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2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Ultimate Anti-Seismic Design Method
1
作者 Ioannis N. Lymperis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23年第4期771-801,共31页
The design mechanisms and methods of the invention are intended to minimiz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structures in the event of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s earthquakes, tornadoes, and strong winds. It is achiev... The design mechanisms and methods of the invention are intended to minimiz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structures in the event of natural phenomena such as earthquakes, tornadoes, and strong winds. It is achieved by controlling the deformations of the structure. Damage and deform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concepts since the control of deformations also controls the damage. The design method of applying artificial compression to the ends of all longitudinal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s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necting the ends of the walls to the ground using ground anchors placed at the depths of the boreholes, transfers the inertial stresses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ground, which reacts as an external force in the structure’s response to seismic displacements. The wall with the artificial compression acquires dynamic, larger active cross-section and high axial and torsional stiffness, preventing all failures caused by inelastic deformation. By connecting the ends of all walls to the ground, we control the eigenfrequenc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ground during each seismic loading cycle, preventing inelastic displacements. At the same time, we ensure the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oundation soil and the structure. By designing the walls correctly and placing them in proper locations, we prevent the torsional flexural buckling that occurs in asymmetrical floor plans, and metal and tall structures. Compression of the wall sections at the ends and their anchoring to the ground mitigates the transfer of deformations to the connection nodes, strengthens the wall section in terms of base shear force and shear stress of the sections, and increases the strength of the cross-sections to the tensile at the ends of the walls by introducing counteractive forces. The use of tendons within the ducts prevents longitudinal shear in the overlay concrete, while anchoring the walls to the foundation not only dissipates inertial forces to the ground but also prevents rotation of the walls, thus maintaining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beams. The prestressing at the bilateral ends of the walls restores the structure to its original position even inelastic displacements by closing the opening of the developing cra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IMATE Control-System anti-seismic EARTHQUAKES CONSTRUCTION METHOD Design
下载PDF
Anti-seismic Value of Watchtower-like Folk Residence on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 by the Insinuation of Typical Cases
2
作者 卢玫珺 郑智峰 李红光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4期1-2,9,共3页
