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MGB1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Ⅲ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石苗茜 苏菲菲 +1 位作者 李文举 郑强荪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0期7402-7407,共6页
通过观察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B1)对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HMGB1在心梗后心脏重构过程中的作用。以培养的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CFs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0(对照组)... 通过观察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B1)对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HMGB1在心梗后心脏重构过程中的作用。以培养的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CFs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0(对照组)、0.01、0.1、和1mg/L浓度的HMGB1进行干预,6、12、18、24和48h后进行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Fs增殖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48h后,不同浓度的HMGB1组新生SD大鼠CFs增殖水平和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所增高(p<0.05)。(2)HMGB1浓度为0.1mg/L时CFs增殖水平和I、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较其他处理组均升高(p<0.05)。说明HMGB1能促进SD大鼠CFs增殖及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其作用显示在低水平时可能呈浓度依赖性,并且浓度为0.1mg/L时效应最明显,显示HMGB1参与了心梗后的心脏重构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梗 心脏重构 心肌成纤维细胞 Ⅰ、蛋白 高迁移率族蛋白Bl
下载PDF
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文渊 耿栋芸 +3 位作者 庄卉如 陆蒋惠文 邱丹丹 赵天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治疗组(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各15例。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进行主观疗效评价及客观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皱纹、纹理、红区、毛孔、弹性、皮肤经皮失水及皮肤含水量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油脂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的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修复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为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治疗因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炎性衰老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重组型人源化蛋白 炎性衰老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料对玫瑰痤疮患者的影响
3
作者 马涛 陆延娜 +1 位作者 白雪 刘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5期2533-2538,共6页
目的评估强脉冲光结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料在玫瑰痤疮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治疗的122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强脉冲光组和治疗组,... 目的评估强脉冲光结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料在玫瑰痤疮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治疗的122例玫瑰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强脉冲光组和治疗组,各61例。强脉冲光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31.63±5.57)岁,病程(3.49±1.31)年,接受强脉冲光治疗;治疗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30.18±5.14)岁,病程(3.36±1.27)年,在强脉冲光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玫瑰痤疮研究者整体评估(IGA)评分、VISIA红区情况、皮肤生理指标、医生整体评价法(PGA)、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Acne-QOL)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周的总有效率为91.80%(56/61),高于强脉冲光组的73.77%(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0,P=0.008)。治疗前,两组患者IGA评分、面部VISIA红区检测情况、经皮水分散失值(TEWL)、皮肤油脂、角质层含水量、皮肤损伤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治疗组IGA评分、TEWL、皮肤油脂均低于强脉冲光组[(2.27±0.83)分比(3.83±0.86)分、(12.29±2.91)%比(16.45±2.17)%、(70.31±11.92)μg/cm2比(83.64±13.83)μg/cm2],面部VISIA红区检测情况、角质层含水量、皮肤损伤程度、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痤疮症状、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强脉冲光组[(56.82±12.56)分比(42.31±10.97)分、(67.91±11.24)%比(56.26±10.39)%、(2.82±0.87)分比(2.25±0.81)分、(22.52±2.71)分比(18.73±2.52)分、(16.83±2.74)分比(14.32±2.18)分、(20.52±2.46)分比(17.93±2.38)分、(19.74±2.85)分比(15.83±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94、8.951、5.702、6.796、5.944、3.745、7.999、5.599、5.910、8.568,均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6%(4/61),与强脉冲光组[11.48%(7/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9,P=0.343)。结论强脉冲光联合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贴敷料在治疗玫瑰痤疮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皮肤整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玫瑰痤疮 重组人源蛋白贴敷料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
4
