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8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重新阐释——评耿传明《“现代性”的文学进程》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周聚 刘庆英 《文艺评论》 2004年第5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耿传明 《“现代性”的文学进程》 中国现代文学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封神”系列电影中文学形象的现代性变奏
2
作者 刘杨 白云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从“封神”系列动画电影的改编情况来看,创作者塑造了大量具有“现代性”特征的角色形象,重新建构了神话故事的文学形象,生成新的文化内涵。首先是文学形象的“形”变,创作者基于审美现代性对文学形象进行视觉图示的改写,或者基于故事... 从“封神”系列动画电影的改编情况来看,创作者塑造了大量具有“现代性”特征的角色形象,重新建构了神话故事的文学形象,生成新的文化内涵。首先是文学形象的“形”变,创作者基于审美现代性对文学形象进行视觉图示的改写,或者基于故事重构进行视觉形象的颠覆式重塑。然后是文学形象的“意”变,从服从权威秩序走向自我意识觉醒,从读者想象生发现实隐喻,以更具“冲动力”的生命影像结构了新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文学形象 现代性
下载PDF
性别: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纠葛
3
作者 臧晴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 自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被引入国内以来,关键词研究一度成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的一股热潮:以“关键词”直接命名的各种专著有三四十余种,其中不乏《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关键词》等名作,以此命名的各类专栏与译著更是不胜枚举。然而,不少研究仍停留在词典编纂式的研究阶段,从知识论的角度来梳理特定词源的语义源流和古今演绎,尚无法呈现词语背后生活与思想的复杂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研究 西方文论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化与社会 雷蒙·威廉斯 关键词研究 词典编纂 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概念的发现与文学研究的本土现代性——读《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
4
作者 王小惠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116-121,共6页
王本朝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以作者、读者、文本、社会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体,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性”视野。此书既从单一到综合,彰显文学史研究的非本质主义认知;又从静止到变化,展示了文学研究的... 王本朝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以作者、读者、文本、社会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体,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总体性”视野。此书既从单一到综合,彰显文学史研究的非本质主义认知;又从静止到变化,展示了文学研究的动态视野;再从封闭到开放,打通了文学研究的内外关联;同时还提出了诸多具有中国文学特色的新概念。此书呈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本土化、综合性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本朝 《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增订本)》 本土现代性
下载PDF
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之间
5
作者 李家军 范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3,共8页
现代时期,文学理论译著版式、图像、附录等副文本发生了深刻的现代性变革。从版面结构上,以竖排版式为主逐步转向以横排为主,传统和现代版式观念多有碰撞、融合,而最终得以迈入现代性门槛。现代性的冲击和民族性的裂变,现代文学理论译... 现代时期,文学理论译著版式、图像、附录等副文本发生了深刻的现代性变革。从版面结构上,以竖排版式为主逐步转向以横排为主,传统和现代版式观念多有碰撞、融合,而最终得以迈入现代性门槛。现代性的冲击和民族性的裂变,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的视觉符号被重新语境化,一方面通过抽象的线条、图画和汉字的美术化突出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又引入文学理论译著原著者影像,嵌入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肖像画,以突出现代文学理论译著的视觉化和权威性。通过译介出版,现代文学理论译著附录实现了再媒介化,西方和现代学者的文论文章或著作中的一部分附于文学理论译著后,在现代特殊的语境中获得了新的内容形式和意识形态特征。它与正文本形成了互文关系,起到了说明、提示和补充作用,更加有利于文本的理解和阐释。现代文学理论译著副文本是现代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变迁与晚清以来书籍范式整体位移的映照。作为一种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双重特征的史料,它具有突出的史料与阐释学价值,推动了现代文学理论译著文本的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出版 文学理论译著 副文本 民族性 现代性
下载PDF
鲁迅、赵树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进程
6
作者 耿传明 《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1-65,共5页
