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鹅瘟病毒、鹅星状病毒Ⅰ型与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分析
1
作者 张晓战 邢忠玉 +10 位作者 吕楠楠 董轩志 李育林 毛天绩 梁尧涵 郭运泽 宋予震 乔宏兴 边传周 袁野 梁群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3-1193,共11页
【目的】2023年4月,河南新乡某地鹅场雏鹅群急性发病,死亡率高达25%,为确定引起该鹅场雏鹅发病的病因,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无菌采集病死雏鹅肝脏、脾脏、肾脏和小肠等组织样品及心血和肝脏外层纤维素... 【目的】2023年4月,河南新乡某地鹅场雏鹅群急性发病,死亡率高达25%,为确定引起该鹅场雏鹅发病的病因,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无菌采集病死雏鹅肝脏、脾脏、肾脏和小肠等组织样品及心血和肝脏外层纤维素性渗出物,通过对心血及肝脏外层纤维素性渗出物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观察、16S rRNA基因及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病鹅感染细菌及感染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情况;通过PCR/RT-PCR方法对其常见雏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核酸进行检验,并对阳性病原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病鹅感染的病毒性病原及其分子流行病学情况。【结果】细菌学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呈半透明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菌落,形态学观察显示,该菌为单个和成对的革兰阴性短杆菌,符合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特性。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与BLAST分析进一步证实该菌为R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多黏菌素B耐药。常见雏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核酸PCR/RT-PCR检测发现,该鹅场样品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和鹅星状病毒Ⅰ型(genotypeⅠGoose astrovirus,GAstV-1)核酸呈阳性,GAstV-2、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鹅呼肠孤病毒(Goose reovirus,GRV)核酸阴性,将致病毒株分别命名为GPV/HN-2023和GAstV-1/HN-2023。进一步对GPV/HN-2023和GAstV-1/HN-2023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分析发现,GPV/HN-2023与DY-16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属于DY-16-like毒株,且VP3蛋白存在2个特有的氨基酸位点突变D248E和V314L;GAstV-1/HN-2023与GAstV-1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属于GAstV-1分支,ORF2蛋白存在3个特有的氨基酸位点突变G47R、S207G和A628T。【结论】本研究通过综合诊断方法明确了GPV、GAstV-1与RA混合感染是引起该鹅场雏鹅发病的病因,分析了致病菌RA的耐药性和病毒性致病原GPV和GAstV-1的遗传演化及变异特点,为河南地区雏鹅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鹅瘟病毒(GPV) 鹅星状病毒(GAstV-1) 鸭疫里默氏杆菌 混合感染 病原分析
下载PDF
猫疱疹病毒Ⅰ型gIgE基因缺失毒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2
作者 张晶晶 孙慧敏 +1 位作者 宋家升 鲍恩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1,共7页
[目的]为了开发一种能够预防感染、阻止潜伏期建立的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弱毒疫苗,利用同源重组以及CRISPR/Cas9技术将FHV-1的gIgE基因替换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方法]构建针对gIgE基因的3条sgRNA及表达Cas9蛋白的质粒,将含有sg... [目的]为了开发一种能够预防感染、阻止潜伏期建立的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弱毒疫苗,利用同源重组以及CRISPR/Cas9技术将FHV-1的gIgE基因替换为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方法]构建针对gIgE基因的3条sgRNA及表达Cas9蛋白的质粒,将含有sgRNA及Cas9蛋白的质粒与含有RFP的转移载体共转染到猫肾细胞(F81),通过噬斑纯化以及有限稀释方法进行病毒纯化,以重组病毒感染F81细胞连续10代验证其遗传稳定性,通过测定重组病毒以及亲本病毒H07的病毒滴度、一步生长曲线以及判断噬斑大小评价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成功构建了FHV-1 gIgE基因缺失毒株并将其命名为FHV-ΔgIgE-RFP;提取重组病毒DNA,通过PCR验证gIgE基因无目的条带,表明重组病毒纯化成功,再通过PCR验证RFP基因有目的条带,表明重组病毒成功插入外源基因。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与亲本病毒相比重组病毒的病毒滴度下降了90%;在F 1—F 10连续传代过程中RFP荧光表达且无减弱现象,表明重组病毒可稳定表达外源基因;测定FHV-ΔgIgE-RFP以及H07的生长曲线,重组病毒的生长趋势与亲本病毒大致相同,表明插入外源基因并不会改变病毒本身的生长特性;噬斑观察及染色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细胞前、后期,重组病毒的噬斑都小于亲本病毒,表明缺失gIgE基因后病毒毒力下降。[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FHV-1 gIgE基因缺失致弱毒株,为开发疱疹病毒弱毒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疱疹病毒(FHV-1) 致弱毒株 重组病毒 病毒筛选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 shRNA 沉默鼠肝星状细胞 TGFβ1 对 α1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荣华 闫国和 +1 位作者 汪国建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构建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观测其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TGFβ1基因沉默效应与对Ⅰ型胶原α1(alpha-1 typeⅠcollagen,Col1α1)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大鼠TGFβ1基因CD... 