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J”-shaped Uterine Incision during Caesarean 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Placenta Previa:A Ret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8
1
作者 邹丽 钟少平 +2 位作者 赵茵 朱剑文 陈莉娟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2期212-216,共5页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J"-shaped uterine incision for caesarean section fo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lacenta previa. A total of 55 consecutive cases of placenta previa treated in Union Hosp...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J"-shaped uterine incision for caesarean section fo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lacenta previa. A total of 55 consecutive cases of placenta previa treated in Union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ver a period of two years and 10 months.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respect to the uterine incision. Twenty-four pregnant women with placenta previa who were indicated for caesarean section underwent the procedure using a new "J"-shaped uterine incision and 31 pregnant women with placenta previa received caesarean section that used the traditional transverse incisio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operation time, estimated blood loss, infant expulsion time, exhaust tim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Meanwhile, comparison was also made in neonatal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J"-shaped incision group, the traditional incision group had a lower Apgar scores (P〈0.05). However, there exist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verall time of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period of breaking wind (P〉0.05). It is concluded that, with caesarean section for placenta previa patients, the "J"-shaped uterine incis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facilitates the fetal deli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shaped incision caesarean section placenta previa
下载PDF
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分析
2
作者 崔晓飞 《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濮阳油田总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情况,为后续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将濮阳油田总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开展的635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接受Ⅰ类切口手术... 目的分析濮阳油田总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情况,为后续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将濮阳油田总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开展的635例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接受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术期接受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收入的63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共有214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每个科室Ⅰ类切口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脊柱外科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占66.04%,神经外科占64.00%,手足与创伤骨科占50.90%;甲状腺血管外科、乳腺外科、疝与腹壁外科与泌尿外科中未使用任何抗菌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切口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主要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以静脉给药为主。共使用抗菌药物7种,其中头孢唑林占59.35%,头孢呋辛占2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为86.45%,不合理使用率为13.55%,主要以无指征预防用药、超疗程用药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接受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中在围术期采取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大部分合理,但仍存在少部分不合理情况,故应加强干预,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性
下载PDF
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3
作者 吴玲英 王会燕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分析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点评干预前,164例)和2021年7月—2022年12月(点评干预后,164例)抚州... 目的:分析医嘱点评干预对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临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点评干预前,164例)和2021年7月—2022年12月(点评干预后,164例)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2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点评干预前后不同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和不合理用药类型。结果:医嘱点评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明显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28.66%vs 79.27%,P<0.05),并且在腹股沟疝手术、乳腺手术、骨科手术、白内障手术、甲状腺疾病手术等术式上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P<0.05);而医嘱点评结果显示,医嘱点评干预后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在给药时机、药品选用、用药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的不合理率均明显低于医嘱点评干预前(P<0.05)。结论:医嘱点评干预确实可以有效改善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从而提升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医嘱点评 抗菌药物
下载PDF
Delta-shaped术和Billroth Ⅰ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锋 彭德伟 +3 位作者 王梦桥 李文艺 邹燕蕾 周礼 《西部医学》 2020年第3期452-455,共4页
目的对比远端胃癌根治手术中实施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Delta-shaped)和腹腔镜辅助下毕Ⅰ式吻合术(Billroth Ⅰ)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实施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115例,根据手术方式依次分为Delta-shaped... 目的对比远端胃癌根治手术中实施全腹腔镜下三角吻合术(Delta-shaped)和腹腔镜辅助下毕Ⅰ式吻合术(Billroth Ⅰ)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实施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115例,根据手术方式依次分为Delta-shaped术组(33例)和Billroth Ⅰ术组(82例)。两组均实施淋巴结清扫术,其中Delta-shaped术组实施Delta-shaped术,Billroth Ⅰ术组实施Billroth Ⅰ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指标、组织标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吻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lta-shaped术组初始手术时长长于Billroth Ⅰ术组(P<0.05);Delta-shaped术组学习曲线后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均短于Billroth Ⅰ术组(P<0.05)。两组患者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个数相当(P>0.05);Delta-shaped术组切口长度、切缘距离均低于Billroth Ⅰ术组(P<0.05)。Delta-shaped术组术后镇痛时间、首次通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地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illroth Ⅰ术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中实施Delta-shaped术近期优势高于BillrothⅠ术,其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 胃三角吻合术 式吻合术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
5
作者 万涛 詹三华 +1 位作者 管玉云 陈康夷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149-152,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铜陵市人民医院478例Ⅰ类切口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的230例Ⅰ类切口择期手术患者为干预前组,2021年9月至2022...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铜陵市人民医院478例Ⅰ类切口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的230例Ⅰ类切口择期手术患者为干预前组,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的248例Ⅰ类切口择期手术患者为干预后组。比较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品种构成比、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干预后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不合理、无指征联合用药、首次给药为术后、预防用药时间持续24~48 h、预防用药时间持续>48 h、给药剂量不合理占比低于干预前组,首次给药时间为术前0.5~2 h、预防用药时间持续<24 h占比高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广谱青霉素类、第2代头孢菌素应用率低于干预前组,第1代头孢菌素应用率高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总费用低于干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提高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干预 合理应用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