鲁迅和赵树理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领军人物,但二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都扮演了克里斯玛的形象。鲁迅是创世性的文化英雄,使得陷入困境的文化重新恢复了活力和创造性;赵树理是道德恒守者,弥合了传统美德和现代美德之间的... 鲁迅和赵树理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领军人物,但二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都扮演了克里斯玛的形象。鲁迅是创世性的文化英雄,使得陷入困境的文化重新恢复了活力和创造性;赵树理是道德恒守者,弥合了传统美德和现代美德之间的罅隙。这种差异是源自于二人写作重心的差异,鲁迅坚持作者重心型写作,赵树理则恪守读者重心型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赵树理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性
下载PDF
罗伟章乡土文学书写的现代性表达——以《隐秘史》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洪烨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罗伟章的《隐秘史》以写实的笔调展现现代化进程中乡村遭遇的供给失衡、文化失传、道德失范等,书写乡村小传统日渐式微的现实困境。罗伟章通过象征手法挖掘困境背后的人物内心隐秘,深度剖析乡里人的精神状态,在确立乡村主体化的同时探... 罗伟章的《隐秘史》以写实的笔调展现现代化进程中乡村遭遇的供给失衡、文化失传、道德失范等,书写乡村小传统日渐式微的现实困境。罗伟章通过象征手法挖掘困境背后的人物内心隐秘,深度剖析乡里人的精神状态,在确立乡村主体化的同时探讨大小传统互动的可能。罗伟章的乡土文学书写从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为转型时期的乡土文学书写提供现代性表达的新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现代性 写实 象征
下载PDF
中国文艺现代性的符号化表达——以当代文学中的黄河意象为中心
8
作者 刘晋汝 《粤海风》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中国文艺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性偏向概念被提出,旨在超越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固守的西方中心话语,由以“新”的精神所指为重点向强调“中国式”转型,将现代性的时间内质空间化,重构其诞生语境之多重可能的同时,探索中国文... 中国文艺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性偏向概念被提出,旨在超越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固守的西方中心话语,由以“新”的精神所指为重点向强调“中国式”转型,将现代性的时间内质空间化,重构其诞生语境之多重可能的同时,探索中国文艺现代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文学作为时代精神的载体将这一转型符号化,使宏观的抽象概念具体为中华民族精神图腾的现代映射与共同体美学的现代建构,以黄河意象为中心能够更加清晰地再现问题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现代性 当代文学 黄河意象
下载PDF
滕固早期文学中的“疾病”隐喻及其现代性审美建构
9
作者 刘宸彤 田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20世纪初期,中国文坛引入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滕固在这股崭新势力中扮演了接受和传播的重要角色,他将现代性文学审美风格同本土化实验相结合,呈现出早期文学创作高频率的疾病书写风景。在滕固的作品中,疾病叙事与恋爱脉络关联,... 20世纪初期,中国文坛引入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滕固在这股崭新势力中扮演了接受和传播的重要角色,他将现代性文学审美风格同本土化实验相结合,呈现出早期文学创作高频率的疾病书写风景。在滕固的作品中,疾病叙事与恋爱脉络关联,凸显人物的颓丧性格,从史料考证层面与作家的个人经历高度吻合;滕固的疾病符号暗含道德因素,与生理失常的表征形成对照关系,潜藏人格标签和失德行为的因果报应,隐喻灵魂与肉体的对抗。当疾病主体从日常秩序抽离,现代主义个性精神立场逐步显现,忧郁人格的心理症结升华了滕固唯美-颓废者的思想内涵,反传统的疾病隐喻成为被遮蔽的历史暗角,其中蕴含着背离古典和反叛平庸的新异的审美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固 早期文学作品 疾病隐喻 现代性 唯美-颓废 审美
下载PDF
人性与现代性的冲突和对抗——以《边城》观照沈从文文学理想
10
作者 蔡逸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大发展,产生了商品化和人的异化等问题,引起了一系列现代性反思。自由主义文学大多远离政治,保持文学自由、独立。《边城》构建了一个理想世界,以淳朴、善良的人性来批判城市文明病,从湘西世界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来追...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大发展,产生了商品化和人的异化等问题,引起了一系列现代性反思。自由主义文学大多远离政治,保持文学自由、独立。《边城》构建了一个理想世界,以淳朴、善良的人性来批判城市文明病,从湘西世界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来追寻具有生命、热情的原初文明,扭转民族危机和重建人文精神。通过理想人性与现代性进行对抗,将人性异化转向回归人性,建立起意义世界的关联,在欲望、激情、理性之间形成和谐、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世界 自由主义文学 现代性 沈从文 《边城》
下载PDF
文学现代性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探究
11
作者 罗茵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1期0093-0096,共4页