作者 蒋立新 孙筱虹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江阴市中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84例,其中42例术后切口采用碘伏消毒,无菌重组Ⅲ型胶原蛋白涂抹并... 目的研究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江阴市中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84例,其中42例术后切口采用碘伏消毒,无菌重组Ⅲ型胶原蛋白涂抹并更换敷料(观察组),42例术后仅采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敷料(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 d、3 d、7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以及术后切口感染,评价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为(6.32±0.88)d vs.(7.86±0.91)d;住院天数为(10.12±1.21)d vs.(12.57±1.38)d;对照组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术前及术后1 d两组的血清IL-6和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术后3 d为(13.52±3.50)ng/L vs.(16.02±3.89)ng/L(P=0.003),术后7 d为(9.89±1.92)ng/L vs.(11.37±2.14)ng/L(P<0.001);血清CRP水平术后3 d为(22.89±3.33)mg/L vs.(28.09±2.65)mg/L(P<0.001),术后7 d为(9.03±2.43)mg/L vs.(10.25±2.18)mg/L(P<0.001)。术后3 d和7 d,观察组的血清IL-6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③观察组术后无切口感染病例,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1.90%(5/42),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处理,可以促进切口愈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根治术 重组蛋白 切口愈合 术后切口感染
下载PDF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对豚鼠紫外线辐射损伤皮肤的修复效果探究
5
作者 刁立琴 李华 +4 位作者 施麟 于月欣 谢媛 王亚如 徐兰举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由于大气臭氧层逐渐被破坏,紫外线辐射量大大增加,导致皮肤中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皮肤红斑、色素沉积、晒伤、光老化甚至癌变的发生。以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ypeⅢcollagen,rhColⅢ)为研... 由于大气臭氧层逐渐被破坏,紫外线辐射量大大增加,导致皮肤中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皮肤红斑、色素沉积、晒伤、光老化甚至癌变的发生。以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ypeⅢcollagen,rhColⅢ)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及对豚鼠紫外线辐射光毒性损伤皮肤的修复作用。结果发现,在体外细胞实验中rhColⅢ对L929细胞无潜在的细胞毒性;体内动物实验中rhColⅢ对豚鼠紫外线辐射光毒性损伤皮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可以减少豚鼠皮肤损伤后的皮肤皱纹,改善损伤皮肤组织的表皮增生和真皮层炎症反应,降低波形蛋白(Vimentin)和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45(human melanoma black 45,HMB45)在损伤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rhColⅢ的安全性良好,在豚鼠紫外线辐射损伤皮肤的修复治疗中,可以明显改善紫外辐射豚鼠皮肤的表皮层增厚和角质化程度,降低真皮层处的炎症反应,有效调节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程度与黑色素瘤的发病风险。结果表明,rhColⅢ对紫外线辐射造成的光损伤皮肤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源蛋白 紫外辐射 光毒损伤 皮肤修复效果
下载PDF
羟基酸与Ⅲ型胶原蛋白的护肤功效研究
6
作者 运薪如 陆杨燕 张国栋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61-64,共4页
旨在研究验证羟基酸和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对皮肤水分及屏障的影响。招募志愿者共12人,使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量了受试者连续使用含羟基酸和Ⅲ型胶原蛋白护肤品时皮肤水分含量、经皮失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酸类产品具有保湿补水、修... 旨在研究验证羟基酸和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对皮肤水分及屏障的影响。招募志愿者共12人,使用多功能皮肤测试仪测量了受试者连续使用含羟基酸和Ⅲ型胶原蛋白护肤品时皮肤水分含量、经皮失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酸类产品具有保湿补水、修复屏障的功效,且其补水效果与酸种类有关。证明了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对于促进皮肤水含量提升及经皮失水量降低有显著效果,且当水杨酸与Ⅲ型胶原搭配时会发挥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强韧屏障,实现皮肤水含量的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酸 蛋白 护肤 协同作用
下载PDF
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在护肤品和药械领域的应用综述
7
作者 张亚 孙欣 王瑞妍 《上海轻工业》 2024年第4期133-135,共3页
Ⅲ型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皮肤、肌腱和血管等弹性组织中,对于维持皮肤弹性、促进伤口愈合以及保持血管的完整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重组DNA技术在微生物或细胞中定向生产高纯度和高... Ⅲ型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皮肤、肌腱和血管等弹性组织中,对于维持皮肤弹性、促进伤口愈合以及保持血管的完整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重组DNA技术在微生物或细胞中定向生产高纯度和高活性的Ⅲ型胶原蛋白的生产模式已经得到应用,不仅提高了胶原蛋白的可用性和品质,还避免了潜在的动物源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在护肤领域,基于其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皮肤再生的特性,重组Ⅲ型胶原蛋白成分被广泛添加到抗衰老、保湿和修复损伤皮肤等护肤品中。在医疗器械领域,重组Ⅲ型胶原蛋白被用作生物医用材料,凭借独特的生物活性和细胞吸附特性,在促进组织再生和愈合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将在美容和医疗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重组DNA技术 护肤品 医疗器械
下载PDF
新型生物医用材料A型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
8
作者 乔绍俊 裴育 兰小宾 《新兴科学和技术趋势》 2024年第1期0009-0017,共9页
