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功能性矫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于彦君 杨陆一 +3 位作者 曹阳 朱宪春 徐春子 陈远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4-609,共6页
目的:检测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行早期矫治,采用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法测量主要标志点和参考平面。结果:与矫治前比... 目的:检测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行早期矫治,采用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法测量主要标志点和参考平面。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患者下颌体长度(Xi-Pm)增加2.50 mm(P<0.05),SNB角增加2.58°(P<0.05),ANB角平均减少2.71°(P<0.01);磨牙关系距平均减小2.81mm(P<0.01),前牙覆盖平均减小3.68mm(P<0.01),下中切牙垂距(L1-OP)减小1.89mm(P<0.01),下中切牙突度距(distance of L1-APog)增加1.8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角(U1-APog)减小7.35°(P<0.01);下唇突度(Ls-TVL)增加1.85 mm(P<0.05),颏沟深度(Sm-TVL)增加2.12 mm(P<0.05),颏突度(Pos-TVL)增加2.89mm(P<0.05)。结论: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能有效促进其下颌骨生长发育,内收上前牙,改善上前牙唇倾度,改善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安氏1()畸形 Ricketts分析法 X线头影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AngleⅡ^1类错(牙合)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宋丽娟 薛花 李琥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关系,侧貌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头影测量显示,U1-SN角、ANB角、U1-RL距、U6-RL距变小,L1-MP角、L1-RL距、L6-RL距变大,其他无显著变化。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利用口内支抗结合细丝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后期控制转矩并正轴,可快速有效矫治Angle Ⅱ1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ANGLE ^1()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玥 《当代医学》 2018年第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1月9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45例。口外弓组采用传统的口外弓治疗,微螺钉组采用微螺钉种...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1月9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45例。口外弓组采用传统的口外弓治疗,微螺钉组采用微螺钉种植体矫治。比较两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平均矫治时间、疼痛评分、不良情绪;干预前后患者U6-PTM、U1-NA、APG-UI、U1-SA;面部美学满意度。结果微螺钉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高于口外弓组(P<0.05);微螺钉组平均矫治时间、疼痛评分、不良情绪低于口外弓组(P<0.05);干预前两组U6-PTM、U1-NA、APG-UI、U1-SA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微螺钉组U6-PTM、U1-NA、APG-UI、U1-SA优于口外弓组(P<0.05)。微螺钉组面部美学满意度高于口外弓组(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口外弓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改善咬合关系,提高面部美容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种植体 口外弓 支抗矫治 安氏1()畸形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明辉 沈悦 +3 位作者 曾翠敏 李淑婷 邓溪川 吕俊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笔者医院正畸科收治的10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 目的:探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笔者医院正畸科收治的10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CBCT引导下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拔牙矫治,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CBCT扫描数据,观察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软组织和牙槽骨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Ns-Sn-Pos、NLA等软组织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LL、LLL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LA等牙槽骨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长度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稍有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矫治后均有前牙区牙槽骨开窗、开裂情况发生,但发生率较低,其中前牙区牙槽骨总开裂率为17.00%,总开窗率为7.76%。结论: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作用显著,通过提高矫治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提高了矫治效果,同时降低了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微型种植体支抗 安氏1() 槽骨开窗 槽骨开裂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与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雅 周瑾 +1 位作者 吾热古丽 热娜古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0期1721-1724,共4页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骨型和牙性矢状向特征,比较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少年与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测量100例维吾尔族青少年与100例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头颅侧位片,应用...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骨型和牙性矢状向特征,比较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少年与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测量100例维吾尔族青少年与100例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头颅侧位片,应用NEMO CEPH NX头影测量系统统计分析各项测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比较维吾尔族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汉族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骨型和牙性矢状向特征的差异性。结果:1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构成类型上都以上颌骨正常,下颌骨后缩最多见,这种类型在维吾尔族占71%,在汉族64%。2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上颌骨正常,下颌骨后缩的类型中的比较,U1/NA、U1/L1、L1/NB、U1-NA、L1-NB、Po-NB这6项测量值和汉族青少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它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比较分析,维吾尔族上前牙较汉族唇倾,且下前牙较舌倾,颏部发育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青少年 安氏^1() 测量分析