在全球化语境中,讨论文学现代性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及其现代化进程是十分有意义的。本项研究运用文献分析与理论框架构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文学现代性产生,发展,核心特征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 在全球化语境中,讨论文学现代性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及其现代化进程是十分有意义的。本项研究运用文献分析与理论框架构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文学现代性产生,发展,核心特征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出文学现代性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构建内在关联。研究表明:文学现代性在推进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以自身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审美追求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同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建构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政策扶持,学术研究和教育体系整合的解决对策。得出结论:文学现代性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构建是紧密互动的,今后的研究可对文学现代性和社会变迁间的耦合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文化资本的积累路径,文学话语的权力结构与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 理论建构 文化建设 互动关系
下载PDF
文言对接现代性的试验:论鲁迅前“五四”时期的文言写作
12
作者 汪卫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鲁迅在开始现代白话文学创作之前,有过前“五四”颇长的文言写作时期,其文言写作是在晚清近代文言的背景上展开的,受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林纾等近代文章家的影响并力图超越,试图用雅正文言对接新发现的文学现代性。其中,五篇文言论... 鲁迅在开始现代白话文学创作之前,有过前“五四”颇长的文言写作时期,其文言写作是在晚清近代文言的背景上展开的,受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林纾等近代文章家的影响并力图超越,试图用雅正文言对接新发现的文学现代性。其中,五篇文言论文系统阐述文学救亡思路,揭橥“立人”方案,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深刻的问题意识、复杂的内在逻辑和丰富的情感将近代文言的论说能力推向极致;《域外小说集》以古雅文言直接对接“异域文术新宗”,对文言直译现代小说的可能性进行了极端试验;《怀旧》则已是用文言创作的现代小说。鲁迅的文言写作兼及论说体和叙事体两类文章体式,在文言论文、文言翻译和文言小说诸方面都代表了晚清文言的最后努力,这一过程充满障碍,但正是这一挫折经验,使其五四时期坚定转向白话文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言写作 前“五四” 近代文言 文学现代性
下载PDF
文学审美论观念嬗变:从现代性延展到当代性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赖大仁 郭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我国文学审美论的现代性建构及其延展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精神,其主要特点和意义在于:使文学摆脱依附性而争取独立自主性,重视文学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性,将文艺审美与情感表现有机融合,形成审美情感论或审美人生论。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 我国文学审美论的现代性建构及其延展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精神,其主要特点和意义在于:使文学摆脱依附性而争取独立自主性,重视文学审美特质和艺术规律性,将文艺审美与情感表现有机融合,形成审美情感论或审美人生论。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接续现代性传统不断延展,由审美特征论推进到审美本质论,其特点和意义在于:文学审美意识更加自觉,文学自主与自律具有新的针对性;对文学审美特性与艺术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和系统化;理论内涵更加丰富并体现了更多辩证思维,具有更大理论阐释张力。如今提出“当代性”建构具有走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特殊意义,既要走出“去文学化”“去审美化”等后现代性误区,回归文学意义价值和重建文学审美精神;同时也要超越现代性局限,将文学审美现代性延展的成果融入进来,更加注重文学审美价值功能,走向新时代文学审美论的当代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论 观念嬗变 现代性延展 当代性建构
下载PDF
心理疾病、文化批评与文学叙事——现代性背景下创伤研究的三个跨学科维度
14
作者 王韵秋 刘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6-103,共8页
现代创伤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文化学与文学三个学科领域。心理学维度的创伤研究主要研究创伤性事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目的在于从生物上发现、诊断、治愈个体病症。而文化维度的创伤研究主要研究现代性历程中... 现代创伤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文化学与文学三个学科领域。心理学维度的创伤研究主要研究创伤性事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因果关系,其目的在于从生物上发现、诊断、治愈个体病症。而文化维度的创伤研究主要研究现代性历程中未被揭示的创伤文化结构,其目的在于从历史上揭示现代社会深层的欲望机制,批判现代性与全球化的负面问题。文学维度的创伤研究主要研究创伤在个体与社会两个层次上的感性表述,其目的在于从叙事学上厘定创伤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边界,超越现代性的创伤。这三个维度互相影响,互相补足,构成了创伤研究的基本人文学科结构。跨学科地考察创伤研究,是后疫情时代揭示疾病与人、社会关系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文化批评 文学叙事 跨学科 现代性
下载PDF
“听”的文学:被遮蔽的现代性——兼及“声音”在现代性进程中的隐性效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昌盛 王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87,共7页
