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2024 M_(j) 7.6 Noto Peninsula, Japan earthquake caused by the fluid flow in the crust
1
作者 Yuzo Ishikawa Ling Bai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On January 1, 2024 at 16:10:09 JST, an M_(j) 7.6 earthquake struck the Noto Peninsul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ea of Japan. This location has been experiencing an earthquake swarm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Here, ... On January 1, 2024 at 16:10:09 JST, an M_(j) 7.6 earthquake struck the Noto Peninsula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ea of Japan. This location has been experiencing an earthquake swarm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Here,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is earthquake, focusing on the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shock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eceding swarm. We also reexamined the source areas of other large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around the Sea of Japan in the past 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 Matsushiro earthquake swarm in central Japan from1964 to 1968.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tsushiro earthquake swarm and the Noto earthquake swarm is the surrounding stress field. The Matsushiro earthquake swarm was a strike-slip stress field, so the cracks in the crust were oriented vertically. This allowed fluids seeped from the depths to rise and flow out to the surfa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Noto area was a reverse fault stress field. Therefore, the cracks in the earth's crust were oriented horizontally. Fluids flowing underground in deep areas could not rise and spread over a wide area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This may have caused a large amount of fluid to accumulate underground, triggering a large earthquake. Although our proposed mechanism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it may provide a simple way to explain why the Noto swarm is followed by a large earthquake while other swarms are n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 7.6 Noto Peninsular earthquake earthquake swarm Fluid triggering Strike-slip fault Reverse fault
下载PDF
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M_(W)7.6地震跨断层场地相对运动
2
作者 徐龙军 吕淼 +2 位作者 张恒 于越 谢礼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41,共17页
为了获得近断层地震动准确的残余位移信息,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网格搜索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基于1999年我国台湾M_(W)7.6集集地震强震动数据,探讨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位移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动时程初始时刻的校正获得了集集地震多组上、... 为了获得近断层地震动准确的残余位移信息,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网格搜索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基于1999年我国台湾M_(W)7.6集集地震强震动数据,探讨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位移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动时程初始时刻的校正获得了集集地震多组上、下盘台站之间的相对运动时程数据,分析了分别靠近断层上、下盘场地之间相对运动的位移时程特征。结果显示:近断层地震动的滑冲效应显著,断层的平均滑冲速度可高达1.4 m/s;断层两盘间的相对运动类似于近断层地震动的运动特征,且幅值更大;近断层的残余位移约是断层两盘间最大相对位移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年集集M_(W)7.6地震 近断层地震动 跨断层场地 相对运动 断层作用
