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鲜冰冻血浆中FⅧ∶C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苗翠英 李蓬 +2 位作者 孙波 王文秋 马京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F:c 血浆冷沉淀 检测结果
下载PDF
急性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FⅦ:C、FⅧ:C、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建平 曹燕娜 +6 位作者 文志斌 刘发益 熊石龙 马志成 何晓凡 李俊成 贺石林 《血栓与止血学》 2001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检测凝血因子Ⅶ、Ⅶ、Ⅱ、Ⅰ的活性,研究其在急性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发色底物法及凝血酶时间法测定了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浆FⅦ:C、FⅧ:C、... 目的:检测凝血因子Ⅶ、Ⅶ、Ⅱ、Ⅰ的活性,研究其在急性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发色底物法及凝血酶时间法测定了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浆FⅦ:C、FⅧ:C、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相对活性。结果:AMI病人血浆FⅦ:C为98.3 %±36.7%,与青年组的104.0%±29.4%和老年组的114.9%±23.6%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而AIS病人为152.9%±30.3%,较青年组和老年组显著升高(P值均<0.001)。AMI病人血浆FⅧ:C为234.2%±57.9%,明显高出青年组的101.2%±32.6%和老年组的116.4%±35.7%(P值均<0.001)。但AIS病人FⅧ:C±为85.5%±32.6%,低于老年组(P<0.05)。AMI和AIS病人血浆凝血酶原活性分别为130.2%±14.7%和128.0%±29.4%,高于青年组的108.0%±7.7%(P<0.001和0.01)和老年组的106.1%±19.4%(P值均<0.001)。AMI和AIS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分别为207.2%±53.0%和174.3%±28.5%,二者均显著高于正常青年组的103.3%±11.6%(P值均<0.001)和老年组的143.8%±16.8%(P<0.001和和0.01)。结论:AMI病FⅧ:C增高,AIS病人FⅦ:C增高;二者血浆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活性均高于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 FⅦ:c F:c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930701血浆和中纯FⅧ国家标准品FⅧ:C检测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大英 沈琦 云志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7-88,共2页
930701血浆和中纯FⅧ国家标准品FⅧ:C检测结果及分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00050刘大英,沈琦,云志宏笔者用一、二期凝结法和基质显色法,对930701血浆和中纯FⅧ国家标准品FⅧ:C进行了标定,现将结果报告... 930701血浆和中纯FⅧ国家标准品FⅧ:C检测结果及分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00050刘大英,沈琦,云志宏笔者用一、二期凝结法和基质显色法,对930701血浆和中纯FⅧ国家标准品FⅧ:C进行了标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标准品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品 血浆 鉴定 血浆F:c
下载PDF
单采新鲜冰冻血浆FⅧ∶C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征 周静宇 蔡莉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3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单采新鲜冰冻血浆 血液检验 F:c含量 血型 凝血因子
下载PDF
4℃贮存新鲜血浆的FⅧ∶C的动态检测
5
作者 丁培芳 申法奎 +2 位作者 杨爱玲 刘德春 刘焕亮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9-80,共2页
4℃贮存新鲜血浆的FⅧ∶C的动态检测250014山东省血液中心丁培芳申法奎杨爱玲1刘德春刘焕亮全血离开机体后在贮存期间发生的变化统称为“贮存损伤”,损伤程度与保存液种类、保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有关;而凝血因子Ⅴ、Ⅷ为不... 4℃贮存新鲜血浆的FⅧ∶C的动态检测250014山东省血液中心丁培芳申法奎杨爱玲1刘德春刘焕亮全血离开机体后在贮存期间发生的变化统称为“贮存损伤”,损伤程度与保存液种类、保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有关;而凝血因子Ⅴ、Ⅷ为不稳定因子,它们在血浆中的活性又与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份输血 新鲜血浆 Fc:c 动态检测
下载PDF
血液储存时间温度对FⅧ:C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刘仁强 秦艳兰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观察血液储存时间、温度对FⅧ:C活性的影响,为制备FⅧ:C活性符合质量标准的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COAG-A-MATE MTX全自动血凝仪测定30份血液分别于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制备的FFP的FⅧ:C... 目的:观察血液储存时间、温度对FⅧ:C活性的影响,为制备FⅧ:C活性符合质量标准的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COAG-A-MATE MTX全自动血凝仪测定30份血液分别于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制备的FFP的FⅧ:C活性水平。结果:血液采集后不同储存温度,不同储存时间所制备的FFP中FⅧ:C活性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FP中FⅧ:C活性水平与储存温度、时间相关,全血采集后4℃冰箱保存,于6h内分离、-50℃速冻而成的FFP其FⅧ:C活性水平符合新鲜冰冻血浆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时间 FFP F:c活性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Ⅷ:C and Ⅷ:Ag in Hemophilia A Carrier
