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15%噻呋酰胺颗粒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效果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凯 张强 +3 位作者 任士伟 徐文华 齐英杰 喻大昭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8-50,59,共4页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本文以目前常用药剂作为对照药剂,小麦播种量为150 kg/hm^(2),研究了0.15%噻呋酰胺颗粒剂(载体中氮-磷-钾为18-12-10)作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本文以目前常用药剂作为对照药剂,小麦播种量为150 kg/hm^(2),研究了0.15%噻呋酰胺颗粒剂(载体中氮-磷-钾为18-12-10)作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与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 mL/hm^(2)、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225 mL/hm^(2)进行种子处理相比,0.15%噻呋酰胺颗粒剂525 kg/hm^(2)作底肥撒施,在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和增产率方面效果相当,均优于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750 mL/hm^(2)进行种子处理。说明0.15%噻呋酰胺颗粒剂作底肥撒施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大田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0.15%噻呋酰胺颗粒剂 田间防效 产量
下载PDF
桑蚕一代杂交种病卵率极限值<0.15%的试验与思考
2
作者 李掌林 潘丽芬 +1 位作者 陶鸣 蒋龙元 《中国蚕业》 2007年第3期15-18,共4页
桑蚕一代杂交种病卵率极限值的考核指标既要考虑丝茧生产的结茧率与产茧量,还要关注其生产过程中微粒子病的感染情况,使养蚕环境利于蚕桑产业的持续生产和稳定发展。2000—2006年,通过多次病卵率极限值试验认为:桑蚕一代杂交种散卵病卵... 桑蚕一代杂交种病卵率极限值的考核指标既要考虑丝茧生产的结茧率与产茧量,还要关注其生产过程中微粒子病的感染情况,使养蚕环境利于蚕桑产业的持续生产和稳定发展。2000—2006年,通过多次病卵率极限值试验认为:桑蚕一代杂交种散卵病卵率值≥0.15%是不允许的、<0.15%是符合当前生产实际情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一代杂交种 病卵率 极限值 〈0.15%
下载PDF
置氢质量分数0.15%Ti6Al4V合金扩散连接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宏 冯吉才 何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7-100,共4页
采用真空扩散连接技术对置氢质量分数0.15%Ti6Al4V合金进行了焊接。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研究了置氢质量分数0.15%Ti6Al4V合金母材焊接前后的相组成、接头界面结构及连接工艺参数对界面扩散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真空扩散连接技术对置氢质量分数0.15%Ti6Al4V合金进行了焊接。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研究了置氢质量分数0.15%Ti6Al4V合金母材焊接前后的相组成、接头界面结构及连接工艺参数对界面扩散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前母材组织为长条状α+片层状(α+βH),焊后母材组织为等轴α+粗片层状(α+β)+β相上α′马氏体,在扩散连接过程中,α相中V元素扩散到βH相中,βH相中Al元素扩散到α相中。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连接时间的延长和连接压力的增大,界面的扩散孔隙逐渐减少,当连接温度达到850℃,压力为12 MPa,连接时间为60 min时,扩散孔隙消失,接头抗剪强度高达54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氢 TI6AL4V合金 扩散连接 相组成 抗剪强度
下载PDF
Cu-0.2%Zr-0.15%Y合金动态再结晶及组织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慧丽 张毅 +3 位作者 柴哲 许倩倩 田保红 刘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Cu-0.2%Zr-0.15%Y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热模拟试验,对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01~1 s^-1、变形温度为550~900℃时,试验过程中的流变应力变化、动态再结晶机制及其微观组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合...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Cu-0.2%Zr-0.15%Y合金进行高温热压缩热模拟试验,对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01~1 s^-1、变形温度为550~900℃时,试验过程中的流变应力变化、动态再结晶机制及其微观组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合金流变应力受应变温度和变形速率的影响极大,动态再结晶的显微组织对温度的变化反应敏感,当变形温度降低或者应变速率升高时,其流变应力曲线随之上升。通过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之间的联系,解出了该合金在热压缩变形时的应力指数(n)、应力参数(α)、结构因子(A)、热变形激活能(Q)以及其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2%Zr-0.15%Y合金 高温热压缩变形 动态再结晶 本构方程
下载PDF
