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084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景德道 林添资 +2 位作者 周义文 刁立平 盛生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429-430,共2页
Ⅱ优 0 84是镇江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通过对该组合在 1999~ 2 0 0 1年的省区试、国家区试及多年试验试种中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分析 ,认为该组合丰产、稳产性好 ,适应性广 ,抗病性好 ,抗逆性强 ,且品质优良 ,有较大的生产... Ⅱ优 0 84是镇江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通过对该组合在 1999~ 2 0 0 1年的省区试、国家区试及多年试验试种中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分析 ,认为该组合丰产、稳产性好 ,适应性广 ,抗病性好 ,抗逆性强 ,且品质优良 ,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084 高产 稳产 品性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Ⅱ优084超高产攻关栽培
2
作者 黄跃 《中国稻米》 2004年第5期41-41,46,共2页
关键词 杂交籼稻 084 产量 栽培 水稻 品种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084配套栽培技术
3
作者 杨开晴 岳金城 顾加友 《农家致富》 2004年第3期23-23,共1页
一、播种育秧要切实做到播前晒种、选种促齐苗;药剂浸种,防治病虫害;稀播足肥,精细管理育壮秧。Ⅱ优084属中熟中籼稻类型,苏南地区湿润育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秧龄掌握在30~35天为宜。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公... 一、播种育秧要切实做到播前晒种、选种促齐苗;药剂浸种,防治病虫害;稀播足肥,精细管理育壮秧。Ⅱ优084属中熟中籼稻类型,苏南地区湿润育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秧龄掌握在30~35天为宜。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公斤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新组合 084 配套栽培技术 播种育秧 栽植密度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1069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兴字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1期34-34,共1页
介绍了Ⅱ优1069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适期定量播种、秧田管理、精确定量移栽、精确定量施肥、精确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组合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籼稻 1069 精确定量栽培
下载PDF
高产杂交籼稻Ⅱ优129光合碳同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曹树青 翟虎渠 +5 位作者 盛生兰 龚红兵 林添资 杨图南 张荣铣 匡廷云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0,共5页
从光能利用率差异的角度探讨了高产杂交籼稻Ⅱ优 12 9和对照汕优 6 3的光合碳同化特性。结果表明 :a)Ⅱ优 12 9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显著高于汕优 6 3,但其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及生育期无显著差异 ,说明光合效率及光合功能期是导致两组... 从光能利用率差异的角度探讨了高产杂交籼稻Ⅱ优 12 9和对照汕优 6 3的光合碳同化特性。结果表明 :a)Ⅱ优 12 9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显著高于汕优 6 3,但其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及生育期无显著差异 ,说明光合效率及光合功能期是导致两组合光能利用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b)Ⅱ优 12 9剑叶的CO2 日同化量、叶源量及单茎CO2同化量均极显著高于汕优 6 3 ,说明前者的碳同化能力较后者强 ;c)提高一个耐光抑制等级即可减少约 3 %的CO2日同化量的损失 ,提高品种的耐光抑制等级可进一步提高光能利用率 ;d)用光合速率高值指数作为衡量叶片一生中光合机构高效运行状态的一个生理指标 ,有助于揭示光合功能衰退对产量影响的生理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能利用率 光合碳同化 杂交籼稻 129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新组合Ⅱ优107高产制种技术
6
作者 马二东 刘文生 +1 位作者 李登楼 李惠钢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7,共2页
杂交中籼稻Ⅱ优107具有高产、稳产、农艺性状较优、综合抗性强等优点,200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概述了Ⅱ优107双亲的特征特性,提出了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籼稻 107 制种技术
下载PDF
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协优52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志祥 施伏芝 +1 位作者 阮新明 倪金龙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0,共2页
协优5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强优恢复系OM05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早熟、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登记名称... 协优5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协青早A与强优恢复系OM052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早熟、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登记名称:皖稻193号,审定编号:060105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52 高产 选育
下载PDF
高产杂交中籼稻新组合K优52 被引量:7
8
作者 施伏芝 罗志祥 阮新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92,共2页
K优5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K17A与恢复系OM052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早熟、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审稻2... K优52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K17A与恢复系OM052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早熟、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国审稻2006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K52 选育
下载PDF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稻培两优986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夏明元 戚华雄 +4 位作者 李进波 万丙良 查中萍 杜雪树 曾宪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5-1057,共3页
培两优986是用培矮64S和自选恢复系丰986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丰986是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材料,以扬稻6号作为轮回亲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的恢复系。培两优986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 培两优986是用培矮64S和自选恢复系丰986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中籼新组合。丰986是以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材料,以扬稻6号作为轮回亲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的恢复系。培两优986表现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抗倒性较强。阐述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培两986 质、高产、抗病 选育
下载PDF
优良杂交籼稻新组合Ⅱ优118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子明 陈风华 +5 位作者 吕以亮 周风明 吕宏飞 李建琴 许明宝 张志高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118 选育 应用 杂交籼稻 品种
