC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遗传性PC缺陷症是由编码PC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其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对突变与蛋白结构和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有较明确的认识。遗传性PC缺陷可以是仅有PC基因突变也可与其他凝血因子或抗凝因子基因突变共同存在,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性遗传因素之一。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 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 c基因突变 发病机制研究 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系统 功能改变 蛋白结构 抗凝因子 凝血因子 遗传因素 生理性 Pc
下载PDF
蛋白C p.Ala333Thr突变引起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的分子机制
6
作者 余晓敏 常国林 +6 位作者 郑逸旸 陈诚 唐施艺 吴鑫媛 吕佳 林向阳 朱丽青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352-357,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C(PC)p.Ala333Thr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IPCD)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工具T-Coffee评估突变氨基酸位点的保守性,使用突变有害性评分工具PolyPhen-2预测突变对PC结构和功能的危害性。利用定点突变试剂... 目的:探讨蛋白C(PC)p.Ala333Thr突变导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IPCD)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工具T-Coffee评估突变氨基酸位点的保守性,使用突变有害性评分工具PolyPhen-2预测突变对PC结构和功能的危害性。利用定点突变试剂盒QuickMutation^(TM)构建PC基因(PROC)野生型和p.Ala333Thr突变型质粒,并瞬时转染入HEK-293T细胞进行体外表达,RT-qPCR检测突变PC转录24 h后的mRNA水平变化,利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ELISA分别检测突变PC胞内外水平变化,并对细胞内质网、高尔基体PC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初步探讨p.Ala333Thr突变导致IPCD的分子机制。结果: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C的Ala333位点保守性不高,PolyPhen-2对PROC的p.Ala333Thr突变评分为0.763。成功转染野生型与p.Ala333Thr突变型PROC质粒后,突变型PROC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突变型PROC的PC表达量明显下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野生型PC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有大量分布,而p.Ala333Thr突变型PC主要分布于内质网。结论:PROC p.Ala333Thr突变可能导致了PC的错误折叠和加工障碍,造成胞外PC表达量下降,最终引起了IPC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 蛋白c 基因突变 胞内降解
下载PDF
1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患儿的护理
7
作者 连冬梅 石雅丽 +1 位作者 李海洋 唐晓艳 《护理学报》 2015年第20期57-58,共2页
报道1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患儿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确诊;臀部、腰部、头皮部位、腿部等出现瘀斑、皮疹,做好皮肤护理;及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严格控制输入量;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用药剂量准确;注意血栓、... 报道1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患儿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确诊;臀部、腰部、头皮部位、腿部等出现瘀斑、皮疹,做好皮肤护理;及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严格控制输入量;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用药剂量准确;注意血栓、感染等并发症观察及预防。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本例患儿凝血指标稳定、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至4个月,患儿未有新发皮肤淤斑及血栓形成,生长发育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遗传性蛋白c缺陷 护理
下载PDF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误诊2例分析
8
作者 黄明宜 贺立山 +1 位作者 闫轶鹏 李锦堂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394-1395,共2页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 误诊 诊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113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琦煜 金艳慧 +3 位作者 杨丽红 李小龙 刘斯奇 王明山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91-394,400,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无明显诱因VTE患者113例,检测患者3种抗凝蛋白即蛋白C(PC)、蛋白S(PS)及抗凝血酶(AT)活性并计算缺陷...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无明显诱因VTE患者113例,检测患者3种抗凝蛋白即蛋白C(PC)、蛋白S(PS)及抗凝血酶(AT)活性并计算缺陷发生率,分析临床表现特点。采用DNA测序法进行相关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113例VTE患者中抗凝蛋白总缺陷率为29.20%(33例),其中单纯PS缺陷16例(14.16%),涉及的突变基因有c.1351C>T、c.-168C>T、c.1165G>T、c.2001A>G、c.1776T>A、c.1095T>G;单纯PC缺陷7例(6.19%),涉及的突变基因有c.1212-1212del G、c.970G>A、c.565C>T、c.1318C>T、c.532G>C、c.833T>C;单纯AT缺陷3例(2.65%),涉及的突变基因有c.1346T>A、c.851T>C、c.318319ins T;复合缺陷7例(6.19%),其中PC+AT 2例,突变基因分别为c.565C>T+c.1358T>C和c.7271G>A+c.922G>T;PC+PS 3例,突变基因分别为c.997A>G+c.1351C>T、c.565C>T+?、c.383G>A+?;PS+AT 2例,突变基因分别为c.3137C>T+c.1680T>A和?+c.5890-5892delctt。其中PC基因突变的c.1318C>T和c.833T>C以及AT基因突变的c.1346T>A和c.851T>C为新发现的突变。33例抗凝蛋白缺陷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60.61%),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7例(21.21%),肺栓塞6例(18.18%);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均为PS缺陷。结论VTE患者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率较高,可能是温州地区VTE患者常见的遗传性危险因素,其中以PS缺陷最为多见,且PS缺陷可能是无明显诱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抗凝蛋白 静脉血栓栓塞 易栓 复合缺陷 抗凝血酶缺陷
