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免疫原性及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1
作者 韩俭 蔡永青 +4 位作者 吴勇杰 周旭 魏虎来 高明堂 景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96-699,703,共5页
目的:研究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对SD大鼠的免疫原性及对造血系统的长期毒性。方法:疫苗组大鼠(n=30)免疫3次,每次每只动物2 mL ig,第1次免疫后3周、第3次免疫后1和4周各处死大鼠10只,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血液学和骨髓。结果:在各时... 目的:研究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对SD大鼠的免疫原性及对造血系统的长期毒性。方法:疫苗组大鼠(n=30)免疫3次,每次每只动物2 mL ig,第1次免疫后3周、第3次免疫后1和4周各处死大鼠10只,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血液学和骨髓。结果:在各时间点疫苗组血清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次免疫后3周时可测出针对G1,G2,G3,G4和G10型抗原的抗体,逐渐升高。针对G2,G3和G4型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G1和G10型(P<0.01或<0.05)。疫苗组大鼠LY计数和MCH出现了可逆性变化(P<0.05),但无明显毒性,大鼠骨髓象无明显改变。结论: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对大鼠有明显免疫原性,对造血系统无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 免疫原性 造血系统 长期毒性
原文传递
牛轮状病毒基因重配二价减毒疫苗接种怀孕母牛的免疫原性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常继涛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1-484,共4页
为评价牛轮状病毒(BRV)基因重组二价减毒疫苗(LLR-85和R191株)对怀孕母牛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RVLLR-85(G10)和R191(G6)株等比例混合后进行乳化,肌肉途径接种怀孕7个~8个月的母牛。采用间接ELISA和病毒中和(V N)试验对接种牛血清抗BRV的... 为评价牛轮状病毒(BRV)基因重组二价减毒疫苗(LLR-85和R191株)对怀孕母牛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RVLLR-85(G10)和R191(G6)株等比例混合后进行乳化,肌肉途径接种怀孕7个~8个月的母牛。采用间接ELISA和病毒中和(V N)试验对接种牛血清抗BRV的IgG、IgA以及V N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接种2周后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可以使原有的抗体滴度升高4倍~32倍,高滴度抗体可持续约2个月,接种母牛均未发生流产等副反应。犊牛通过饲喂初乳,可以在出生后1 d内获得最高水平的血清和肠道粘膜抗体。结果表明,BRV基因重组二价减毒疫苗对孕牛不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且其高滴度抗体可以通过初乳使新生犊牛获得有效的被动免疫。这些研究结果为该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基因重配 减毒疫苗 怀孕母牛
下载PDF
恒河猴轮状病毒基因重配四价苗Ⅲ期临床试验
3
作者 周旭 陈锦荣 《生物制品快讯》 2004年第3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恒河猴 轮状病毒基因 疫苗病毒 期临床试验
下载PDF
四价恒河猴-人重配轮状病毒疫苗免疫接种研究
4
作者 白杨 吴振龙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1999年第3期108-112,共5页
人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2岁以下幼儿腹泻和死亡的最主要病原体。本文介绍了四价恒河猴-人重配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恒河猴-人重配轮状病毒疫苗 免疫程序 剂量 免疫效果 不良反应 RPV-TV
下载PDF
基于qRT-PCR方法的三价轮状病毒重配疫苗效力试验中平行线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名强 王云瑾 +2 位作者 马超 包红 寇桂英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9年第6期34-41,共8页
目的建立基于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的三价轮状病毒重配疫苗效力试验的平行线模型,通过平行线模型建立试验有效性的验证方法以及疫苗相对效力和效力计... 目的建立基于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的三价轮状病毒重配疫苗效力试验的平行线模型,通过平行线模型建立试验有效性的验证方法以及疫苗相对效力和效力计算方法。方法系列稀释三价轮状病毒重配疫苗,在Vero细胞中轮状病毒增值到达平台期后,通过qRT-PCR方法检测不同接种剂量下mRNA的反应量(Ct值),以Ct值和剂量的对数建立平行线模型,随后对平行线模型进行方差分析(ANOVA)验证回归有效性以及平行性有效性进而验证试验有效性,有效性验证通过后计算相对效力和效力。结果对试生产中一个批次三价轮状病毒重配疫苗中G2、G3和G4型组分分别建立的平行线模型,G2型数据无异常值,G3型和G4型各检出一个异常值,剔除异常值后重新建立模型,分析平行线模型回归和平行性验证有效。试验有效性验证完成后计算相对效力和效力,各型相对效力分别为:G2:1.2(0.89~1.67),G3:7.1(4.49~11.74)和G4:3.5(2.49~5.07);效力分别为6.0(5.85~6.12)UI/mL,7.0(6.85~7.27)UI/mL和6.7(6.60~6.90)UI/mL。依据各型效力计算该批三价轮状病毒重配疫苗试产品总效力7.3 UI/mL。结论成功建立了三价轮状病毒重配疫苗效力试验的平行线模型,以此确立了三价轮状病毒重配疫苗相对效力和效力的计算方法以及试验有效性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重配疫苗 相对效力 QRT-PCR 平行线模型
下载PDF
广州市从化区婴幼儿接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伟彬 郭伟芳 +1 位作者 孙颖舜 朱颖青 《中国农村卫生》 2020年第21期75-77,共3页