掺杂Ba(Zr_(0.15)Ti_(0.85))O_(3)陶瓷的结构与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熊彩莲 孙国斌 +1 位作者 李恒 邢峰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66,共7页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不同氧化钬掺杂量的Ba(Zr_(0.15)Ti_(0.85))O_(3)(BZT)陶瓷,对比分析了未掺杂和掺杂不同含量氧化钬的BZT陶瓷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结果表明:未掺杂或氧化钬掺杂量较小(质量分数≤2%)的BZT陶...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不同氧化钬掺杂量的Ba(Zr_(0.15)Ti_(0.85))O_(3)(BZT)陶瓷,对比分析了未掺杂和掺杂不同含量氧化钬的BZT陶瓷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结果表明:未掺杂或氧化钬掺杂量较小(质量分数≤2%)的BZT陶瓷主要以单相固溶体形式存在;当氧化钬质量分数增加至3%及以上时,BZT陶瓷中形成新的Ho_(2)Ti_(2)O_(7)相;掺杂氧化钬的BZT陶瓷晶粒尺寸明显小于未掺杂氧化钬的BZT陶瓷,且随着氧化钬掺杂量的增加,BZT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此外,随着氧化钬掺杂量的增加,BZT陶瓷的ε_(r RT)和tan δ_(RT)先增加后减小,当氧化钬质量分数为2%时可以得到高ε_(r RT)、低tan δ_(RT)的BZT陶瓷。掺杂氧化钬的BZT陶瓷具有弛豫铁电陶瓷特征,氧化钬质量分数为2%~7%的BZT陶瓷的剩余极化强度均低于未掺杂氧化钬的BZT陶瓷,且剩余极化强度随着氧化钬掺杂量的增加逐渐减小;掺杂氧化钬的BZT陶瓷的矫顽电场均小于未掺杂氧化钬的BZT陶瓷,且矫顽电场随着氧化钬掺杂量的增加逐渐减小;BZT陶瓷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电场的变化主要与BZT陶瓷内部相变、晶粒尺寸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Zr_(0.15)Ti_(0.85))O_(3)陶瓷 氧化钬掺杂 结构 弛豫铁电 介电性能
下载PDF
0.15%阿法根P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倩 徐长辉 赵婷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0.15%阿法根P(0.15%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和阿法根(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2例患者(0.15%阿法根P,Bid)和对照组35例(阿法根,bid),随访1年。结果 0.... 目的分析比较0.15%阿法根P(0.15%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和阿法根(0.2%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2例患者(0.15%阿法根P,Bid)和对照组35例(阿法根,bid),随访1年。结果 0.15%阿法根P的降眼压疗效与阿法根相同,而0.15%阿法根P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阿法根。结论 0.15%阿法根P在临床中应用安全有效,优于阿法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高眼压 0.15%阿法P 治疗结果
下载PDF
Sm^(3+)掺杂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无铅多功能铁电陶瓷的储能和光致发光性能
7
作者 郑明 张怡笑 +2 位作者 杨健 关朋飞 李秀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6-692,共7页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xSm^(3+)(BCTZ∶xSm^(3+),x=0.0%、0.2%、0.4%、0.6%、0.8%、1.0%,物质的量分数)陶瓷,系统研究了其微观形貌、铁电性能、储能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研究表明,Sm^(3+...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xSm^(3+)(BCTZ∶xSm^(3+),x=0.0%、0.2%、0.4%、0.6%、0.8%、1.0%,物质的量分数)陶瓷,系统研究了其微观形貌、铁电性能、储能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研究表明,Sm^(3+)掺入后,陶瓷平均晶粒大小明显下降,致密度显著提高。所有陶瓷均表现出典型的铁电性。BCTZ∶xSm^(3+)陶瓷放电储能密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BCTZ∶1.0%Sm^(3+)陶瓷放电储能密度较纯BCTZ陶瓷可提高约49.0%。此外,在408 nm光的激发下,BCTZ∶xSm^(3+)陶瓷在596 nm左右表现出强烈的橙红色发光,且发光强度相对可调性可达4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0.85)Ca_(0.15)Ti_(0.90)Zr_(0.10)O_(3) Sm^(3%PLUS%) 铁电 储能 光致发光
下载PDF
两步烧结法制备BiFeO_(3)-(Ba_(0.85)Ca_(0.15))(Zr_(0.10)Ti_(0.9)0)O_(3)陶瓷的性能研究
8
作者 崔宇晗 王维毅 +4 位作者 王挺 张景翔 刘旭罿 黄晨 卢俊铭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01-4207,共7页