下载PDF
晚发型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志华 王训 +3 位作者 韩咏竹 吴筠凡 喻绪恩 严彦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0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HT1)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AFP、血尿氨基酸分析、肝脏影像学和病理)结果临床确诊的1例HT1患者,结合文献资料,分析HT1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相关... 目的结合文献分析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HT1)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AFP、血尿氨基酸分析、肝脏影像学和病理)结果临床确诊的1例HT1患者,结合文献资料,分析HT1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以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HT1是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氨基酸代谢疾病。结论临床遇到不明原因的肝脏损害,需要注意排除,血尿氨基酸分析是其主要敏感诊断指标之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后饮食控制对病情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酪氨酸血 血尿氨基酸分析 棘红细胞 铜蓝蛋白
下载PDF
家族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新国 于永春 +3 位作者 成佳景 刘永云 陈明 崔艳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9期1589-1591,共3页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inheritdafibrinogenemia)是一种纤维蛋白原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表现为纤维蛋白原完全缺乏,发病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与血友病相比,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患者黏膜出血较严重,但肌肉和骨骼...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inheritdafibrinogenemia)是一种纤维蛋白原基因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者表现为纤维蛋白原完全缺乏,发病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与血友病相比,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患者黏膜出血较严重,但肌肉和骨骼的出血不如血友病常见[1]。第一例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基因突变发现于1968年[2],目前国内外共发现了约400多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无纤维蛋白原血 家族遗传性 基因分析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家系 黏膜出血 基因缺陷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遗传性抗凝因子缺陷症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鸿利 王学锋 《血栓与止血学》 2003年第4期173-175,共3页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抗凝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血栓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抗凝因子(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和因子Ⅴ Leiden突变)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述.
关键词 遗传性抗凝因子缺陷 基因诊断 遗传性蛋白c缺陷 遗传性蛋白S缺陷 遗传性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
下载PDF
蛋白C基因C5498T致Ⅰ型遗传性蛋白质C缺陷症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荣富 王鸿利 +7 位作者 傅启华 王文斌 武文漫 丁秋兰 谢爽 胡翊群 王学锋 王振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I型蛋白C(PC)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分别用ELISA和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蛋白C活性和抗原。用PCR法对先证者PC基因的 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 2序列进行扩增 ,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 ,检测其基因突变...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I型蛋白C(PC)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分别用ELISA和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蛋白C活性和抗原。用PCR法对先证者PC基因的 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 2序列进行扩增 ,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 ,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结果 先证者的蛋白C活性和抗原分别为 2 6 %和 1 4 3g/L。先证者表现为PC基因外显子 3区杂合错义突变C5 4 98T ,引起Arg15→Trp。在基因启动子区存在 2 4 0 5C/T、2 4 18A/G、2 5 83A/T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 基因突变 ELISA法 发色底物法 基因多态性 抗凝血因子
原文传递
一例遗传性Ⅰ型蛋白C缺陷症遗传表型和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昌成 丁秋兰 +2 位作者 吴竞生 丁凯阳 徐修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蛋白C(PC)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PC被凝血酶调节蛋白(TM)与凝血酶的复合物水解为活化蛋白C(APC),通过灭活FⅤa、FⅧa下调促凝活性,同时通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 蛋白C(PC)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PC被凝血酶调节蛋白(TM)与凝血酶的复合物水解为活化蛋白C(APC),通过灭活FⅤa、FⅧa下调促凝活性,同时通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而增强纤溶活性,参与机体的抗凝,维持抗凝与凝血过程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 基因突变 遗传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凝血酶调节蛋白 维生素K依赖性 促凝活性
原文传递
两个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
15
作者 曾蔓霖 杨丽红 +4 位作者 邹安庆 陈元 贾恺琦 王明山 金艳慧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2-955,共4页