胶原蛋白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具有着特殊的“三螺旋”结构,既是结构蛋白又是功能蛋白,也是 重要的生物医用材料。目前市场主流的胶原蛋白主要是通过动物组织提取获得,无法避免种属差异带来的免疫原 性及动物病原体风险,同时,低... 胶原蛋白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具有着特殊的“三螺旋”结构,既是结构蛋白又是功能蛋白,也是 重要的生物医用材料。目前市场主流的胶原蛋白主要是通过动物组织提取获得,无法避免种属差异带来的免疫原 性及动物病原体风险,同时,低丰度胶原蛋白无法通过动物组织提取获得。利用合成生物制备重组胶原蛋白是胶 原蛋白产业发展趋势,尤其是通过功能区策略制备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不仅能够避免免疫原性,还可保障胶原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活性。本文重点介绍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A 型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材料 的研发历程,同时分析其可能的创新应用场景。首先,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具有 164. 88°特殊三螺旋结构的人Ⅲ型 胶原蛋白核心功能区。随后对该功能区进行 16 次线性重复,获得 A 型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中 无任何外源非人胶原蛋白序列。经多种方法检测,其具有三螺旋结构,与细胞互作时不进入细胞,通过改善细胞外 基质,有效发挥修复再生功效,有望在皮肤损伤修复、妇科、心血管科、骨科、口腔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其 在重组胶原注射领域占据主要市场地位,突破 40 年仅有动物胶原注射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 新型生物医用材料 蛋白 重组人源化蛋白 A 三螺旋结构
下载PDF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修护凝胶敷料在激光术后创面修复中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韩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5-0068,共4页
分析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修护凝胶敷料在激光术后创面修复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6月~2023年8月期间实施激光术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接受激光术治疗、实验组在激光术治疗后外用重组Ⅲ型... 分析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修护凝胶敷料在激光术后创面修复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6月~2023年8月期间实施激光术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接受激光术治疗、实验组在激光术治疗后外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修护凝胶敷料,对其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高(P <0.05);干预后的面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修护凝胶敷料对激光术后创面修复的效果较好,能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其创面更快愈合,患者的认可度较高,所以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型人源化蛋白修护凝敷料 激光术 创面修复
下载PDF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妇科凝胶在老年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修艳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54-0057,共4页
研究对老年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采取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摘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老年萎缩性阴道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摘取时间范围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摘取的患者分成参考组和凝胶组,... 研究对老年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采取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摘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老年萎缩性阴道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摘取时间范围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摘取的患者分成参考组和凝胶组,两组均有患者30例,参考组患者采取局部抗炎治疗。凝胶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实施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阴道pH值、阴道症状和体征评分相比较。结果 ①就治疗效果而言,参考组稍差,凝胶组更高,差异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比患者阴道pH值可知参考组更差,组间差异体现统计学(P<0.05)。③比较组间患者的体征以及相关症状,可知参考组更差,组间数据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采取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治疗后,患者的阴道pH值、阴道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在临床上加大力度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阴道炎 治疗效果 性激素 重组型人源化蛋白妇科凝
下载PDF
苦参碱对肺纤维化大鼠核转录因子-κB及胶原蛋白Ⅲ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袁晓梅 孙浩杰 +4 位作者 苗润红 张志强 赵欣 郭悦鹏 李金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碱干预肺纤维化(PF)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胶原蛋白Ⅲ的变化,探讨苦参碱的抗PF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苦参碱组、中苦参碱组和低苦参碱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共... 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碱干预肺纤维化(PF)大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胶原蛋白Ⅲ的变化,探讨苦参碱的抗PF机制。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高苦参碱组、中苦参碱组和低苦参碱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共30 d;模型组和高、中、低苦参碱组均每日腹腔注射博莱霉素7.5 mg.kg-1,10 d后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g.kg-1,高、中、低苦参碱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苦参碱100 mg.kg-1、80 mg.kg-1、50 mg.kg-1,共20 d。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NF-κB及胶原蛋白Ⅲ在肺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和高、中、低苦参碱组肺组织呈纤维化表现,模型组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中苦参碱组与模型组相比纤维化程度减轻(P<0.05);低苦参碱组与模型组相比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苦参碱组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少(P<0.01);低苦参碱组NF-κB、胶原蛋白Ⅲ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苦参碱组组间两两比较,NF-κB、胶原蛋白Ⅲ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减少NF-κB、胶原蛋白Ⅲ的表达,减轻大鼠PF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肺纤维化 核转录因子-ΚB 蛋白
下载PDF
