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2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妮·埃尔诺自传体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以《一个女人》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彭琰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3,82,共6页
《一个女人》是安妮·埃尔诺的自传体小说,充分展现其自传体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埃尔诺通过分析“我”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埃尔诺的空间诗学为其创作注入了别样的气质,小说借助地理空间、... 《一个女人》是安妮·埃尔诺的自传体小说,充分展现其自传体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埃尔诺通过分析“我”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揭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与对立。埃尔诺的空间诗学为其创作注入了别样的气质,小说借助地理空间、社会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多维构筑,解码主人公“我”的边缘处境与身份危机,探讨其作为一个阶层“背叛者”在地位跃升后所遭遇的身份认同困境,揭示当时严峻的社会现实与阶层隔阂,并从文学层面反思身份认同的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安妮·埃尔诺 《一个女人》 创伤记忆
下载PDF
游移不定的“自我”——解读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
2
作者 魏欣怡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通过回忆母亲折射出叙述者的多重自我。自我从母女间的代际坐标游移至社会阶层坐标,继而迷失于时间坐标之上,但是自我通过游移逐步生成不同的意义:经由个体人格的成长到身份的确认,最终走向存在之思。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一个女人》 自我 身份 母女关系
下载PDF
中法女性主题书写比较研究——以《一个女人的故事》与《秋园》为例
3
作者 胡莎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2022年法国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安妮埃尔诺所作。这部作品以女儿的视角回顾母亲的一生,通过碎片化的记忆书写重新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秋园》是由国内一位耄耋素人作家杨本芬所写。该作品于2020年发表,展示了一位普通...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2022年法国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安妮埃尔诺所作。这部作品以女儿的视角回顾母亲的一生,通过碎片化的记忆书写重新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秋园》是由国内一位耄耋素人作家杨本芬所写。该作品于2020年发表,展示了一位普通女性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如何求存生命。尽管两位作家在文化、教育和生活经历方面有许多不同,但他们在作品中都描述了相似的主题,包括对母亲的回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以及对时代背景下集体记忆的追寻。比较主题学是一种研究不同时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背景下相同主题作品的方法,通过该种方法可以探讨两部作品的可比性,以女性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分析,寻找二者背后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Une femme was written by Annie Ernaux, the Nobel laureate in literature for France in 2022. This work looks back on the life of her mo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aughter and reshapes the image of the mother through fragmented memories. Qiu yuan, written by a domestic amateur writer Yang Benfen, was published in 2020. It showcases how an ordinary woman survives in a turbulent era. Despite the cultural, educational, and life experience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uthors, they both address similar themes in their works, including memories of mothers, reflections on the survival status of women, and the pursuit of collective memory in the context of the era. Comparative thematology is a method of studying works with the same themes under different time, ethnic, and linguistic backgrounds.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explore the comparability of the two works, through analysis of character images and themes, to uncover the literary valu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behind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园》 《一个女人的故事》 主题学 女性形象 集体记忆
下载PDF
他所看不见的女人——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创作谈
4
作者 俞思含 《剧影月报》 2024年第5期48-49,共2页