Through the survey of ancient residences on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 several ancient residences have been selected as typical cases. By combining with residential features of watchtow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e... Through the survey of ancient residences on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 several ancient residences have been selected as typical cases. By combining with residential features of watchtow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esidences have been analyzed carefully. In order to reasonably illustrate anti-seismic value of watchtower-like residenc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conclud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plane form, structural arrangement, and anti-seismic construction measures. The plane form is of tower; the plane and vertical surfaces are regular and even; the wall's thickness is reasonable, and doors and windows are few and small; and bonded stone has been set in the wall, resisting 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PLAIN Region WATCHTOWER anti-seismic VALUE anti-seismic construction Bonded stone
下载PDF
The Ultimate Anti-Seismic System
3
作者 N. Lymperis Ioannis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5年第3期322-327,共6页
In genera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utility anti-seismic technologies, such as hydraulic tie rod or tie rod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 assess efficiency and safety in node structures from earthquakes risk.... In genera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utility anti-seismic technologies, such as hydraulic tie rod or tie rod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 assess efficiency and safety in node structures from earthquakes risk. According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framework, we exanimate, with experiments, the mechanism of reaction and a patent idea of anti-seismic system with potential conclusions, through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of horizontal seismic insulation, design with elongated rigid columns and design columns without ductility. We provide that we made strong foundation in earthquakes, solar-wind and utility power structural systems and tornados effects in lightweight constructions. We suggest that may fix to existing or under design construction like b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Control-System anti-seismic EARTHQUAKES CONSTRUCTION
下载PDF
基于新型耗能板提升钢框架节点抗震和抗连续倒塌能力
4
作者 孟宝 杜强强 +2 位作者 钟炜辉 段仕超 李亮德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7,共15页
针对全焊节点在地震和连续倒塌条件下有限的抗倒塌能力,该文基于新型耗能板对其进行改进提升。首先通过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新型耗能板在单调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而通过新型耗能板与节点在地震作... 针对全焊节点在地震和连续倒塌条件下有限的抗倒塌能力,该文基于新型耗能板对其进行改进提升。首先通过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新型耗能板在单调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而通过新型耗能板与节点在地震作用和连续倒塌条件下的协同作用,给出了新型耗能板节点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新型耗能板在单调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不同,在单调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受拉破坏,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剪切破坏;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新型耗能板节点的抗震与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是合理的;新型耗能板全焊节点在地震和连续倒塌条件下主要经历双塑性区域形成阶段和硬化阶段,其中新型耗能板全焊节点的抗震和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硬化阶段;新型耗能板的增加可同时有效提高全焊节点在地震和连续倒塌条件下的承载力、变形和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节点 新型耗能板 抗震能力 抗连续倒塌能力
下载PDF
设置侧向限位阻尼器的层间隔震结构减震性能研究
5
作者 赵立菊 王善库 +1 位作者 王晓琳 葛新广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2-593,共12页