在BiFeO 3中引入钙钛矿氧化物(Ba_(0.85)Ca_(0.15))(Zr_(0.10)Ti_(0.9)0)O_(3)可有效改善陶瓷的铁电性能,但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陶瓷时烧结温度高,导致材料内部缺陷较多。本文利用高温(T_(1))短时烧结和低温(T_(2))长时保温的两步烧结法... 在BiFeO 3中引入钙钛矿氧化物(Ba_(0.85)Ca_(0.15))(Zr_(0.10)Ti_(0.9)0)O_(3)可有效改善陶瓷的铁电性能,但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陶瓷时烧结温度高,导致材料内部缺陷较多。本文利用高温(T_(1))短时烧结和低温(T_(2))长时保温的两步烧结法,研究T 1对0.7BiFeO_(3)-0.3(Ba_(0.85)Ca_(0.15))(Zr_(0.10)Ti_(0.9)0)O_(3)-0.15%(质量分数)MnCO_(3)(简写为0.7BF-0.3BCZT)陶瓷相组成、微观结构、铁电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陶瓷为纯相,其相结构为菱方和赝立方相共存。随着T 1的升高,陶瓷的密度、介电常数和剩余极化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T 1=1040℃时,陶瓷具有最优的介电和铁电性能,此时最大介电常数和剩余极化强度分别为6706.10和8.53μC/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eO_(3) (Ba_(0.85)Ca_(0.15))(Zr_(0.10)Ti_(0.90))O_(3) 铁电陶瓷 两步烧结法 介电常数 极化强度
下载PDF
Bi_(0.5)(Na_(0.85)K_(0.15))_(0.5)TiO_3压电陶瓷溶胶-凝胶法制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孝平 赁敦敏 +3 位作者 廖运文 吴浪 朱建国 肖定全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470-473,共4页
分析了溶胶凝胶工艺制备Bi0.5(Na0.85K0.15)0.5Ti O3微粉中工艺条件的影响,得到了稳定的溶胶,并在750℃合成了颗粒尺寸为100nm左右的微粉;利用该粉体在1175℃烧结得到了性能较好的Bi0.5(Na0.85K0.15)0.5Ti O3陶瓷,d33=100pC/N,Qm=193.
关键词 Bi_(0.5)(Na_(0.85)K_(0.15))_(0.5)TiO_3 无铅压电陶瓷 溶胶凝胶
下载PDF
电子型超导体(Ln_(1.85)Ce_(0.15))CuO_(4-y)的结构和超导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玉芬 林勤 刘尊孝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41-645,共5页
自La-Ba(Sr)-Cu-O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已经得到了许多含铜的氧化物超导体,这些超导体中都含有一个Cu以八面体或四方锥配位的CuO_2平面,载流子是空穴。1989年初日本Tokura等人首先发现了电子型超导体(Ln_(1.85)Ce_(0.15))CuO_(4-y),Ln=Pr... 自La-Ba(Sr)-Cu-O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已经得到了许多含铜的氧化物超导体,这些超导体中都含有一个Cu以八面体或四方锥配位的CuO_2平面,载流子是空穴。1989年初日本Tokura等人首先发现了电子型超导体(Ln_(1.85)Ce_(0.15))CuO_(4-y),Ln=Pr,Nd,Sm。相继报导了这一系列的其他几个超导体:(Pr_(1.85)Th_(0.15))CuO_(4-y)和(Eu_(1.85)Ce_(0.15))CuO_(4-y)(Nd_(1.85)Th_(0.15))CuO_(4-y),Nd_2CuO_(4-y)Fy。这类超导体的Tc都在20K左右,载流子是电子,CuO_2面内的Cu为四方形配位。将这一类超导体的结构称为T′相结构,相应地称K_2NiF_4型的La_(2-x)Sr_xCuO_4的结构为T相结构。两种晶体结构示于图1。两年多来,寻找更高T_c的电子型超导体是超导界所关心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型 超导体 结构 超导性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LiNi_(0.8)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冀川 王红 +2 位作者 周天明 喻国强 刘树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0-163,167,共5页
以碳酸锂(Li_2CO_3)、三氧化二镍(Ni_2O_3)、三氧化二钴(Co_2O_3)及纳米级氧化铝(Al_2O_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三元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正极材料的物相结构、颗粒大小及形貌进行... 以碳酸锂(Li_2CO_3)、三氧化二镍(Ni_2O_3)、三氧化二钴(Co_2O_3)及纳米级氧化铝(Al_2O_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三元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正极材料的物相结构、颗粒大小及形貌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在800℃下煅烧18h的正极材料具有最好的结晶度,粒径在200~400nm之间,粒度分布均匀,没有其他杂质存在。NCA三元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充放电过程中Li^+脱出/嵌入较为容易,循环性能和稳定性良好,首次充电容量为145.8mAh/g,放电容量为142.2mAh/g,电化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15)Al(0.05)O2 锂离子电池 固相法 物相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温度对共沉淀法制备LiNi_(0.8)Co_(0.15)Al_(0.05)O_2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倍先 陈一民 +2 位作者 王珲 李宇杰 郑春满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58-2361,共4页
