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0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处边缘的疼痛与文学--关于阿莲长篇小说《一个人的哈达图》
1
作者 王春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地处边缘的作家,虽然远离聚光灯,看似名不见经传,但他们中其实也不乏优秀者可以写出足称精彩的文学作品。阿莲这部能够让我们联想到萧红《呼兰河传》的长篇小说即是如此。在她这部带有突出自传性抒情气质的长篇小说中,作家所首先成功建... 地处边缘的作家,虽然远离聚光灯,看似名不见经传,但他们中其实也不乏优秀者可以写出足称精彩的文学作品。阿莲这部能够让我们联想到萧红《呼兰河传》的长篇小说即是如此。在她这部带有突出自传性抒情气质的长篇小说中,作家所首先成功建构的,就是独属于叙述者少年“我”(也即“王猫猫”或者“李三连”)的一个哈达图世界。充斥于其间的,既有充满着生命疼痛感的乡村各种隐秘情事,更有作家对那一特定时段中国社会历史类似于海明威冰山一般的内敛式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莲 《一个人的哈达图》 自传色彩 抒情气质
下载PDF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与《生死球赛》的民族文化精神
2
作者 岳大为 李墨轩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2期75-79,共5页
通过对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与《生死球赛》的深入剖析,探讨了两部作品在展现民族文化精神方面的异同。在《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通过主题、情节、角色塑造及叙事手法,体现了坚韧不拔、追求梦想的民族文化精神;《生死球赛》则以球... 通过对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与《生死球赛》的深入剖析,探讨了两部作品在展现民族文化精神方面的异同。在《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中,通过主题、情节、角色塑造及叙事手法,体现了坚韧不拔、追求梦想的民族文化精神;《生死球赛》则以球赛场景为线索,展现了团结、拼搏、奋斗的民族精神。两部电影虽叙事视角与表现手法各异,但都成功呈现了民族文化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多元表达。这种差异源于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的不同,但均凸显了电影作为文化载体在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与《生死球赛》的民族文化精神,不仅加深了对电影的理解,也为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生死球赛》 民族文化精神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3
作者 陈丽芬 郑文韬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独辟新径,从小人物入手,讲述了宏大革命背景下个体的心灵成长,对长征精神作了平民化的表达,体现出中国传统道德品质与现代革命精神的融合。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突破了三人表演的模式,将人物行当的“两旦一丑...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独辟新径,从小人物入手,讲述了宏大革命背景下个体的心灵成长,对长征精神作了平民化的表达,体现出中国传统道德品质与现代革命精神的融合。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突破了三人表演的模式,将人物行当的“两旦一丑”“两丑一旦”模式发展为两丑、两旦和两生,创新与发展了传统角色行当,并创造了红色革命人物的新唱腔。舞台艺术方面在遵循戏曲本体,突出赣南采茶戏剧种特色的同时,横向借鉴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皮影、杂技等多种艺术样式进行杂糅、重组与化用,使传统戏曲舞台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赋予了舞台诗化的意象,渲染出灵动飘逸的戏曲写意与表现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的长征》 传统与现代 融合
下载PDF
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与女性成长: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4
作者 易紫璐 刘玮莹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4期36-39,共4页
青山七惠是日本新生代女性作家,其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叙述了打工女孩知寿的成长历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看,知寿具有“上京人”“飞特族”“女性”三重身份。“上京人”的孤独、“飞特族”的不稳定、“女性”的脆弱,使知寿... 青山七惠是日本新生代女性作家,其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叙述了打工女孩知寿的成长历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看,知寿具有“上京人”“飞特族”“女性”三重身份。“上京人”的孤独、“飞特族”的不稳定、“女性”的脆弱,使知寿苦于无法建立牢靠的伦理关系而陷入了伦理困境。最终,知寿在与吟子相处的过程中勇敢地做出了伦理选择,实现了经济和情感的独立。知寿在伦理选择中的成长故事不仅映射了日本的非正式雇佣问题,还蕴含着作者鼓励女性独立、追求稳定事业、积极融入社会的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身份 伦理选择 青山七惠 《一个人的好天气》
下载PDF
论林白小说中女性的自我建构——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
5
作者 高鑫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9期25-27,共3页
中国女性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自觉阶段,林白作为此时期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以鲜明的女性自觉意识来书写女性独有的经验和体验,展现出女性真实的自我。她将关注点放在女性成长上,在作品中不断完成女性自我建构的理想。《一个人的战争》... 中国女性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自觉阶段,林白作为此时期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以鲜明的女性自觉意识来书写女性独有的经验和体验,展现出女性真实的自我。她将关注点放在女性成长上,在作品中不断完成女性自我建构的理想。《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品,在文章中,她塑造了多米这一女性人物形象,通过书写多米封闭的自我空间、对镜像的关注以及身边的他者,展现出多米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 女性自我建构 《一个人的战争》
