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演义》英译者的“译入”行为特征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多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0,共7页
纵观《三国演义》二百余年的英译史,外籍译者占比接近八成。26位外籍译者中,主要以英美籍译者为主,同时也包括德国籍译者。他们呈现出的“译入”行为存在一定的共性,具有其显著特征。本文聚焦于《三国演义》英译者的“译入”行为,通过... 纵观《三国演义》二百余年的英译史,外籍译者占比接近八成。26位外籍译者中,主要以英美籍译者为主,同时也包括德国籍译者。他们呈现出的“译入”行为存在一定的共性,具有其显著特征。本文聚焦于《三国演义》英译者的“译入”行为,通过翻译内外因素、文本与副文本的分析,揭示外籍译者译入行为的3个主要特征:以读者接受为中心、“重文轻武”的文本内容选择倾向以及注重翻译与研究的互动。这些外籍译者既是《三国演义》的译者,又是学者,他们在翻译和研究《三国演义》时,充分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翻译工作的认真和严谨。探究外籍译者“译入”行为特征,以期为《三国演义》在英语世界的持续译介和广泛传播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译入行为 译者 英译本 副文本
下载PDF
《三国演义》对朱然形象的矮化及其历史原因
2
作者 王前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三国时期,朱然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名将,在吴国政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他在截杀关羽之战、猇亭之战、江陵守卫战等著名战役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但在罗贯中等小说家笔下,朱然形象被严重矮化贬损。这与《三国演义》“拥刘反曹贬孙... 三国时期,朱然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名将,在吴国政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他在截杀关羽之战、猇亭之战、江陵守卫战等著名战役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但在罗贯中等小说家笔下,朱然形象被严重矮化贬损。这与《三国演义》“拥刘反曹贬孙”的基本倾向分不开,和历史上朱然截杀关羽、追杀刘备等事件更是有着直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然 三国名将 三国演义 矮化 历史原因
下载PDF
《三国演义》读后感
3
作者 盛缘华 杨燕(指导)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第4期272-272,共1页
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在三国中里的人物有诸葛亮,周瑜,关公,刘备,曹操,吕布,张飞......而我最敬佩的人是诸葛亮.他专心辅佐刘备,为刘备出谋划策.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显示出... 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在三国中里的人物有诸葛亮,周瑜,关公,刘备,曹操,吕布,张飞......而我最敬佩的人是诸葛亮.他专心辅佐刘备,为刘备出谋划策.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显示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的说“:只要三天.”那是因为他熟天文知地理,算到了三天后江上必有大雾,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都没有动,到了第三天四更的时候,他把所有准备好的东西都弄好了,到五更的时候他对鲁肃说“:现在江上有大雾,曹操不敢出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读后感 《草船借箭》 诸葛亮 文学名著 古代历史 出谋划策 刘备
下载PDF
生动人物组成的天下——《三国演义》读后感
4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1年第8期47-47,共1页
《三国演义》是一本古典小说,作者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小说讲的是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起,到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中国,共96年里发生的事,史称“三国”。这三国就是魏、蜀、吴。这《三国演义》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大大小小加起来,约有千人以... 《三国演义》是一本古典小说,作者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小说讲的是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起,到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中国,共96年里发生的事,史称“三国”。这三国就是魏、蜀、吴。这《三国演义》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大大小小加起来,约有千人以上。我就评评每个国家的几个代表人物吧。魏的建立人是曹丕,但疆域多是他老子曹操给他的。我就来说说曹操:曹操本姓夏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读后感 古典小说 罗贯中 中学 语文 作文指导
下载PDF
《三国演义》读后感
5
作者 李雨敬博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14年第7期11-11,共1页
幼年时,《三国演义》就成了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那慷慨激昂、奋勇杀敌的斗志,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迈,都让我无比地喜爱。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课外读物 几何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三国演义》中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奇聪 李思龙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7-10,共4页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三维”转换方法,对《三国演义》的虞苏美译本和邓罗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聚焦两个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译例,考察其闪光点和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修改建议,以期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寻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更好地达...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三维”转换方法,对《三国演义》的虞苏美译本和邓罗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聚焦两个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译例,考察其闪光点和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修改建议,以期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寻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更好地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三维”转换 文化负载词