7
作者 陈怀华 陈吉庆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1994年第1期63-64,共2页
Ⅷ C and ⅧR: Ag were measured in 24 mothers of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A in present studies.The rate of detecting hemophilia A carrier by using these methods was more than 90%.There are 10% mistake rate reported by ... Ⅷ C and ⅧR: Ag were measured in 24 mothers of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A in present studies.The rate of detecting hemophilia A carrier by using these methods was more than 90%.There are 10% mistake rate reported by other investigatoro in diagnosis of hemophilia A carrier based on the Ⅷ: C and ⅧR: Ag determination. Although these method is less precise than that of gene diagnosis in detecting hemophilia A carrier, the former is much simple and practicable. Conditionally, the gene diaguosis is not currently available in this country.The measurement of Ⅷ: C and ⅧR:Ag is a good screening method with high detecting rate for carrier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philia A cARRIER : c R: Ag
下载PDF
一期法测定正常人和甲型血友病病人血浆及冷沉淀中FⅧ:C结果分析
8
作者 孙维萍 陈月 张立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99-100,共2页
一期法测定正常人和甲型血友病病人血浆及冷沉淀中FⅧ:C结果分析161005齐齐哈尔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孙维萍,陈月,张立建FⅧ:C促凝血活性缺乏可引起甲型血友病[1]。临床上,诊断血友病、监测血友病病人治疗效果及检测凝血... 一期法测定正常人和甲型血友病病人血浆及冷沉淀中FⅧ:C结果分析161005齐齐哈尔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孙维萍,陈月,张立建FⅧ:C促凝血活性缺乏可引起甲型血友病[1]。临床上,诊断血友病、监测血友病病人治疗效果及检测凝血因子Ⅷ制剂(如冷沉淀)都需要测定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血浆 冷沉淀 血浆F:c 一期法
下载PDF
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AHF制备FⅧ∶C标准品的可行性研究
9
作者 朱永明 王坚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2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 用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抗血友病球蛋白 (AH F)制备稳定的用于测定凝血因子 促凝活性 (F ∶C)的标准品。 方法 以 WH O第六代 F ∶ C标准品 (WH O-6)和美国国家 F ∶ C标准品 (MEGA-1)为基准 ,用一期法测定两个批号工作标准... 目的 用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抗血友病球蛋白 (AH F)制备稳定的用于测定凝血因子 促凝活性 (F ∶C)的标准品。 方法 以 WH O第六代 F ∶ C标准品 (WH O-6)和美国国家 F ∶ C标准品 (MEGA-1)为基准 ,用一期法测定两个批号工作标准品样品的凝血因子 促凝活性 ,并标定其活性值。 结果 用 WH O-6标定时两批样品的 F ∶ C(IU/ml)分别为 19.14± 2 .73和 11.75± 2 .0 9,用 MEGA-1标定时两批样品的 F ∶ C(IU/ml)分别为 18.94± 3 .0 0和11.63± 1.2 9。同批样品分别用 WH O-6和 MEGA-1标定时 ,其促凝活性值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将样品置于 -3 0℃条件下保存 6个月 ,用 MEGA-1为基准测定 ,效价未见明显改变。 结论 以已知的国际公认 F ∶ C质控标准品为基准 ,用本文所推荐的方法可从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的 AH F中制备数据可靠、性能稳定的 F ∶ C检测质控和工作标准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多人份混合血浆 凝血因子活性 F:c 抗活友病球蛋白 AHF 活性检测 F:c标准器 血友病
下载PDF
