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基因过表达对多巴胺含量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京钟 余爽 +2 位作者 赵春礼 段春礼 徐群渊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 获得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VMAT2 )基因 ,转染至MN9D细胞 ,通过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评价VMAT2 基因促进单胺类递质循环利用的效应。 方法 从人胎脑中提取总RNA ,RT PCR方法扩增目的cDNA片段并将其重组于pGEM Eas... 目的 获得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VMAT2 )基因 ,转染至MN9D细胞 ,通过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评价VMAT2 基因促进单胺类递质循环利用的效应。 方法 从人胎脑中提取总RNA ,RT PCR方法扩增目的cDNA片段并将其重组于pGEM Easy T载体中 ,进行全序列测定。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BK RSV VMAT2 ,转染MN9D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VMAT2 的表达 ,HPLC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 结果 RT PCR扩增到 16 37bp的带有Kozak序列的cDNA片段。原位杂交证实pAAV VMAT2 能在COS7细胞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证实转基因的MN9D细胞 (实验组 )VMAT2 免疫着色明显高于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表明 ,实验组中细胞内外的多巴胺含量均升高 (P <0 0 1) ,细胞外HVA、DOPAC降低 (P <0 0 5 ) ,而胞内升高 (P <0 0 1)。 结论 克隆的VMAT2cDNA片段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该基因的过表达可促进多巴胺的循环利用 ,有望用于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基因表达 MN9D细胞 帕金森病 人胎脑
下载PDF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示踪剂^(18)F-FP-DTBZ临床显像使用剂量对比研究
2
作者 李则 乔洪文 +3 位作者 帅冬梅 候亚琴 苏玉盛 卢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示踪剂^(18)F-FP-DTBZ临床显像的使用剂量。方法对比分析健康志愿者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不同给药剂量的PET图像。11例健康志愿者及18例Hoehn-Yahr I期PD患者,均随机分为低剂量组(low... 目的探讨优化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示踪剂^(18)F-FP-DTBZ临床显像的使用剂量。方法对比分析健康志愿者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不同给药剂量的PET图像。11例健康志愿者及18例Hoehn-Yahr I期PD患者,均随机分为低剂量组(low dose,LD)和高剂量组(high dose,HD),LD组给药量(222±18.5)MBq,HD组为(370±18.5)MBq。注射示踪剂90 min后采集PET数据15 min。PET图像通过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视觉分析:健康志愿者的壳核区域均有较高摄取;健康志愿者和PD患者图像均存在视觉可辨差异,给药剂量差异未增加图像视觉评判难度。半定量分析:LD组和HD组的健康志愿者壳核相对枕叶的标准摄取比(standardizeduptakevalueratio,SU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患者双侧壳核前、后部SU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组和HD组给药剂量差异不影响显像效果和结果判定,临床检查时推荐采用低剂量(222 MBq),在保证显像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和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同时降低用药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剂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下载PDF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与帕金森病
3
作者 杨娇龙 黄金莎 王涛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00/100000,多发于50岁之后,并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未明,研究显示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dopamine)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和残存...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00/100000,多发于50岁之后,并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未明,研究显示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dopamine)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和残存神经元路易小体(Lewybodies)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帕金森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能神经元 黑质多巴 普通人群 路易小体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理论:VMAT_2基因的表达及其对MN9D细胞多巴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京钟 余爽 +2 位作者 赵春礼 段春礼 徐群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667-669,T002,共4页
目的:获得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esicularmonoaminetransporter-2,VMAT2)基因,转染至MN9D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评价VMAT2基因促进单胺类递质循环利用的效应。方法:从人胎脑中提取总RNA,RT-PCR方法扩增目的cDNA片... 目的:获得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esicularmonoaminetransporter-2,VMAT2)基因,转染至MN9D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评价VMAT2基因促进单胺类递质循环利用的效应。方法:从人胎脑中提取总RNA,RT-PCR方法扩增目的cDNA片段并将其重组于pGEM-Easy-T载体中,进行全序列测定。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BK-RSV-VMAT2,转染MN9D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VMAT2的表达,HPLC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RT-PCR扩增到1637bp的带有Kozak序列的cDNA片段。原位杂交证实pAAV-VMAT2能在COS7细胞表达;免疫组化证实转基因的MN9D细胞(实验组)VMAT2免疫着色明显高于对照组。HPLC结果表明实验组中细胞内外的多巴胺含量分别升高至(227.2±20.8)%和(302.6±15.7)%(P<0.01),而细胞外HVA、DOPAC分别降低至(48.1±5.3)%和(55.7±4.9)%(P<0.05),细胞内HVA,DOPAC分别升高至(332.1±28.2)%和(1176.8±82.5)%(P<0.01)。结论:克隆了VMAT2cDNA片断,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该基因的过表达可促进多巴胺的循环利用,有望用于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因治疗 VMAT2基因 基因表达 MN9D细胞 多巴代谢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下载PDF