目的构建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观测其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TGFβ1基因沉默效应与对Ⅰ型胶原α1(alpha-1 typeⅠcollagen,Col1α1)表达的影响。方法针对大鼠TGFβ1基因CDs序列,筛选3个干扰靶点,合成其3对小干扰RNA(siRNA),将各对siRNA分别转入HSC-T6细胞,采用RT-PCR法从3对siRNA中筛选出最佳siRNA,设计并合成针对最佳siRNA靶序列的shRNA,退火形成双链,与载体pGreenPuro连接,构建pGreenPuro/TGFβ1 shRNA慢病毒载体,予以酶切与测序鉴定。pGreenPuro/TGFβ1 shRNA慢病毒载体经293细胞包装,将包装产生的高感染力的慢病毒颗粒感染HSC-T6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经感染的HSC-T6细胞的GFP表达情况,在mRNA与蛋白水平检测重组慢病毒pGreenPuro/TGFβ1 shRNA对HSC-T6细胞的TGFβ1基因的沉默效应及对Col1α1表达的影响。结果筛选到TGFβ1基因的最佳干扰靶序列。酶切与测序结果证实,构建pGreenPuro/TGFβ1 shRNA慢病毒载体成功。HSC-T6细胞经pGreenPuro/TGFβ1 shRNA慢病毒感染48 h后,RT-PCR检测未见TGFβ1基因表达,Col1α1基因较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GFβ1、Col1α1蛋白表达均非常弱。结论成功构建大鼠TGFβ1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该载体能有效沉默HSC-T6细胞的TGFβ1基因,并抑制Col1α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胶原α1 RNA干扰 小分子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Ⅰ型胶原α1链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文祥 包倪荣 +7 位作者 王艺颖 方益春 邱阳 郭耀曼 韦昌辉 钱洪 谢发荣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目前原发性冻结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基因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6月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 目的目前原发性冻结肩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基因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6月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就诊的42名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为病例组,5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MMP-3基因多态性rs679620及rs522616与COL1A1基因多态性rs1107946,分别进行基因型测定。结果 MMP-3多态性位点rs679620基因型分布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等位基因A与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4,95%CI:0.30~0.99,P=0.044)。COL1A1多态性位点rs1107946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P=0.994、0.920)。与隐性遗传模型GG相比,GT、TT和G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T与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3基因多态性rs679620等位基因A是原发性冻结肩发病的保护性因素。MMP-3基因多态性rs522616和COL1A1基因多态性rs1107946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胶原α1链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冻结肩
下载PDF
Ⅰ型胶原α1 Sp1多态性与骨密度和骨折关联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宗强 李立军 +2 位作者 姜竹岩 时宇博 倪东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5395-5401,共7页
背景:到目前为止,多项研究已经对Sp1多态性对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做出了评估。有报道称这种多态性与骨密度降低和骨折有密切联系,但也有研究称未发现类似联系,这些结果导致了很大的争议。目的:通过仅纳入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来评价... 背景:到目前为止,多项研究已经对Sp1多态性对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做出了评估。有报道称这种多态性与骨密度降低和骨折有密切联系,但也有研究称未发现类似联系,这些结果导致了很大的争议。目的:通过仅纳入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来评价Ⅰ型胶原α1 Sp1多态性对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Pub Med数据库有关Ⅰ型胶原α1 Sp1对骨密度和骨折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计算合并效应值比值比(ORs)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并对异质性和偏倚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共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有22项研究评价了Sp1多态性对骨折的影响,在5个基因模型中均可发现Sp1多态性与骨折危险性有关联,但在亚组分析中,仅在欧洲人群有类似结果。有13项研究评价了Sp1多态性对骨密度降低的影响,结果发现Sp1与骨密度降低有密切关系,亚组分析在欧洲和美洲人群中有类似结果,但是在亚洲人群中并无类似发现。总体来说,Ⅰ型胶原α1 Sp1多态性是骨折和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但也存在地区即地理性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胶原 骨密度 META分析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胶原α1 SP1 多态性
下载PDF
