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0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矻矻以求,精益求精——评郑贤章《〈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增订本)
1
作者 蒋冀骋 席德育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119-123,128,共6页
可洪所撰《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具有重要的语言、文献、辞书及文化等价值。《〈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增订本)以俗字研究为切入点,进而辨析《随函录》体例,考释俗字成因及规律,勘定藏经异文,系联异体字头,编撰异体字典。考订精审... 可洪所撰《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具有重要的语言、文献、辞书及文化等价值。《〈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增订本)以俗字研究为切入点,进而辨析《随函录》体例,考释俗字成因及规律,勘定藏经异文,系联异体字头,编撰异体字典。考订精审,品质上乘,其为学界及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整理研究汉语俗字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藏经音义随函录》研究(增订本) 佛教 可洪
下载PDF
论敦煌写本《心海集》残卷的思想内容与形式特征
2
作者 张琴 曹亚彬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敦煌写本S.3016与S.2295所见《心海集》是抄写者为了方便个人记诵而进行的较为随意的传抄,其抄写时间应在中晚唐时期。从内容上看,其中的各个篇目是对南宗禅的佛性观、修行观、解脱观的系统阐发。从形式上看,《心海集》明显受到了汉译... 敦煌写本S.3016与S.2295所见《心海集》是抄写者为了方便个人记诵而进行的较为随意的传抄,其抄写时间应在中晚唐时期。从内容上看,其中的各个篇目是对南宗禅的佛性观、修行观、解脱观的系统阐发。从形式上看,《心海集》明显受到了汉译佛经偈颂程式化体式的影响,但较为讲求韵律,对程式的运用相对灵活,出现了大量的同义类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心海 南宗禅 程式化 同义类聚
下载PDF
雷浚《说文段注集解》略论
3
作者 闫潇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76-86,126,共12页
清代学者雷浚的《说文段注集解》是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行重新分类和系统编排的一部巨著,作为近出新材料,上海图书馆藏清稿本是目前所见唯一传本,鲜有人研究。该书摒弃了“始一终亥”的部首编排方式,采用编画法和自然分类法对《说... 清代学者雷浚的《说文段注集解》是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行重新分类和系统编排的一部巨著,作为近出新材料,上海图书馆藏清稿本是目前所见唯一传本,鲜有人研究。该书摒弃了“始一终亥”的部首编排方式,采用编画法和自然分类法对《说文解字注》重新编排,删节了各字条的说解,并新增一些字头和双音节词,在具体内容上少有创新,但用字上多有变动。该书为段学研究和清代《说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学术史价值,但同时也存在分类不全、体例不一、字词关系混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浚 说文段注 文字学史
下载PDF
近代对日汉语教材《华语跬步》北京话语音系统——兼与《语言自迩集》语音之观照
4
作者 邵燕梅 《现代语文》 2023年第7期4-11,共8页
《华语跬步》是清末民初日本汉语教学体现北京话语音系统的典型性教材,其编写彰显了日本近代汉语教育的重心由南京官话转向了北京官话。根据《华语跬步》所列出的声母类别和分析后的实际音值,清末民初北京话的声母系统(包括零声母)共有2... 《华语跬步》是清末民初日本汉语教学体现北京话语音系统的典型性教材,其编写彰显了日本近代汉语教育的重心由南京官话转向了北京官话。根据《华语跬步》所列出的声母类别和分析后的实际音值,清末民初北京话的声母系统(包括零声母)共有23个声母;韵母系统共有40个韵母,包括开口呼14个、齐齿呼11个、合口呼9个、撮口呼6个。根据《华语跬步》《语言自迩集》两部教材的描写与观照,清末民初北京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其调型、调值亦与今北京话相同。《华语跬步》的音类描写与《语言自迩集》的音值描写互为观照,共同呈现出北京话声母、韵母、声调的系统面貌,该语音系统能够体现清末民初北京话的实际语音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跬步》 北京话语音系统 清末民初 《语言自迩
下载PDF
赵城金藏本《广弘明集》疑难字考释举例
5
作者 辛睿龙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3期95-103,127,128,共11页