下载PDF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559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立生 顾来顺 +7 位作者 孙明法 严国红 唐红生 王爱民 何冲宵 朱国永 任仲玲 单忠德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56,共2页
Ⅱ优 5 5 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Ⅱ 32A与盐恢 5 5 9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 ,2 0 0 2年 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 ,分蘖性较强 ,穗大粒多 ,结实率较高 ,米质较优 ,抗稻瘟病 ,抗纹枯病 ,中抗白叶枯... Ⅱ优 5 5 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Ⅱ 32A与盐恢 5 5 9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 ,2 0 0 2年 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 ,分蘖性较强 ,穗大粒多 ,结实率较高 ,米质较优 ,抗稻瘟病 ,抗纹枯病 ,中抗白叶枯病 ,抗倒性强 ,制种产量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籼稻 559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162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12
作者 叶曙光 《中国稻米》 2000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162 杂交籼稻 特征 栽培 制种
下载PDF
杂交中籼Ⅱ优559高产制种特性与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明法 姚立生 +4 位作者 顾来顺 严国红 唐红生 朱国永 单忠德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介绍了Ⅱ优 5 5 9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 ,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即合理安排播差期 ,确保花期安全相遇 ;培育壮秧 ,合理密植 ;加强肥水管理 ,培育高产群体 ;采取辅助措施 ,提高异交结实率 ;注重病虫杂防治 。
关键词 杂交籼稻 559组合 制种特性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78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金卫兵 夏明元 +5 位作者 戚华雄 吴波 万丙良 周长春 曾涛 李进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24-26,共3页
E两优78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7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Oryza sativa L.)新组合。该组合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E两优78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7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Oryza sativa L.)新组合。该组合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80101。介绍了E两优7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籼稻(Oryza SATIVA L.) E两78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453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进波 夏明元 +3 位作者 周厚财 曹永胜 万丙良 戚华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33-35,共3页
E两优1453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45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E两优1453是用两系不育系E农1S与恢复系R453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综合抗性较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 籼稻 E两1453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杂交中籼Ⅱ优718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茂力 董绍斌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介绍了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
关键词 杂交 718 特征特性 制种技术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E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卫兵 夏明元 +6 位作者 吴波 戚华雄 程维京 叶春辉 胡曼 黄长征 李进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3期5-8,共4页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 E两优100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安徽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嘉丰源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以两系不育系E农1S为母本、恢复系R100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该组合参加了由华创国家水稻科企联合体组织的2018—2019年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2019年生产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熟期适宜等特点,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00203)。总结了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抗性、米质和产量表现,介绍了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为品种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籼稻(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 E两100 选育 应用
下载PDF
高产抗病广适性杂交籼稻新组合Ⅱ优416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翠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1,共3页
Ⅱ优416是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R41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优势强,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抗倒抗病性较强。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广西区和国家农作物品种... Ⅱ优416是湖南隆平高科农平种业有限公司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R41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优势强,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抗倒抗病性较强。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广西区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416 选育
下载PDF
杂交中稻新组合Ⅱ优162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19
作者 吴南钦 《福建稻麦科技》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杂交 162品种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下载PDF
杂交籼稻中浙优86的选育、栽培及制种要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童汉华 曹一平 +2 位作者 唐昌华 童海军 章善庆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109-110,共2页
中浙优8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优质杂交晚籼稻品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区域作连作晚稻种植。
关键词 86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杂交籼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