慢性缺氧和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中白介素1受体Ⅰ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范娟 王曦 +4 位作者 王婷 段晓莉 宋乐 鞠躬 王百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重组鼠白介素1β(rmIL-1β)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L-1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4组,T1组缺氧伴rmIL-1β刺激;T2组单纯缺氧;T3组仅rmIL-1β刺激;T4组既不缺氧也无rmIL-1β刺激... 目的: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重组鼠白介素1β(rmIL-1β)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L-1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4组,T1组缺氧伴rmIL-1β刺激;T2组单纯缺氧;T3组仅rmIL-1β刺激;T4组既不缺氧也无rmIL-1β刺激。对颈动脉体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做半定量分析。结果:T2和T3组颈动脉体IL-1RⅠ表达比T4组显著上调;T1组比T2和T3组也显著升高。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缺氧和rmIL-1β刺激间无交互作用。结论:慢性缺氧和IL-1β刺激均可致颈动脉体IL-1RⅠ上调;慢性缺氧伴IL-1β刺激比单纯缺氧或IL-1β刺激可引起IL-1RⅠ更显著的增加,但二者无协同或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受体 颈动脉体
下载PDF
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海马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季颖 尚菲 +3 位作者 孙大宇 单德宏 康廷国 董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8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海马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L-1RⅠ)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抑郁模型,将40只Wistar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水组...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海马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IL-1RⅠ)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抑郁症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抑郁模型,将40只Wistar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盐水组、中药组,在第0日和第22日分别进行体重和行为学评分,放免法检测血清IL-1β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IL-1RⅠ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盐水组大鼠的体重、行为学评分、血清IL-1β含量和海马神经元IL-1RⅠ表达均有显著差异,而中药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归脾汤的抗抑郁机制与维持正常的IL-1β分泌和IL-1RⅠ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归脾汤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受体 大鼠
下载PDF
乌梅丸对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α_1(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保伟 赵志敏 李爱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乌梅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小柴胡汤组、秋水仙碱组和乌梅丸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猪血清诱导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后,分别灌胃给药,采... 目的:探讨乌梅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小柴胡汤组、秋水仙碱组和乌梅丸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猪血清诱导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后,分别灌胃给药,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肝组织α1(Ⅰ)型前胶原mRNA。结果:空白对照组mRNA表达低于其他各组(P<0.05),乌梅丸各组α1(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小柴胡汤组(P<0.05)。结论:乌梅丸通过减少Ⅰ型胶原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抗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肝纤维化 α1()前胶原mRNA 大鼠
下载PDF
人中性粒细胞多肽HNP_(1,3)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娟 孙永涛 +3 位作者 王少扬 史孟元 庄严 翟嵩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4期366-369,共4页
体外观察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Humanneutrophilpeptide,HNP1,3)及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virus1,HSV-1)的抑制作用。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用各种浓度HNP1,3与游离病毒颗粒(直接失活组)及感染病毒后的... 体外观察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Humanneutrophilpeptide,HNP1,3)及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virus1,HSV-1)的抑制作用。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用各种浓度HNP1,3与游离病毒颗粒(直接失活组)及感染病毒后的靶细胞(复制抑制组)进行相互作用,镜下观察各药物对HSV-1致细胞病变效应的抑制作用,并采用ELISA法测定感染48h后药物对HSV-1囊膜糖蛋白分泌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各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直接失活组中,HNP1,3可使HSV-1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减轻,对HSV-1直接失活的50%有效浓度(EC50)为8.1μg/mL、10.03μg/mL;复制抑制组中,ACV使HSV-1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减轻,EC50为0.68μg/mL。MTT检测结果表明HNP1,3在治疗浓度范围内无明显细胞毒性。