初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年纪应该正巧与书中的女孩相仿,对这个世界尚且懵懵懂懂,朦朦胧胧。“爱情”这个词于我而言,又或者说于每个少女而言,都是遥远神秘,却又隐隐在召唤的吧。十几岁... 初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年纪应该正巧与书中的女孩相仿,对这个世界尚且懵懵懂懂,朦朦胧胧。“爱情”这个词于我而言,又或者说于每个少女而言,都是遥远神秘,却又隐隐在召唤的吧。十几岁的我,所看见和所听闻关于“爱情”的一切故事似乎都是郎情妾意、缱绻旖旎的。因此,当看到书中这样执着癫狂的女主人公,终其一生在守护她无望无果的爱情时,我心头剧烈震撼之余,又浮起了难以名状的恐惧。我隐隐意识到,这是一种甜蜜的毒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斯蒂芬·茨威格 终其一生 创作谈 无望
下载PDF
窥一斑而知全豹:洞见人道主义的魂灵——评茨威格《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人物心理描写
5
作者 何芊慧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1)以部分见整体,以小可推大,从一个人的心理可以窥见其内心最深处的精神世界,甚至可以探知到他生存的那个社会在他心灵留下的“痕迹”。作为一名著名的小说家,茨威格擅长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刻... “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1)以部分见整体,以小可推大,从一个人的心理可以窥见其内心最深处的精神世界,甚至可以探知到他生存的那个社会在他心灵留下的“痕迹”。作为一名著名的小说家,茨威格擅长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世界,同时,其精练的神态描写和生动的动作刻画也从侧面展现出人物那时那景下的心理活动,激化的心理瞬间、特定的叙事场景、变换的人物聚焦等技巧都促进了人物心理世界的展现。而在茨威格费尽心思刻画出的心理世界背后,是他深受文艺的陶冶而具有的人文关怀,是他呼吁人性回归的人道主义精神,是其因战乱、特殊的身份而奔波流离,渴望一次栖息的灵魂。本文聚焦于对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人物心理描写分析,试图从这一斑中洞见追求“文学即人学”的茨威格的人道主义魂灵。本文所指的“人物心理描写”并非专指作为一种手法的“心理描写”,而是能展现人物心理的所有描写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人道主义 心理描写
下载PDF
作为特异叙事空间的日常——沈从文《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中的暴力书写
6
作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89,共10页
本文对沈从文作品《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1930)作分析,阐释抒情主义作为一种颠覆性叙事力的可能性。《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以军队生活日常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带有自卑情结的男子爱慕追求一位女子的故事,通过故事发展揭示了这一自卑情... 本文对沈从文作品《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1930)作分析,阐释抒情主义作为一种颠覆性叙事力的可能性。《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以军队生活日常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带有自卑情结的男子爱慕追求一位女子的故事,通过故事发展揭示了这一自卑情结的形成缘由。其作品所展示的日常,稀疏平常、无足轻重;但重大的变故往往都源于这日常点滴。日常可以说是决定个体命运走向的关键所在。沈从文在作品中所描写的种种“突变性行为”或“暴行”,如盗墓、恋尸等等,都起自平凡日常,却又无常而扭曲。作品超越了简单的道德与法律的判断,体现着原始的、神秘的“反现代性”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 日常 自卑情结 暴力 反现代性
下载PDF
《一个女人的故事》:个人描写中的社会群像
7
作者 曲慧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9-104,共6页
安妮·埃尔诺一向追求社会阶层的凝重表达,力求“介于文学、社会学和历史之间”的写作,将自传式的文学作品与社会学紧密相连,由此创造了属于她的“社会自传”。《一个女人的故事》便是此种风格的延续,埃尔诺以追念母亲一生的生活经... 安妮·埃尔诺一向追求社会阶层的凝重表达,力求“介于文学、社会学和历史之间”的写作,将自传式的文学作品与社会学紧密相连,由此创造了属于她的“社会自传”。《一个女人的故事》便是此种风格的延续,埃尔诺以追念母亲一生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并辅以自己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空间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变化,展示了一个阶级叛逃者眼中的社会环境、一个女性视野中的集体记忆,以及这一代人所面临的社会阶层割裂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一个女人的故事》 区隔 “社会自传”
下载PDF
记忆重写:安妮·埃尔诺《一个女人》的现代性叙述
8
作者 沈欣婕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19-24,共6页
安妮·埃尔诺凭借其作品《悠悠岁月》获得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到世界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一个女人》是其较早期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出版于1987年。书写的是母亲去世后,“我”为母亲建构起的一整部人生回忆。安妮·埃尔诺在该... 安妮·埃尔诺凭借其作品《悠悠岁月》获得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到世界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一个女人》是其较早期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出版于1987年。书写的是母亲去世后,“我”为母亲建构起的一整部人生回忆。安妮·埃尔诺在该书中所采用的回忆性叙述,人称视角变换灵活,时间与空间也被切割破碎,人物话语的虚实性交错出现,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本文旨在从《一个女人》中的回忆性叙述方式,探寻安妮·埃尔诺笔下的现代性建构路径,走进其破碎的家庭意识与漂泊的现代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一个女人》 叙述艺术 现代性
下载PDF