6
作者 张磊 王宏 +2 位作者 张小伟 孟位明 赵志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295-2299,共5页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检测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足功能、跟骨解剖结构、骨代谢、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P1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环磷酰胺(CTX)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 2组CRP、IL-6、MDA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理想,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且可促进术后足功能、骨代谢恢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足功能 跗骨窦小切口 经外侧“L”形切口术
下载PDF
外侧横弧形切口和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戚盈杰 郑光磊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9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外侧横弧形切口和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2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 目的:分析外侧横弧形切口和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2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外侧横弧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组给予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长于对照组,手术失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10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0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0个月观察组复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碎性跟骨骨折行切口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中,扩大L形切口手术损伤相对高于外侧横弧形切口,但是并未增加安全性风险,且复位效果与恢复结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粉碎性骨折 外侧横弧形切口 扩大L形切口 内固定手术 术后恢复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入路与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8
作者 陆贝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98-100,120,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的3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踝-后足功能优良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长和伤口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肢踝-后足功能优良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足部Gissane角和Bohler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相比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效果更优,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手术术后患肢踝-后足功能恢复更好,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相关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切口入路 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 肢踝-后足功能
下载PDF
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未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徐关德 刘继荣 +3 位作者 黄章骞 杨小华 钱江涛 施向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探讨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112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研究组与101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感染率、血像... 目的探讨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112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研究组与101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感染率、血像等感染情况及切口愈合、术后住院日、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术后感染率,对照组为6.9%、研究组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我院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及合理性评价 被引量:24
10
作者 赵明琴 粟珊 +3 位作者 汪明群 陈乾 杨安强 朱必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1-12月神经外科的794例住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就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用药合理性评...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6年1-12月神经外科的794例住院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就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结果:794例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有433例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了抗菌药物(均只使用了1种药品),预防使用率为54.53%;使用例数占比居前2位的是头孢唑林(51.73%)和头孢呋辛(21.48%)。433例患者中,于术前30 min^1 h开始用药的占85.45%;用药维持时间≤24 h的占68.36%;主要的2种预防用药不合理情况是预防用药维持时间过长(31.64%)和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当(26.10%),此外还有用药时机不当(14.55%)等。结论:我院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仍存在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维持时间过长等不合理情况,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进该领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合理性评价
下载PDF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以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例 被引量:66
11
作者 许建国 朱华 +1 位作者 束余声 徐进 《中国医院管理》 2012年第12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利用医院软件系统对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现状调查,然后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合理...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性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利用医院软件系统对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现状调查,然后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不合理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干预计划、检查、总结,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加强监督检查、反馈及责任追究。结果运用PDCA循环后,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持续改进达到预期目标。结论PDCA循环用于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持续改进效果显著,可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类切口手术 介入治疗 抗菌药物
下载PDF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曾明辉 李福宣 +2 位作者 陈瑶 龙恩武 李平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17期36-37,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3至12月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0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Ⅰ类切口手术... 目的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3至12月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0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288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6.00%;术前2h内用药者占26.33%,术后用药者占15.00%;用药时间超过3d者占65.33%;单一用药者占64.00%,二联用药者占30.00%。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品种档次高选、用药时机不当以及过度用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调查分析
下载PDF
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成效初探 被引量:12
13
作者 边原 肖洪涛 +3 位作者 杨勇 吴越 李刚 龙恩武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1期1409-1413,共5页
目的通过进行为期1年的PDCA循环科学质量管理,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院2013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11份,并与2012年数据进行对比,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目的通过进行为期1年的PDCA循环科学质量管理,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院2013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611份,并与2012年数据进行对比,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考察PDCA循环管理的合理性。结果 2013年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明显改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46.55%下降至19.48%(P<0.05);人均抗菌药费用、抗菌药物占总药品费用、抗菌药物消耗量明显下降(P<0.05);药物选择及术前、术中、术后用药时间的不合理用药频次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P<0.05);在卫计委要求的7种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均控制在5%以下(冠脉造影术要求不用抗菌药物预防);基本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得到改善。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好转,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下载PDF