下载PDF
Satellite infrared anomaly before the Nantou M_S=7.6 earthquake in Taiwan, China
3
作者 徐秀登 徐向民 王煜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6期710-713,共4页
关键词 satellite infrared anomaly nantou Taiwan earthquake
下载PDF
2022年墨西哥米却肯州7.6级地震序列的触发关系及发震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关兆萱 万永革 +2 位作者 黄少华 李枭 冯淦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4-595,共12页
2022年9月19日墨西哥米却肯州发生M_(W)7.6地震,该地震位于北美板块与科科斯板块交汇处。为进一步研究本次地震对周围断层和后续地震的影响,剖析该地震的孕震背景和发生条件,首先使用包括USGS在内的多个国外地震机构得到的墨西哥M_(W)7.... 2022年9月19日墨西哥米却肯州发生M_(W)7.6地震,该地震位于北美板块与科科斯板块交汇处。为进一步研究本次地震对周围断层和后续地震的影响,剖析该地震的孕震背景和发生条件,首先使用包括USGS在内的多个国外地震机构得到的墨西哥M_(W)7.6地震以及后续的两次M_(W)>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别计算出震源机制中心解,然后通过计算主震产生库伦破裂应力变化来研究本次地震对后续两次地震的触发作用,最后收集了197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发生在本次地震附近的M_(W)≥4.9的29条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并模拟在局部构造及其作用下产生的各种断层形状及相对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震源机制中心解表明主震和6.8级余震为逆冲型地震,而5.8级余震的震源机制为正断型地震;②本次地震对5.8级和6.8级余震的库伦破裂力变化均超过0.01MPa的阈值,表明这两次强余震可能是在主震的触发下发生的;③震源区应力场的主压应力轴为NNE-SSW向,主张应力轴近乎垂直。本地震序列的断层破裂近乎沿应力场的最大剪应力平面发生,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构造运动积累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米却肯M_(W)7.6地震 震源机制中心解 构造应力场 库伦破裂力变化
下载PDF
A source extent analysis of the Lancang earthquake(M_s=7.6)of 1988
5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8年第4期393-402,共10页
AsourceextentanalysisoftheLancangearthquake(Ms=7.6)of1988SI-HUAZHENG(郑斯华)JIANYANG(杨健)CenterforAnalysisandpre... AsourceextentanalysisoftheLancangearthquake(Ms=7.6)of1988SI-HUAZHENG(郑斯华)JIANYANG(杨健)CenterforAnalysisandprediction,ChinaSe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 M_s=7.6)of the earthquake extent Lancang ANALYSIS
下载PDF
大陆地下流体对台湾南投7.6级地震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63
6
作者 黄辅琼 迟恭财 +2 位作者 徐桂明 简春林 邓志辉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19-125,共7页
将大陆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在台湾南投 7.6级地震发生前后 5天内出现的显著异常变化命名为响应异常。统计分析了异常的变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结果是 :出现异常的测项多 ,除水位以外 ,还有水 (气 )氡、水温等 ;异常总体空间分布广 ,但... 将大陆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在台湾南投 7.6级地震发生前后 5天内出现的显著异常变化命名为响应异常。统计分析了异常的变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结果是 :出现异常的测项多 ,除水位以外 ,还有水 (气 )氡、水温等 ;异常总体空间分布广 ,但局部相对集中 ;异常形态统一 ,除了水位有水震波变化以外 ,其余以上升阶变异常为主 ;异常幅度大 ,容易识别 ;异常出现时间集中在 9月 2 1~ 2 6日 ,但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初步研究认为这种响应异常的空间丛集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南投7.6地震 响应异常 地下流体 地震危险区
下载PDF
用Corioli力讨论台湾南投7.6级大震的余震强度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增建 吴瑾冰 《灾害学》 CSCD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台湾南投大震是震源地方一个逆掩断层错动引起的 ,上盘向西错动 ,这种断层错动的形式其 Corioli力效应是使两断层盘相互挤压 ,因之主震发生时能量释放不彻底 ,余震强度较大。本文试图用
关键词 南投地震 科里奥利力 地震预报 余震强度 震源机制
下载PDF
玛尼Mw7.6地震和可可西里Mw7.8地震应力迁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汪建军 许才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4,共4页
根据库仑破裂准则研究了1997年玛尼Mw7.6和2001年可可西里Mw7.8地震间的静态及黏弹性库仑应力的迁移。计算结果表明:静态库仑应力和黏弹性库仑应力均不超过0.005 MPa,小于典型的应力触发阈值0.01MPa;玛尼地震对可可西里孕震区应力状态... 根据库仑破裂准则研究了1997年玛尼Mw7.6和2001年可可西里Mw7.8地震间的静态及黏弹性库仑应力的迁移。计算结果表明:静态库仑应力和黏弹性库仑应力均不超过0.005 MPa,小于典型的应力触发阈值0.01MPa;玛尼地震对可可西里孕震区应力状态的改变影响甚弱,震后造成的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应力迁移效应对2001年可可西里地震的影响也甚弱;静态库仑应力和黏弹性库仑应力的迁移效应对可可西里地震无明显的触发作用,可能是随距离衰减相对较缓的动态库仑应力触发了可可西里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触发 静态库仑应力 黏弹性库仑应力 玛尼Mw 7.6地震 可可西里Mw 7.8地震
