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而有征,守正出新——评李永泉著《〈儿女英雄传〉考论》
1
作者 朱泽宝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李永泉著《〈儿女英雄传〉考论》是第一部全面研究文康及《儿女英雄传》的学术著作。全书涉及文康的家世生平、小说本事、思想意蕴、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考证精审,颇多新见,不作蹈空之谈,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可称《儿女英雄传... 李永泉著《〈儿女英雄传〉考论》是第一部全面研究文康及《儿女英雄传》的学术著作。全书涉及文康的家世生平、小说本事、思想意蕴、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考证精审,颇多新见,不作蹈空之谈,更有方法论的意义,可称《儿女英雄传》研究领域有开拓性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考论》 小说史 书评
下载PDF
论《儿女英雄传》中的戏曲元素及其文学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俊胜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8-54,共7页
《儿女英雄传》融入了大量的戏曲元素,叙述者在对戏班、伶人、狎客等的详细描写中,再现了清末京师茶园内的真实图景。在文本结构上,小说借鉴了戏曲的形制特征,主要表现为谋篇布局上与杂剧体制的近似性、情节演进过程中“以戏曲为小说”... 《儿女英雄传》融入了大量的戏曲元素,叙述者在对戏班、伶人、狎客等的详细描写中,再现了清末京师茶园内的真实图景。在文本结构上,小说借鉴了戏曲的形制特征,主要表现为谋篇布局上与杂剧体制的近似性、情节演进过程中“以戏曲为小说”的戏曲思维的渗入以及对科诨体制的化用。在情节叙述中,叙述者使用了许多戏曲材料(如曲词宾白、戏曲术语等),并以此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发挥着重要的文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戏曲元素 文学功能 茶园
下载PDF
论《新儿女英雄传》的版本修改与意义阐释
3
作者 黄梅 王娅婷 龚奎林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30-136,共7页
《新儿女英雄传》是一部反映红色革命历史的优秀作品,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作者对《新儿女英雄传》进行了修改,形成了1949年版、1956年版、1963年版三个版本,通过校勘和对比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差异和演变。作者既充分尊重了原始版本... 《新儿女英雄传》是一部反映红色革命历史的优秀作品,被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作者对《新儿女英雄传》进行了修改,形成了1949年版、1956年版、1963年版三个版本,通过校勘和对比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差异和演变。作者既充分尊重了原始版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又考虑到了现代读者的接受程度和阅读需求以及艺术的完整性。版本修改使文本具有更强的层次感,巧妙地运用文学文本的多义性,引导人民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党史知识,旨在向读者展示更加准确、完整和深入的作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儿女英雄传 版本修改 意义阐释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与十三辙 被引量:8
4
作者 冯蒸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101,共9页
"十三辙"是指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押韵用的十三个韵部。关于十三辙的直接来源,目前有如下三说:1.出自明代徐孝的《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提出此说的是赵荫棠。2.源自清代马自援的《等音》和林本裕的《声... "十三辙"是指明清以来中国传统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押韵用的十三个韵部。关于十三辙的直接来源,目前有如下三说:1.出自明代徐孝的《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提出此说的是赵荫棠。2.源自清代马自援的《等音》和林本裕的《声位》,其中前者更早一些。持此说的是罗常培。3.来源于明末鼓词作家贾凫西和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持此说的是白云生。以上三说都根据不足。笔者最近发现《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有关于十三辙的一段完整资料,非常可贵,迄今为止音韵学界很少注意到。在本文中,笔者把该书的相关段落全部披露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够为音韵学史研究和戏曲学史研究提供一份难得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辙 赵荫棠 罗常培 白云生 儿女英雄传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袁锦贵 沈新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7-61,共5页
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广受争议。论文从"研究情况概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研究趋势"三个方面对百年来学术界对《儿女英雄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和综述,旨在为后来的研... 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广受争议。论文从"研究情况概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研究趋势"三个方面对百年来学术界对《儿女英雄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和综述,旨在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康 儿女英雄传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中关于清代满汉科举制度的差异考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超 刘明坤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5-167,共3页
清代的科举制度沿袭明制,大体上没有改变,但由于清代是满族政权,因此,对于满人如何参加科举考试还是略有别于汉族,这一点在清代的小说中也偶有提及。而满族人文康创作的小说《儿女英雄传》,对此也有相对集中的反映。据相关资料考证可知... 清代的科举制度沿袭明制,大体上没有改变,但由于清代是满族政权,因此,对于满人如何参加科举考试还是略有别于汉族,这一点在清代的小说中也偶有提及。而满族人文康创作的小说《儿女英雄传》,对此也有相对集中的反映。据相关资料考证可知,其中所写满族在旗籍、一甲中式、满语的使用和科考前的武试几个方面都与汉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满族 满语 儿女英雄传