下载PDF
凝四十年之心血 铸经典《三国演义》版本——沈伯俊《三国演义》校评本读后
7
作者 萧相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3-204,共2页
伯俊兄是当代《三国演义》研究的权威。一生浸淫于《三国演义》的研究之中,著作等身。东方出版中心新近出版的沈伯俊《三国演义》校评本,是一部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融校勘研究赏鉴于一炉的著作。无疑,它又给伯俊兄权威的桂冠增添了新的... 伯俊兄是当代《三国演义》研究的权威。一生浸淫于《三国演义》的研究之中,著作等身。东方出版中心新近出版的沈伯俊《三国演义》校评本,是一部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融校勘研究赏鉴于一炉的著作。无疑,它又给伯俊兄权威的桂冠增添了新的光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研究 版本 权威 著作 出版
下载PDF
橘枳之间:《三国演义》华裔汉学家群体译者行为研究
8
作者 李鹏辉 张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在翻译外层面上,1950—2000年间《三国演义》的译介以海外中国文学史为主要载体,以华裔学者为主的该书群体译者亟待重建中国文学史的西传谱系;在翻译内层面上,华裔群体译者具有国际视野,通过语言层面的“转译”和“互文”来实现群体之... 在翻译外层面上,1950—2000年间《三国演义》的译介以海外中国文学史为主要载体,以华裔学者为主的该书群体译者亟待重建中国文学史的西传谱系;在翻译内层面上,华裔群体译者具有国际视野,通过语言层面的“转译”和“互文”来实现群体之间的互动,研究视角由重考证向重义理转变,《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在译入与译出翻译环境的更迭中逐渐得到肯定。从群体译者行为视角研究《三国演义》的海外英译动态,对于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国际地位、厘清中国古典文学英译总体趋势与规律、思考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最佳译者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文化身份 群体译者行为 华裔汉学家
下载PDF
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9
作者 张磊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9期16-18,共3页
三国演义作为经典名著,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东汉末年三足鼎立的历史格局。尤其是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象。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曹操包含了奸邪、伪善和权诈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作为经典名著,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东汉末年三足鼎立的历史格局。尤其是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象。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曹操包含了奸邪、伪善和权诈的性格特征,也展现了一统天下的雄才伟略,因此造就了曹操复杂的性格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基于此,本文将对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 曹操 形象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中社会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0
作者 石浩男 周忠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2期7-10,共4页
文化负载词是翻译研究与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国演义》中,文化负载词种类多样。在众多《三国演义》译本中,罗慕士与邓罗的译本最为知名。本文对罗慕士与邓罗的译本中社会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译者因素... 文化负载词是翻译研究与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国演义》中,文化负载词种类多样。在众多《三国演义》译本中,罗慕士与邓罗的译本最为知名。本文对罗慕士与邓罗的译本中社会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译者因素与原文本语境等是影响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罗慕士 邓罗 文化负载词翻译 对比
下载PDF
追本溯源:《三国演义》英译底本考
11
作者 陈永江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7期31-36,共6页
1925年,《中国科学美术杂志》在第3卷第5~8期连载了4篇题为“THE BATTLE OF RED CLIFF”的英文节译文,译者均为潘子延。然而,学界目前尚未就这几篇译文的底本考辨问题展开讨论。文章以《三国演义》存世原本为参照,分别从字(词)、句两个... 1925年,《中国科学美术杂志》在第3卷第5~8期连载了4篇题为“THE BATTLE OF RED CLIFF”的英文节译文,译者均为潘子延。然而,学界目前尚未就这几篇译文的底本考辨问题展开讨论。文章以《三国演义》存世原本为参照,分别从字(词)、句两个层面出发,通过五种方法进行考辨,最终判定译文的主要底本为毛宗岗评本,极少部分内容源自嘉靖本。此译文底本问题的厘清有助于深化关于《三国演义》及译者潘子延的翻译研究,同时也希冀学界对译文底本问题给予更多重视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底本 中国科学美术杂志 潘子延 毛宗岗评本 嘉靖本
下载PDF
《三国演义》罗译本和虞译本中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研究
12