确证自我存在的爱欲——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窄门》为例
9
作者 刘钰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1期1-6,共6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窄门》中的陌生女人和热罗姆都并非大多数爱情中的痴男怨女,R先生和阿莉莎也并非他们挚爱的具体对象,他们确证自我存在的爱欲隐藏在追求爱情的表象之下。实际上,他们爱上了无限追寻的过程,爱上了追寻过程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窄门》中的陌生女人和热罗姆都并非大多数爱情中的痴男怨女,R先生和阿莉莎也并非他们挚爱的具体对象,他们确证自我存在的爱欲隐藏在追求爱情的表象之下。实际上,他们爱上了无限追寻的过程,爱上了追寻过程中的自己,在无对象的爱情所带来的痛觉中感受着自我的存在,验证着自我存在的意义,原本具体的情感对象模糊为了一个抽象的情感符号。最初使他们萌发情愫的具体对象实则是他们通向“善好”的中介,所以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疯狂爱欲区别于那种征服欲、占有欲或是肉欲,而是一种“爱智慧”的非常态化表现,是不断超越此在的生命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窄门》 爱欲 爱情 自我追求 善好
下载PDF
跨媒介的艺术对话与文化沟通——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电影与小说的文本互动 被引量:7
10
作者 傅守祥 李馨 《美育学刊》 2011年第4期93-98,共6页
茨威格的代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强烈激越的情感内涵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闻名于世。美国导演奥菲尔斯、中国导演徐静蕾都曾将此文本改编为电影,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来诠释、转换小说原作的艺术魅力。然而,相同的文学底本经过... 茨威格的代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强烈激越的情感内涵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闻名于世。美国导演奥菲尔斯、中国导演徐静蕾都曾将此文本改编为电影,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来诠释、转换小说原作的艺术魅力。然而,相同的文学底本经过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时代的两位导演的改编诠释,呈现为具有强烈差异性的电影作品。从小说到电影,作为改编者的导演,以其当代眼光对文学原著进行重新阐释与再创造,在对原著保持一定程度的忠实的基础上融入了改编者对于作品的独特感受与认识。在对小说"文本接受"的改编过程中,两部电影作品表现出了基于个体与时代差异基础上的不同理解及相应的延续、遗失或增添等艺术转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小说文本 电影改编 跨媒介
下载PDF
缺少那一声茨威格式的叹息——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墨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2-95,共4页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电影改编 《巫山云》 茨威格
下载PDF
无尽思量 关于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性视角声音创作的认同与反思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甍 宋国艳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5,共6页
当导演的指挥棒握在一位纤纤女子手中的时候,一部电影从开端就将烙上一种深深的温柔的印痕,这种印痕也仿佛渗透到影片的每一个细节中--摇曳的灯光、昏黄的影调、温和的色彩、古朴的配乐以及娓娓道来的对白……于是构成了这部<一个陌... 当导演的指挥棒握在一位纤纤女子手中的时候,一部电影从开端就将烙上一种深深的温柔的印痕,这种印痕也仿佛渗透到影片的每一个细节中--摇曳的灯光、昏黄的影调、温和的色彩、古朴的配乐以及娓娓道来的对白……于是构成了这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性视角 创作认同感 录音技术 声音艺术 中国
下载PDF
论《一个女人》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先瑞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9,共4页
《一个女人》是有岛武郎的代表作,是一部被誉为"日本的《包法利夫人》"的近代名作。文中洋溢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息,是日本女性主义文学的滥觞。有岛的女性观形成于美国留学期间,在20世纪初期,他的作品对于女性解放具有极其重... 《一个女人》是有岛武郎的代表作,是一部被誉为"日本的《包法利夫人》"的近代名作。文中洋溢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息,是日本女性主义文学的滥觞。有岛的女性观形成于美国留学期间,在20世纪初期,他的作品对于女性解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女人 女性主义 女性观 自我解放
下载PDF
颠覆的叙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小说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佑松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小说家 电影 叙事 茨威格 40年代 From 好莱坞 奥地利 改编
下载PDF
民族文化身分与国际意识的碰撞及调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当代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5
15
作者 成慧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因中国艺人“创造性”接受而再次产生巨大反响,这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在这次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因彼此的衬托和比照鲜明地表现出来。尤为值得一提的...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因中国艺人“创造性”接受而再次产生巨大反响,这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在这次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因彼此的衬托和比照鲜明地表现出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异质文化在这里已作为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段或策略而显示出了其独有的功能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接受 文化身分 文化陌生化