下载PDF
上颌斜面导板配合方丝弓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玉香 《中外医疗》 2011年第4期11-11,13,共2页
目的分析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27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升支长、下颌体长、下颌... 目的分析上颌斜面导板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治27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升支长、下颌体长、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SNB角等较治疗前增加。ANB、OJ(覆盖)等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恒牙列早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错(牙合)覆盖、覆(牙合)减少,下颌后缩的面型、(牙合)关系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 方丝弓 安氏1() 下颌后缩
下载PDF
隐形矫治前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CBCT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赖鑫扬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6期42-42,45,共2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前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61例,其中隐形矫治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3.59±1.64岁);固定矫治组29例(男16例,女13例,...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前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61例,其中隐形矫治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3.59±1.64岁);固定矫治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13.31±1.63)岁。收集患者正畸前后拍摄的CBCT,测量上颌前牙唇腭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距离,计算牙槽骨高度改变量,利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隐形矫治组与固定矫治组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面数分别达58.74%与72.40%,平均降低量分别为(0.78±3.52)mm与(1.02±2.01)mm。上颌前牙唇侧、上颌切牙腭侧,固定矫治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均显著高于隐形矫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普遍降低,降低量及位点与矫治器的选择密切相关。提示正畸医生应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合理选择应用隐形矫治以获得更好的牙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 安氏1() 正畸治疗 槽骨高度
下载PDF
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Twin-block矫治器结合直丝弓固定正畸双期矫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根生 康小明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2期83-83,94,共2页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结合直丝弓固定安氏Ⅱ类1分类错正畸双期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5例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给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直丝弓固定治疗,...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结合直丝弓固定安氏Ⅱ类1分类错正畸双期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5例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给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直丝弓固定治疗,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侧貌均恢复正常,并且牙齿排列比较整齐。在治疗效果方面,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正畸双期矫治时,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结合直丝弓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此种治疗方式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直丝弓
下载PDF
安氏Ⅱ1类错矫治中上颌尖牙远中移位对前后牙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凯玲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1595-1596,共2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过程中,上颌尖牙远中移位对前后牙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17例,前牙Ⅱ覆8例,Ⅲ覆9例。所有患者的矫治均需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并采用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过程中,上颌尖牙远中移位对前后牙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17例,前牙Ⅱ覆8例,Ⅲ覆9例。所有患者的矫治均需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并采用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上颌磨牙前移了0.9 mm,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2.1 mm;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4.2 mm;下切牙舌向移动了1.6 mm,比上颌磨牙前移少1.0 mm。结论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减少下颌尖牙的后移则有利于下颌磨牙的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齿移动 矫治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的软组织侧貌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艳红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东旭 魏福兰 朱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系列指标随着面高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侧貌突度及上、下唇突度依次明显增大,而面下部深度逐渐由过深变浅,同时上下唇弧的弧度由大变小、弧形由深变浅、由过于弯曲趋于过直立,尤其是低角组颏唇沟过凹陷而高角组过平坦。结论: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尤其是唇颏部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 软组织侧貌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安氏Ⅱ类1分类错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诊断指标的可靠性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东旭 张磊 +2 位作者 王春玲 张晓燕 郭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评价反映安氏Ⅱ类1分类错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13项指标的可靠性。方法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20—28岁。拍摄自然头位(NHP)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一金属链悬于头颅前方,其在胶片上的影像作为确定真性水平面(... 