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部完整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史著作——罗长青《中国当代文学概念与文学史写作》序 |
郜元宝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7 |
0 |
|
2
|
文学史写作:共时结构与历史流变 |
王伟
|
《学术评论》
|
2013 |
1
|
|
3
|
“文学生活”概念的提出将成为文学研究的“生长点” |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4
|
知青命运与知青文学 |
苏桂宁
|
《粤海风》
|
1999 |
0 |
|
5
|
媒体与20世纪中国文学关系散论 |
王川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6
|
“潜在写作”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
李润霞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1
|
|
7
|
男性中心话语的边缘性解构——有关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几点思考 |
李夫生
|
《创作与评论》
|
1999 |
1
|
|
8
|
李杨著《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9
|
要表现一个完全的鲁迅——唐弢在日本透露他的写作意图 |
|
《鲁迅研究动态》
|
1988 |
0 |
|
10
|
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与写作 |
李丽新
|
《新校园(中旬刊)》
|
2012 |
0 |
|
11
|
重审“90年代文学”:一个文学史视角的考察 |
张清华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4
|
|
12
|
文学的世纪之交与“80后”的诞生——文学史视野:从一个案例看一个时代(下) |
吴俊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3
|
论“革命文学”概念的意义生成 |
张剑
|
《东方丛刊》
CSSCI
|
2009 |
0 |
|
14
|
文学生产机制视角下解读青年写作现象的新格局 |
徐妍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5
|
“世界文学”时代的写作 |
胡桑
|
《南方文学》
|
2020 |
0 |
|
16
|
闯荡江湖——莽汉主义的“漫游性” |
柏桦
余夏云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4
|
|
17
|
“他者”的救赎与“自我”的挽救——对文学消费“他者”身份的商榷 |
李静修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8
|
明清比丘尼与闺阁女性的生活、写作比较 |
张煜
|
《东方丛刊》
|
2007 |
1
|
|
19
|
论老舍笔下的悲剧人物——“骆驼祥子” |
宋睿
李传友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06 |
2
|
|
20
|
文学何以本质? |
汤拥华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