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接受反应文论看书评《一个人格分裂的人》的翻译
1
作者 李平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32-33,共2页
书评《一个人格分裂的人》是发表于《星期日泰晤士书评》上关于拉迪亚德·吉卜林的传记的评论。文章试图从文学批评的接受反应文论及翻译技巧方面讨论对该书评的翻译。
关键词 《一个人格分裂的人》 接受反应文论 翻译技巧
下载PDF
《人面兽心》的“政治论题”——左拉写出司法黑暗中一个检察官的人格分裂
2
作者 刘连青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58-61,74,共5页
司法缺少公正性,公众无奈何。左拉在《人面兽心》中对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司法黑暗作了无情披露。小说家用谴责的笔法,活脱脱道出了检察官邓尼哲为了自己在事业和政治上飞黄腾达,漠视他人生存,是精神上的人格分裂,是诛心杀人。左拉表现邓... 司法缺少公正性,公众无奈何。左拉在《人面兽心》中对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司法黑暗作了无情披露。小说家用谴责的笔法,活脱脱道出了检察官邓尼哲为了自己在事业和政治上飞黄腾达,漠视他人生存,是精神上的人格分裂,是诛心杀人。左拉表现邓尼哲的主观固执,是批判封建集权的诡谲和霸道,颠倒黑白,上行同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面兽心》 政治论题 司法黑暗 人格分裂
下载PDF
人格分裂不只是一个赚钱的幌子
3
《电影世界》 2017年第4期48-49,共2页
"M·奈特·沙马兰受人欢迎的回归之作,精神错乱的烧脑新片是他早期作品的优秀延展。"——《综艺》"只有詹姆斯·麦卡沃伊的多面表演,能将影片从完全的平庸中拯救出来。"——IndieWIRE"《分裂》让"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M·奈特·沙马兰受人欢迎的回归之作,精神错乱的烧脑新片是他早期作品的优秀延展。"——《综艺》"只有詹姆斯·麦卡沃伊的多面表演,能将影片从完全的平庸中拯救出来。"——IndieWIRE"《分裂》让"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在片中极端得可笑,但它的核心却让人充满同情。"——The Film Stage"沙马兰在影片结尾把主题联系起来时,更具手腕。"——《好莱坞报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分裂 精神错乱 早期作品 报道者 能将 搏击俱乐部 奈特 极限特工 尼克斯 自编自导
下载PDF
人格分裂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晓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98,106,共6页
曹七巧是张爱玲塑造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典型的患有严重人格分裂症的疯女形象,《金锁记》也因此被夏志清先生誉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曹七巧的疯言疯语、歇斯底里,实隐含了在长期的宗法父权社会里受压抑的女性... 曹七巧是张爱玲塑造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典型的患有严重人格分裂症的疯女形象,《金锁记》也因此被夏志清先生誉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曹七巧的疯言疯语、歇斯底里,实隐含了在长期的宗法父权社会里受压抑的女性群体潜意识的病变,暗示了作者的焦虑,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独特的女性意识和颠覆宗法父权的意图。本文就试图从张爱玲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重读《金锁记》,探析曹七巧人格分裂的悲剧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七巧 人格分裂 女性主义 宗法父权
下载PDF
智能手机使用中的人格分裂及其文化归因 被引量:4
5
作者 骆嘉 王中云 陈县英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5年第8期16-21,共6页
随着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和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使人们上网体验的感觉越来越好,以致我国更多的网民从PC终端向手机终端转移,开始把移动互联网当作与互联网并驾齐驱的社会媒介。移动互联网已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人格分裂 移动终端 移动通信 文化心理 发展潜力 公众表达 自我形象 网络言论 拟态环境 负面效果
下载PDF
分裂的女性“精神”:人格面具和本能欲求——评徐小斌笔下女性人格分裂的现实状态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春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1,共3页
在徐小斌的小说文本中,女性"精神"存在着人格面具和本能欲求之间的分裂。这种分裂的现实状态表现为女性自由意识与现实规则的分裂、女性自然爱欲与文化人格的分裂、女性"阴影"原型与人伦亲情的分裂几个不同的层面。
关键词 徐小斌小说 人格面具 本能欲求 人格分裂 现实状态
下载PDF
人格分裂的自我毁灭者——《雷雨》中蘩漪形象的无意识心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罗立桂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12-14,共3页
从无意识心理层面入手 ,通过分析蘩漪与周朴园、周萍两条主要戏剧冲突 ,揭示了蘩漪在无意识心理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人格分裂 ,成为自我毁灭者的心理发展过程 ,蘩漪形象表现出很浓厚的心理分析色彩。
关键词 蘩漪 无意识心理 人格分裂 自我毁灭
下载PDF
“欧阳修人格分裂说”辨误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卫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4,共7页
欧阳修俗词的真伪问题实质上牵扯到对欧阳修人格的评价。随着欧阳修俗词"伪作说"的被否定,如何评价欧阳修人格的问题又凸显出来。面对德业文章道貌俨然而情词创作缠绵沉挚的欧阳修,有些学者用"双重人格""多重... 欧阳修俗词的真伪问题实质上牵扯到对欧阳修人格的评价。随着欧阳修俗词"伪作说"的被否定,如何评价欧阳修人格的问题又凸显出来。面对德业文章道貌俨然而情词创作缠绵沉挚的欧阳修,有些学者用"双重人格""多重人格""人格分裂"的概念评价其人格。这种评价客观上造成了对欧阳修人格的根本性否定:欧阳修要么是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从心理学角度),要么是多重人格的"伪君子"(从伦理学角度)。其实,欧阳修不仅人格健全、高尚,而且达到了审美人格的境界,他那缠绵沉挚、锐感多情的小词正是他和谐、个性、自由、超越、创造的审美人格的显现,因此,我们认为,不宜用"人格分裂"等概念评价欧阳修。评价欧阳修词作及其人格,应取审美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多重人格 人格分裂 审美人格 审美向度