通过对赵城金藏本《广弘明集》经文中那些形体变易难以辨识和书写讹误难以发现的疑难字进行考释与研究,论文认为赵城金藏本《广弘明集》卷三“光禄大夫刘向及子仍、歆等”之“仍”当为“伋”之形误,卷一六“自非淬德潜衍”之“淬”当为... 通过对赵城金藏本《广弘明集》经文中那些形体变易难以辨识和书写讹误难以发现的疑难字进行考释与研究,论文认为赵城金藏本《广弘明集》卷三“光禄大夫刘向及子仍、歆等”之“仍”当为“伋”之形误,卷一六“自非淬德潜衍”之“淬”当为“沛”之形误,卷一八“吾常以为殊太徑■”之“■”疑为“鋌”字俗讹,卷三〇“浮光映■池”之“■”当为“寶”之俗讹,卷三〇“腾波■漂客”之“■”当为“濟”之俗讹。在此基础上,提出赵城金藏本《广弘明集》疑难字考释在研究赵城金藏经文用字、整理《广弘明集》文本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城金藏 广弘明 疑难字 佛经音义 考释
下载PDF
由组诗写作看魏燮均对杜甫的继承
6
作者 李贵银 李光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清代辽东地区著名诗人魏燮均在诗歌创作上转益多师,杜甫是其师法对象之一。在感时伤乱主题的创作上,魏燮均有意效法杜甫,以组诗形式写作了大量诗歌,其中拟杜甫《秋兴》八首而作的《拟杜少陵秋兴八首即用原韵》最具代表性。拟作用原韵且... 清代辽东地区著名诗人魏燮均在诗歌创作上转益多师,杜甫是其师法对象之一。在感时伤乱主题的创作上,魏燮均有意效法杜甫,以组诗形式写作了大量诗歌,其中拟杜甫《秋兴》八首而作的《拟杜少陵秋兴八首即用原韵》最具代表性。拟作用原韵且做到了主旨与原作基本一致,虽然在艺术成就上与原作尚有差距,但也自成一体,颇见功力。由于具有诗史性质,魏燮均的组诗不仅有助于研究当时辽东地区的文学状况,也有助于了解清朝末年辽东的历史和百姓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燮均 组诗 杜甫 《九梅村诗
下载PDF
袁枚、曾燠交游考论——兼论《随园诗话补遗》的刊刻过程
7
作者 李瑞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49-156,共8页
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中言未曾与曾燠谋面,但考之二人的诗文集,两者多有交往,不但相互唱和赠答,且在诗中明确注明袁枚多次到过曾燠扬州的题襟馆,曾燠也曾去随园拜访袁枚,袁枚扶病相见,二人谈论诗学。现存曾燠所刻《邗上题襟集》... 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中言未曾与曾燠谋面,但考之二人的诗文集,两者多有交往,不但相互唱和赠答,且在诗中明确注明袁枚多次到过曾燠扬州的题襟馆,曾燠也曾去随园拜访袁枚,袁枚扶病相见,二人谈论诗学。现存曾燠所刻《邗上题襟集》中存有袁枚佚诗《题宾谷先生西溪渔隐图》一首。根据曾燠与袁枚交游的诗歌可以推定曾燠的生卒年,纠正包世臣《曾抚部别传》的错误。《随园诗话补遗》的刊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得随刻,用原版刻录,只补入,却不修改,于嘉庆二年后定稿,成《随园诗话补遗》十卷。《随园诗话补遗》卷七刊刻时,袁枚未曾见到曾燠,故言“素未识面”。因袁枚有求于曾燠,有了一段名士与官员的密切交往,因为诗歌的媒介,带有了风雅的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邗上题襟 《随园诗话补遗》 袁枚 曾燠 交游
下载PDF
有向图及其道路同调的△集刻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冲 任世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38-247,共10页
近几年来,A.Grigor’yan,Y.Lin,Y.Muranov,V.Vershinin和S.T.Yau等人研究了有向图上的道路,定义了有向图的道路同调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代数工具来研究有向图的拓扑结构.将有向图上的道路集合描述为△集的分次子集,通过推广超图的嵌入同调... 近几年来,A.Grigor’yan,Y.Lin,Y.Muranov,V.Vershinin和S.T.Yau等人研究了有向图上的道路,定义了有向图的道路同调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代数工具来研究有向图的拓扑结构.将有向图上的道路集合描述为△集的分次子集,通过推广超图的嵌入同调定义△集的分次子集的嵌入同调并证明有向图的道路同调可以描述为△集的分次子集的嵌入同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 单纯 超图 有向图 嵌入同调 道路同调
原文传递
《倭名类聚抄》征引《尔雅》旧注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开迪 窦秀艳 《现代语文》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倭名类聚抄》是日本较早的类书,它援引《尔雅》及旧注共222例,征引量位于中日古籍的第三位。其中,明确标明征引李巡《尔雅注》2例、孙炎《尔雅注》6例、沈旋《尔雅集注》37例。通过与清人辑佚成果、《尔雅》传世版本的对勘与比较,不... 《倭名类聚抄》是日本较早的类书,它援引《尔雅》及旧注共222例,征引量位于中日古籍的第三位。其中,明确标明征引李巡《尔雅注》2例、孙炎《尔雅注》6例、沈旋《尔雅集注》37例。通过与清人辑佚成果、《尔雅》传世版本的对勘与比较,不难看出,这些引文既能够丰富雅学研究材料、补充清人辑佚缺失,还可以归纳出域外学者征引《尔雅》的方式与特点。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的探讨,不仅为《尔雅》研究开辟新的视角和路径,也为《尔雅》传本异文“当代化”问题提供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名类聚抄》 《尔雅》 《尔雅注》 《尔雅注》
