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6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程与方法论变革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
作者 周浚镁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60-163,共4页
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两篇著作,联系研究背景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程和方法论变革进行研究。马克思不仅逐渐形成了对以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评价,进一步确定了... 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两篇著作,联系研究背景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程和方法论变革进行研究。马克思不仅逐渐形成了对以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评价,进一步确定了其研究对象,而且逐步确立了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内容,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以及对逻辑和历史的正确认识;同时,还体现出与其哲学层面研究发展的双向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下载PDF
列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基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文本讨论
2
作者 孙亮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讨论,完成了马克思关于考察俄国资本主义以补证《资本论》证据的愿望,丰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开端问题。列宁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农民的解体与小生产者的破产是其发展的必然环节,以及俄国不是因为没有国外市场而无法实现额外价值等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必然性与资本主义发展最终被社会主义替代的一致性,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 具体化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叙述顺序的辩证法——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曹家未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5期180-182,共3页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集中阐述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辩证法的应用与改造。通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集中阐述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辩证法的应用与改造。通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解剖则成为了对以往全部历史认识的基础。从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叙述顺序,以及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前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研究顺序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辩证法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从后思索法
下载PDF
破除“抽象统治”的双重逻辑进路——《资本论》的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建东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理: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的“物”的存在,掩藏了存在背后的“形式规定”,亦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关系。在揭露这一机理的过程中,《资本论》贯穿着形而上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逻辑进路,且二者形成了互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现实历史的科学揭示,为在形而上学层面破解存在秘密奠定了实证基础;形而上学批判则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明确了前提、对象和方法。在这种高度统一中,马克思开辟了终结形而上学和资本逻辑双重“抽象统治”的“新唯物主义”道路,为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解放指明了历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 形而上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新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方法再研究——马克思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形而上学方法质疑的回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天慧 张润枝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唯物辩证法,表明其是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而非形而上学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自觉,通过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演绎规律,论证资本主义必将终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表明《资本论》是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范式的典范之作,研究《资本论》及其手稿需要从跨学科的研究空间对其进行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形而上学
下载PDF
网络符号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嵘均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61,248,共14页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客观地看,网络符号消费的未来发展呈现出社会阶层比附的取向。为了回应这一消费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客观地看,网络符号消费的未来发展呈现出社会阶层比附的取向。为了回应这一消费现象和社会现实以及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系列社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并探求其可能的超越路径。这就需要对网络符号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弊端进行技术解蔽与实践纠治,以调节收入分配为前提,在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推进资本投资以及网络符号消费的正向化发展,同时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回归理性、回归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符号消费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 消费社会 阶层比附
下载PDF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革命视域中马克思的理论革命--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地位和意义的再认识
7
作者 张玉琪 李广平 《社科纵横》 2024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以下简称《草稿》)不能仅仅被看成是《资本论》研究的第一稿,还应当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其地位和意义。《草稿》使马克思在科学上真正超越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创立了以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以下简称《草稿》)不能仅仅被看成是《资本论》研究的第一稿,还应当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其地位和意义。《草稿》使马克思在科学上真正超越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创立了以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推动了政治经济学革命的发生,进而催生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独特而根本范式的形成以及整体性理论范式革命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革命 科学政治经济学 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独特范式 理论范式革命