一期凝固法凝血因子Ⅷ活性检测医学决定水平的性能验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敏 寿玮龄 +2 位作者 范连凯 陈倩 吴卫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6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对一期凝固法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方法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GL037《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及相关卫生行业标准提供的方案,对ACL TOP 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一期... 目的对一期凝固法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方法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GL037《临床化学定量检验程序性能验证指南》及相关卫生行业标准提供的方案,对ACL TOP 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一期凝固法测定FⅧ:C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定量检出限、医学决定水平不精密度、携带污染率、抗干扰实验及参考范围进行验证。结果批内不精密度变异系数(CV)值为1.8%~4.1%(≤5%),批间不精密度CV值为3.5%~3.9%(≤10%)。正确度:偏倚为-1.3%(在±10%范围内)。准确度:两个浓度室间质评物质偏倚差分别为1.81%和-0.87%(均在±10%范围内)。线性范围:14.6%~142.7%(R^(2)=0.9939)。定量检出限:1%,与厂商声称相符。医学决定水平(1%、3%、5%)不精密度为5.1%~8.6%(≤10%)。稀释验证:在32倍及以下稀释时,R值均在80%~120%之间。可报告范围:1%~428.1%。携带污染率:0(≤10%)。干扰实验结果显示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参考范围(50%~150%)验证:20例表观健康人有19例检测结果在参考范围内,验证通过。结论一期凝固法Ⅷ因子活性检测系统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检出限、医学决定水平不精密度、携带污染率、抗干扰能力、参考范围验证等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的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验证 F:c 医学决定水平 一期凝固法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Ⅷ和纤溶酶原检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秋菊 赵嫣 +1 位作者 吕红霞 殷宇明 《白血病》 1999年第4期226-226,共1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恶性血液病 Plg:c AT-Ⅲ:c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变化
12
作者 王旭 李刚 +1 位作者 葛春莲 张志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0-46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凝血因子活性 脑卒中患者 静脉血栓性疾病 独立危险因子 F:c 活性增高 疾病关系 发病机制 动脉性
下载PDF
因子Ⅷ促凝活性,因子Ⅷ相关抗原测定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洪志飞 邓福仁 +4 位作者 郑智红 李月红 孙旭丹 岳育新 曲宜男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195-197,268-269,共3页
作者报道了病毒性肝炎30例、冠心病1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4例,总计63例患者的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因子Ⅷ促凝活性(Ⅷ:C)及其比值(vWF:Ag/Ⅷ:C)测定结果。表明了在这三种疾病中Ⅷ:C无明显增高,vWF:Ag以及vWF:Ag/Ⅷ:C增高显著;尤其在... 作者报道了病毒性肝炎30例、冠心病1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4例,总计63例患者的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因子Ⅷ促凝活性(Ⅷ:C)及其比值(vWF:Ag/Ⅷ:C)测定结果。表明了在这三种疾病中Ⅷ:C无明显增高,vWF:Ag以及vWF:Ag/Ⅷ:C增高显著;尤其在疾病活动期或重症病人中,vWF:Ag/Ⅷ:C增高更为突出,同时可有Ⅷ:C的下降。提示本测定可作为病毒性肝炎、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程度以及判定高凝状态的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指标。作者还对于这三种疾病中vWF:Ag、Ⅷ:C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WF:AG :c 因子 测定
下载PDF
单采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静 李洪波 王园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68-67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单采新鲜冰冻血浆速冻前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变化情况,以采用合适的流程来保障单采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方法将即时采集的单采新鲜血浆立即留取20 m L,分装在9支试管里,按照0 h立即速冻、4℃4 h、4℃6 h、4℃...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单采新鲜冰冻血浆速冻前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变化情况,以采用合适的流程来保障单采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方法将即时采集的单采新鲜血浆立即留取20 m L,分装在9支试管里,按照0 h立即速冻、4℃4 h、4℃6 h、4℃8 h、4℃12 h、4℃24 h、室温(23℃±2℃)4 h、室温6 h、室温8 h、室温12 h、室温24 h分组进行低温速冻。速冻标本37℃水浴融化后立即检测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结果单采新鲜血浆内的凝血因子Ⅷ活性在冰冻制备前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4℃或室温条件下储存4 h或6 h再制备与0 h制备相比,其中的凝血因子Ⅷ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4℃或室温放置8 h后再制备与0 h制备比较,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4℃与室温条件下储存相同时间,4℃存放凝血因子Ⅷ活性的下降速率低于室温条件;4 h、6 h、8 h、12 h内制备,凝血因子Ⅷ活性的下降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储存24 h后制备,在室温条件下的凝血因子Ⅷ活性下降速率明显高于4℃条件下(P〈0.01)。