下载PDF
起始破裂点位置对1932年昌马地震动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夏晨 张雨青 +1 位作者 任乐馨 李宗超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起始破裂点位置是强地面运动模拟和预测的关键输入参数。为了进一步探究起始破裂点位置对强震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将非均匀凹凸体模型引入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了1932年昌马地震的强地面运动。结果显示:震中PGA随着起始破裂点位置的变化... 起始破裂点位置是强地面运动模拟和预测的关键输入参数。为了进一步探究起始破裂点位置对强震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将非均匀凹凸体模型引入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了1932年昌马地震的强地面运动。结果显示:震中PGA随着起始破裂点位置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差异,产生高PGA值的起始破裂点大部分分布在断层左侧。起始破裂点对区域内PGA≥800 cm/s^(2)的空间分布影响有限,并且震中区PGA是整个区域内的最大值;对100~200 cm/s^(2)的PGA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对其余范围PGA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PGA衰减关系受起始破裂点位置的影响较大,起始破裂点位于断层中部和中下部偏右时,计算结果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预测衰减关系较为符合。起始破裂点位置对反应谱影响的结果表明:震中的反应谱受到的影响有限。对不同周期反应谱空间分布的研究发现:反应谱值分布均呈现随周期增大而衰减的趋势。相较于其他部位的起始破裂点,起始破裂点位于断层底部时的反应谱值分布随周期的变化规律有明显不同。本文讨论了起始破裂点位置对昌马地震研究区域内PGA和反应谱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地震动模拟时起始破裂点位置在断层上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模拟 昌马M s 7.6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法 起始破裂点位置 凹凸体
下载PDF
云南M≥7.6级地震伤亡因素的探讨
10
作者 朱月芬 赵恒 +1 位作者 李兆龙 杨杰英 《高原地震》 2010年第2期52-57,共6页
通过云南M≥7.6级地震震亡分布的统计,研究大地震的伤亡分布规律,寻找影响伤亡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震亡人数主要分布在Ⅷ度以上烈度区,这一区域的震亡人数占震亡总数的94%以上,其中极震区占到70%以上。调查分析认为:在震级相近的情况... 通过云南M≥7.6级地震震亡分布的统计,研究大地震的伤亡分布规律,寻找影响伤亡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震亡人数主要分布在Ⅷ度以上烈度区,这一区域的震亡人数占震亡总数的94%以上,其中极震区占到70%以上。调查分析认为:在震级相近的情况下,震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是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房屋、人口密度、发震时间是震亡人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未来的大地震中,人口密度大的断裂带及其附近是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护的重点区域,在断裂带及其附近盆地内的震亡人数比非盆地震亡人数多,要投入更多的救援和医疗救护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M≥7.6级地震 震亡人数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南投-花莲M_S7.6和岫岩-海城M_S5.4地震前后本溪井水位的异常变化
11
作者 唐光伟 《东北地震研究》 2005年第1期20-23,共4页
总结了台湾南投-花莲MS7 6地震(1999 9 21)和岫岩-海城MS5 4地震(1999 11 29)前后本溪井水位的异常变化情况。认为此次台湾强震群活动导致辽宁地区地壳应变及应力场发生明显改变,是发生岫岩5 4级地震的重要起因。
关键词 南投-花莲 地震 岫岩-海城 本溪井 水位异常 台湾省 地壳应变 应力场
下载PDF
福建水氡台网对台湾强震的异常响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曾飞 朱继承 张清秀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系统研究了福建水氡台网对台湾地区 5个 MS≥ 7.0地震的震前异常 ,发现其映震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其映震特征并在 1 999年 9月 2 1日台湾南投 MS7.
关键词 水氡 异常响应 福建 台湾南投地震 地震前兆 地下水监测 映震能力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随机有限断层模型进行区域烈度速报 被引量:5
13
作者 申文豪 仲秋 +1 位作者 刘博研 史保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5-705,共11页