蛋白C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维生素K依赖性丝氨酸蛋白酶原^([1]),是机体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之一。蛋白C活化后能通过水解活化凝血因子Ⅴ(FⅤa)和活化凝血因子Ⅷ(FⅧa)来抑制凝血酶的产生。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是由编码蛋白C的基因(... 蛋白C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维生素K依赖性丝氨酸蛋白酶原^([1]),是机体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之一。蛋白C活化后能通过水解活化凝血因子Ⅴ(FⅤa)和活化凝血因子Ⅷ(FⅧa)来抑制凝血酶的产生。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是由编码蛋白C的基因(PROC)突变引起的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严重蛋白C缺陷症极其罕见,发病率约为1/400万^([2]),临床可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发生的新生儿暴发性紫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紫癜 遗传性蛋白c缺陷 凝血因子Ⅴ 丝氨酸蛋白 凝血因子Ⅷ 基因突变分析 临床特征 蛋白c
原文传递
抗凝血酶基因C2757T杂合突变致Ⅰ型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荣富 戴菁 +6 位作者 傅启华 王文斌 谢爽 丁秋兰 胡翊群 王学锋 王鸿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640-1642,共3页
关键词 抗凝血酶基因 c2757T 突变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
原文传递
一个杂合错义变异所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红香 李姗姗 +3 位作者 朱丽丹 徐晓杰 倪莉 江明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分析1个遗传性蛋白C(protein C,PC)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变异。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7人)的血浆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蛋白C抗原(protein C antigen,PC:Ag)含量及其他凝血指标。用PCR对先证者PROC基因... 目的分析1个遗传性蛋白C(protein C,PC)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变异。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7人)的血浆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蛋白C抗原(protein C antigen,PC:Ag)含量及其他凝血指标。用PCR对先证者PROC基因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将产物纯化后进行直接测序。对候选变异通过反向测序进行验证,并对家系其他成员的相同位点进行检测。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变异的致病性和保守性。用Swiss-PdbViewer软件分析蛋白质三维模型以及变异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先证者及其祖母、父亲和哥哥的PC:A和PC:Ag分别降至55%、52%、48%、51%和53%、55%、50%、56%。测序分析显示,上述成员PROC基因的第9外显子均存在c.1318C>T(p.Arg398Cys)杂合错义变异。MutationTaster评分为0.991、PROVEAN为评分-3.72、FATHMM为评分-2.49,均提示为有害变异;保守性分析显示Arg398在同源物种间呈弱保守性;蛋白质模型分析显示变异前Arg398与Glu341和Lys395各形成1个氢键,变异为Cys398后与Glu341之间的氢键消失,与Lys395之间则增加了1个氢键,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结论先证者PROC第9外显子c.1318C>T(p.Arg398Cys)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导致该家系PC:A和PC:Ag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 基因变异 生物信息学 蛋白质模
原文传递
一个杂合缺失变异致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斯奇 余芳 +6 位作者 罗莎莎 李小龙 金艳慧 杨丽红 周星星 张海月 王明山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分析1个遗传性蛋白C(protein C,PC)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变异。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共4代11人)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蛋白C抗原(protein C antigen,PC:Ag)含量。PCR... 目的分析1个遗传性蛋白C(protein C,PC)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变异。方法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共4代11人)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蛋白C抗原(protein C antigen,PC:Ag)含量。PCR法对先证者蛋白C基因(protein C,PROC)的9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直接测序;对发现的疑似变异用克隆测序予以验证,并对家系其他成员相同变异位点进行检测。分别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utation Taster和ClustalX-2.1-win分析变异的致病性和保守性;用Swiss-PdbViewer软件分析蛋白质三维模型和变异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先证者PC:A和PC:Ag分别降至46%和50%,其奶奶、大姑、表姐和弟弟的PC:A和PC:Ag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正常参考值的50%左右。基因分析显示,上述5名成员PROC第9外显子均存在c.1212-1212delG(p.Met364Trp fsX15)杂合缺失变异,该缺失变异导致第364位的甲硫氨酸(Met)变成色氨酸(Trp)后框移了15个氨基酸,并在第378位产生提前的终止密码子,最后形成截短蛋白。MutationTaster评分结果为1.000,预示该杂合缺失变异为致病变异;保守性分析显示15个框移的氨基酸在9种同源物种中均位于保守区域;蛋白质模型分析显示该缺失变异破坏了PC的催化结构域,从而影响PC的功能。结论先证者PROC第9外显子存在c.1212-1212delG(p.Met364Trp fsX15)杂合缺失变异,可能是导致该家系PC:A和PC:Ag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 基因变异 框移 截短蛋白
原文传递
新生儿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一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鲍毓 施丽萍 +2 位作者 吴秀静 陈正 杜立中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0-391,共2页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Protein C Deficiency)是以反复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多见于成人.新生儿期发病罕见,预后不良,多数在发病后1~2个月内死亡.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 新生儿期 静脉血栓形成 遗传性疾病 临床特征 预后不良
原文传递
一个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丽 黄繁嫱 +4 位作者 李家增 肖萍 穆红 段淑娟 李锦堂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91-492,共2页
关键词 遗传性蛋白c缺陷 家系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