目的:1.5~7.5月龄婴幼儿接种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后的安全性观察。方法:采用面访与自填式相结合的问卷以及电话调查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在从化区鳌头镇中心卫生院自愿接种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 目的:1.5~7.5月龄婴幼儿接种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后的安全性观察。方法:采用面访与自填式相结合的问卷以及电话调查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在从化区鳌头镇中心卫生院自愿接种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的1.5~7.5月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接种方式,每剂次间隔大于或等于28d,接种3剂次。现场观察每次接种后30min内的即时反应,通过电话询问获得每次接种后3d、42d内的反应,同时统计每名婴儿是否全程接种3剂次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情况,将观察结果填写到《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观察记录表》中。采用Excel2013软件录入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921名1.5~7.5月龄婴幼儿接种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信息;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2%(14/921)。完成3剂次全程接种的448名婴幼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2%(5/448);仅接种首剂次的148名婴幼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5%(6/148);仅接种2剂次的325名婴幼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92%(3/325)。多数不良事件发生在30min-3d内,接种首剂次占多数,以发热和腹泻为主。结论:该口服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对1.5~7.5月龄婴幼儿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人-牛重配疫苗 安全性 观察
下载PDF
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血清型鉴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旭 宁小军 +1 位作者 李益民 白植生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7年第3期32-35,共4页
A组轮状病毒中根据基因9的不同目前至少已发现有13个不同G血清型,其中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有G1-G4,G8,G9和G12型。建立可靠的血清型鉴定技术对于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报导了... A组轮状病毒中根据基因9的不同目前至少已发现有13个不同G血清型,其中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有G1-G4,G8,G9和G12型。建立可靠的血清型鉴定技术对于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报导了一种鉴定轮状病毒G血清型的新方法,利用已知有关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序列资料,设计合成了一套鉴定轮状病毒G血清型的寡核苷酸探针,利用地高辛标记上述探针。待检品经反转录PCR扩增后与上述一套寡核苷酸探针分别进行杂交得以确定其血清型。这一方法与目前常用的套式PCR方法相比更适合于大量样品的操作而且结果可靠。用这一方法对本实验室组建的四株基因重配疫苗株进行实验,其结果与套式PCR方法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基因重配 血清型 鉴定 疫苗
下载PDF
荧光灶试验和TCID_(50)-ELISA方法在Ⅲ价轮状病毒重配疫苗感染滴度测定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名强 余黎 +5 位作者 安红 崔焰 韩平 包红 寇桂英 周旭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对比荧光灶试验和TCID50-ELISA方法测定III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感染滴度的精确性,重复性和可行性。方法:同时采用TCID50-ELISA方法和荧光灶试验方法测定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的感染滴度,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 目的:对比荧光灶试验和TCID50-ELISA方法测定III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感染滴度的精确性,重复性和可行性。方法:同时采用TCID50-ELISA方法和荧光灶试验方法测定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的感染滴度,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在Ⅲ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的感染滴度测定中,荧光灶试验方法和TCID50-ELISA方法各有其特点,荧光灶试验方法更加精确和快速,相对于TCID50-ELISA方法,具有更低的变异性,即其重复性较高;而TCID50-ELISA方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ID50-ELISA 荧光灶试验 III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 感染滴度
原文传递
口服人-牛(WC_3株)5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活疫苗保护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胡昱 陈雅萍 +1 位作者 梁辉 汪颖 《预防医学》 2018年第10期992-996,1001,共6页