下载PDF
《一个人的战争》版本和修改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程光炜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16,共14页
《一个人的战争》在1990年代中期曾引起过热烈争论,焦点主要围绕着“自我”“个人化”和“女性意识”而展开。这些概念,在当时是容易引起误解的前卫性措辞,在今天只是一般的常识。再从这个方面来研究,已经没有可充分利用的空间。本文集... 《一个人的战争》在1990年代中期曾引起过热烈争论,焦点主要围绕着“自我”“个人化”和“女性意识”而展开。这些概念,在当时是容易引起误解的前卫性措辞,在今天只是一般的常识。再从这个方面来研究,已经没有可充分利用的空间。本文集中校订该小说的前四种版本,试图在版本差异、印刷错漏和编校问题等一些缝隙里,重勘当年争论的症结。笔者发现,潜在的“问题”仍然存在于过去未曾触碰过的某一领域,比如作者、版本、出版方与相关图书管理政策的紧张关系,包括其结构性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版本 修改 图书管理政策
下载PDF
一个人的命运,千家万户的故事——《一个人的遭遇》与《回归》之比较
7
作者 杨君诣 王亚民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作为苏联战争文学题材小说,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普拉东诺夫的《回归》这两部作品在文本内外有许多相似性,作家战时的经历、作品发表后的命运以及故事结构均有不谋而合之处。肖洛霍夫和普拉东诺夫勇敢地揭露了战时的真相,他们... 作为苏联战争文学题材小说,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普拉东诺夫的《回归》这两部作品在文本内外有许多相似性,作家战时的经历、作品发表后的命运以及故事结构均有不谋而合之处。肖洛霍夫和普拉东诺夫勇敢地揭露了战时的真相,他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更是千家万户的故事。小说表达了作家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用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展示了战争与个人和家庭悲剧的关系,在当下和平年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的遭遇》 《回归》 战争 反思
下载PDF
信用、智慧、担当:小人物的成长与蜕变——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倩 《今古文创》 2023年第9期82-84,共3页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作为红色曲目,以小说《骡子和金子》故事内容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想象、合理创作。在融入诸多要素的基础上,以歌舞剧的形式将小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苏区的革命精神,...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作为红色曲目,以小说《骡子和金子》故事内容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了大胆想象、合理创作。在融入诸多要素的基础上,以歌舞剧的形式将小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苏区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是继“红色三部曲”后赣南红色文化的又一经典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的长征》 小人物 冲突 升华
下载PDF
场域调适·自我经典化·伦理确认——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版本流变考释
9
作者 肖庆国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111,共5页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有较为丰富的版本谱系,但在其版本流变过程中,有多次彰明较著的重要修改。这些修改涉及面极其广泛,不过主要有意围绕欲望书写做内容与艺术的调整。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版本流变中所表现出的文学行为,隐含创作主...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有较为丰富的版本谱系,但在其版本流变过程中,有多次彰明较著的重要修改。这些修改涉及面极其广泛,不过主要有意围绕欲望书写做内容与艺术的调整。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版本流变中所表现出的文学行为,隐含创作主体在激进文学场域中艰难的调适。持久的场域调适蕴含作家自1990年代以来有意识的自我经典化,尤其是对商业化进程中媚俗倾向的虚化,以及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女性主义作家身份的伦理确认。此外,封面、前言、后记、附录、插图等“副文本”成为文本或隐或显的注解,参与进《一个人的战争》版本流变的意义空间。将版本变迁中的《一个人的战争》与其类文本对读,可以深入体察林白复杂而微妙的文学行为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版本流变 自我经典化 身份建构
下载PDF
精湛与“局限”——兼论杨俊在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中的表演
10
作者 伍文珺 《影剧新作》 2023年第4期38-50,共13页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是主创团队探索赣南采茶戏剧种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以主演杨俊的表演为切口,能看到赣南采茶行当不齐表现人物有限的“先天不足”及主创对此的解决之道:在丑、旦等传统行当之外,增加了古玉洁、“二号首长”...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是主创团队探索赣南采茶戏剧种发展的一次积极尝试。以主演杨俊的表演为切口,能看到赣南采茶行当不齐表现人物有限的“先天不足”及主创对此的解决之道:在丑、旦等传统行当之外,增加了古玉洁、“二号首长”这些在传统赣南采茶戏行当中无法归类的脚色,丰富扩充了行当表演;赣南采茶老腔音乐叙事抒情兼备,但因缺乏老生行及净行,音乐灵动有余厚重不足,表现题材多为男欢女爱无宏大叙事,剧中通过多样化的音乐元素、新制曲牌等措施增加剧作音乐的厚重感,敷演革命历史题材故事。赣南采茶戏是由小戏向大戏发展中的剧种,其在发展中需要解决剧种行当不齐,程式过于简单化、生活化,艺术化提升不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的长征》 赣南采茶戏 杨俊 行当 唱腔音乐