目的评价反映安氏Ⅱ类1分类错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13项指标的可靠性。方法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20—28岁。拍摄自然头位(NHP)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一金属链悬于头颅前方,其在胶片上的影像作为确定真性水平面(THP)的依据。X线头影测量项目包括ANB角、AB平面角、Wits值、AF-BF、AXB平面角、AB/SN4、AB/PP、AXD平面角、AD/SN、SGn/AB角、APDI角、FABA角、β角及A、B两点在THP上垂足间的距离(AB/HP)。计算各测量项目的相关系数;测量结果按最小相关系数指标分类法行聚类分析。所有测量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各项指标除Wits值和SGn/AB角外多数呈高度相关性;聚类分析采用最小相关系数指标分类,结果按0.60水准分为5类。结论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除Wits和SGn/AB外其他11项指标均可作为上下颌基骨前后关系的评价指标。AB/SN4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ANB角、AB平面角、β角、AF-BF、AXB平面角、FABA角、AB/PP、APDI角等指标具有相似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 基骨前后关系 X线头影测量 可靠性评价
下载PDF
Twin block矫治Ⅱ类1分类骨性错硬软组织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韦靖 莫水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0-1332,共3页
Twin block运用于临床矫治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简称Ⅱ1)类骨性错牙合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国内外学者对该矫治器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影响颌骨、牙槽骨及软组织侧貌的变化存在争议。文中就Twin block对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 Twin block运用于临床矫治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简称Ⅱ1)类骨性错牙合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国内外学者对该矫治器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影响颌骨、牙槽骨及软组织侧貌的变化存在争议。文中就Twin block对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引起硬、软组织变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 安氏1() 功能性矫治器治疗
下载PDF
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错与下颌骨旋转
13
作者 谭宇 杨四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52-655,共4页
关键词 安氏1() 下颌骨旋转 垂直向不调 正畸治疗 高角病例 水平向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景雅玲 刘小荣 陈彩云 《甘肃医药》 2016年第11期837-839,共3页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以及患者侧貌软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15例生长发育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11.2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矫...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以及患者侧貌软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15例生长发育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11.2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分别拍摄X线投影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对治疗前后测量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基本正常,SNB角增大,ANB角减少,软组织面角增大,颏唇沟深度-H线距离减少,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对于生长发育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有明显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牙(牙合)矢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拔牙方法治疗效果的评估和预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纯纯 赵红艳 +2 位作者 安晶涛 高萃 唐林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用同行评估等级(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指数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牙方法的矫治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始并结束矫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50例,按照拔牙方法分成两组,A组25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B组25例,... 目的用同行评估等级(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指数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牙方法的矫治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始并结束矫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50例,按照拔牙方法分成两组,A组25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B组2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采用PAR指数评估模型的矫治效果,并研究治疗前X线头影测量参数对患者PAR指数改善情况的预测。结果 A、B组矫治后PAR指数分别为(4.80±2.70)分、(3.68±1.72)分,均<5分;PAR减少分数分别为(32.24±8.77)分、(32.76±8.81)分,均>22分;PAR减少百分比分别为(87.07±13.04)%、(89.28±11.43)%,均>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组中,全面高(N-Me)对矫治后PAR值存在负向影响(P<0.05)。结论两种拔牙方法均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组矫治前N-Me越大,患者矫治后PAR指数越小,牙牙合关系可能越接近正常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估等级指数 安氏1()畸形 矫治 X线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CBCT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邓建清 卢新华 +2 位作者 彭彩霞 陈冬茹 吴莉萍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62例,其中拔牙治疗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12.63±0.94岁),非拔牙治疗30例(男17例,...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62例,其中拔牙治疗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12.63±0.94岁),非拔牙治疗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2.33±1.24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后拍摄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唇舌(腭)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距离,计算牙槽骨高度改变量,利用SPSS 20.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面数分别达67.31%与66.94%,平均降低量分别为(1.03±2.47) mm与(0.69±4.02) mm.