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哚普利和缬沙坦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_1及其Ⅱ型受体mRNA与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龚作炯 宋仕玲 +2 位作者 黄砚青 阮鹏 张志荣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3-405,i001,共4页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 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 4组 :正常组、模型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治疗组于造模第 4周开始分别予以培哚普利和缬沙坦灌胃。R...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 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 4组 :正常组、模型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治疗组于造模第 4周开始分别予以培哚普利和缬沙坦灌胃。RT 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Ⅱ型受体 (TGFRⅡmRNA)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 β1、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 ,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 ,经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大鼠肝内TGF β1与TGFRⅡmRNA、以及Smad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而Smad7的表达增加。TGF β1与Smad3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 ,Smad7则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 ,上述物质在两种药物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后肝小叶均趋于正常 ,纤维间隔明显变薄。结论 培哚普利或缬沙坦均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 ,其机理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肝内TGF β1、与TGFRⅡmRNA及Smad3表达 ,并促进Smad7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缬沙坦 肝纤维化 大鼠 TGF-β1 ⅱ型受体mrna SMAD3 SMAD7 受体阻滞剂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其βⅠ型和Ⅱ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寿宁 王振常 +3 位作者 刘强 韦刚 何磊 郑身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Ⅱ型受体(TβRⅠ/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H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HF大鼠模型,予壮肝逐瘀煎灌... [目的]研究中药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Ⅱ型受体(TβRⅠ/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H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HF大鼠模型,予壮肝逐瘀煎灌胃,取血清及肝组织,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肝组织TβRⅠ/Ⅱ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观察12周后,与病理模型组大鼠比较,壮肝逐瘀煎治疗组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薄,TGF-β1及TβRⅠ/ⅡmRNA明显降低(P<0.01)。[结论]壮肝逐瘀煎能够显著改善HF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抗HF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壮肝逐瘀煎抑制TGF-β1及TβRⅠ/Ⅱ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壮肝逐瘀煎 转化生长因子βⅠ、ⅱ型受体mrna
原文传递
罗格列酮对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晓珍 任利群 《现代医学》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6~10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终浓度为1μmol·L^-1 AngⅡ预先培养2h后分成A、B和C组,...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6~10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用终浓度为1μmol·L^-1 AngⅡ预先培养2h后分成A、B和C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30、50μmol·L^-1罗格列酮培养12h;另外,取预先用终浓度为1μmol·L^-1 AngⅡ培养6h的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加入终浓度为30μmol·L^-1的罗格列酮分别再培养0、6、12、24h。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平滑肌细胞AT1R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23.82±4.68)相比,AngⅡ组AT1R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AngⅡ组(61.04±12.20)比较,罗格列酮干预组(A、B和C组)AT1RmRNA的表达(45.22±7.17、39.82±6.34、34.70±6.69)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0μmol·L^-1的罗格列酮干预组呈时间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 AT1RmRNA的高表达(57.37±8.04、46.99±4.81、39.82±6.34、35.7l±6.1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罗格列酮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下调AngⅡ诱导的鼠VSMC AT1R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1受体m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