对在隔震层设置侧向限位黏弹性阻尼器组成混合耗能结构随机激励下的减震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混合耗能结构的地震动方程,利用双过滤白噪声激励地震动的滤波方程,将该类激励下混合耗能结构的动力学问题精确转化为基于易于获得简... 对在隔震层设置侧向限位黏弹性阻尼器组成混合耗能结构随机激励下的减震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混合耗能结构的地震动方程,利用双过滤白噪声激励地震动的滤波方程,将该类激励下混合耗能结构的动力学问题精确转化为基于易于获得简明封闭解的白噪声激励问题.其次,基于复模态法和白噪声激励的Dirac函数性质推导了混合耗能结构系列响应(结构位移、层间位移和阻尼器阻尼力)的方差和0~2阶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最后,通过算例在验证所提封闭解正确的基础上研究了混合耗能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层间隔震层以上楼层的结构响应量随着隔震层刚度的增大而增大;黏弹性阻尼器阻尼参数对隔震层以上楼层的影响特征为,结构位移在一定阻尼参数下可达到最小,而层间位移则随着阻尼参数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可为层间隔震混合耗能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 侧向限位阻尼器 滤波方程 简明封闭解 减震性能
下载PDF
基于实地抽样调查的区域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评价
6
作者 廖顺宝 孙樾 +1 位作者 李峰 王艳萍 《四川地震》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针对目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研究主要面向单体房屋而非区域这一现状和不足,本文以四川省德阳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实地抽样调查数据、谷歌影像和影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其他相关数据建模,得到了一种乡镇区域尺度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指数的计算... 针对目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研究主要面向单体房屋而非区域这一现状和不足,本文以四川省德阳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实地抽样调查数据、谷歌影像和影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其他相关数据建模,得到了一种乡镇区域尺度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指数的计算方法。具体方法为:(1)选取研究区6个县(市、区)119个乡镇中30个乡镇的代表性农村民居作为抽样调查点,进行逐户实地查看、现场仪器测量及询问当地村民。调查内容包括房屋结构类型、建造时有无采取抗震措施以及所处的场地条件等。(2)以抽样乡镇的人口密度、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自变量,砖混结构房屋面积占比为因变量,构建农村民居砖混结构面积占比模型。(3)以抽样乡镇的砖混结构房屋面积占比、平均坡度、地质灾害点密度为自变量,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指数为因变量,构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指数模型。(4)根据抗震性能指数模型计算整个研究区119个乡镇的抗震性能指数。计算结果显示:(1)构建的砖混结构面积占比模型和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指数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2)研究区抗震性能计算结果直观反映了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相较于前人的工作,本文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大面积调查所需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民居 抗震性能 抽样 调查 评价 德阳
下载PDF
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以电流互感器为例
7
作者 张毅 夏旭忆 +4 位作者 李海洋 尚庆学 李吉超 刘如山 王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224,共13页
提出了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的构造与解耦设计方法,通过电流互感器振动台试验验证了隔震装置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隔震设备顶部加速度响应为非隔震设备的7.32%~32.57%;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自复位... 提出了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的构造与解耦设计方法,通过电流互感器振动台试验验证了隔震装置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隔震设备顶部加速度响应为非隔震设备的7.32%~32.57%;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实际残余位移在不同地震动类型、地震动强度下均小于设计值。隔震支座具有较强的抗倾覆能力,可满足支柱类电气设备层间隔震需求,竖向地震输入影响时隔震支座的性能有所削弱,变形增大。电气设备的隔震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本体的抗震性能与支架的动力放大作用,慎重选择隔震设计目标,避免支座达到极限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式金属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设计方法 抗倾覆 自复位
下载PDF
反平面线源荷载作用下浅埋圆形非完全粘结隧道动力响应研究
8
作者 李志文 李潜 +2 位作者 徐斌 李晓锋 李海波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71,共12页