下载PDF
百年来对《儿女英雄传》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综观《儿女英雄传》近百年的研究,解放前多采用索引、考证法;20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方法已有超越考证法的趋势;90年代的研究无论从论文数量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将文化研究引入《儿女英雄传》。但是,《儿女英雄传》的满...  综观《儿女英雄传》近百年的研究,解放前多采用索引、考证法;20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方法已有超越考证法的趋势;90年代的研究无论从论文数量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将文化研究引入《儿女英雄传》。但是,《儿女英雄传》的满族文化整体研究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旗文化 作品研究
下载PDF
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看“给”对“与”的取代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5-140,共6页
在对《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里出现的 2 0 95例“给”字句 ,和可与“给”字互换的 5 6 8例“与”字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给”对“与”的取代原因。认为“与”在动词介词中表现疲弱 ,而“给”的表现则很强劲 ;“与... 在对《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里出现的 2 0 95例“给”字句 ,和可与“给”字互换的 5 6 8例“与”字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给”对“与”的取代原因。认为“与”在动词介词中表现疲弱 ,而“给”的表现则很强劲 ;“与”在弱化了的动词中表现亦不如“给”。这使得“与”在各方面都丧失了与“给”的竞争力 ,最终被“给”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儿女英雄传 兼语句 "给"字句 "与"字句 小说 语法 动词 介词
下载PDF
满汉文化交融的杰作──读《儿女英雄传》 被引量:3
9
作者 滕绍箴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满汉文化交融的杰作──读《儿女英雄传》滕绍箴《儿女英雄传》是满族人文康所撰的清代文学名著。文康姓费莫氏,字铁山,一字悔庵,号燕北闲人,隶满洲镶红旗。生活在清嘉道咸同间,大学士温福、勒保之后,故史有“门第之盛,无有伦比... 满汉文化交融的杰作──读《儿女英雄传》滕绍箴《儿女英雄传》是满族人文康所撰的清代文学名著。文康姓费莫氏,字铁山,一字悔庵,号燕北闲人,隶满洲镶红旗。生活在清嘉道咸同间,大学士温福、勒保之后,故史有“门第之盛,无有伦比”之说。幼年成长于满洲富室。曾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汉族 旗族意识 文化交融 儿女英雄传
下载PDF
贝尔曼理论视阈下外译“红色”小说的“变形倾向”分析——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白桦 聂炜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86-92,共7页
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认为,每一位译者都不可避免地且持续性地受到"民族中心主义"力量的影响,只有对译者的工作进行心理分析,并使译者意识到这些"力量",才能排除翻译中归化的倾向,形成中立的态度。基于此,以沙译《... 法国翻译理论家贝尔曼认为,每一位译者都不可避免地且持续性地受到"民族中心主义"力量的影响,只有对译者的工作进行心理分析,并使译者意识到这些"力量",才能排除翻译中归化的倾向,形成中立的态度。基于此,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中的"变形倾向"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倾向"有所提醒,对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曼 沙译《新儿女英雄传 变形倾向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的北京语言文化研究——以《儿女英雄传》《小额》《春阿氏》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小贝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
在清代末期出现的《儿女英雄传》《小额》《春阿氏》三部小说,不仅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进行创作,更因其保留了久远的故都北京记忆而具有更醇正、更浓郁的"京味儿"。本文将具体结合三部小说的语言现象和话语风格,一方面阐述... 在清代末期出现的《儿女英雄传》《小额》《春阿氏》三部小说,不仅以地道的北京方言土语进行创作,更因其保留了久远的故都北京记忆而具有更醇正、更浓郁的"京味儿"。本文将具体结合三部小说的语言现象和话语风格,一方面阐述它们在文字表达上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则深入探寻其语言表达背后的北京文化"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小额》 《春阿氏》 北京方言 北京文化
下载PDF
论清代文人小说叙事的演进——以《儿女英雄传》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清代白话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对说书程式进行了多方开掘,对说书情景的戏仿是成就独特的一点,《儿女英雄传》用叙事层次的颠倒内化了小说评点功能;作者变成人物进入故事层,由说书人对其叙述过程进行评价。作书人形象的出现使限制叙事更自然... 清代白话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对说书程式进行了多方开掘,对说书情景的戏仿是成就独特的一点,《儿女英雄传》用叙事层次的颠倒内化了小说评点功能;作者变成人物进入故事层,由说书人对其叙述过程进行评价。作书人形象的出现使限制叙事更自然。评点式叙事降低了叙述的权威性,用评点家的"文法"标注出小说的大结构。小说将读者熟悉的通俗文学经典中的故事和人物拆解变形,作为组成情节的模块,以表达作者批评意见以及反讽的意味。重复叙事因小说独特的时间结构而来,解决了线性结构与立体的时间和人物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说书人 内化的评点 评点叙事
下载PDF
《缘起首回》非文康原作——《儿女英雄传》新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锦贵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8-61,共4页
 在现在常见的《儿女英雄传》版本中,《缘起首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无可替代的地位。然而,从思想要旨、文献学角度、语言学角度、叙事学角度四个方面加以考证,种种迹象表明,《缘起首回》并非文康原作。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缘起首回》 文康 考证
下载PDF