595例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使用调查 被引量:19
14
作者 边原 杨勇 +1 位作者 张远 刘一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657-660,共4页
目的: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手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依据,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59... 目的: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手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依据,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595份。对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结果:595份病例中,预防用抗菌药病例277份(46.55%),合理使用抗菌药病例140份(50.54%)。常见Ⅰ类切口手术仅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术完全未预防使用抗菌药;头孢菌素类在抗菌药应用频次居首位,且以头孢一代、二代为主,占63.64%;抗菌药联用病例共8例,占2.89%;国家基本药物占抗菌药使用频次的61.19%。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仍需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抗菌药合理应用的相关规定,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类切口 预防用药 合理用药
下载PDF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侯颖 朱少敏 宋洪涛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08年1-12月出院的303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使用频度居第一... 目的:了解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08年1-12月出院的303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达100%;使用频度居第一位的抗菌药物为第3、4代头孢菌素类(222例次);204例术后预防用药持续时间>3 d;18种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本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抗生素预防 围手术期医护 药物利用评审
下载PDF
多项举措改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隽 田卓平 +3 位作者 张少明 程纯 陈国平 俞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评价某院采取多项举措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该院每年4月份和10月份982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2005年的数据为基线,2006—2012年采... 目的:评价某院采取多项举措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该院每年4月份和10月份982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2005年的数据为基线,2006—2012年采取培训、考核、监督、反馈及与相关部门合作等多项举措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从2006年的14.20%提高至2012年的92.30%;2006—2009年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偏高(7.00%~9.00%),2010—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2年下降至3.20%。2006和2007年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2005年(基线)基本相似,主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及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2008—2012年预防使用的主要抗菌药物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及其复合制剂。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59岁)、科室(骨科、普通外科和眼科)和年份(2011和2012年)是抗菌药物使用合格与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 P <0.05)。结论采取多项举措进行干预可提高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种类,降低联合用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用药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专项整治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合理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艳荣 姜琳 +7 位作者 楚建杰 卫国 赵先 郭超 杨志福 陈晓莉 文爱东 石小鹏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7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评价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全院2011年1~6月(专项整治前)与2013年1~6月(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各300例,对比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预防使用变化情况... 目的:评价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全院2011年1~6月(专项整治前)与2013年1~6月(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各300例,对比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预防使用变化情况.结果: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预防使用率由57.0%降至26.7%,品种选择合理率由30.1%提高至93.8%、用药时机合理率从42.3%提高至97.5%、疗程合理率由26.5%提高至95.0%、综合评判合理病案率由58.4%提高到87.6%.结论:积极落实专项整治活动的各项要求,能有效地解决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不合理现象.医疗机构应当主动加强抗菌药管理、制定和落实配套制度,深入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应用信息化手段等措施,才能够使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整治 抗菌药 类切口 合理用药
下载PDF
916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静 张丽 段丽芳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年第8期582-584,共3页
目的:评价某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出院的916份乳腺、甲状腺、疝修补手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该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 目的:评价某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出院的916份乳腺、甲状腺、疝修补手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该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达99.2%,单一、二联、三联用药率分别为75.76%、19.32%、4.15%,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为青霉素类(276例次),β-内酰胺酶复方制剂类(221例次),氟喹诺酮类(149例次)。59.09%的患者持续预防用抗菌药物超过3天。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特别是用药指征掌握不严,选药起点过高,盲目联用,用药时间不规范,疗程过长等。需引起重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临床医生用药行为,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Ⅰ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楠 丰航 +3 位作者 惠娇娇 李黎 张丹 张鹏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72-674,共3页
目的研究规范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对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系统筛选出2016全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6月病例为干预前组,7~12月病例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药时机、术后用药疗程和SSI... 目的研究规范骨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对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方法系统筛选出2016全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6月病例为干预前组,7~12月病例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药时机、术后用药疗程和SSI率进行统计。对SS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和分析,通过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筛查结果。结果干预前后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例、年龄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更加规范化。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已基本合理;用药时机正确率由84.15%上升至99.10%;术后用药疗程由干预前2.22d降至1.58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SI发生率降低。SSI发生率与手术时间大于3h、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密切相关性。术中是否追加抗菌药物对SSI有影响。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干预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可降低术后SSI的发生率,但在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方面还需加强干预及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预防性用药 追加抗菌药物 手术部位感染
下载PDF
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生根 肖坚 +2 位作者 吴维剑 徐广 严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份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分泌物采用BD Phonix 100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02份标本中41份分离培养出细菌,占4... 目的探讨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份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分泌物采用BD Phonix 100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02份标本中41份分离培养出细菌,占40.2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检出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21.95%、17.07%和14.63%。革兰阳性球菌占53.66%,革兰阴性杆菌占41.46%,葡萄球菌仍是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耐药的葡萄球菌是骨科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切口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对分泌物进行常规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切口 手术后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