目的评价口服人-牛(WC_3株)5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活疫苗(PRV)的保护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等外文数据库,检索有关PRV保护效果的研究纳入分析。按照研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目的评价口服人-牛(WC_3株)5价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活疫苗(PRV)的保护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等外文数据库,检索有关PRV保护效果的研究纳入分析。按照研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疫苗株和流行株的匹配情况,分别合并试验组和对照组针对不同型别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发病的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计算疫苗效力(VE)。结果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高发展水平国家,在疫苗株和流行株完全匹配的情况下,VE=94%(95%CI:84%~98%);在疫苗株和流行株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下,VE=82%(95%CI:70%~89%);在单一抗原匹配的情况下,VE=82%(95%CI:70%~89%);在单一抗原不匹配的情况下,VE=75%(95%CI:47%~88%)。中等发展水平国家,在疫苗株和流行株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下,VE=37%(95%CI:10%~56%);在单一抗原匹配的情况下,VE=71%(95%CI:60%~78%);在单一抗原不匹配的情况下,VE=76%(95%CI:61%~85%)。结论接种PRV可降低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发病率,PRV的保护效果与疫苗株和流行株匹配情况以及地区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人-牛(WC3株)5轮状病毒基因重配疫苗 保护效果 轮状病毒
原文传递
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运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倩 窦强 +3 位作者 邢家强 童彦军 陈同 李佳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期29-33,共5页
目的 评价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的运输稳定性。方法 通过非温度因素研究及温度偏移研究考察疫苗的运输稳定性。以兰州市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运输路线来模拟疫苗运输过程的最差条件,进行一次往返运输,用以考察非温... 目的 评价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的运输稳定性。方法 通过非温度因素研究及温度偏移研究考察疫苗的运输稳定性。以兰州市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运输路线来模拟疫苗运输过程的最差条件,进行一次往返运输,用以考察非温度因素条件下的疫苗稳定性。极端温度及温度循环等破坏性试验来模拟疫苗脱冷链后在极端条件下的情况,通过检测外观、pH、渗透压、装量、不溶性微粒、重金属、病毒滴度、异常毒性等项目来考察疫苗温度偏移稳定性。结果 9批次疫苗往返运输后外观均合格,内包材破损率均为0%,运输前后病毒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质量指标均符合可接受标准。疫苗在(37±2)℃放置7 d病毒滴度平均下降1.1 lgCCID;/mL,与2~8℃及(-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5)℃放置7 d病毒滴度与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次温度循环后,疫苗病毒滴度略有下降,不溶性微粒、重金属检测、异常毒性等质量指标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 长距离公路运输后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不受非温度因素影响,稳定性良好,且疫苗在特定温度偏移范围内及一定时间段内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口服三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 运输 稳定性
原文传递
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_9(G_2型)Vero细胞适应株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寇桂英 胡广宏 +4 位作者 包红 王名强 陈汉泉 汪洲 周旭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8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G2型)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适应性,选育高滴度的适应株。方法将3个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克隆株(G2型)(LD9-1、LD9-2、LD9-3)在Vero细胞上分别以0.05、0.10、0.15和0.20MOI传代,选育出1株Vero细胞适应株,...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G2型)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适应性,选育高滴度的适应株。方法将3个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克隆株(G2型)(LD9-1、LD9-2、LD9-3)在Vero细胞上分别以0.05、0.10、0.15和0.20MOI传代,选育出1株Vero细胞适应株,并确定其最适MOI,然后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15代,检测病毒滴度及基因组核酸带型,采用nestRT-PCR法扩增其VP7基因。取第8、10、13代适应株病毒,以0.10MOI接种于Vero细胞,观察病毒的增殖动态。结果选育出的LD9-2株以0.10MOI接种Vero细胞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至4代时最低,9代后稳定于6.75lgCCID50/ml左右;连续传代15次,病毒基因组核酸带型均与原始毒株一致,且均能扩增出502bp的VP7基因。LD9-2株病毒增殖高峰期均出现在第7~8天,病毒滴度为6.00~7.00lgCCID50/ml。结论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株(G2型)经Vero细胞适应性培养,获得了病毒表达量高且能稳定传代的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疫苗 基因重配 VERO细胞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