作者 曹雪琴 冉明志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963-970,共8页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三国演义》两个英文全译本(罗慕士译本和虞苏美译本)前二十回中文化专有项翻译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两译本翻译方法的异同,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译本...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三国演义》两个英文全译本(罗慕士译本和虞苏美译本)前二十回中文化专有项翻译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两译本翻译方法的异同,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译本。研究发现,罗慕士力求译本向作者靠近,让译文读者体验中国文化,该译本适合用于专业人士学习研究;虞苏美译本尽量靠近读者,以便于流畅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罗译本和虞译本 文化专有项 翻译方法
下载PDF
《三国演义》数字出版领域本体构建基础研究
13
作者 万钟诺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论证语义出版的领域本体构建理论运用于文艺作品数字出版的可行性,说明《三国演义》在严肃历史类长篇小说中的代表地位,提出对《三国演义》进行本体构建研究可对其余类型小说进行本体构建起到触类旁通作用。其后阐述领域本体构建在出版... 论证语义出版的领域本体构建理论运用于文艺作品数字出版的可行性,说明《三国演义》在严肃历史类长篇小说中的代表地位,提出对《三国演义》进行本体构建研究可对其余类型小说进行本体构建起到触类旁通作用。其后阐述领域本体构建在出版领域的应用现状,进一步分析适用于《三国演义》领域本体构建的原则和方法,将“明确性”“一致性”“扩展性”“智能性”“开放性”五大原则作为《三国演义》本体构建的原则,在七步法等国际惯用本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拟定九步法作为《三国演义》本体构建的方法论。之后,实际推演九步法中五步可用人工编辑方式验证的步骤用以验证本体构建运用于《三国演义》的可行性。最后,本研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数字出版 领域本体构建 语义出版
下载PDF
揭优秀典籍外译之秘,寻中华文化传播之旅——以《三国演义》首部英译单行本生产与流布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高跃丹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160,F0003,共9页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早成书及最早出现英译文献的古典小说,其英译与传播研究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有着重要意义。1905年,英国汉学家斯蒂尔出版的《舌战》让《三国演义》英译文献流布进入单行本时代。然而长久以来,...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早成书及最早出现英译文献的古典小说,其英译与传播研究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有着重要意义。1905年,英国汉学家斯蒂尔出版的《舌战》让《三国演义》英译文献流布进入单行本时代。然而长久以来,斯蒂尔其人其作相关研究暂付阙如。文章借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广泛搜集第一手英文文献,以斯蒂尔《舌战》英译活动为起点,从其来华背景、译本特色和译本传播与流布等方面,深入探讨《舌战》的英译与传播对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启示,发掘斯蒂尔英译《三国演义》的价值。斯蒂尔《舌战》译本语言简洁明了,凸显中国文化异质性;译者还刊登广告、发表书评,积极推动提升英译与传播效果。然而译作在西方的流布较为零散,这受到该作品的节译形态、译者惯习和社会资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惯习 社会资本 三国演义 首部单行本
下载PDF
金疮与“三气周瑜”:从医学背景考察《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之死
15
作者 张悦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经历了由无到有并经典化的发展过程。罗贯中利用金疮病忌怒的病理,有条不絮地展开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叙事。周瑜金疮病的再三发作并致死既符合医学逻辑,又满... 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经历了由无到有并经典化的发展过程。罗贯中利用金疮病忌怒的病理,有条不絮地展开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叙事。周瑜金疮病的再三发作并致死既符合医学逻辑,又满足周瑜因病早卒的史实。“三气周瑜”的故事情节使诸葛亮足智多谋和周瑜狭隘量小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也增加了故事叙述的趣味性。“带着脚镣跳出一支优美的舞”是《三国演义》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三气周瑜 金疮
下载PDF
论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中的象喻式批评
16
作者 黄思楠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8期115-119,共5页
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们通过形、声、色、味等形象来譬喻文学艺术中抽象而幽微的精神特征。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中存在丰富的象喻式批评,可分为自然象喻、身体象喻与生活象喻。象喻式批评不仅对原有的象喻范畴进行重构... 先秦以来,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们通过形、声、色、味等形象来譬喻文学艺术中抽象而幽微的精神特征。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中存在丰富的象喻式批评,可分为自然象喻、身体象喻与生活象喻。象喻式批评不仅对原有的象喻范畴进行重构,充实了叙事技法,还为读者建构了极具美感的想象空间,启示当前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追溯象喻源流,从象喻发展史的角度考察毛宗岗所使用的象喻类型,挖掘其中的自然万象与文学世界间的相似性,进而分析毛宗岗的叙事标准、阐释意义与话语建构。对当前文学批评研究追求高层次理论品格的同时,兼顾雅俗共赏的学术愿景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宗岗 三国演义 喻象 象喻式批评 阐释意义
下载PDF
动静相生:《三国演义》的跨媒介传播及其意义
17