益气活血复方配合运动训练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MMP-1、Ⅲ型胶原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金 张艳 礼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3-865,共3页
目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心衰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研究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心室重构的影响,探讨治疗慢性心衰的新途径。方法:利用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与减食法,模拟慢性心衰大鼠动... 目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心衰发病率及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通过研究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心室重构的影响,探讨治疗慢性心衰的新途径。方法:利用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与减食法,模拟慢性心衰大鼠动物模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金属蛋白酶基质-1(MMP-1)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明确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减轻心室重构的机制。结果:模型组心肌组织MMP-1 mRNA是空白对照组的2.671倍,中药加运动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1213倍,中药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420倍,西药组是空白对照组的1.555倍等。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能减轻心室重构,效果优于益气活血中药组、运动训练组、西药组,其机制可能为抑制MMP-1的表达,提高Ⅲ型胶原表达,进而减轻甚至逆转心室纤维化,为临床综合治疗慢性心衰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复方 慢性心衰 MMP-1 蛋白
下载PDF
海南血竭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及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继浩 蓝永洪 +4 位作者 樊守艳 杨卫丽 靳德军 袁勇 林世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海南血竭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蛋白沉积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产生肝纤维化模型,设置模型组、空白组、秋水仙碱治疗组、海南血竭总黄酮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实验末期... 目的:探讨海南血竭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蛋白沉积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的大鼠产生肝纤维化模型,设置模型组、空白组、秋水仙碱治疗组、海南血竭总黄酮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实验末期,取肝,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RT-PCR法观察TGFβ1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I、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四氯化碳模型大鼠肝脏出现典型的纤维化表现,肝脏胶原纤维间隙广泛形成,肝小叶与肝窦内胶原增生沉积明显,Ⅰ、Ⅲ型胶原(0.58±0.09)vs(7.40±0.55),(1.36±0.27)vs(6.48±0.82),(P均〈0.001)及TGFβ1表达明显增加;大剂量血竭总黄酮应用可以明显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沉积(P〈0.05),抑制肝脏Ⅰ、Ⅲ型胶原蛋白(2.38±0.57)vs(7.40±0.55),(2.13±0.44)vs(6.48±0.82),(P〈0.050.01)及TGFβ1表达。结论:海南血竭总黄酮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表达,发挥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血竭 肝纤维化 TGFΒ1 Ⅰ、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下载PDF
双甲五灵冲剂抑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玉梅 聂青和 +5 位作者 周永兴 张颖 康文臻 冯志华 郝春秋 张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双甲五灵冲剂对免疫诱导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雌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 ,建立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后分为 6组 :B预防组造模同时开始喂食双甲五灵冲剂... 目的 探讨中药双甲五灵冲剂对免疫诱导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雌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 ,建立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后分为 6组 :B预防组造模同时开始喂食双甲五灵冲剂 ;C治疗 1组 :在造模结束的同时开始喂食双甲五灵冲剂 ;D治疗 2组 :在造模结束 3mo后开始喂食双甲五灵冲剂 ;E秋水仙碱组 :在造模结束的同时开始喂食秋水仙碱 ;F鳖甲软肝片组 :在造模结束的同时开始喂食鳖甲软肝片 ;G模型组 :以观察肝纤维化自然恢复情况 ;另设A组为正常对照组。采用HE染色及Von Gieson胶原纤维特殊染色以观察观察肝组织结构改变及肝纤维化程度 ,并采用肝组织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强度。结果 免疫诱导型肝纤维化大鼠 ,在造模结束后肝组织学改变呈进行性加重 ,以造模结束后 3mo为著 ,其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基因呈强阳性表达 ,而经双甲五灵冲剂治疗后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 ,肝组织结构明显好转 ,纤维组织明显减少 ,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基因表达明显降低 (P <0 .0 5 ) ,并且其效果为预防组效果最好 ,治疗 1组较治疗 2组效果好 ,三组均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剂 蛋白 白及 造模 肝组织 治疗 鼠肝 雌性 基因表达 喂食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慢性难愈合创面Ⅰ/Ⅲ型胶原蛋白调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文华 伍伟明 +3 位作者 刘筱 杨敏 周雯婷 曾娟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促愈机制。方法将48只SPF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创面对照组,慢性创面模型组、贝复济阳性组及美洲大蠊实验组,药物干预5、7、11 d后分批留取创面组织并处死,运...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促愈机制。方法将48只SPF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创面对照组,慢性创面模型组、贝复济阳性组及美洲大蠊实验组,药物干预5、7、11 d后分批留取创面组织并处死,运用PCR方法测定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蛋白m RNA的表达。结果Ⅰ、Ⅲ型胶原在各组中的表达趋势曲线一致,第5天,对照组表达最高,模型组最低,从第5天开始,美洲大蠊实验组中Ⅰ、Ⅲ型胶原中表达呈上升趋势并高于阳性组,第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稳定下降,第11天略低于阳性组(P<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能有效提高大鼠难愈合创面前中期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并在后期能有效降低胶原蛋白的过度表达而减少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提取液 慢性难愈合创面 Ⅰ型蛋白 蛋白