以硝酸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Li Ni0.8Co0.15Al0.05O2正极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对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晶体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晶粒尺寸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过低时,无法形成完整的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 以硝酸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Li Ni0.8Co0.15Al0.05O2正极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对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晶体结构的完整性以及晶粒尺寸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过低时,无法形成完整的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严重;温度太高,晶体生长过快,晶粒尺寸粗大,晶格常数变小,不利于充放电循环时锂离子的脱嵌,造成容量的损失。在500℃预烧结、800℃烧结时获得的材料具有最好结构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0.1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6.8 m Ah/g,5 C下仍能保持107.4 m Ah/g,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8Co0.15Al0.05O2 层状结构
下载PDF
LiNi(0.8)Co(0.15)Al(0.05)O2正极材料的FePO4包覆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关 周盈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33-1340,共8页
使用液相包覆工艺对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材料进行FePO_4包覆改性,利用FePO_4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与热稳定性,对NCA的长期可靠性与安全性能进行改良。重点研究FePO_4包覆对NCA材料的改性效果,以及不同包覆量造成的NCA材料... 使用液相包覆工艺对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材料进行FePO_4包覆改性,利用FePO_4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与热稳定性,对NCA的长期可靠性与安全性能进行改良。重点研究FePO_4包覆对NCA材料的改性效果,以及不同包覆量造成的NCA材料电化学性能差异。表面包覆的FePO_4保护层,能够防止NCA材料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发生副反应,抑制长期循环过程中过渡金属离子的溶出,保持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当包覆量为1.0%(w/w)时,NCA材料表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充放电循环800次后,容量保持率依然高达95%,25℃下存储100 d后,容量保持率也高于95%,达到了兼顾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的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15Al0.05O2 FEPO4 包覆 安全性能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0.15μm低压CMOS工艺技术改进
14
作者 孙希乐 汪辉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98-700,共3页
0.15μm低压CMOS制程是一种前段采用0.13μm标准工艺,后段采用0.15μm标准工艺的特殊制程。该制程制造的电路具有运行速度快、电源功耗低、器件集成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我国目前的设计水平和市场应用。但是这种特殊制程的工艺稳定性和... 0.15μm低压CMOS制程是一种前段采用0.13μm标准工艺,后段采用0.15μm标准工艺的特殊制程。该制程制造的电路具有运行速度快、电源功耗低、器件集成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我国目前的设计水平和市场应用。但是这种特殊制程的工艺稳定性和兼容性相对较差,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前段的漏电流较大;同时该制程对晶圆边缘区域与中央区域的线宽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一种通过改进窄沟道氧化物隔离层的制造工艺方法,来降低漏电流,并通过调整晶圆的曝光方式来提高晶圆边缘区域的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15μm低压 漏电流 窄沟道隔离层 良率提升
下载PDF
LiNO_(3)-LiOH熔盐法制备单晶LiNi_(0.75)Co_(0.10)Mn_(0.15)O_(2)正极材料
15
作者 虞亚霖 莫岩 +1 位作者 陈永 李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5,共6页
目前,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其中,单晶型镍钴锰三元材料具有耐高压、高热力学稳定性和高循环稳定性等优异的综合性能,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采用LiOH作为熔盐、添加LiNO_(3)助熔剂降低熔... 目前,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其中,单晶型镍钴锰三元材料具有耐高压、高热力学稳定性和高循环稳定性等优异的综合性能,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采用LiOH作为熔盐、添加LiNO_(3)助熔剂降低熔点,烧结制备单晶LiNi_(0.75)Co_(0.10)Mn_(0.15)O_(2)材料。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860℃、前驱体与混合锂盐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所合成的单晶正极材料的Li+/Ni^(2+)混排率较低,晶体颗粒粒径为1.5~2.5μm。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首圈放电容量为172.3 mAh/g,在常温、2.8~4.4 V内,以1C倍率循环100次后,其容量保持率可达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 熔盐法 LiNi_(0.75)Co_(0.10)Mn_(0.15)O_(2) 正极材料