下载PDF
《夕阳》下美国黑人的人格分裂与现代精神荒原 被引量:1
9
作者 崔雅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100,共5页
福克纳短篇小说《夕阳》细腻地刻画了美国内战后黑人南希因与白人怀孕而惧怕丈夫耶稣杀她,竭力向其白人雇主家庭求助未果的心理历程。南希以与白人怀孕为浪漫邂逅并以之为荣,但又惧怕黑人丈夫的心理动机,体现了内战后的种族隔离下美国... 福克纳短篇小说《夕阳》细腻地刻画了美国内战后黑人南希因与白人怀孕而惧怕丈夫耶稣杀她,竭力向其白人雇主家庭求助未果的心理历程。南希以与白人怀孕为浪漫邂逅并以之为荣,但又惧怕黑人丈夫的心理动机,体现了内战后的种族隔离下美国黑人在种族关系中的尴尬处境、集体身份感迷失与人格分裂。黑人耶稣的形象体现了现代人灵肉分裂、神性丧失,从而缺乏行动意志、行动目标与行动能力的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迷失 人格分裂 双重神性 缺席 精神荒原
下载PDF
复合的角色与分裂的人格——刍议当代背景下人格分裂、身心分离现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96,共4页
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有一句名言:“为了使自己幸福。就必须为自己的幸福所需要的别人的幸福而工作;因为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哒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深刻揭示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联性。人之所... 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有一句名言:“为了使自己幸福。就必须为自己的幸福所需要的别人的幸福而工作;因为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哒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深刻揭示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联性。人之所以能与动物相区别,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在于他的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分裂 个人与社会 当代 复合 分离 身心 霍尔巴赫 18世纪
下载PDF
存在与虚无:解析电影《致命ID》人格分裂理论的内涵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45,共3页
《致命ID》作为一部经典悬疑电影,自2003年上映以来就受到广大推理爱好者和心理学界的认可与推崇,并一举获得该年度土星奖中的最佳悬疑片大奖.一场电闪雷鸣的大雨,一家茫茫沙漠中的旅馆,让11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聚在一起,他们有着各种身... 《致命ID》作为一部经典悬疑电影,自2003年上映以来就受到广大推理爱好者和心理学界的认可与推崇,并一举获得该年度土星奖中的最佳悬疑片大奖.一场电闪雷鸣的大雨,一家茫茫沙漠中的旅馆,让11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聚在一起,他们有着各种身份,电影明星、逃犯、司机,随着他们按房号接连死去,共同点似乎渐渐显露出来,有着共同的生日,名字都是美国的州名,原来他们都是影片的主角麦肯分裂出的人格,麦肯成长于一个畸形的家庭,在幼年时饱受母亲虐待,最终变成不折不扣的杀人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ID》 人格分裂 电影明星 内涵 解析 虚无 心理学 爱好者
下载PDF
青少年人格分裂现象与情感教育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濮方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0-23,共4页
当今青少年因情感缺失而表现的人格分裂行为已成多发性社会问题。应当深刻领会“情感退化危及道德”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美育工作者所一再倡导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情感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趣味,培养其亲社会性情感以塑造健... 当今青少年因情感缺失而表现的人格分裂行为已成多发性社会问题。应当深刻领会“情感退化危及道德”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美育工作者所一再倡导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情感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趣味,培养其亲社会性情感以塑造健康人格,作为现代教育“终极关怀”的世纪精神之主要体现,必须予以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人格 人格分裂 情感教育
下载PDF
人格面具膨胀的悲剧——杰拉德的人格分裂刍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晓茹 《文教资料》 2007年第5期59-60,共2页
结合荣格的人格面具原型理论,从全新角度剖析《恋爱中的女人》中男主人公杰拉德的人格分裂,力图揭示劳氏的基本创作思想:通过描绘异化人格揭露工业文明残害人性的本质。
关键词 荣格 杰拉尔德 人格分裂 人格面具
下载PDF
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化身博士》中的人格分裂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延慧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4-56,共3页
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代表作《化身博士》描写了一个人格分裂的博士的故事,背后隐藏的缘由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加以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帮助现代人了解人格的构成和特性,帮助现代人培养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化身博士 人格分裂