下载PDF
凯特·肖邦《一个正派女人》的潜文本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荣梅 秦静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9期98-100,共3页
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正派女人》中巴罗达夫人对丈夫的好友暗生情愫,结局如何作者并未明示。小说结尾"我已经克服了一切"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一方认为小说体现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另一方认为小说是一篇不涉及性别政... 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正派女人》中巴罗达夫人对丈夫的好友暗生情愫,结局如何作者并未明示。小说结尾"我已经克服了一切"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一方认为小说体现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另一方认为小说是一篇不涉及性别政治的保守之作。从叙事学角度看,文本叙事视角、思想表达方式的转换表明女主角以理智克制了情感。借助语料库分析,文体学视角显示词汇和句法层面的潜文本塑造的是一位坚守婚姻道德的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一个正派女人》 潜文本 叙事学 文体学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东英 秦学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2-83,共2页
电影和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通过书信的形式表白了自己为钟爱的男人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奉献的一生,甚至在临终前亦无怨无悔,并为争取爱情做着自己的抗争。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在男... 电影和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通过书信的形式表白了自己为钟爱的男人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奉献的一生,甚至在临终前亦无怨无悔,并为争取爱情做着自己的抗争。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探讨了女性不幸的社会根源和自身的原因,旨在为女性提高自我意识,争取男女在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特别是在爱情过程中真正平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小说和电影
下载PDF
《一个悲伤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4
18
作者 洪雪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0-104,共5页
盖尔·戈德温的短篇小说《一个悲伤的女人》的女主人公因不满于自己贤妻良母的角色,试图逃避丈夫和孩子。然而,由于习惯于这一特定的性别角色,她发现自己已无法胜任其他的角色。她陷入忧郁,最终自杀身亡。然而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主... 盖尔·戈德温的短篇小说《一个悲伤的女人》的女主人公因不满于自己贤妻良母的角色,试图逃避丈夫和孩子。然而,由于习惯于这一特定的性别角色,她发现自己已无法胜任其他的角色。她陷入忧郁,最终自杀身亡。然而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主要原因是父权制度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悲伤的女人 性别角色 规训权力 女性主义
下载PDF
斯蒂芬·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第一人称叙事策略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学庆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82-384,共3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独白的书信体格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故事。通过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视角阐述了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之间的关系,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独白的书信体格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故事。通过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视角阐述了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之间的关系,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陌生化角度引出了作者的叙述技巧,并由第一人称叙述下的性别神话引发对女性建构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第一人称叙事 内聚焦 陌生化 性别神话
下载PDF
《一个迷途的女人》的生态批评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妙玲 吴非祺 李频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6-69,共4页
美国现代作家薇拉.凯瑟的《一个迷途的女人》再现资本主义社会工业迅速的发展伴随着自然生态的失衡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展示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是一部充分显示作者浓厚的生态意识的作品。
关键词 薇拉·凯瑟 《一个迷途的女人 生态批评 自然生态 精神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