缩短PET/CT采集时间对帕金森病诊断的影响
5
作者 李靖雯 赵睿玥 +3 位作者 符乙敏 许立夫 梁思浩 王欣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究缩短氘代-氟[^(18)F]丙那嗪(^(18)F-D6-AV133)PET/CT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及帕金森病诊断效能的影响,减少长时间显像造成的运动伪影。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病患者27例与健康... 目的探究缩短氘代-氟[^(18)F]丙那嗪(^(18)F-D6-AV133)PET/CT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及帕金森病诊断效能的影响,减少长时间显像造成的运动伪影。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病患者27例与健康对照者24例,受试者注射示踪剂^(18)F-D6-AV133(371.04±16.30)MBq,60 min后进行图像采集,时长10 min。应用CT衰减校正重建为采集时间3、5、7、10 min的4组图像,对所得PET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纹状体相对枕叶的标准化摄取值比值(SUVR),2位医师分别对不同组图像进行定性分析。比较不同采集时间SUVR、视觉评分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SUVR最佳临界值。结果2位医师图像质量视觉分析一致性较强(ICC=0.853,P<0.001),采集时间为5 min的图像能达到临床工作中普遍的质量水平,占78.4%(40/51)。图像质量半定量结果显示,采集时间5 min和10 min所得SUVR与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1,P=0.069),且两组最佳临界值一致,均为3,即适当缩短采集时间对帕金森病诊断结果无影响。结论随着技术设备的发展进步,PET图像质量逐步提高,扫描时间逐渐缩短,可以将^(18)F-D6-AV133采集时间从常规的10 min缩短为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采集时间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显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18)F-FDG及^(18)F-FP-DTBZ双示踪PET/C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 被引量:10
6
作者 尚琨 乔洪文 +4 位作者 卢洁 崔碧霄 苏玉盛 李则 梁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15-1620,共6页
目的探讨^(18)F-FDG及^(18)F-FP-DTBZ双示踪PET/C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对28例PD患者(PD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18)F-FDG脑代谢和^(18)F-FP-DTBZ PET/CT显像。对PD患者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和Hoehn... 目的探讨^(18)F-FDG及^(18)F-FP-DTBZ双示踪PET/C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对28例PD患者(PD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18)F-FDG脑代谢和^(18)F-FP-DTBZ PET/CT显像。对PD患者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和Hoehn-Yahr(H-Y)进行临床评分。在^(18) F-FDG PET图像上观察代谢减低脑区;在^(18) F-FPDTBZ PET图像上测得尾状核、壳核前部及壳核后部标准摄取值(SUV)。比较P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并与临床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D组中23例(23/28,82.14%)大脑皮层代谢减低,8例(8/28,28.57%)基底核代谢减低。PD组尾状核^(18)F-FP-DTBZ SU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壳核前部及后部SUV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PD组早期PD患者尾状核^(18) F-FP-DTBZ SU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壳核前部及后部^(18) F-FPDTBZ SUV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中晚期PD患者尾状核、壳核前部及后部^(18) F-FP-DTBZ SUV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壳核前部及后部^(18)F-FP-DTBZ SUV均与UPDRSⅢ运动评分、H-Y分期均呈负相关(壳核前部:r=-0.463、-0.564,P=0.002、0.001;壳核后部:r=-0.412、-0.585,P=0.005、0.001)。单侧肢体症状PD患者症状对侧壳核前部及后部^(18)F-FP-DTBZ SUV较症状侧减低(P均<0.05)。结论 ^(18) F-FDG及^(18) F-FP-DTBZ双示踪PET/CT显像可为诊断PD和评估病情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氟脱氧葡萄糖F18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下载PDF
分子影像学在帕金森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振国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5-387,共3页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是近年来在帕金森病(PD)研究领域里进展最为迅速的分子成像技术,利用放射性示踪剂追踪PD患者脑内多巴胺代谢情况,通过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功能显像和定量反映PD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是近年来在帕金森病(PD)研究领域里进展最为迅速的分子成像技术,利用放射性示踪剂追踪PD患者脑内多巴胺代谢情况,通过对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功能显像和定量反映PD病理改变。目前常用示踪剂包括多巴、多巴胺转运体(DAT)示踪剂和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示踪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分子影像学 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性示踪剂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多巴代谢 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