为加深理解波源距离和非完全粘结对地震波散射的影响规律,结合位移不连续模型、波函数展开法、Graf公式和镜像方法推导了反平面线源荷载下浅埋圆形非完全粘结隧道动力响应的级数解,并通过衬砌内外边界条件残余量与级数解截断项数的关系... 为加深理解波源距离和非完全粘结对地震波散射的影响规律,结合位移不连续模型、波函数展开法、Graf公式和镜像方法推导了反平面线源荷载下浅埋圆形非完全粘结隧道动力响应的级数解,并通过衬砌内外边界条件残余量与级数解截断项数的关系校验了该解的精度。通过对该级数解进行参数分析,系统地探讨了衬砌与围岩的接触刚度、衬砌模量、衬砌厚度、隧道埋深和波源距离等因素对衬砌内表面位移和周向剪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衬砌与围岩的接触刚度对隧道的动力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在某些较小接触刚度情况下隧道动力响应幅值可能非常大;增大衬砌模量会减小位移,但同时会导致周向剪应力增加;增大衬砌厚度能同时减小位移和周向剪应力;增大隧道埋深会使最大位移和周向剪应力向隧道拱顶附近移动;增大线源与隧道的水平距离会使隧道背波侧相对幅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地震波散射 反平面线源 波函数展开法
下载PDF
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与普通支座在成昆铁路典型桥梁上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9
作者 缪庆华 宋晓东 谢海清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2期393-400,共8页
以成昆铁路典型桥梁为研究背景,讨论了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了不同桥型对减隔震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地,讨论了桥墩的高度、形式以及位置对减隔震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对于简支T梁桥、简支桁架... 以成昆铁路典型桥梁为研究背景,讨论了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的抗震性能,对比分析了不同桥型对减隔震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地,讨论了桥墩的高度、形式以及位置对减隔震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对于简支T梁桥、简支桁架梁桥以及连续梁桥均有良好的减隔震效果。整体而言,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对墩顶的载荷优化大于墩底,对弯矩的优化大于剪力;桥墩墩高、桥墩位置以及桥墩形式都会影响抗震支座的减隔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昆铁路 桥梁抗震分析 双曲面球形减隔震支座 数值模拟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强震区抗滑桩加固碎石土边坡动力响应特征与桩身损伤识别:以川青铁路九寨沟双线大桥附近工点为例
10
作者 王沛宇 吕润田 +1 位作者 缪杰蔚 张崇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910-10920,共11页
为掌握西南强震区服役抗滑桩的地震响应特征与损伤状态,基于川青铁路位于强震区典型工点,构建了地震作用下不同损伤状态抗滑桩加固碎石土边坡三维有限差分模型,研究了坡体的加速度响应、抗滑桩结构内力变化以及桩身初始损伤对坡体动力... 为掌握西南强震区服役抗滑桩的地震响应特征与损伤状态,基于川青铁路位于强震区典型工点,构建了地震作用下不同损伤状态抗滑桩加固碎石土边坡三维有限差分模型,研究了坡体的加速度响应、抗滑桩结构内力变化以及桩身初始损伤对坡体动力响应的影响;引入小波包能量谱法,基于桩身加速度响应数据,构建能量损伤判别指标对桩身进行损伤状态、损伤位置以及损伤程度的识别。结果表明,抗滑桩能有效降低桩身周围土体的加速度响应,坡体加速度总体表现为高程放大效应,滑面附近是桩身受力集中区域且桩身损伤会导致其抗弯、抗剪承载力下降,侧向水平位移增大,进而加剧坡体加速度响应。损伤判别指标D PERV沿桩身的分布特征能够有效识别抗滑桩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建立的桩顶残余位移、桩顶损伤指标D PERV与损伤程度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能够评估桩身相对损伤程度,为边坡工程中抗滑桩服役性能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地震动力响应 小波包能量谱 损伤识别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预制系梁刚度对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乃勇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1期131-133,共3页
为探究预制系梁刚度对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小碑村大桥带装配式系梁的下部结构模型,改变系梁的材质与系梁截面内尺寸,建立了9个有限元模型,用位移加载的形式对其进行拟静力分析,发现其刚度变化对于结构抗震性能... 为探究预制系梁刚度对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小碑村大桥带装配式系梁的下部结构模型,改变系梁的材质与系梁截面内尺寸,建立了9个有限元模型,用位移加载的形式对其进行拟静力分析,发现其刚度变化对于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小,当尺寸变化达203%时,结构抗震性能的变化仍不显著,说明本结构对于预制系梁的刚度变化不敏感。结果表明进行预制系梁材质及尺寸设计时,有较宽的可行范围,应考虑成本、构造要求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系梁 双柱式桥墩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金阳河特大桥超高桥墩设计关键技术
12
作者 钟川剑 王戈 +1 位作者 蒋建军 何锐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金阳河特大桥主桥为(106+2×200+115+40)m连续刚构桥,位于高山峡谷地带,桥址处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烈度7.7度,5~7号主墩分别高113、196、182 m。针对横桥向抗震响应突出且墩高差异大的特点,主墩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墩,对墩高较大的6... 金阳河特大桥主桥为(106+2×200+115+40)m连续刚构桥,位于高山峡谷地带,桥址处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烈度7.7度,5~7号主墩分别高113、196、182 m。针对横桥向抗震响应突出且墩高差异大的特点,主墩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墩,对墩高较大的6号、7号主墩横桥向双侧放坡,各主墩顺桥向尺寸保持恒定以方便施工,梁端设置粘滞阻尼器以实现顺桥向耗能减震;各主墩刚度经匹配设计,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达到合理比例。主墩为外包混凝土的四肢钢管混凝土柱及柱间腹板形成的箱形构造,竖向每间隔12 m设置1道钢筋混凝土横隔板;墩梁固结采用钢管混凝土柱置于主梁0号块腹板外侧的连接构造,钢管混凝土柱与承台连接采用承压板+PBL剪力键的构造。大桥整体结构计算结果表明:持久状况和E2地震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组合墩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主墩墩顶水平位移小于规范规定的变形容许值。主墩施工先安装钢管骨架,再采用液压爬模工艺施工钢管外包层和柱间腹板,研发了多点同步重型提升系统代替大型塔吊,以降低高空作业安全风险,节省施工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刚构桥 钢管混凝土组合墩 超高桥墩 高烈度地震区 抗震体系 横向放坡 墩梁嵌固 结构设计