下载PDF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羊剑秋 高以红 朱红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4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手术或外伤无明显感染的皮肤创口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创口首次清创1周后开始使用;... 目的 探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对皮肤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手术或外伤无明显感染的皮肤创口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创口首次清创1周后开始使用;观察组采用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从创口首次清创后第3天开始使用。两组治疗前保证创口干燥和洁净,取适量凝胶在创口处涂抹均匀,每日3次,持续使用12周后停药。治疗前、治疗第6周检测创口组织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比值,治疗前、治疗1、2、4周时分别测量创口容积并计算创口容积缩小率,治疗12周和停药12周进行瘢痕状态VSS评分,停药12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4周观察组创口容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2周、停药12周,观察组VSS评分中瘢痕色泽、厚度以及柔软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6周,观察组羟脯氨酸水平、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比值低于对照组(P均<0.05)。停药1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 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功能凝胶可有效加速创口愈合、抑制瘢痕形成,其机制与创面局部外源性补充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继而抑制Ⅰ型胶原蛋白过度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口 重组人源蛋白功能凝 瘢痕形成 羟脯氨酸 蛋白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对转化生长因子β_3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及其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艾阳 薛丽霞 +1 位作者 陈滢 王晶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41-43,I0002,共4页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由于创伤、退化、先天发育不良等因素引起盆底支持组织应有的支持功能减弱,使女性盆腔器官或相邻脏器向下移...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由于创伤、退化、先天发育不良等因素引起盆底支持组织应有的支持功能减弱,使女性盆腔器官或相邻脏器向下移位,称为盆腔脏器脱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转化生长因子Β3 蛋白 补中益气汤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支持组织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萍 刘彦红 +3 位作者 买淑霞 姚婉霞 李娟 戴贵东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10期803-808,共6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昆明种雄性小鼠,背部手术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后,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小鼠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昆明种雄性小鼠,背部手术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后,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1)。以制备创面次日为第0天,分别于第3,5,7,9,11,14天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创面组织,病理学观察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氧化苦参碱明显抑制创面组织中炎症反应,促进新生肉芽组织、毛细血管以及新生纤维胶原生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低剂量组在第5天,中、高剂量组在第9天显著提高小鼠皮肤创面组织中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小鼠创面愈合过程中氧化苦参碱低剂量组在第9,11天,中剂量组在第3,5,7,9,11天,以及高剂量组在第7,9天均使创面组织中的Ⅲ型胶原蛋白显著增加(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能促进小鼠皮肤创面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提高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创面愈合 蛋白
下载PDF
瘦素及Ⅰ和Ⅲ型胶原蛋白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净 潘亮 +3 位作者 许晶 陆静娴 黄华 陆翠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24-1225,共2页
瘦素(Leptin)是一种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质,其与肝病的关系受到关注[1]。本实验研究了大鼠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Leptin及Ⅰ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变化。1材料方法1.1试剂:RT-PCR两步法试剂盒(上海捷瑞),引物(上海生工)。兔抗大鼠... 瘦素(Leptin)是一种由肥胖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质,其与肝病的关系受到关注[1]。本实验研究了大鼠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Leptin及Ⅰ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变化。1材料方法1.1试剂:RT-PCR两步法试剂盒(上海捷瑞),引物(上海生工)。兔抗大鼠Leptin与Ⅰ、Ⅲ型胶原抗体(武汉博士德)。1.2动物处理:清洁级60只雄性SD大鼠(150±20 g,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2022650),分为对照组[皮下注射橄榄汕溶液(3mlMkg)]和模型组[给予60%CCI4(v/V)(精制橄榄油配置)3mL/kg,每周2次,共6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大鼠 蛋白 瘦素 肝组织 LEPTIN 两步法试剂盒 实验动物中心 分泌型蛋白
下载PDF
Ⅲ型胶原蛋白COL3A1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葛明旭 朱玉方 +2 位作者 庞琦 王汉斌 滕宏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560-562,共3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关联分析 蛋白 COL3A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