上颌切牙腭侧及下颌前牙舌侧,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均显著高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唇侧,非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高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普遍降低,降低量与牙位、牙齿移动方向以及牙移动幅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提示正畸医生应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不同牙位的牙槽骨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并合理设计牙移动方式、方向和幅度,避免不利的牙齿移动导致牙槽骨高度的显著降低从而危害牙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 正畸治疗 槽骨高度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岩 屈振宇 +2 位作者 刘琳 胡炜 李刚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口腔...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锥形束CT扫描的2 376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65例成人患者进行上、下颌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样本人群中,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75.38%(49/65)和86.15%(56/65).在不同骨开窗类型中,小于等于根长1/3的骨开窗约占骨开窗总数的76.88%.在不同骨开裂类型中,范围在2-4 mm的最多,约占骨开裂总数的77.13%.在样本牙齿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的发生率为30.78%,以左上颌侧切牙最高(7.69%),右上颌侧切牙次之(6.92%),右上颌中切牙最低(1.15%);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发生率为36.15%,右下颌中切牙最高(9.62%),左下颌中切牙次之(8.27%),下颌的发生率高于上颌.男性与女性切牙唇侧骨开窗与骨开裂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骨开窗范围小于等于根长1/3,骨开裂在2-4 m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开窗 骨开裂 骨性安氏1()畸形
原文传递
拔除上颌第二磨牙及下颌第一磨牙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奇 郭冬梅 +2 位作者 谢有武 翁应舟 黄威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12-114,共3页
一、病史 患者,女,23岁.主诉:“上前牙前突”求治.二、临床检查1.口外检查:面部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上唇前突.2.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尚可;恒牙列,36残根,26伸长,46残冠,双侧磨牙、尖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0 mm,深覆(牙合)Ⅲ度,上前... 一、病史 患者,女,23岁.主诉:“上前牙前突”求治.二、临床检查1.口外检查:面部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上唇前突.2.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尚可;恒牙列,36残根,26伸长,46残冠,双侧磨牙、尖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0 mm,深覆(牙合)Ⅲ度,上前牙有散在间隙,11、21、22树脂充填修复,21死髓牙,牙冠变色,下前牙Ⅰ度拥挤,上牙列中线左偏1 mm,37、47临床牙冠较短,第三磨牙均未萌出(图1).3.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压痛、弹响,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明显异常.4.无口腔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家族遗传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 上颌第二磨 全身系统性疾病 矫治 下颌第 上前前突 临床检查 成人
原文传递
口面肌功能治疗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早期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史真 滕延萍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 观察口面肌功能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口腔门诊进行肌功能治疗的患者14例,年龄7~12岁,男孩3例,女孩11例.其中替牙列11例,恒牙列3例,均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覆盖5.0~... 目的 观察口面肌功能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口腔门诊进行肌功能治疗的患者14例,年龄7~12岁,男孩3例,女孩11例.其中替牙列11例,恒牙列3例,均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覆盖5.0~11.0 mm,其中Ⅲ度深覆(牙合)3例,均表现为牙列拥挤.进行肌功能评估后,选用不同型号的I2N训练器(Myofunctional Research Co.Queensland,Australia),进行肌功能训练.应用SPSS19.0软件对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6~10个月后,患者口周肌肉功能改善,深覆(牙合)、深覆盖纠正,牙列拥挤改善,面型改善.治疗后前牙覆盖减小(4.82±1.92) mm、覆(牙合)减小(2.25±0.64) mm、上切牙唇倾度减小(2.75±2.36) mm,6.96°±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前牙唇倾度增加(-2.10°±2.90°)、SNB增加(-2.04°±2.29°)、FMA增加(-1.46°±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面肌功能治疗简便、无创,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是有效的,肌功能评估和训练是关键,疗效依赖于患者的良好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面肌功能治疗 安氏1() 早期矫治
原文传递
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亚梅 雷勇华 +1 位作者 邹双双 刘璐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及Invivo5软件研究青少年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在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矫治前后的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骨性结构及其髁状突相对关节窝位置...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及Invivo5软件研究青少年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在双(牙合)垫矫治器(Twin-block)矫治前后的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骨性结构及其髁状突相对关节窝位置的变化,了解Twin-block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结构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7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于Twin-block矫治前后拍摄CBCT,利用Invivo5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后,进行各线距和角度的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双侧髁突前后径及髁突高度均增加,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关于髁突和关节窝形态的测量项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关节间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block能刺激青少年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髁突的改建,使其髁突前后径及高度增加,但对其关节窝的改建及髁突相对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的影响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安氏1()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