下载PDF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音乐研究
11
作者 丁晨 《影剧新作》 2023年第4期155-163,共9页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剧情简练、感情凝重,呈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融客家传统文化为一体,透过宏大的历史背景,以“小人物”视角体现革命时期悲壮的家国情,赞叹革命年代普通群众的责任与担当。全剧音乐编配与使用凸显时代...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剧情简练、感情凝重,呈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融客家传统文化为一体,透过宏大的历史背景,以“小人物”视角体现革命时期悲壮的家国情,赞叹革命年代普通群众的责任与担当。全剧音乐编配与使用凸显时代性与地域性,用独具地方特色的音乐循序渐进地展现故事情节,释放演绎的感染力,使全剧思想主题以“最强音”的形式进发而出,完成剧作与受众间的精神共鸣与情感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一个人的长征》 音乐研究
下载PDF
文学作品人物精神生态的失衡与平衡研究--以《一个人的朝圣》中哈罗德人物为例
12
作者 庆凌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127-129,共3页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当代作家蕾秋·乔伊斯于201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哈罗德的老人徒步完成拯救其好友奎妮的伟大旅程的故事。虽然哈罗德旅途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好友奎妮死亡的结局,但其却在徒步旅程中完成了自我的...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当代作家蕾秋·乔伊斯于2012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哈罗德的老人徒步完成拯救其好友奎妮的伟大旅程的故事。虽然哈罗德旅途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好友奎妮死亡的结局,但其却在徒步旅程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同时也挽救了他的家庭。从精神生态视角解读这部畅销小说,分析哈罗德老人精神生态失衡的原因,探讨其在自我救赎过程中所实现的精神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的朝圣》 哈罗德 精神生态
下载PDF
肖洛霍夫战争小说创伤书写的特点——以《一个人的遭遇》为例
13
作者 王心茹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4期7-9,共3页
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描写的是普通人索科洛夫在二战期间不幸被德国法西斯俘虏,在战俘营经历种种苦难,后回到祖国仍带有战争创伤的迹象,且面临一系列新问题的故事。本文主要运用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从战争文学叙述的角度... 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描写的是普通人索科洛夫在二战期间不幸被德国法西斯俘虏,在战俘营经历种种苦难,后回到祖国仍带有战争创伤的迹象,且面临一系列新问题的故事。本文主要运用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从战争文学叙述的角度来分析肖洛霍夫笔下战俘的遭遇,深入剖析索科洛夫在战俘营里的磨难,以及“受辱的英雄”回归社会后身上显现的战争创伤,剖析战争创伤中的人性,研究该作者对人道主义关怀的呼吁,以及其引起的社会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战争小说 《一个人的遭遇》 肖洛霍夫 人道主义
下载PDF
浅析《一个人的好天气》中知寿的人格特点及其成因
14
作者 江一村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8期10-12,25,共4页
日本作家青山七惠的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描写了一个在都市中打拼的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主人公知寿具有忧郁人格的特点。无论是她儿时的青春叛逆,还是进入都市打拼后经历的孤独与挫折,再到最后追求独立,处处都体现了... 日本作家青山七惠的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描写了一个在都市中打拼的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主人公知寿具有忧郁人格的特点。无论是她儿时的青春叛逆,还是进入都市打拼后经历的孤独与挫折,再到最后追求独立,处处都体现了她忧郁人格的特点。纵观整部小说,我们可以窥探到主人公的成长变化过程,但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忧郁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的好天气》 忧郁人格 孤独
下载PDF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评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乐 受中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66-67,共2页
电影作为记录人类历史的重要媒介,也曾为我们记录了那些在体育与奥林匹克精神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幕幕。这其中就有以记录我国首次参加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人刘长春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该片从史实出发,重点刻画了刘长... 电影作为记录人类历史的重要媒介,也曾为我们记录了那些在体育与奥林匹克精神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幕幕。这其中就有以记录我国首次参加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人刘长春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该片从史实出发,重点刻画了刘长春那融于血脉的民族精神,那诠释着顽强拼搏、永不言弃、重在参与、虽败犹荣的奥林匹克精神。