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因子Ⅱ、Ⅴ的两种基质血浆测定Ⅱ∶C、Ⅴ∶C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邓承祺 李素琼 +2 位作者 王智斌 潘传芳 薛浩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6-178,共3页
本文使用缺因子Ⅱ、Ⅴ的两种基质血浆测定Ⅱ:C、Ⅴ:C。结果发现:枸橼酸钠抗凝血浆于-30℃保存一周后Ⅱ:C、Ⅴ:C不下降,而草酸钠抗凝血浆其活性分别下降10%,20%。不同实验室的兔脑粉对Ⅱ:C、Ⅴ:C结果影响很大,不能比较。55例正常献血员... 本文使用缺因子Ⅱ、Ⅴ的两种基质血浆测定Ⅱ:C、Ⅴ:C。结果发现:枸橼酸钠抗凝血浆于-30℃保存一周后Ⅱ:C、Ⅴ:C不下降,而草酸钠抗凝血浆其活性分别下降10%,20%。不同实验室的兔脑粉对Ⅱ:C、Ⅴ:C结果影响很大,不能比较。55例正常献血员Ⅱ:C为111.07±38.55%;40例Ⅴ:C为83.07±20.9%。肝硬化Ⅱ:C、Ⅴ:C及口服抗凝剂者Ⅱ:C明显下降,P<0.00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无出血者Ⅱ:C、Ⅴ:C接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Ⅱ:c :c 测定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因子Ⅱ、Ⅴ凝血活性的研究
2
作者 张学军 徐世荣 +2 位作者 姚尔固 郭辉 李玉秀 《白血病》 1996年第3期151-153,共3页
对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血浆Ⅱ:C和Ⅴ:C的研究。正常对照组Ⅱ:C活性为99.83±29.19(%),Ⅴ:C为101.50±39.74(%)。疾病活动期、有出血倾向时Ⅱ:C降低;当外周血幼稚细胞>60%时... 对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血浆Ⅱ:C和Ⅴ:C的研究。正常对照组Ⅱ:C活性为99.83±29.19(%),Ⅴ:C为101.50±39.74(%)。疾病活动期、有出血倾向时Ⅱ:C降低;当外周血幼稚细胞>60%时,Ⅱ:C降低更明显为59.19±24.55(%);以上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Ⅱ:C水平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Ⅴ:C仪表现在疾病活动期活性高于正常,为152.84±77.48(%)(P<0.01),在其它组变化不明显。研究结果显示Ⅱ:C与急性白血病出血倾向相关;Ⅴ:C则可能与白血病细胞促凝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因子V 凝血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