以上结果表明HNP1,3除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活性外,还能失活HSV-1病毒颗粒,从而逆转病毒及其蛋白的病毒效应(致细胞病变)和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多肽1 3(HNP1 3) 阿昔洛韦(ACV) 单纯疱疹病毒(HSV-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2E1 RsaⅠ基因型、生活习惯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与胃癌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建农 高长明 +8 位作者 Takezaki Toshiro 李忠佑 吴建中 丁建华 刘燕婷 李苏平 胡旭 开海涛 Tajima Kazuo 《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CYP2E1RsaⅠ基因型、生活习惯因素相互作用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消化道癌高发区淮安市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胃癌145例,人群对照229例),调查研究对象的烟酒茶嗜好及饮食习惯,以PCR扩增、RsaⅠ内切酶消化,分析研究对象的... [目的]研究CYP2E1RsaⅠ基因型、生活习惯因素相互作用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消化道癌高发区淮安市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胃癌145例,人群对照229例),调查研究对象的烟酒茶嗜好及饮食习惯,以PCR扩增、RsaⅠ内切酶消化,分析研究对象的CYP2E1的基因型。[结果]胃癌组与对照组的CYP2E1RsaⅠc1/c2或c2/c2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41.4%∶38.9%)。吸烟和常吃腌菜与CYP2E1c1/c2或c2/c2基因型在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中有相乘效应。饮酒和不饮茶的习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但饮酒或不饮茶的这种作用不受CYP2E1基因型的影响。[结论]CYP2E1RsaⅠ基因多态与吸烟及常吃腌菜之间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影响个体对胃癌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CYP2E1Rsa基因 生活习惯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及其Ⅰ型受体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曦 张西京 +4 位作者 李鑫 段小莉 李改丽 鞠躬 王百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Ⅰ型受体(IL-1RI)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方法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显示,IL-1RI mRNA阳性信号出现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Ⅰ型受体(IL-1RI)mRNA在大鼠颈动脉体中的表达。方法原位分子杂交、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原位分子杂交结果显示,IL-1RI mRNA阳性信号出现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IL-1β表达在颈动脉体球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证明,IL-1β阳性反应条带出现在18 kD处,与其分子量一致。结论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不仅表达IL-1RI,而且也表达其配体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受体mRNA 颈动脉体 原位分子杂交 免疫荧光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IL-1Ⅰ型受体在大鼠结状神经节及迷走旁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曦 王百忍 +2 位作者 段晓莉 刘惠玲 鞠躬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研究迷走神经感受和传递免疫信息的机制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 IL- 1 型受体在正常和免疫激活的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正常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均存在 IL-1 型受体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 ,结... 为研究迷走神经感受和传递免疫信息的机制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 IL- 1 型受体在正常和免疫激活的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正常大鼠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均存在 IL-1 型受体样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 ,结状神经节中阳性神经元以中、小细胞为主 ;迷走旁节中几乎所有的细胞均呈 IL - 1 型受体样免疫阳性。细菌内毒素脂多糖 ( 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结状神经节和迷走旁节中阳性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本文结果为迷走神经的初级内脏感觉神经元和迷走旁节可直接感受 IL- 1刺激的学说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受体 结状神经节 迷走旁节 大鼠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Ⅰ型胶原α_1链及α_2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东风 吴文 +2 位作者 蔡雪珍 林凯 智喜梅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人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年龄≥42岁绝经后妇女(自然绝经≥2年)23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 目的探讨人Ⅰ型胶原α1链(COL1A1)及α2链(COL1A2)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年龄≥42岁绝经后妇女(自然绝经≥2年)231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其全身、腰椎2~4(L2~4)、股骨颈(Neck)、Ward?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BMD)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Ⅰ型胶原α1链及α2链基因型。结果231例受试对象中,Ⅰ型胶原α1链PCR扩增产物未发现ACCB7I酶切位点,Sp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Ⅰ型胶原α1链基因型均为SS型;Ⅰ型胶原α2链基因型分别为EE型113例,Ee型91例,ee型27例(分别占48.9%、39.4%、11.7%),等位基因频率E和e各为68.6%、31.4%。