下载PDF
锰离子氧化沉淀法实现锂离子电池LiNi_(0.8)Co_(0.05)Mn_(0.15)O_(2)材料的回收和利用
16
作者 王兆程 王义钢 +2 位作者 盛传超 何平 周豪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1-1672,共12页
以浓盐酸为浸出剂,以NaOH和NH_(4)HCO_(3)为沉淀剂,利用Mn^(2+)在碱性条件下的氧化反应改变离子的沉淀次序进而分步回收的方案,探究了浓盐酸酸浸处理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05)Mn_(0.15)O_(2)的最佳条件。在分步沉淀过程中,Mn^(2+... 以浓盐酸为浸出剂,以NaOH和NH_(4)HCO_(3)为沉淀剂,利用Mn^(2+)在碱性条件下的氧化反应改变离子的沉淀次序进而分步回收的方案,探究了浓盐酸酸浸处理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05)Mn_(0.15)O_(2)的最佳条件。在分步沉淀过程中,Mn^(2+)被氧化为不溶于非还原性酸的MnO(OH)_(2),并在酸性条件下回收。Ni、Co则在碱性条件下利用NaOH回收,而Li则利用NH_(4)HCO_(3)回收。该方法中Mn的回收率达到85.1%,产品纯度达到98.6%;Li的回收率达到95.0%,产品纯度达到99.3%。由回收材料重新合成的三元正极组装的软包电池的首圈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75 mAh·g^(-1),可以以超过99.5%的库仑效率稳定循环50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LiNi_(0.8)Co_(0.05)Mn_(0.15)O_(2)三元材料 湿法回收 锰氧化反应
下载PDF
陶瓷隔膜对LiNi_(0.8)Co_(0.15)Al_(0.05)O_(2)/C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月娇 张红梅 +1 位作者 陈晓涛 石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以聚丙烯(PP)/聚乙烯(PE)/PP复合隔膜为基膜,研究单面涂覆陶瓷层(12μm干法基膜+4μm单面陶瓷层)和双面涂覆陶瓷层(12μm干法基膜+2μm双面陶瓷层)制作的陶瓷隔膜对LiNi_(0.8)Co_(0.15)Al_(0.05)O_(2)/C体系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用SE... 以聚丙烯(PP)/聚乙烯(PE)/PP复合隔膜为基膜,研究单面涂覆陶瓷层(12μm干法基膜+4μm单面陶瓷层)和双面涂覆陶瓷层(12μm干法基膜+2μm双面陶瓷层)制作的陶瓷隔膜对LiNi_(0.8)Co_(0.15)Al_(0.05)O_(2)/C体系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用SEM、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分析隔膜的微孔形貌、透气度和离子电导率。复合隔膜、单面涂覆和双面涂覆隔膜的透气度分别为501 s/100 ml、220 s/100 ml和175 s/100 ml;离子电导率分别为0.115 mS/cm^(2)、0.312 mS/cm^(2)和0.385 mS/cm^(2)。用3种隔膜制作锂离子电池,评估内阻、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及贮存性能。涂覆陶瓷隔膜具有更高的吸液率、更低的内阻和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因此电池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且双面涂覆陶瓷隔膜的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隔膜 LiNi_(0.8)Co_(0.15)Al_(0.05)O_(2)/C 锂离子电池 倍率性能 循环性能
下载PDF
TiP_2O_7-coated LiNi_(0.8)Co_(0.15)Al_(0.05)O_2 cathode materials with improved thermal stability and superior cycle life 被引量:1
18
作者 Guan Wu Yingke Zho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51-159,共9页
The co-precipitation derived LiNi_(0.8)Co_(0.15)Al_(0.05)O_2 cathode material was modified by a coating layer of TiP_2O_7 through an ethanol-based process. The TiP_2O_7-coated LiNi_(0.8)Co_(0.15)Al_(0.05)O_2 is charac... The co-precipitation derived LiNi_(0.8)Co_(0.15)Al_(0.05)O_2 cathode material was modified by a coating layer of TiP_2O_7 through an ethanol-based process. The TiP_2O_7-coated LiNi_(0.8)Co_(0.15)Al_(0.05)O_2 i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Th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was employed to confirm the improved thermal stability.