下载PDF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坤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走向“富裕”是文明演进的核心线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文明的“近经济”阐释的理论空间中,“文明社会”史与私有制历史同期、“富裕”与“贫困”并存成了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经济悖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则把这一经济悖论推向了极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之下,不仅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体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破解了文明的经济悖论,实现了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变革,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文明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下载PDF
身体技术化、身份政治化与生命生产化——唐娜·哈拉维赛博格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9
作者 戴雪红 闫金敏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唐娜·哈拉维在其经典文章《赛博格宣言》中提出了“赛博格”这一重要概念,描述了人和机器深度融合的未来社会景象,为批判资本主义和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应... 唐娜·哈拉维在其经典文章《赛博格宣言》中提出了“赛博格”这一重要概念,描述了人和机器深度融合的未来社会景象,为批判资本主义和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应关注身体技术化、身份政治化与生命生产化的多重博弈。首先,赛博格是技术与资本的融合,透视赛博格资本逻辑的扩张性本质,以实现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的跨越。其次,赛博格工人阶级的崛起实质上是赛博格与身份政治的共谋,把握赛博格政治的虚幻性表现,需寻找一种新的反抗资本主义的现实阶级主体,以抵抗父权制资本主义对女性的压迫。最后,赛博格形象体现了生命生产化与后现代的认同逻辑,重思赛博格生命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本质,尝试突破文化虚无主义,在马克思的“技术—社会”理论范式中思考人与机器的未来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娜·哈拉维 赛博格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逻辑 身份政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美学意蕴及当代启示
10
作者 孙琳琼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共9页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力和客体条件的破坏,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通过追问审美活动的社会现实基础即自由时间的充分运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与自由活动的对抗性,寻找到现实政治经济活动与审美自由活动的可通达性和无产阶级自由解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更好地理解美的理想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定位,更好地立足现实创造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审美 人的自由
下载PDF
辩证法的感性改造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刘建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经济范畴的感性来源,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伪历史主义的披露,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关系赋予了辩证法真正的历史性,彰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主义原则;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伪批判性和抽象实证性的揭露,马克思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门“革命的科学”和“历史运动的科学”,凸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向度。立足于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探讨了哲学方法论的问题,又在哲学方法论视域中考察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质问题,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初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 感性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视差之见”——基于柄谷行人与齐泽克对《资本论》的视差性解读
12
作者 孔明安 靳欢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2,共12页
顺应西方左翼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趋势,日本学者柄谷行人借助康德超越论式的“视差”概念解析了《资本论》,并提炼出“事前”与“事后”的视差逻辑。在对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考察中,他揭示了价值形式论中商品与货币的非对称关... 顺应西方左翼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趋势,日本学者柄谷行人借助康德超越论式的“视差”概念解析了《资本论》,并提炼出“事前”与“事后”的视差逻辑。在对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考察中,他揭示了价值形式论中商品与货币的非对称关系,进而从交换维度中发掘了生产与流通的双重视差,以此构建出一条“经济去政治化”的消费抵抗之路。受哺于柄谷行人“跨越性批判”的启示,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和《视差之见》两部著作中,构建了从“拜物教批判”到“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路径,借助形式分析阐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经济(商品逻辑)与政治(阶级斗争)的视差。总之,柄谷行人和齐泽克对《资本论》的解读具有不同的阐释路径。前者为“激进化”康德做出了努力,提出了阅读《资本论》的三条视差主义原则。后者的视差诉诸拉康意义上的无法被象征化的实在界,它是本体论的,不能用直观把握的范畴,只能在象征化失败中回溯性地追寻其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视差 价值形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 柄谷行人 齐泽克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需要范畴及当代价值
13
作者 庄得宝 《长白学刊》 2024年第4期67-74,共8页
在政治经济学中,“需要”是一个基础性的范畴,它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成为绝对的核心,需要不仅失去了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反而成为被资本操控和利用的对象。究其原因,根源在于资... 在政治经济学中,“需要”是一个基础性的范畴,它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成为绝对的核心,需要不仅失去了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反而成为被资本操控和利用的对象。究其原因,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使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工人只能生存于劳资关系中,人的需要完全依赖于资本。分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需要范畴能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重要的理论启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看到需要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应重赋需要的真实意义,并发展与满足更为全面丰富而又能够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需要,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美好生活需要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治理术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
14
作者 王鸿宇 《理论导刊》 2024年第7期50-57,共8页
在自由的全球化电信网络政策助推下,资本主义世界迅速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时代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构筑起的虚拟空间,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政治治理的一块“新地”,其中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上的数字化转型,联动着政治治理样态上的... 在自由的全球化电信网络政策助推下,资本主义世界迅速进入数字时代。数字时代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构筑起的虚拟空间,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政治治理的一块“新地”,其中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上的数字化转型,联动着政治治理样态上的进阶性调整,即资本主义治理由前数字时代的传统态发展为被数字技术强化的增强态,进而突变为操控精神的极端态。在一定意义上,技术性增强还只是资本主义治理的一种量变,而精神政治学则是一种质变,后者实现了从肉体到精神的治理。面对资本权力与数字技术的深度共谋,需要自觉地将数字技术批判提升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高度来把握,只有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生产关系,根本扭转资本权力对数字技术的统摄,才能真正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治理术 技术性增强 精神政治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当代资本主义数字平台租金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与批判——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中心视角