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携带EE基因型的个体比Ee基因型和ee基因型个体的骨密度值为低,但只在腰椎侧位(L2-L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三角(Ward?s)等部位的骨密度值EE基因型比Ee基因型携带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广州地区绝经后妇女COL1A1SpⅠ结合位点不存在G→T突变。COL1A2基因EE型个体较Ee基因型及ee基因个体的骨密度值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与COL1A2基因多态性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α1链基因 胶原α2链基因 基因多态性 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输卵管炎性大鼠TGF-β_1、Ⅰ型胶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谷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802-804,共3页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输卵管炎性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采用"苯酚胶浆法"制备慢性输卵管炎性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输卵管炎性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采用"苯酚胶浆法"制备慢性输卵管炎性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丹高组、丹中组。造模8 d后,灌胃给药,1次/d,连续21 d。第22天,腹腔注射麻醉后,取大鼠输卵管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输卵管组织细胞胞浆、间质细胞中见黄染颗粒,模型组最多,西药组较多,丹高组和丹中组明显减少,但丹中组优于丹高组。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降低TGF-β1、Ⅰ型胶原的异常表达,可抗组织粘连及纤维化,故用于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输卵管炎 丹参注射液 大鼠 TGF-β1、胶原
下载PDF
Ⅰ型胶原-整合素α_2β_1系统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控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志明 余希杰 +1 位作者 屈艺 解慧琪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81-284,共4页
为进一步探讨I型胶原及其受体系统是否为成骨细胞功能活动所必需, 使用Ⅰ型胶原和整合素α2β1的一抗阻断Ⅰ型胶原整合素α2β1系统,以细胞计数法比较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成骨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技术研究I型胶... 为进一步探讨I型胶原及其受体系统是否为成骨细胞功能活动所必需, 使用Ⅰ型胶原和整合素α2β1的一抗阻断Ⅰ型胶原整合素α2β1系统,以细胞计数法比较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成骨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技术研究I型胶原、整合素α2β1 及骨钙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阻断I型胶原整合素α2β1系统后,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增高,Ⅰ型胶原、整合素α2β1 及骨钙素的mRNA表达减少,其中I型胶原一抗的阻断作用大于整合素α2β1的一抗,这种阻断作用具有可复性,随抗体的去除可部分恢复,表明Ⅰ型胶原整合素α2β1系统为成骨细胞功能活动所必需,构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时要考虑到骨组织的基质成份,应为成骨细胞提供相对正常的胞外基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整合素α2β1 成骨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苯丙酸诺龙对烧伤后α1(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岑瑛 刘宁 +1 位作者 罗旭松 刘晓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 探讨苯丙酸诺龙对烧伤后成纤维细胞 α1( )型前胶原蛋白 m 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 32只 ,制成 2 0 % TBSA深 度烧伤模型 ,随机分为苯丙酸诺龙治疗 (NP)组和对照组 ,于 4、7、14和2 1天分别取创面肉芽组... 目的 探讨苯丙酸诺龙对烧伤后成纤维细胞 α1( )型前胶原蛋白 m RNA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 32只 ,制成 2 0 % TBSA深 度烧伤模型 ,随机分为苯丙酸诺龙治疗 (NP)组和对照组 ,于 4、7、14和2 1天分别取创面肉芽组织 ,测定其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及 α1( )型前胶原蛋白 m RNA含量 ,分析比较两组间成纤维细胞雄激素受体和α1( )型前胶原蛋白 m RNA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 结果  NP组在 7、14和 2 1天α1( )型前胶原蛋白 m RNA的表达均高于同期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NP在 4、7、14和 2 1天成纤维细胞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与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之间有相关关系 ,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NP能促进 型前胶原蛋白 m RNA和成纤维细胞雄激素受体的表达 ,二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NP在转录水平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这种作用与改变成纤维细胞雄激素受体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苯丙酸诺龙 α1()前胶原蛋白mRNA 成纤维细胞 雄激素受体 创伤愈合
下载PDF
Ⅰ型磷酸酶抑制亚基-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麒燕 黄毓 +2 位作者 曾麟杰 贺菽嘉 张红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3-888,共6页