一次地震发生之后,地震烈度的迅速圈定对于总体灾情评估、地震应急响应和救灾物资调拨分配等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地震科学的发展,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已经成为定量化估计强地面运动的重要手段.在众多震源数值模型中,随机有限断层模... 一次地震发生之后,地震烈度的迅速圈定对于总体灾情评估、地震应急响应和救灾物资调拨分配等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地震科学的发展,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已经成为定量化估计强地面运动的重要手段.在众多震源数值模型中,随机有限断层模型以其时效性和精确性成为烈度速报的首选模型.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原有的随机有限断层模型进行改进,实现了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和峰值位移(PGD)的区域网格化计算,并且加入了浅层速度结构V30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在2004Parkfield MW6.0地震、2008年汶川MW7.9地震以及1976年唐山MW7.6地震的实例应用中,数值模拟得到的烈度分布与野外调查烈度在整体分布特征、极震区烈度分布等方面均符合较好,该数值模型单个网格点的计算时间在0.3~0.5s左右,并且随着并行计算技术的引入计算耗时会进一步缩短.随机有限断层模型有效弥补了其他震源数值模型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做到了快速且准确,可以作为烈度速报的一种数值模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有限断层模型 烈度速报 PARKFIELD MW 6 0地震 汶川MW7 9地震 唐山MW7 6地震
下载PDF
台湾南投地震(M_S6.7)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流变构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佐勋 吴达兵 +2 位作者 王杰 贺赤诚 黄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171,共10页
回顾了不同方法对于台湾南投(MS6.7)地震的成功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分析了南投地震的构造背景及发震机制。根据太阳黑子数为主要参数的太阳活动度分析,曾小苹和林云芳于2013年4月预测2013年台湾高雄—南投—花莲一带,将发生MS7.0地震... 回顾了不同方法对于台湾南投(MS6.7)地震的成功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分析了南投地震的构造背景及发震机制。根据太阳黑子数为主要参数的太阳活动度分析,曾小苹和林云芳于2013年4月预测2013年台湾高雄—南投—花莲一带,将发生MS7.0地震。2013年5月12日,沈宗丕和林命周根据"磁暴月相二倍法"做了一个短期和临震预测:2013年6月19日前后5天或10天左右,台湾省或邻近海域在内的地震带可能发生一次MS7.5~8.0级左右的大地震。2013年5月26日,张建国向部分专家通报了基于他自创的全球地震天象干支序列预测图谱做出的中期预测:发震时间为2013年4月24日—2014年2月10日(高危时区为阴历4—5月);预测地区为嘉义—台南—南投—云林(23.0°~23.4°~24.0°N,120.0°~120.6°~121.2°E);预测震级为MS6.2~6.6~7.2。利用地震云和云地映对分析和陈界宏的磁异常交点,2013年5月26日23:55,重庆万州吴达兵预测在2013年6月中旬以前台湾云地映对地区(24°±0.2°N,121°±0.2°E)将发生ML6.2±0.4地震。2013年5月27日,黄建文明确发出台湾南投应力集中警报;5月29日,又发布强应力集中持续增强特别警报。2013年6月2日13:43,台湾南投(23.87°N,121.00°E)发生MS6.7(ML6.3)地震,震源深度9km。发震时间落入吴达兵的短期预测区间;落入张建国的高危时区(阴历4—5月);比沈宗丕和林命周预测的短期预测时间范围提前7天;分别落入曾小苹和林云芳的中期预测范围。震中位置与吴达兵的预测完全一致;与陈界宏磁异常交点基本一致;准确落入张建国的预测区间;与曾小苹和林云芳的预测地区一致。震级与吴达兵的预测震级高度一致;落入张建国的中期预测范围;与曾小苹和林云芳的震级预测基本一致。经过对比可以看出,吴达兵的短期预测、张建国的中期预测、曾小苹和林云芳的中期预测都是成功的。沈宗丕和林命周的时间预测是基本成功的。构造分析、震源机制解和卫星重力异常分析结果表明:屈尺—潮州逆冲断裂是南投地震发震构造;南投地震的发生与菲律宾板块向NWW入欧亚板块中下地壳并使台湾中央山脉向其西侧台湾海峡盆地逆冲有关,是卫星重力异常梯度带或地壳密度陡变带边缘与盆山边界断裂带交汇处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投地震 中期预测 短期预测 云地映对 屈尺—潮州断裂
下载PDF
1999年长乐筹东土壤氡气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依再 《华南地震》 2001年第2期48-52,共5页
分析了1999年长乐筹东土壤氡气(土氡)变化特征,认为4~6月该测点土氡异常特征与9月21日的台湾南投Ms7.6级地震有关,7~9月的测值变化是由于降雨过多引起的,并介绍了9月下旬后该测点的土氡变化特征。
关键词 异常特征 异常识别 土壤 氡气 台湾南投地震 1999年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台湾集集地震对福州小震群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分析
16
作者 董非非 袁丽文 邓辉 《华南地震》 2022年第4期54-59,共6页
根据库仑破裂准则,采用离散波数法计算了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对福州M_(L)3.8级地震的动态库仑应力变化影响,结果显示:震后105.1 s、114.51 s、116.08 s以及127.84 s时应力变化值超过了触发阈值,116.08 s时达到最大值约为0.74 MPa,... 根据库仑破裂准则,采用离散波数法计算了1999年台湾集集7.6级地震对福州M_(L)3.8级地震的动态库仑应力变化影响,结果显示:震后105.1 s、114.51 s、116.08 s以及127.84 s时应力变化值超过了触发阈值,116.08 s时达到最大值约为0.74 MPa,说明台湾集集7.6级地震能够动态应力触发福州M_(L)3.8地震。此外根据台湾集集7.6级地震发生后不同时刻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场传播图可看出,其最大余震的发生可能受到了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动态和静态触发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集集7.6级地震 福州M_(L)3.8级地震 东南沿海东部地区 动态库仑破裂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