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信而有征,守正出新——评李永泉著《〈儿女英雄传〉考论》 |
朱泽宝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2
|
论《儿女英雄传》中的戏曲元素及其文学功能 |
周俊胜
|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3
|
论《新儿女英雄传》的版本修改与意义阐释 |
黄梅
王娅婷
龚奎林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4
|
《儿女英雄传》与十三辙 |
冯蒸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5
|
《儿女英雄传》研究综述 |
袁锦贵
沈新林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6
|
《儿女英雄传》中关于清代满汉科举制度的差异考辨 |
王玉超
刘明坤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7
|
百年来对《儿女英雄传》的研究综述 |
李婷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8
|
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看“给”对“与”的取代 |
李炜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9
|
满汉文化交融的杰作──读《儿女英雄传》 |
滕绍箴
|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10
|
贝尔曼理论视阈下外译“红色”小说的“变形倾向”分析——以沙译《新儿女英雄传》为例 |
张白桦
聂炜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2
|
|
11
|
明清小说中的北京语言文化研究——以《儿女英雄传》《小额》《春阿氏》为例 |
李小贝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2
|
论清代文人小说叙事的演进——以《儿女英雄传》为例 |
王昕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3
|
《缘起首回》非文康原作——《儿女英雄传》新考 |
袁锦贵
|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
2004 |
3
|
|
14
|
“英雄至性”与“儿女真情”说——《儿女英雄传》主题思想辨 |
常雪鹰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15
|
论《儿女英雄传》中的满族女性观 |
李婷
|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6
|
《儿女英雄传》中凭借方式介词研究 |
张云峰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7
|
《儿女英雄传》中的“把”“被”同现句 |
刘继超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6
|
|
18
|
《儿女英雄传》“第老的”释义商榷 |
翟燕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9
|
思想焦虑与书写愉悦——再论《儿女英雄传》 |
陈小林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20
|
《儿女英雄传》中的服饰研究(上) |
曾慧
|
《满族研究》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