15
作者 原野 孙洲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分析数字平台租金的重要理论工具。马克思将土地所有权法律—经济运动转化理解为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历史叙事。以土地所有权的形式化运动为起点,土地平台租金实现了资本...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分析数字平台租金的重要理论工具。马克思将土地所有权法律—经济运动转化理解为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历史叙事。以土地所有权的形式化运动为起点,土地平台租金实现了资本对农业工人的统治与剥削,并书写了“平台租金一般”的理论构架。数字平台租金是平台租金的当代资本主义表现形式,并未脱离“平台租金一般”的基本规定,同时在当今又表现出了不同于土地平台租金的三种特性。然而,数字平台租金垄断化发展的背后却是二重性的剩余价值生产逻辑,最终指向的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践性支配的回归。在这个意义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有助于在学理层面上深化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而且可以预防数字中国建设中可能发生的疑难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平台租金一般 数字平台租金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生成逻辑
16
作者 冯占元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1-50,共10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肇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手稿中,对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德社会主义者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生成的理论前提...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肇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这部手稿中,对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德社会主义者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生成的理论前提;对国民经济学的“二律背反”、异化劳动、拜物教性质、资产阶级立场的批判和超越构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理论主题;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最终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异化劳动 人的解放
下载PDF
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商品二因素理论的解读——对《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考察
17
作者 刘光荣 《新丝路》 2024年第15期58-65,共8页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马克思的商品二因素理论进行了独特解读,尤其是他将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相关联,并提出了对两者的双向批判。然而,鲍德里亚在强调符号影响力时,却忽视了符号作用的限域,导...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马克思的商品二因素理论进行了独特解读,尤其是他将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与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相关联,并提出了对两者的双向批判。然而,鲍德里亚在强调符号影响力时,却忽视了符号作用的限域,导致其理论中生产环节的缺失。对比鲍德里亚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发现符号与生产并非单向关系,而是存在交互作用。而这种交互性对于理解并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号政治经济学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马克思商品二因素理论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理论与实践指引
18
作者 韩幸 刘恩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2-76,共5页
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新常态”一词,并明确表示要理性看待并学会适应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从此,“经济新常态”就进入了人们研究视野之中,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作出我... 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新常态”一词,并明确表示要理性看待并学会适应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从此,“经济新常态”就进入了人们研究视野之中,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新常态是根据当下经济发展现实状况所提出的,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也必将持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文献,在新时代下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有着指引作用,文章对经济新常态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理论与实践作用进行阐述,探索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科学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经济新常态 实践与理论作用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关于生产-分配关系论述探析——兼论对“三次分配”的时代启示
19
作者 褚奕雄 严金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45-54,共10页
时至今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关于生产-分配关系论述对当代社会正确处理初次分配、第二次分配、第三次分配(以下简称“三次分配”)之间关系、实现共同富裕仍能给予重要启示。从政治经济学演进历程和... 时至今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关于生产-分配关系论述对当代社会正确处理初次分配、第二次分配、第三次分配(以下简称“三次分配”)之间关系、实现共同富裕仍能给予重要启示。从政治经济学演进历程和中国现实来看,关注《导言》所阐释的生产-分配关系具有不容忽视的时代必要性。在充分梳理《导言》对过往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分配关系“浅薄的理解”的批判后,才能更加明确马克思对生产-分配关系内在理论范畴的重构。结合我国分配改革实际,立足马克思本人在《导言》中的理论突破基础,得出三点时代启示:生产范畴要主导分配范畴;在有机联系中把握“三次分配”;明确“三次分配”的社会历史性。以上述三点启示为基础,确立了三条实践路径,分别是推动分配范畴与生产范畴有机结合的首要路径、完善“三次分配”管理体系的保障路径和推进公有制建设的根本路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通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共同富裕 生产 分配 “三次分配” 分配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数字社会的抽象统治及其超越路径: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8,共10页
抽象统治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它塑造了支配市民社会的利益取向,构成了机器大生产中劳动者的抽象化危机,将现代社会置于程序化的路径依赖。抽象劳动是抽象统治的现实基础,抽象时间则是抽象统治的规训方式,资本主义的时间暴政揭示了资... 抽象统治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它塑造了支配市民社会的利益取向,构成了机器大生产中劳动者的抽象化危机,将现代社会置于程序化的路径依赖。抽象劳动是抽象统治的现实基础,抽象时间则是抽象统治的规训方式,资本主义的时间暴政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数字抽象是抽象劳动的时代形态与最新进阶,数字资本主义实质是由包括资本、私有制度与一般数据所统摄和操控的社会系统。建设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在数字时代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劳动 抽象时间 数字抽象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