影片以浓重的悲剧色彩,向世界展示了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电影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爱国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谈奥林匹克精神与奋斗理念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华 刘素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2-43,共2页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一部人物传记性质以及体育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中国奥运先躯刘长春坎坷的奥运征程。文章对于电影中的原型刘长春的成长的时代背景、生活的磨难以及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进行回顾与分析,充分反映了奥林匹克所倡导...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一部人物传记性质以及体育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中国奥运先躯刘长春坎坷的奥运征程。文章对于电影中的原型刘长春的成长的时代背景、生活的磨难以及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进行回顾与分析,充分反映了奥林匹克所倡导的核心精神。本文还针对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奥林匹克精神的对策,从而让奥林匹克运动能够更好地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电影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奥林匹克精神
下载PDF
八九十年代“出走记”——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和《北去来辞》双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3,共10页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这是台湾作家三毛《橄榄树》里的一句歌词。它深刻对应着中国大陆八九十年代很多人的心理情绪,也揭示出林白两部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花城》一九九四年第二期)和《北去来辞》...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这是台湾作家三毛《橄榄树》里的一句歌词。它深刻对应着中国大陆八九十年代很多人的心理情绪,也揭示出林白两部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花城》一九九四年第二期)和《北去来辞》(《十月》二0一二年第五、六期,原名《北往》)的价值诉求。甘阳说:“通常所说的‘现代化’,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上讲,无非就是指社会变迁、文化变迁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也就是心理结构变迁的一种特殊过程。”这种变迁“比之通常的变迁来说是最彻底、最根本、最全面、最深刻的一种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的战争》 九十年代 林白 社会变迁 出走 心理情绪 《橄榄树》 知识社会学
下载PDF
体育电影中的爱国情节解读——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评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3-74,共2页
在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历史进程中,电影是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以一种沉甸甸的悲剧笔触,撞开了一扇被历史尘封已久的大门,再现了1932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故事,以其融于... 在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历史进程中,电影是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以一种沉甸甸的悲剧笔触,撞开了一扇被历史尘封已久的大门,再现了1932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故事,以其融于自身个体血脉里的民族自觉,实现了一次顽强拼搏、永不言弃、重在参与、虽败犹荣的精神辉煌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电影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爱国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一个人的遭遇》艺术创作视角的转换与生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繁红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61-64,共4页
《一个人的遭遇》典型的文本特征是隐喻性的题目、人名及自然景物,并行交织的明暗线索以及戏剧性的结构等。看似传统的表现手法,却隐含着艺术创作视角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侧面描写战争的小说构架、以平凡寓伟大的形象塑造和以乐观涵盖... 《一个人的遭遇》典型的文本特征是隐喻性的题目、人名及自然景物,并行交织的明暗线索以及戏剧性的结构等。看似传统的表现手法,却隐含着艺术创作视角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侧面描写战争的小说构架、以平凡寓伟大的形象塑造和以乐观涵盖忧伤的主题格调。究其原因,源于作家肖洛霍夫的写实现实主义创作宗旨,力图重新认识战争与人类的关系,并重塑苏联文学与社会现实思想的关系。这种创作视角对中国同类题材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时期 肖洛霍夫 《一个人的遭遇》 创作视角 转换 生成
下载PDF
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谈奥林匹克教育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60-61,共2页
奥林匹克运动需要通过奥林匹克主义教育和影响青年,还需要通过教育传播奥林匹克主义。体育电影传播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载体。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诵,它的奥林匹克教育作用将会持... 奥林匹克运动需要通过奥林匹克主义教育和影响青年,还需要通过教育传播奥林匹克主义。体育电影传播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载体。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诵,它的奥林匹克教育作用将会持续很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电影 奥林匹克教育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