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比较——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被引量:2
1
作者 庞瑜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9-62,共4页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上保持着严谨的一致性,但是,由于生活的政治经济环境、表述方式不同,二者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上保持着严谨的一致性,但是,由于生活的政治经济环境、表述方式不同,二者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用异同比较的思维方法来比较马克思和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异同,对进一步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精华有较大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唯物主义历史观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启示
2
作者 张萌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在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中,研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可以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启思。其一,通过确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的结果”所建构的四种生活之关系体系的结构重心,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应当以... 在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中,研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可以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启思。其一,通过确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的结果”所建构的四种生活之关系体系的结构重心,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应当以中国社会的具体国情为根本出发点。其二,通过发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经历背后贯穿的解决社会问题的主体线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需要以实践问题为发展导向。其三,通过关联《<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及其后《资本论》的“术语的革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应当以“言”与“道”的统一为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3
作者 王艳 《求知》 2019年第1期55-57,共3页
马克思于1858年11月至1859年1月完成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步创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则是马克思为此书所作的序言,此篇文献不到3000字,但其... 马克思于1858年11月至1859年1月完成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初步创立。《<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则是马克思为此书所作的序言,此篇文献不到3000字,但其历史地位、理论意义不容小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政治经济学批判 经济学著作 序言》
下载PDF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看国内国际双循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凌峰 石德鑫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5期31-33,共3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为自己的经济学著作所准备的手稿,其中包括四节内容,如:生产、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等。本文主要从前两节内容着手,重点探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之...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为自己的经济学著作所准备的手稿,其中包括四节内容,如:生产、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等。本文主要从前两节内容着手,重点探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而准确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意义,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实践路径提出拙见,真正形成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国内国际双循环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黑格尔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的影响——论《精神现象学〈序言〉》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一致性
5
作者 訾阳 《理论界》 2018年第11期21-27,共7页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序言〉》有着极大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与黑格尔对待两篇前言性质著作的谨慎态度上,而且体现在马克思与黑格尔关于科学的认识、认识的演进过程、思维与存...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序言〉》有着极大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与黑格尔对待两篇前言性质著作的谨慎态度上,而且体现在马克思与黑格尔关于科学的认识、认识的演进过程、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思想中。而通过挖掘这种一致性,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受到黑格尔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来自《逻辑学》同时也来自《精神现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精神现象学<序言)》 科学 辩证法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两个转变”的历史性开启
6
作者 赵晓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2期33-34,共2页
《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9期,11000字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马克思回顾了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次重要转折,即“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转向研究经济问题、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并由此提出了“对所谓物质... 《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9期,11000字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马克思回顾了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次重要转折,即“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转向研究经济问题、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并由此提出了“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即“难事”)和“苦恼的疑问”(即“疑问”)两个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 物质利益 序言》 两个转变 人生经历 疑问
原文传递
《资本论》的历史哲学意蕴
7
作者 付文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7期31-32,共2页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已明确表达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所在——聚焦于“工业以至于整个财富领域对政治领域的关系”而“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问题以“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马克思展...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已明确表达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所在——聚焦于“工业以至于整个财富领域对政治领域的关系”而“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问题以“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马克思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非神圣形象 理论与实践 自我异化 此岸世界 《资本论》 哲学意蕴
原文传递
“复活”与“复原”: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冯丽珍 朱能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年第12期55-58,共4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1]。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做了完整的表述。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1]。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做了完整的表述。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群众与英雄等社会发展的原理并阐释了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原理 人类社会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 实践 复原 复活
原文传递
唯物史观“经典表述”探源
9
作者 张茂林 张民 《北京教育(德育)》 2016年第Z1期16-19,共4页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也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那段话视为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教科书式的话语体系。实际上,作为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性著...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也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那段话视为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教科书式的话语体系。实际上,作为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有一段关于唯物史观的论述,不但涵盖了前者的基本思想,而且在生产实践、人的本质等重要问题上都有深刻表达,同样不失"经典"味道。二者相较,后者的表述更具本源性,理应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史观"经典"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经典表述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