作者 朱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作为古典文学经典,《三国演义》的传播与媒介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在成为《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主要通过口头进行传播。在成书后的数百年里,《三国演义》主要通过印刷(刊刻)媒介进行传播,戏曲等艺术形式也是其传播的手段。电子媒介诞... 作为古典文学经典,《三国演义》的传播与媒介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在成为《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主要通过口头进行传播。在成书后的数百年里,《三国演义》主要通过印刷(刊刻)媒介进行传播,戏曲等艺术形式也是其传播的手段。电子媒介诞生后,《三国演义》开始通过影视剧和广播等方式进行传播。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传统媒介对《三国演义》的传播构成了其文学意义的稳定性闭环。互联网媒介诞生后,《三国演义》的传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互联网媒介不仅对《三国演义》原著进行传播,还创造了更多的衍生文本,从而打破了《三国演义》文学意义的闭环。传统媒介下的《三国演义》主要在静态中传播并获得相对稳定的文学意义。随着跨媒介传播的形成,《三国演义》则进入了生生不息的动态文化生产中。通过对《三国演义》跨媒介传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经典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接受与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媒介传播 互联网 文学经典 文学意义
下载PDF
功能对等视角下《三国演义》中成语的维译方法
18
作者 郑雪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1期763-770,共8页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成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特点为结构独特、内容丰富。《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充分地展现出了汉语言特有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将其译...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成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特点为结构独特、内容丰富。《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充分地展现出了汉语言特有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将其译为维吾尔语(维译)的过程中,如何准确传达成语的意义与韵味,是译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三国演义》中汉语成语的维吾尔语翻译实例进行分析与归纳,探讨译者在成语维吾尔语翻译过程中采取的翻译方法。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Idiom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Chinese language, characterized by unique structure and rich content. As a classic work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uses a large number of idioms, fully demonstrating the uniqu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it into Uyghur language (Uyghur translation), how to accurately convey the meaning and charm of idioms is a major challenge faced by translators. This article, guided by Eugene Nida’s theory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examples of Uyghur languag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in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dopted by translator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idioms into Uyghur langu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 三国演义 成语 汉维 翻译方法
下载PDF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19
作者 宋明泽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35-37,共3页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以刘备为主角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分析刘备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接着探讨了其在政治、军事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就与失败,最后总结刘备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以刘备为主角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分析刘备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接着探讨了其在政治、军事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就与失败,最后总结刘备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笔者认为刘备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仁义之君”,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的形象塑造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君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刘备 人物形象 关系分析
下载PDF
《三国演义》“倚夜”结纂的叙事效果及其意蕴
20
作者 许中荣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一部掩映在夜色中的政治史、军事史。罗贯中不仅通过战争、谋议的“夜间化”,增强政治、军事中波诡云谲的戏剧效果;而且以灯烛、火把等光源实现场景或人物的聚焦,强化叙事场景或人物的视觉冲击力;同时,... 《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一部掩映在夜色中的政治史、军事史。罗贯中不仅通过战争、谋议的“夜间化”,增强政治、军事中波诡云谲的戏剧效果;而且以灯烛、火把等光源实现场景或人物的聚焦,强化叙事场景或人物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他还有意识地借助星、月等“闲笔”烘托氛围,从而赋予小说叙事盎然的诗意情调。此外,《三国演义》还有意识地借助秋夜、冷月等自然界中带有“寒意”的事物,或是通过“占星”与“夜梦”等命定式悲剧色彩的小说叙述,或是以“互涉”的形式把小说文本引入悠远的历史语境,从而赋予小说叙事苍凉的历史情韵与厚重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倚夜”结纂 叙事方式 文学兴味 历史情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