下载PDF
道德人格分裂之探因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建东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91-94,共4页
道德人格分裂是人类道德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社会转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这一现象,既有助于理论的深入,又有利于现实道德状况的完善.然而我们的理论研究却忽视了这一问题,尚未作出认真的分析,笔者不辞浅薄,拟作此文,以期引... 道德人格分裂是人类道德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社会转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这一现象,既有助于理论的深入,又有利于现实道德状况的完善.然而我们的理论研究却忽视了这一问题,尚未作出认真的分析,笔者不辞浅薄,拟作此文,以期引起学术界同仁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从而将问题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体系 道德人格 人格分裂 道德主体 社会转型 社会经济发展 道德观念 道德实践 现实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
下载PDF
肃北一个庙石窟调查简报——五个庙石窟研究之三
16
作者 张小刚 王娇 赵燕林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4,共17页
一个庙石窟位于肃北县境内,距离五个庙石窟仅7千米,从地理位置和艺术风格来看,两者均属敦煌石窟的范畴.一个庙石窟作为五个庙石窟的附属石窟群一起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庙石窟现存3个洞窟,其中第1窟保存较为完整,残存有唐... 一个庙石窟位于肃北县境内,距离五个庙石窟仅7千米,从地理位置和艺术风格来看,两者均属敦煌石窟的范畴.一个庙石窟作为五个庙石窟的附属石窟群一起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庙石窟现存3个洞窟,其中第1窟保存较为完整,残存有唐宋时期的重层壁画,主要用作礼拜和供养,第2窟可能用于坐禅修行,第3窟可能是用于居住生活的僧房窟,洞窟附近的河岸台地上还可能有建筑基址,这些遗存共同构成一处功能较完整的石窟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县 一个庙石窟 五个庙石窟 敦煌石窟 壁画
下载PDF
焦虑下的“人格分裂”只是理性选择
17
作者 王小章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1,共2页
当人们在其生活的社会中面临某种明显不合理、但凭一己之力又根本无法改变的现实时,一方面批评这种现实,另一方面又在其自身的行动中努力适应现实以争取一种相对较好的生活处境。
关键词 人格分裂 理性 焦虑 生活处境
下载PDF
《漂浮的歌剧》中的叙事怪圈与人格分裂
18
作者 王建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约翰·巴斯在《漂浮的歌剧》中对存在主义哲学命题的处理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呈现人物对荒诞性的体验,同时人物的经历又演绎了命题本身的荒诞性,把承诺与自由的观念引向可笑的结局。这种处理现代主义文学和哲学观念的手法代表了巴斯... 约翰·巴斯在《漂浮的歌剧》中对存在主义哲学命题的处理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呈现人物对荒诞性的体验,同时人物的经历又演绎了命题本身的荒诞性,把承诺与自由的观念引向可笑的结局。这种处理现代主义文学和哲学观念的手法代表了巴斯小说起步的基调,也说明巴斯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离异在其早期作品中已见端倪,注意这种两重性对理解巴斯后来的作品十分关键,也是讨论巴斯小说风格形成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巴斯 叙事怪圈 人格分裂
下载PDF
地处边缘的疼痛与文学--关于阿莲长篇小说《一个人的哈达图》
19
作者 王春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地处边缘的作家,虽然远离聚光灯,看似名不见经传,但他们中其实也不乏优秀者可以写出足称精彩的文学作品。阿莲这部能够让我们联想到萧红《呼兰河传》的长篇小说即是如此。在她这部带有突出自传性抒情气质的长篇小说中,作家所首先成功建... 地处边缘的作家,虽然远离聚光灯,看似名不见经传,但他们中其实也不乏优秀者可以写出足称精彩的文学作品。阿莲这部能够让我们联想到萧红《呼兰河传》的长篇小说即是如此。在她这部带有突出自传性抒情气质的长篇小说中,作家所首先成功建构的,就是独属于叙述者少年“我”(也即“王猫猫”或者“李三连”)的一个哈达图世界。充斥于其间的,既有充满着生命疼痛感的乡村各种隐秘情事,更有作家对那一特定时段中国社会历史类似于海明威冰山一般的内敛式沉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莲 《一个人的哈达图》 自传色彩 抒情气质
下载PDF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研究
20
作者 付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1,共11页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是指说话人根据百科知识、规约性认知,认为具有某种身份特征的人与某些行为、情状等匹配关系不具有合理性,并且对这种不合理性感到不认可、不满甚至气愤时表达的立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是指说话人根据百科知识、规约性认知,认为具有某种身份特征的人与某些行为、情状等匹配关系不具有合理性,并且对这种不合理性感到不认可、不满甚至气愤时表达的立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在语境中表现出具有回应位置偏好和回应语境偏好。在话语功能方面,其负面事理立场功能在语境中有四种表现:“质疑”“反驳”“指责”“拒绝”。“质疑”是典型表现,反映出“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负面事理立场表达的主要目的通常并不是改正对方的言行或观点,而是宣泄否定性情感。四种表现具有语境偏好。在交际动因方面,四种表现的差异性源于会话参与者平等关系中亲近关系的限定,说话人选用“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表达负面事理立场源于交际的明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数人称代词+一个NP 负面事理立场 会话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