“英雄至性”与“儿女真情”说——《儿女英雄传》主题思想辨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雪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4-110,共7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在对《儿女英雄传》的研究中,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是对其主题思想认识的偏差,进而影响到对小说人物的评价以及对小说类型的归属等问题。论文分析小说中所谓“英雄至性”与“儿女真情”之间关系的真正内涵,以确定其主旨所... 长期以来,学术界在对《儿女英雄传》的研究中,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是对其主题思想认识的偏差,进而影响到对小说人物的评价以及对小说类型的归属等问题。论文分析小说中所谓“英雄至性”与“儿女真情”之间关系的真正内涵,以确定其主旨所在,进而认识和澄清《儿女英雄传》研究中长期存在并争议较大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英雄至性 儿女真情 伦理纲常
下载PDF
论《儿女英雄传》中的满族女性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婷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8,共7页
在文康笔下,《儿女英雄传》中的旗人女性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由于受骑射文化的影响,使旗人妇女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具有远非汉族妇女所能比拟的社会地位和豪放的性格。本文试图从姑奶奶的地位、重内亲及旗人女性主持家政三方面... 在文康笔下,《儿女英雄传》中的旗人女性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由于受骑射文化的影响,使旗人妇女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具有远非汉族妇女所能比拟的社会地位和豪放的性格。本文试图从姑奶奶的地位、重内亲及旗人女性主持家政三方面,论述文康在《儿女英雄传》中所表现出的满族习俗中的独特妇女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满族习俗 旗人女性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中凭借方式介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云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144,共4页
《儿女英雄传》中的凭借方式介词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名宾介词、谓宾介词和其他介词。由这些介词构成的介词结构主要功能是作状语、定语和补语。《儿女英雄传》中的凭借方式介词不仅数量繁多,而且特点显著,主要表现为:1.丰富的介词形式... 《儿女英雄传》中的凭借方式介词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名宾介词、谓宾介词和其他介词。由这些介词构成的介词结构主要功能是作状语、定语和补语。《儿女英雄传》中的凭借方式介词不仅数量繁多,而且特点显著,主要表现为:1.丰富的介词形式。2.冗长的介词宾语。3.和谐的介宾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凭借方式介词 介词分类 介词功能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中的“把”“被”同现句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继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0-90,共1页
“把”字短语和“被”字短语同时出现在状语位置的句子该怎样称谓,语言学界没有正确的答案,本文姑且称其为“把”“被”同现句。这种同现旬在丁声树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和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57页,商务印书馆,1... “把”字短语和“被”字短语同时出现在状语位置的句子该怎样称谓,语言学界没有正确的答案,本文姑且称其为“把”“被”同现句。这种同现旬在丁声树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和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57页,商务印书馆,1980)中均有所论及,二书所举例句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把”字句 《现代汉语八百词》 受事主语句 “被”字短语 现代汉语语法 结构助词 被动介词 付之度外 名词性成分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第老的”释义商榷 被引量:1
18
作者 翟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儿女英雄传》中“第老的”一词表示的排行问题值得进一步商榷和研究。一般认为“第老的”解释为“排行最小”的比较恰当。通过对方言和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可证明“老”为“二”的方言词音记录形式,“第老的”就是“第二的”的解释较... 《儿女英雄传》中“第老的”一词表示的排行问题值得进一步商榷和研究。一般认为“第老的”解释为“排行最小”的比较恰当。通过对方言和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可证明“老”为“二”的方言词音记录形式,“第老的”就是“第二的”的解释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第老的” “第二的”
下载PDF
思想焦虑与书写愉悦——再论《儿女英雄传》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小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6-90,共5页
出于对《红楼梦》影响的焦虑,《儿女英雄传》通过儿女、英雄的叙事内容及严谨结构力图论证在社会秩序内建构自我的必要性,但它所沉迷其中的戏拟传统、建构自我的书写愉悦反而从秩序和自我两个方面质疑了它本身的论证。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红楼梦》 思想焦虑 书写愉悦
下载PDF
《儿女英雄传》中的服饰研究(上)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慧 《满族研究》 2010年第1期80-83,共4页
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对人物所进行的佩饰描写是清代佩饰尤其是满族佩饰现实中的写照,文章对小说中的佩饰描写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小说中所描写的满族佩饰尤其是清代民间佩饰的特点,使之成为研究清代佩饰尤其是满族佩饰的又一... 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对人物所进行的佩饰描写是清代佩饰尤其是满族佩饰现实中的写照,文章对小说中的佩饰描写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小说中所描写的满族佩饰尤其是清代民间佩饰的特点,使之成为研究清代佩饰尤其是满族佩饰的又一佐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清代 满族 佩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