结论单采新鲜冰冻血浆储存于4℃或室温下6 h内速冻制备,对其凝血因子Ⅷ活性的影响不大。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活性损失呈递增趋势。因此,储存于4℃或室温下的单采新鲜冰冻血浆最好在6 h内速冻制备,以免影响血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新鲜冰冻血浆 储存温度与时间 F:c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在FFP制备过程中受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远鹏 罗红林 王丽 《镇江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F:c 温度 时间 制备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多种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蓓蕾 李晓波 袁成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vWF,FⅧ:C及各种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极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分析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及70例健康人血液vWF,FⅧ:C,FIB,ATⅢ,PT,APTT,TT和PT-INR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vWF...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vWF,FⅧ:C及各种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极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分析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及70例健康人血液vWF,FⅧ:C,FIB,ATⅢ,PT,APTT,TT和PT-INR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vWF和FⅧ:C水平较高。且vWF和FⅧ:C水平较高者更易进展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FIB,ATⅢ,PT,APTT,TT和PT-INR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凝血系统激活。检测血液vWF,FⅧ:C水平将有助于我们诊断和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凝血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凝血因子:c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蔡小燕 潘学谊 +1 位作者 黄华 张柔玲 《血栓与止血学》 2006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Ⅴ、Ⅶ、Ⅷ、Ⅹ、Ⅺ的活性在尿毒症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浆 FⅤ: C、FⅦ:C、FⅧ:C、FⅩ:C、FⅪ:C 检测采用一期法,在 ACL 2000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测定。对50例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的各个凝血因子、...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Ⅴ、Ⅶ、Ⅷ、Ⅹ、Ⅺ的活性在尿毒症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浆 FⅤ: C、FⅦ:C、FⅧ:C、FⅩ:C、FⅪ:C 检测采用一期法,在 ACL 2000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测定。对50例尿毒症患者血透前、后的各个凝血因子、临床相关资料等作分析比较,以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尿毒症患者血透前组血浆 FⅤ:C、F Ⅶ:C、FⅧ:C、FⅩ:C、FⅪ:C 分别为114.16%±34.12%、199.32%±34.56%、181.05%±56.11%、118.56%±26.81%和 156.57%±39.25%;尿毒症患者血透后组血浆 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 分别为108.29%±35.16%、 162.36%±32.39%、132.36%±59.32%、95.86%±12.23%和139.39%±41.16%,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 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值均<0.05~0.01)。同时,尿毒症患者血透前组凝血因子超过其临界值的发生率分别为:23%、59%、51%、36%、43%;尿毒症患者血透后组分别为:21%、52%、46%、31%、3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显示尿毒症时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尿毒症患者血透后组与透前组相比,透后组的凝血因子 FⅦ:C、FⅧ:C、FⅩ:C、FⅪ:C 水平明显低于透前组(P 值均<0.05~0.01)。FⅦ:C 与 BUN、Cr 呈正相关。结论尿毒症患者存在多个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增高,提示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增高可能是尿毒症患者易患血栓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血透能减低凝血因子升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FV:c FⅦ:c F:c FⅩ:c FⅪ:c
下载PDF