PPI1(Inhibitor-1of protein phosphatase 1)是Ⅰ型磷酸酶的抑制亚基之一,其活化依赖于35位苏氨酸蛋白激酶(PKA)的磷酸化而发挥抑制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PPI1持续活化型突变体的表达对人宫颈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PPI1(Inhibitor-1of protein phosphatase 1)是Ⅰ型磷酸酶的抑制亚基之一,其活化依赖于35位苏氨酸蛋白激酶(PKA)的磷酸化而发挥抑制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PPI1持续活化型突变体的表达对人宫颈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利用PPI1野生型和活化型突变体表达质粒分别转染HeLa细胞,首先通过H3TdR掺入实验、迁移实验观察PPI1基因对HeL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活化型突变体表达的HeLa细胞株中,细胞3H掺入量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抑。其次通过流式细胞术、Giemsa染色法分析PPI1对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影响;FACS分析表明HeLa细胞G2/M期比例明显升高;经脱氧胸苷同步化后,该组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明显滞后。最后利用Western blot分析PPI1对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组细胞的ERK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研究表明PPI1活化型突变体的表达可抑制人宫颈癌细胞株的增殖,这与其诱导HeLa细胞G2/M期停滞、有丝分裂的进入延缓有关,其中涉及到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酶的抑制亚基-1 HELA细胞 增殖 细胞周期 信号转导
下载PDF
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震祥 张俊平 +4 位作者 何锡忠 李春华 杨惠萍 蒋凤英 倪建平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3期56-59,共4页
为验证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对鸽子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对试制的5批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分别在3家规模化养鸽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幼龄鸽、青年鸽和种鸽免疫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后均无任何不良反应,... 为验证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对鸽子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对试制的5批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分别在3家规模化养鸽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幼龄鸽、青年鸽和种鸽免疫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后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并产生了较高的抗体水平,免疫后180 d对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川沙株的攻毒保护率在90%以上。试验效果证明,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副黏病毒灭活疫苗(S-1株) 田间试验 保护率
下载PDF
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灭活与乳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俊平 蒋凤英 +2 位作者 倪建平 杨惠萍 李春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第10期50-51,共2页
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甲醛溶液在不同温度下采用不同时间灭活鸽副黏病毒Ⅰ型(S-1株)病毒液,通过测定灭活效果及其灭活后对抗体阴性鸽的安全性,最终确定甲醛溶液的加入浓度为0.2%,灭活温度为37℃,灭活时间为24 h。通过测定不同水油比乳化... 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甲醛溶液在不同温度下采用不同时间灭活鸽副黏病毒Ⅰ型(S-1株)病毒液,通过测定灭活效果及其灭活后对抗体阴性鸽的安全性,最终确定甲醛溶液的加入浓度为0.2%,灭活温度为37℃,灭活时间为24 h。通过测定不同水油比乳化获得的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的稳定性,确定该疫苗的水油乳化比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副黏病毒灭活疫苗(S-1株) 灭活 乳化
下载PDF
COL1A1、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廖登辉 王婷 +4 位作者 甘霖 闵杰 王亚东 曾真 吕钢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13-718,共6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核转运蛋白α2(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7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核转运蛋白α2(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7例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L1A1、KPNA2在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情况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二者表达情况与患者5年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因素。结果COL1A1、KPNA2在TNBC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TNBC癌组织中,COL1A1、KPNA2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COL1A1高表达还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随访5年,87例患者总生存率78.16%(68/87),COL1A1高表达者生存期较低表达者更短(P<0.05),KPNA2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生存期更短(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COL1A1高表达、KPNA2高表达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OL1A1、KPNA2在TNB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均增加,两者高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有关,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胶原蛋白α1链 核转运蛋白基因2 远期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