下载PDF
《国朝闺秀正始集》浅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珏玶 高春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恽珠编选的《国朝闺秀正始集》刊刻于清道光年间,是一部较为严格意义上的闺阁女性诗歌总集。以闺阁女性的身份编选闺阁女性的作品,体现出编选者试图以传统诗学的方式呈现并阐释,在男性主流社会文化中,闺阁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学才能、... 恽珠编选的《国朝闺秀正始集》刊刻于清道光年间,是一部较为严格意义上的闺阁女性诗歌总集。以闺阁女性的身份编选闺阁女性的作品,体现出编选者试图以传统诗学的方式呈现并阐释,在男性主流社会文化中,闺阁女性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学才能、文化旨趣和美学理念,同时也揭示出等级观念对古代性别文化生成的深刻影响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珠 《国朝闺秀正始 女性诗歌总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语法特点的差异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树铮 孙韵珩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2,共7页
《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是明末清初两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后者为蒲松龄所作,前者作者 未定。本文比较两书若干语法特点的差异,指出两书作者不可能相同;同时也反映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不同 区域的一些语法现象。比较的方面主要有:... 《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是明末清初两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后者为蒲松龄所作,前者作者 未定。本文比较两书若干语法特点的差异,指出两书作者不可能相同;同时也反映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不同 区域的一些语法现象。比较的方面主要有:宾语与补语的位置;助词“可”和“着”;代词“乜”;人称代词;“的”的 特殊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聊斋俚曲 语法特点 比较
下载PDF
《祖堂集》中四种糅合句式 被引量:12
12
作者 叶建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4-99,共6页
《祖堂集》中比拟句式、判断句式、疑问句式、感叹句式等均存在糅合现象。句式的糅合往往发生在同一范畴内,是出于强化的语用需要。文献的口语化程度越高,句式的糅合现象越突出。在汉语史上,很多奇特的句式唯有从句式的糅合这一视角才... 《祖堂集》中比拟句式、判断句式、疑问句式、感叹句式等均存在糅合现象。句式的糅合往往发生在同一范畴内,是出于强化的语用需要。文献的口语化程度越高,句式的糅合现象越突出。在汉语史上,很多奇特的句式唯有从句式的糅合这一视角才能得到合理而一致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堂 句式 糅合 口语 强化
下载PDF
《诗集传》叶音辨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鸿儒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5,共6页
《诗集传》叶音,后人多有误解。本文以叶音证叶音,并较之陈第古音、考之《楚辞辨证》,认为《诗集传》叶音即朱熹心目中的古音。全面客观地研究《诗集传》叶音.对了解南宋的古音学、对重新认识古韵学史,都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 叶音 古音学 古韵 误解 客观 楚辞 南宋 重新认识 朱熹
下载PDF
从朝集使到进奏院 被引量:17
14
作者 于赓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5-50,共6页
