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d_(1-x)Sr_xMnO_3中掺杂浓度对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效应的影响
1
作者 陈顺生 杨昌平 +2 位作者 肖海波 徐玲芳 马厂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57-365,共9页
采用两线测量模式对固相烧结方法制备的Nd_(1-x)A_xMnO_3(A=Ba,Ca,Sr,x=0—0.9)陶瓷样品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和Ⅰ-V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与Nd_(0.7)Sr_(0.3)MnO_3一样,相同浓度掺杂的Nd_(0.7)Ba_(0.3)MnO_3和Nd_(0.7)Ca_(0... 采用两线测量模式对固相烧结方法制备的Nd_(1-x)A_xMnO_3(A=Ba,Ca,Sr,x=0—0.9)陶瓷样品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EPIR)效应和Ⅰ-V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与Nd_(0.7)Sr_(0.3)MnO_3一样,相同浓度掺杂的Nd_(0.7)Ba_(0.3)MnO_3和Nd_(0.7)Ca_(0.3)MnO_3样品也能诱发稳定的室温EPIR效应.进一步对Nd_(1-x)Sr_xMnO_3系列样品的EPIR研究表明,这种界面相关的EPIR效应与样品中电子或空穴掺杂浓度密切相关,在半掺杂(x=0.5)附近,样品与电极接触界面能诱发稳定的EPIR效应.然而,随掺杂浓度的进一步增大或降低,EPIR效应逐渐出现减弱、不明显到完全消失的过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锰氧化物中由于掺杂浓度差异所导致的界面缺陷在不同极性脉冲激励下重新分布而产生的内电场强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诱导电阻转变效应 深能级陷阱 锰氧化物 ⅰ-ⅴ非线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