现代新文学发生之际,作家们就曾以各种方式发掘文学自身的"听觉"资源,从组织诗歌朗诵会到民曲山歌的收集整理,从舞台剧、广播剧及弹词评书的推广到新兴的电影艺术的全面接纳,从"言文一致"的白话文运动到"国音... 现代新文学发生之际,作家们就曾以各种方式发掘文学自身的"听觉"资源,从组织诗歌朗诵会到民曲山歌的收集整理,从舞台剧、广播剧及弹词评书的推广到新兴的电影艺术的全面接纳,从"言文一致"的白话文运动到"国音统一"问题的研究与推广,从简化字与汉语拼音方案的逐步确立,到狂热年代"同一声音"的"文学艺术"对于民众心理的强力刺激与记忆剥夺等等,"听觉"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中一直都在发挥其潜在的引导功能。清理"听觉"在构建现代中国的"想象/情感/观念"等一系列新质的过程中所隐含的效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听觉 现代性
下载PDF
摩登图像:论传媒技术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20,共6页
图像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最显著的特点。画像、照相与影像是中国现代文学所经历的三个"图像化"的步骤。"图像"不但影响到了中国现代文学体制的形成,推动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使得文学成为了生产的商品,且改变了中... 图像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最显著的特点。画像、照相与影像是中国现代文学所经历的三个"图像化"的步骤。"图像"不但影响到了中国现代文学体制的形成,推动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使得文学成为了生产的商品,且改变了中国文学传播的路径与效能,使得文学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工具。"图像"沟通了传媒技术与现代文学生产,并直接促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的发生与发展。从德波的景观理论来看,传媒技术致使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了"景观化"的特征,并促使了文学的商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传媒技术 中国文学 现代性进程
下载PDF
“激进现代性”的“历史化”进程——评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春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4,共7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晓明 激进现代性 历史化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主潮 进程 文学发展史
下载PDF
后现代解释学与超越现代性——论宁肯的《北京:城与年》系列同题小说、散文
18
作者 金庆伟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小说与散文同题互文,且构成系列出现,置诸文学史观之,也不多见。宁肯在2017年推出散文集《北京:城与年》a,获得鲁迅文学奖;时隔数年,他又推出《城与年》系列中短篇小说,并获得多项奖项。对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段特殊经历,宁肯用散文... 小说与散文同题互文,且构成系列出现,置诸文学史观之,也不多见。宁肯在2017年推出散文集《北京:城与年》a,获得鲁迅文学奖;时隔数年,他又推出《城与年》系列中短篇小说,并获得多项奖项。对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段特殊经历,宁肯用散文见证历史旧事,用小说表达个人思考,两者互为印证和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文学史观 同题小说 见证历史 个人思考 现代性 散文 短篇小说
下载PDF
边地叙事的流变和多元现代性——《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和《红高粱家族》的影响关系重构
19
作者 吴梦宇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边地叙事发生在现代/中心-传统/边缘的二元对立文化框架中,通过转换思维的视角,从边缘价值体系出发重构边地文化生态和解构一元现代性,提供了表达现代性不平衡发展、地方视角下文学生产和现代性地方化的文学术语和构想。将这个中国民族... 边地叙事发生在现代/中心-传统/边缘的二元对立文化框架中,通过转换思维的视角,从边缘价值体系出发重构边地文化生态和解构一元现代性,提供了表达现代性不平衡发展、地方视角下文学生产和现代性地方化的文学术语和构想。将这个中国民族文学概念置于世界文学语境之中,重新阐释福克纳、马尔克斯和莫言之间的文学创作影响关系,有利于揭示西方中心现代性与地方性交流对话的演变流程,以及一元时间叙事向多元空间叙事的转变历程。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视角下,三者的影响关系是边地-叙事-想象三位一体的流变关系。三位作家依托地方性和家族命运,通过时空转化、虚实相融、散点叙事等不同的文学手法,处理地理意识与历史意识、人物命运与人文地理、民族与世界等现代性话语,从而呈现具有不同地域文化内核的地方民族想象。对三者文学影响关系的重构,揭示了全球化进程中边地对现代性的话语重构和边地文学的多元现代性,也表现了一个尊重文明多样性和现代性理念多样化的差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现代性 边地 多元现代性
下载PDF
新世纪非虚构文学的现代性内涵——以《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赟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44-49,64,共7页
新世纪非虚构文学的兴起不仅有其文本特质的原因,更是现代性持续显现的时代表征。在中国式现代性的建构过程中,以《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为代表的新世纪非虚构文学,呈现出个体复杂深刻却鲜为人知的现代性体验,在个体命运的互证中显... 新世纪非虚构文学的兴起不仅有其文本特质的原因,更是现代性持续显现的时代表征。在中国式现代性的建构过程中,以《人民文学》“非虚构”栏目为代表的新世纪非虚构文学,呈现出个体复杂深刻却鲜为人知的现代性体验,在个体命运的互证中显示了现代性“变”与“不变”的矛盾,并以对现实的记录和对历史的重写,彰显了文学的现代性反思品格。总之,新世纪非虚构文学既以对现实的真实记录而展现了现代性图景的繁杂,同时又在高度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性中建构着独特的中国式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现代性 《人民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