朝集使制度上承秦汉以来之上计制度,是隋唐地方与中央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两大主要职责,一为参与对所部官员的考课,二为参加象征万邦来朝的朝廷礼典,所以对唐中央来说具备事务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安史之乱爆发后,长达25年... 朝集使制度上承秦汉以来之上计制度,是隋唐地方与中央保持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两大主要职责,一为参与对所部官员的考课,二为参加象征万邦来朝的朝廷礼典,所以对唐中央来说具备事务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意义。安史之乱爆发后,长达25年的时间里,朝集使制度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其参与考课的任务已被其他制度替代,而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则被即位之初雄心勃勃的唐德宗加以利用,建中元年朝集使制度恢复,其目的在于重塑朝廷威望。但是当时藩镇割据的现实使朝集使制度无法顺利延续,终于在贞元三年最后终止。而出现于代宗时期的各道进奏院由于更契舍时局而取代了朝集使制度,成为唐中后期地方与中央联系的重要渠道。在朝集使和进奏院制度上可以反映出唐代中央集权制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 进奏院 中央 隋唐时期 政治制度 古代
下载PDF
试论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望驾 曹秀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89,共4页
在六朝所有义疏体著作中,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一部,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本文揭示了它在断代词汇史研究中的参考价值,分析了新词新义、佛语词等重要词汇现象。
关键词 《论语解义疏》 义疏体 皇侃 中古汉语 语料价值 断代词汇 佛语词 习用语
下载PDF
《敦煌变文集》的“但”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颖 张春秀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74,共5页
本文通过对《敦煌变文集》中出现的"但"字作穷尽式考察,描写了虚词"但"在其中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并对"但"的各个义项的形成和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历时比较初步揭示了其演变的规律及原因。
关键词 《敦煌变文 副词
下载PDF
蒲松龄《聊斋俚曲集》用韵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树铮 余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5,共5页
蒲松龄的“聊斋俚曲”是用地道的山东中部方言写成的民间戏曲。本文研究其用韵,揭示300年前鲁中方言的韵母特点和声调特点。
关键词 方言 俚曲 韵母 声调 用韵 提示 蒲松龄
下载PDF
清末的言论结社集会自由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宜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60,共9页
清末预备立宪以后,为了约束人民的言论与政治活动,清政府颁布了《结社集会律》和《报律》。人民强烈反对某些规定,清政府和资政院又加以修改。有的官僚往往封杀报纸或解散社团,摧残与维护言论结社集会自由的斗争时有发生。但从实际情况... 清末预备立宪以后,为了约束人民的言论与政治活动,清政府颁布了《结社集会律》和《报律》。人民强烈反对某些规定,清政府和资政院又加以修改。有的官僚往往封杀报纸或解散社团,摧残与维护言论结社集会自由的斗争时有发生。但从实际情况看,《报律》为国人办报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其明显突出的表现,一为注册登记手续极其简单,二为言论相当自由。《结社集会律》打破了严禁结社集会的禁网,只要不是以武力推翻清王朝为目的的革命党和秘密组织,一切公开的政党和团体均取得了合法存在的权利。对人数的限制也被突破。不过,一旦民众的行动超越了执政者的容忍极限,他们就下令禁止。皇族内阁更加专制暴虐,违法剥夺民权,结果引起辛亥革命,葬送了清王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结社会律 报律 自由
下载PDF
《祖堂集》中“是”字结构附加问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建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2,共4页
禅宗文献《祖堂集》中“是”字结构附加问丰富多样,且均是新兴的。通过共时和历时比较,从附加问角度可以看出《祖堂集》的口语化程度较高,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语料。
关键词 《祖堂 附加问 “是”字结构 口语化
下载PDF
《集韵》与洛阳方言本字 被引量:4
20
作者 范崇峰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6,共4页
《集韵》广泛收集了宋代所见的文字,其中许多字(词)现代汉语普通话已不使用,但有一部分仍保留于洛阳方言中。通过《集韵》和洛阳方言相互印证,既可探求洛阳方言本字,也可从方言角度研究《集韵》。
关键词 韵》 洛阳方言 本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