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俞樾函札收件人订补
被引量:
4
1
作者
颜春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7,共8页
俞樾函札收件人的确认是重点,也是难点,张冠李戴或不知不详则严重妨碍了对函札史料的认知。俞樾函札整理中有5位误释者应予订正:"李古渔"不是湖南新化人李洵,也不是广西永福人李洵,而是江苏上元人李滨;"铁花"不是...
俞樾函札收件人的确认是重点,也是难点,张冠李戴或不知不详则严重妨碍了对函札史料的认知。俞樾函札整理中有5位误释者应予订正:"李古渔"不是湖南新化人李洵,也不是广西永福人李洵,而是江苏上元人李滨;"铁花"不是胡适父亲胡传,而是官至金华知府的冯誉骢;"纯伯"不是姚文倬,而是陆心源之子陆树藩;"米生(米孙)"不是蔡汇沧的小名,而是童宝善的号;"江小云"不是子虚乌有的江人骥,而是浙江钱塘人江清骥。有4位未知者应予确认:"澜江"是俞樾门生蒋清瑞,"子英"是光绪元年恩科举人施则敬,"茂文"是时任苏松督粮道的英朴,"梅仙"是俞樾门生邬梅仙。有8位未详者可予补充:"孟兰艇"是时任诂经精舍监院的孟沅,"陶柳门"是时任太仓州州同的陶甄,"王韬甫"是时任军机章京、官至太常寺少卿的王彦威,"许榴仙"是曾任无锡知县的许国瑞,"朱玉圃"是曾任抚州知府、江西候补道的朱澄澜,"赵君宏"是赵烈文次子赵宽(1863~1939),寿锡恭生卒年为1863~1927年,王同是俞樾门生,时任诂经精舍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俞曲园
春在堂
尺牍
原文传递
论北魏南北方书风融合——以“洛阳体”墓志为例
2
作者
唐燕子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6年第7期42-44,共3页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方书法风格并没有像清代碑学书家所说的那样大相径庭,南北方书法原本所宗同源,在士族南迁之后,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南方书家进行“改体”,形成了秀美飘逸的“新体”书风,而北方依旧保持中原古体,差异逐渐明显。直到...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方书法风格并没有像清代碑学书家所说的那样大相径庭,南北方书法原本所宗同源,在士族南迁之后,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南方书家进行“改体”,形成了秀美飘逸的“新体”书风,而北方依旧保持中原古体,差异逐渐明显。直到北魏南迁洛阳,在对南方士族文化的推崇下,北方书家开始仿效南方“新体”,又将中原书法的特点融合其中,形成了“洛阳体”楷书,南北方书风开始融合。一直到隋朝统一南北方,南北书风的融合才真正完成,为唐代楷书的完备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体”墓志
、楷书
、尺牍、
南北
、
书风
原文传递
论宋代书信体类的消长与创新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贵
张灵慧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106,共11页
宋代是中国书信文体发展并定型的重要时期,主要的书信体类有书、帖、启、状、简、劄子、尺牍等,其中“书”仍是主要体式,“帖”亦大受重视,传世极多。“笺”已不再属于书信文体,唐代始盛行的“启”和“状”在宋代则继续发展,尤其是“启...