蛋白质Z及凝血因子在恶性实体瘤患者中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关则兵 潘学谊 蔡小燕 《血栓与止血学》 2007年第3期101-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PZ、FⅦ:C、FⅧ:C、FX:C、FⅪ:C进行测定。PZ用ELISA法,血浆FⅦ:C、FⅧ:C、FⅩ:C、FⅪ:C用一期法与ACL-2000全自动凝血仪进行测定。4...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PZ、FⅦ:C、FⅧ:C、FX:C、FⅪ:C进行测定。PZ用ELISA法,血浆FⅦ:C、FⅧ:C、FⅩ:C、FⅪ:C用一期法与ACL-2000全自动凝血仪进行测定。4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同时对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作分析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的PZ水平(1210.89ng/ml±251.13ng/ml)明显下降(对照组为2378.83ng/ml±429.51ng/ml),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162.42%±36.57%、201.95%±77.54%、120.27%±77.54%、145.88%±56.48%(对照组分别为116.70%±28.80%、70.15%±21.28%、76.13%±19.26%、77.23%±16.22%),P值均<0.01。相关研究中,发现恶性肿瘤组及对照组中的PZ水平与FⅦ:C、FⅧ:C、FⅩ:C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值均<0.001),而PZ与FⅪ:C无相关性(P>0.05)。对肿瘤的病情研究发现,复发转移组PZ、FⅦ:C、FⅧ:C、FⅩ:C、FⅪ:C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转移组的PZ更低,FⅦ:C、FⅧ:C、FX:C、FⅪ:C水平更高(P<0.01)。结论PZ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减低,且与病情有关。PZ与FⅦ:C、FⅧ:C、FX:C存在明显负相关。提示PZ缺乏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获得性易栓症的一个新的发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蛋白质Z FⅦ:c F:c FⅩ:c FⅪ:c
下载PDF
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学谊 丁彩屏 +5 位作者 商谊 黄旭明 郭煜 尹金柱 蔡小燕 张柔玲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Ⅴ、Ⅶ、Ⅶ、Ⅹ、Ⅺ的活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浆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采用一期法在ACL 2000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测定。同时对160例AIS患者的各个因子在疾病初发与...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Ⅴ、Ⅶ、Ⅶ、Ⅹ、Ⅺ的活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浆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采用一期法在ACL 2000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测定。同时对160例AIS患者的各个因子在疾病初发与复发、年龄、性别等方面作分析比较,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AIS组血浆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分别为102.25%±34.36%、187.29%±34.93%、157.29%±55.11%、135.60%±43.21%和106.74%±54.78%,与健康老年组比较,患者组的FⅤ:C、FⅦ:C、FⅧ:C、FⅩ:C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而FⅪ:C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IS病人凝血因子超过其临界值的发生率分别为:25%、58%、53%、40%、11%。同时发现再发AIS组上述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初发AIS组(P<0.01)。年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存在多个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增高,其中以FⅤ:C、FⅦ:C、FⅧ:C、FⅩ:C增高明显,但FⅪ:C并无明显变化,这表明凝血因子在参与AIS发病中的重要性及其复杂的机制。另外,我们的结果表明凝血因子升高程度与疾病初发与复发有关,复发组的上述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FV:c、FⅦ:c、F:c、FⅩ:c、FⅪ:c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学谊 商谊 +4 位作者 郭煜 尹金柱 蔡小燕 关则兵 张柔玲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4期164-166,共3页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的变化.方法:采用ACL-2000全自动凝血仪一期法测定了80例恶性肿瘤患者(肺癌31例、肠癌21例、乳腺癌12例、恶性淋巴瘤16例)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的变化.方法:采用ACL-2000全自动凝血仪一期法测定了80例恶性肿瘤患者(肺癌31例、肠癌21例、乳腺癌12例、恶性淋巴瘤16例)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0.001);复发转移肿瘤组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较未复发肿瘤转移组明显增高(P<0.01-0.001);肺癌、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4组各组间血浆凝血因子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凝血因子FⅤ:C、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的变化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浆凝血因子 FV:c FⅦ:c F:c FX:c FⅪ: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