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constant-current charge/discharge tests. The TiP_2O_7 coating layer is effectively suppressing the structural degradation and ameliorating the surface status of LiNi_(0.8)Co_(0.15)Al_(0.05)O_2 particles, and the intrinsic rhombohedral layered structure of TiP_2O_7-coated LiNi_(0.8)Co_(0.15)Al_(0.05)O_2 was well maintained during the long-term cycling process, while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pristine LiNi_(0.8)Co_(0.15)Al_(0.05)O_2 was degraded from rhombohedral R3 m layered structure to cubic rock-salt structure. The charged state Ni^(4+) ions will easily transform into Ni^(2+) when the electrolytes oxidized at the interface of cathode/electrolytes and formed the cubic rock-salt NiO type structure, and the cubic rock-salt structure without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on the surface of LiNi_(0.8)Co_(0.15)Al_(0.05)O_2 particles will finally accelerate capacity fading.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cyclic performances of the LiNi_(0.8)Co_(0.15)Al_(0.05)O_2 electrode were remarkably improved by TiP_2O_7 coating, the total amount of heat release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thermal runaway were 1075.5 and 964.6 J/g for pristine LiNi_(0.8)Co_(0.15)Al_(0.05)O_2 and TiP_2O_7-coated LiNi_(0.8)Co_(0.15)Al_(0.05)O_2 respectively, the pouch shaped full cells that employed TiP 2 O7-coated LiNi_(0.8)Co_(0.15)Al_(0.05)O_2 as cathode were able to perform more than 2200 cycles at 25 ℃ and more than 1000 cycles at 45 ℃ before the capacity retention fading to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15Al0.05O2 Coating Thermal stability Cyclic PERFORMANCES LITHIUM-ION batteries
下载PDF
LiTiO_(2)包覆对LiNi_(0.8) Co_(0.15) Al_(0.05) O_(2)正极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微婷 陈绍敏 +1 位作者 张小洪 石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0-444,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8)Co_(0.15)Al_(0.05)(OH)_(2)三元前驱体,与LiOH·H_(2)O球磨混合后,通过高温固相法烧结制备LiNi_(0.8) Co_(0.15)Al_(0.05)O_(2)(NCA)正极材料,探究LiTiO_(2)包覆量(0、0.2%、0.5%、1.0%)对LiTiO_(2)包覆的...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8)Co_(0.15)Al_(0.05)(OH)_(2)三元前驱体,与LiOH·H_(2)O球磨混合后,通过高温固相法烧结制备LiNi_(0.8) Co_(0.15)Al_(0.05)O_(2)(NCA)正极材料,探究LiTiO_(2)包覆量(0、0.2%、0.5%、1.0%)对LiTiO_(2)包覆的Li(Ni_(0.8)Co_(0.15)Al_(0.05))1-x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化学阻抗谱(EIS)及充放电测试等,分析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LiTiO_(2)包覆在NCA材料表面,当包覆量为0.5%时,电化学性能最佳。在2.8~4.2 V充放电,1.0 C倍率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82.3 mAh/g,循环2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76.4%;10.0 C倍率的放电比容量为141.3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包覆改性 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正极材料 包覆量
下载PDF
氦-3对Zr_(0.85)Ti_(0.15)Co合金吸氚特性影响研究
20
作者 丁卫东 杨洪广 王玮 《同位素》 CAS 2021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通过铀床向Zr_(0.85)Ti_(0.15)Co床转移氚过程中,研究氦-3对Zr_(0.85)Ti_(0.15)Co合金吸氚特性的影响,并结合Ortman模型分析氦-3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氦-3对床体的屏蔽效应明显影响粉末的吸附性能,但屏蔽效应并不能完全抑制Zr_(0.85)Ti_(... 通过铀床向Zr_(0.85)Ti_(0.15)Co床转移氚过程中,研究氦-3对Zr_(0.85)Ti_(0.15)Co合金吸氚特性的影响,并结合Ortman模型分析氦-3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氦-3对床体的屏蔽效应明显影响粉末的吸附性能,但屏蔽效应并不能完全抑制Zr_(0.85)Ti_(0.15)Co的吸氚反应,覆盖现象严重时其仍能在较低的速率持续吸氚直至吸附完全;氦-3浓度较低时,吸氚完成时间主要由氦-3浓度影响,而氦-3浓度较高时,主要由初始氚分压影响;氦-3对Zr_(0.85)Ti_(0.15)Co吸氚的屏蔽过程分为整体流阶段和扩散散流阶段,Ortman模型可较好的预测整体流阶段的氦-3屏蔽压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_(0.85)Ti_(0.15)Co 氦屏蔽效应 吸氚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