宋代是中国书信文体发展并定型的重要时期,主要的书信体类有书、帖、启、状、简、劄子、尺牍等,其中“书”仍是主要体式,“帖”亦大受重视,传世极多。“笺”已不再属于书信文体,唐代始盛行的“启”和“状”在宋代则继续发展,尤其是“启”,因其应酬性、礼仪性强,与宋代士人仕宦及“举世重交游”之风密切相关,故而应用频繁。“简”与“书”分离,“尺牍”独立,“劄子”从公文变成书信,“叠幅小简”“叠幅劄子”兴起,都是宋代书信文体的新变。今人不明体类之别,在整理宋代书信时容易出错。纵观两宋,北宋对前代书信文体有发展定型之功,南宋则多有转变与创新之处。两宋书信在后世广受推崇,在文体上具有典范意义,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发展也起过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书信
体裁类别
劄子
尺牍
原文传递
题名
俞樾函札收件人订补
被引量:
4
1
作者
颜春峰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7,共8页
基金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俞樾全集>整理点校"(项目批准号:135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俞樾函札收件人的确认是重点,也是难点,张冠李戴或不知不详则严重妨碍了对函札史料的认知。俞樾函札整理中有5位误释者应予订正:"李古渔"不是湖南新化人李洵,也不是广西永福人李洵,而是江苏上元人李滨;"铁花"不是胡适父亲胡传,而是官至金华知府的冯誉骢;"纯伯"不是姚文倬,而是陆心源之子陆树藩;"米生(米孙)"不是蔡汇沧的小名,而是童宝善的号;"江小云"不是子虚乌有的江人骥,而是浙江钱塘人江清骥。有4位未知者应予确认:"澜江"是俞樾门生蒋清瑞,"子英"是光绪元年恩科举人施则敬,"茂文"是时任苏松督粮道的英朴,"梅仙"是俞樾门生邬梅仙。有8位未详者可予补充:"孟兰艇"是时任诂经精舍监院的孟沅,"陶柳门"是时任太仓州州同的陶甄,"王韬甫"是时任军机章京、官至太常寺少卿的王彦威,"许榴仙"是曾任无锡知县的许国瑞,"朱玉圃"是曾任抚州知府、江西候补道的朱澄澜,"赵君宏"是赵烈文次子赵宽(1863~1939),寿锡恭生卒年为1863~1927年,王同是俞樾门生,时任诂经精舍监院。
关键词
俞樾
俞曲园
春在堂
尺牍
Keywords
Yuyue(俞樾)
Yuquyuan(俞曲园)
Chunzaitangchidu(春在堂
尺牍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北魏南北方书风融合——以“洛阳体”墓志为例
2
作者
唐燕子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出处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6年第7期42-44,共3页
文摘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方书法风格并没有像清代碑学书家所说的那样大相径庭,南北方书法原本所宗同源,在士族南迁之后,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南方书家进行“改体”,形成了秀美飘逸的“新体”书风,而北方依旧保持中原古体,差异逐渐明显。直到北魏南迁洛阳,在对南方士族文化的推崇下,北方书家开始仿效南方“新体”,又将中原书法的特点融合其中,形成了“洛阳体”楷书,南北方书风开始融合。一直到隋朝统一南北方,南北书风的融合才真正完成,为唐代楷书的完备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洛阳体”墓志
、楷书
、尺牍、
南北
、
书风
分类号
K23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宋代书信体类的消长与创新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贵
张灵慧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106,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宋文》未收书简辑考暨宋代书简会通研究”(项目编号:20BZW06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宋代是中国书信文体发展并定型的重要时期,主要的书信体类有书、帖、启、状、简、劄子、尺牍等,其中“书”仍是主要体式,“帖”亦大受重视,传世极多。“笺”已不再属于书信文体,唐代始盛行的“启”和“状”在宋代则继续发展,尤其是“启”,因其应酬性、礼仪性强,与宋代士人仕宦及“举世重交游”之风密切相关,故而应用频繁。“简”与“书”分离,“尺牍”独立,“劄子”从公文变成书信,“叠幅小简”“叠幅劄子”兴起,都是宋代书信文体的新变。今人不明体类之别,在整理宋代书信时容易出错。纵观两宋,北宋对前代书信文体有发展定型之功,南宋则多有转变与创新之处。两宋书信在后世广受推崇,在文体上具有典范意义,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发展也起过促进作用。
关键词
宋代书信
体裁类别
劄子
尺牍
Keywords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
genre and category
official letter submitted to one’s superior(劄子)
informal letter(
尺牍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俞樾函札收件人订补
颜春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4
原文传递
2
论北魏南北方书风融合——以“洛阳体”墓志为例
唐燕子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6
0
原文传递
3
论宋代书信体类的消长与创新
李贵
张灵慧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