下载PDF
预制系梁不同连接方案下对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振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3期117-119,共3页
为研究装配式系梁不同连接方案下对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小碑村大桥带预制系梁的下部结构模型,改变预制系梁的断面形式和节点连接方式,建立3个有限元模型,用位移加载的形式对其进行拟静力分析,研究从3个方... 为研究装配式系梁不同连接方案下对双柱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小碑村大桥带预制系梁的下部结构模型,改变预制系梁的断面形式和节点连接方式,建立3个有限元模型,用位移加载的形式对其进行拟静力分析,研究从3个方面分析了预制系梁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装配式系梁采用不同断面形式和节点连接方式,其结构抗震性能具有一定差异,其中采用“焊接—双H型钢”的连接方案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实际工程中应考虑成本、构造要求及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选取性能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系梁 双柱式桥墩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英伟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为提升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依托某隧道工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研究了注浆加固和减震层的抗减震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纵向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洞口中间过渡段,监测面内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均出现... 为提升高烈度地震区倾斜隧道洞口段的抗震性能,依托某隧道工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研究了注浆加固和减震层的抗减震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纵向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洞口中间过渡段,监测面内应力极值和位移最大值均出现在衬砌结构拱脚;(2)与无抗减震措施相比,注浆加固与施作减震层均能减少隧道二次衬砌位移差,施作减震层后隧道竖向位移差减少最多,减震效果达到74.83%;(3)工况1(无措施)最小主应力峰值最大,为-28.64 MPa,施作减震层后为-20.05 MPa,减震效果达到29.99%;(4)随着隧道纵向长度的增加,最小安全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最小值出现在中间过渡段监测面S3处;工况1安全系数为1.95,工况2为2.24,但仍低于安全阀值,工况3为2.56,符合安全要求。综合位移、应力和安全系数,采用减震层的抗减震效果优于注浆加固。研究成果可为倾斜隧道洞口段抗减震设防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烈度地震区 倾斜隧道 洞口段 抗减震措施
下载PDF
基于显示器安装技术的核电站抗震屏风式OWP盘台的设计
15
作者 张伟 《自动化博览》 2024年第5期58-63,共6页
根据操作员在C项目主控室盘台Mock Up验证过程中,针对OWP盘台提出的关于实现显示器密集安装和避免显示器之间缝隙漏光的新要求,本项目研发了抗震屏风式OWP盘台。核电站抗震屏风式OWP盘台利用屏风和显示器支架的相互配合可实现上述新要求... 根据操作员在C项目主控室盘台Mock Up验证过程中,针对OWP盘台提出的关于实现显示器密集安装和避免显示器之间缝隙漏光的新要求,本项目研发了抗震屏风式OWP盘台。核电站抗震屏风式OWP盘台利用屏风和显示器支架的相互配合可实现上述新要求:屏风具有足够高的固有频率和贯穿宽度方向的滑道结构,作为显示器支架载体的同时还可实现显示器支架的左右移动,即实现显示器的左右移动;显示器支架自身可实现显示器前后移动及万向角度调整,且各自由度均可可靠锁紧,二者配合可实现显示器的密集安装要求;屏风作为一道物理屏障可实现避免显示器与显示器之间缝隙漏光的要求。通过验证,核电站抗震屏风式OWP盘台可避免显示器与显示器之间的缝隙漏光,可实现显示器的均匀分布且最小间距可达到10mm,并满足相关核电站的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 OWP 显示器 屏风 显示器支架 结构设计
下载PDF
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易损性分析的适用性研究
16
作者 王睿 杨建荣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桥梁的损坏或失效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桥梁的破坏损失和地震性能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估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会采用构建易损性曲线的方法。易损性曲线表征在给定地震动强度下,桥梁部件或结构达到... 桥梁的损坏或失效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桥梁的破坏损失和地震性能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估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常会采用构建易损性曲线的方法。易损性曲线表征在给定地震动强度下,桥梁部件或结构达到或超过某一破坏程度的条件概率。采用桥墩位移延性比作为损伤指标,利用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简称LSTM)神经网络成功地建立了桥梁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展现了高计算效率和精度,可快速而准确地预测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构件的损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地震易损性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脱硝工程中偏心支撑钢结构的应用
17
作者 余友华 陈驹 +3 位作者 刘旭 黄家荣 胡亮 黄海涛 《东方电气评论》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脱硝钢结构的框架-中心支撑抗侧力体系有足够抗风需要的结构弹性刚度,在地震作用下,支撑设计不致屈曲则地震力过大,导致结构内力和基础反力过大,结构和基础总体造价偏高。如允许支撑在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时屈曲降低地震作用,则支撑屈曲... 脱硝钢结构的框架-中心支撑抗侧力体系有足够抗风需要的结构弹性刚度,在地震作用下,支撑设计不致屈曲则地震力过大,导致结构内力和基础反力过大,结构和基础总体造价偏高。如允许支撑在设防烈度及罕遇地震时屈曲降低地震作用,则支撑屈曲后性能退化,影响它的耗能能力使得结构缺失必要的抗侧刚度,结构有倒塌的安全问题。本文通过脱硝工程框架-偏心支撑体系在钢结构中的应用,论证了该结构体系弹性阶段满足多遇地震下的抗侧刚度和变形能力需求,罕遇地震下其消能梁段在结构中发挥了“保险丝”作用,在主体结构发生屈服前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避免支撑发生屈服,实现了罕遇地震下主体结构必要的安全要求。偏心支撑体系允许耗能梁段屈曲耗能,较大的减小了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内力和支座反力,可在造价较低下满足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需求,说明了在高烈度地区偏心支撑技术在脱硝钢结构上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 偏心支撑 钢框架 抗侧体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防屈曲-分阶段耗能剪切型阻尼器及其性能分析
18
作者 肖林发 林恒 +2 位作者 陈禄军 刘金磊 朱南海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为解决传统剪切型金属阻尼器耗能形式单一,剪切腹板易过早发生局部屈曲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防屈曲-分阶段耗能剪切型阻尼器。该阻尼器主要由剪切腹板和防屈曲耗能件组成,防屈曲耗能件分布于剪切腹板两侧,上下两端与固定架相连。为考... 为解决传统剪切型金属阻尼器耗能形式单一,剪切腹板易过早发生局部屈曲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防屈曲-分阶段耗能剪切型阻尼器。该阻尼器主要由剪切腹板和防屈曲耗能件组成,防屈曲耗能件分布于剪切腹板两侧,上下两端与固定架相连。为考察其耗能和防屈曲能力,本文以传统的剪切型阻尼器试验模型为参考,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建立了14组阻尼器数值模型,分析了防屈曲耗能件的截面形状、使用材料的类型及与固定架间的连接方式等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刚度退化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比为评价参数衡量新型阻尼器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设置了防屈曲耗能件的新型阻尼器其剪切腹板的最大面外位移与传统阻尼器的比值低于1/4,防屈曲耗能件与剪切腹板的最大屈服位移比超过3∶1,可以有效防止剪切腹板过早发生屈曲,具备多阶段耗能的能力。相比于传统无防屈曲耗能件剪切型阻尼器,此类阻尼器耗能能力强、滞回性能稳定、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型阻尼器 分阶段耗能 防屈曲 滞回性能 抗震性能
下载PDF
球墨铸铁管道新型抗震接口力学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
19
作者 钟紫蓝 张亚波 +2 位作者 罗盼盼 韩俊艳 侯本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0,共9页
有效的管线接口抗震措施是优化城市供水管网抗震性能和震后功能恢复能力的关键。为此,基于机械自锚设计和自变形补偿等思想,提出一种球墨铸铁管道新型自锚式抗震接口。开展普通承插式接口和新型抗震接口的轴向拉伸拟静力试验及抗震接口... 有效的管线接口抗震措施是优化城市供水管网抗震性能和震后功能恢复能力的关键。为此,基于机械自锚设计和自变形补偿等思想,提出一种球墨铸铁管道新型自锚式抗震接口。开展普通承插式接口和新型抗震接口的轴向拉伸拟静力试验及抗震接口精细化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新型管道接口的抗拉承载能力、初始抗拉刚度、抗变形能力和极限破坏状态等力学特性。结果表明:0.2 MPa以内的水压变幅对普通承插式接口的轴向力学性能和破坏方式的影响不大,接口初始漏水至功能失效状态的过渡变形约为2.5 mm;新型自锚式抗震接口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抵抗大变形能力,其抗拉力学性能曲线分为3个阶段,即胶圈受力阶段、卡环受力阶段和卡环失效破坏,其中,在卡环变形量为9 mm左右时,达到峰值承载力330 k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管道 新型抗震接口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中关村广场结构加固改造设计
20
作者 李阳 毛伟中 +5 位作者 卢清刚 高玉珅 丁淼 房梦茜 赵润佳 尹浩然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6-81,12,共7页
针对中关村广场结构加固改造,对比不同的加固方法之后,确定了在原有楼层不拆除的情况下,先在拟增加楼板位置施工梁、板结构,后拆除原有结构梁、板的加固方法;同时,介绍了新增梁与原结构柱连接构造做法,减小了施工难度。通过对比分析改... 针对中关村广场结构加固改造,对比不同的加固方法之后,确定了在原有楼层不拆除的情况下,先在拟增加楼板位置施工梁、板结构,后拆除原有结构梁、板的加固方法;同时,介绍了新增梁与原结构柱连接构造做法,减小了施工难度。通过对比分析改造前后房屋的抗震设防标准及抗震等级,采取了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方法,并根据现状建筑大部分位于地下室的特点,采取了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避免了大范围加固框架柱,节约了加固成本。在保持现状顶板覆土不移除的情况下,通过托换技术,采用扩大截面法对梁下部进行加固,达到了建筑功能需求。最后对比了抗浮锚杆抗浮加固方案、增加底板刚度抗浮加固方案、回填压重材料加固方案的经济性,并最终选择了抗浮锚杆抗浮加固方案,解决了该项目抗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改造 抗震性能化设计 抗浮加固 边坡支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