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话、苦难与回归——解析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宏亮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5-116,共2页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揭示了在社会共同体体系中,主体间性的建构是凭人际间的语言交往才得以形成与维系的。作品告诉人们,贫穷是客观的存在,与其纠结痛苦地活过一生,不如微笑着面对。小说巨大的情感张力和直抵人物内心的人文关怀,揭...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揭示了在社会共同体体系中,主体间性的建构是凭人际间的语言交往才得以形成与维系的。作品告诉人们,贫穷是客观的存在,与其纠结痛苦地活过一生,不如微笑着面对。小说巨大的情感张力和直抵人物内心的人文关怀,揭示了人的身体出走与心灵回归间不断交锋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句一万 对话 苦难 出走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谚语英译研究——以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英译本为例
2
作者 邵育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5期244-246,共3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谚语是语言的精华,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智慧。本文以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英译本为例,尝试从跨文化交际视域对英译本谚语进行批评和赏析,并结合以往研究提供准确的参考译文,以期提高译者的文化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谚语是语言的精华,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智慧。本文以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葛浩文英译本为例,尝试从跨文化交际视域对英译本谚语进行批评和赏析,并结合以往研究提供准确的参考译文,以期提高译者的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意识,为今后相关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英译 跨文化交际 《一句一万 葛浩文
下载PDF
论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孤独书写
3
作者 方玥 蔡爱国 《艺术科技》 2024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以琐碎的日常生活揭示了人物的生存现状,并通过语言的交流描绘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孤独意识。文章结合具体的小说分析,探究这种孤独书写的体现和深刻意义。方法:以小说中人物的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 目的: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以琐碎的日常生活揭示了人物的生存现状,并通过语言的交流描绘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孤独意识。文章结合具体的小说分析,探究这种孤独书写的体现和深刻意义。方法:以小说中人物的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为切入点,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即荒诞境遇下人物的孤独存在、由沟通困境所引发的群体性孤独、在孤独的重复宿命下人物对出路的找寻。结果:小说中人物孤独体验的产生与存在境遇的荒诞性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产生的生命虚无感加重了个体存在的孤独感。沟通的言语困境使书中的人物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到压抑和痛苦,感觉自己的存在受到了他人和环境的限制,个体的孤独体验逐渐蔓延成具有普遍性的群体孤独。这部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故事体现出一种关于孤独的轮回,在孤独宿命的笼罩下,人物有意识地以出走的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挣脱与反抗。结论: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孤独书写体现出深刻的主题意蕴。在人们复杂的生命历程中,孤独的产生难以避免,但如何理性面对孤独,破除所处困境,构建自我内在精神世界,仍需要深入思索。研究孤独书写的内涵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句一万 刘震云 孤独书写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延津建构——以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为中心
4
作者 苟海燕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河南作为中原大地上的王朝古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影响下,刘震云经由想象的点染和审美描摹,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文学延津。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他通过对延津地理空间的多重描述、地域文化的... 河南作为中原大地上的王朝古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影响下,刘震云经由想象的点染和审美描摹,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文学延津。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他通过对延津地理空间的多重描述、地域文化的全景书写以及民族性格的地域概述,完成了文学地理上的故乡体系建构,由此实现与地理空间的文学互动和交流,展现出延津叙述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 延津建构 《一句一万
下载PDF
消解孤独的两种方式——浅析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被引量:17
5
作者 马云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在苍茫的人世间,每个人都在寻找一叶可以拖载灵魂的扁舟,我们在自己的扁舟上与人执掌相应,渴望打通彼此之间的隔阂。这诉诸语言的沟通究竟是靠血缘、友情、爱情,还是靠宗教?刘震云以底层劳动人民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在苍茫的人世间,每个人都在寻找一叶可以拖载灵魂的扁舟,我们在自己的扁舟上与人执掌相应,渴望打通彼此之间的隔阂。这诉诸语言的沟通究竟是靠血缘、友情、爱情,还是靠宗教?刘震云以底层劳动人民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通过一个家族百年的历史变迁为我们做了解答。刘震云的写作是对当代社会精英文化泛滥的抵制,是对人生而孤独的消解,他在作品中提供了消解孤独的两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孤独 《一句一万
下载PDF
“出”与“回”的解码:《一句顶一万句》中孤独与找寻的铿锵叙事
6
作者 秦道阳 《西部学刊》 2020年第7期155-157,共3页
《一句顶一万句》从《圣经·出埃及记》中获得有益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整部小说的建构,小说从“出延津记”起笔,到“回延津记”结束,从主人公杨百顺无声的告别到主人公牛爱国的回归与完成,前后延宕七十年。在杨百顺和牛爱国的“离... 《一句顶一万句》从《圣经·出埃及记》中获得有益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整部小说的建构,小说从“出延津记”起笔,到“回延津记”结束,从主人公杨百顺无声的告别到主人公牛爱国的回归与完成,前后延宕七十年。在杨百顺和牛爱国的“离开”和“找寻”的不息征途中,描绘了中国底层人物孤独的人生群像,一幅幅孤独与找寻的动态图景展现了他们的孤独、苦恼、困顿、绝望与倔强,这似乎也隐喻了杨百顺和牛爱国所代表的普通中国人在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突围孤独旋涡的道路上的艰难与探索。这些艰难与探索不仅仅是属于他们的,也是人类对孤独抗争的永恒经验,值得去铭记、去解码、去接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句一万 孤独书写 找寻
下载PDF
围绕“语言”展开的中国乡村叙事——评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春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82-87,共6页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的叙事语言极富特色,人与人之间的说话沟通成为小说的主要内容所在。以人与人之间说得来与说不来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展开形象刻画与乡村叙事。
关键词 《一句一万 语言 乡村叙事
下载PDF
刘震云:从《一句顶一万句》到《一日三秋》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70,共7页
刘震云以反雅化的文体,点化出生活的荒谬性与不可理喻性,在非士大夫化的风俗图里,勾勒出芸芸众生不测的命运轨迹。与前期的写实性的文本不同,刘震云近期创作呈现出以写意为主的审美特点,这种转变,增加了对于存在的一种神秘性体味的色彩。
关键词 刘震云 《一句一万 《一日三秋》 反雅化
下载PDF
巴别塔能否重建——论《一句顶一万句》的存在主义诗学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振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4-168,共5页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用语言建构的乡村史,是一部"去历史化"的乡土寓言,也是一部倾吐心灵孤独的"中国经验"史,一部底层中国人的言说史。小说由说话开始,把读者由日常的民间生活、家庭伦理引向对人的...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用语言建构的乡村史,是一部"去历史化"的乡土寓言,也是一部倾吐心灵孤独的"中国经验"史,一部底层中国人的言说史。小说由说话开始,把读者由日常的民间生活、家庭伦理引向对人的生存境遇的思考,拷问中国人生存之荒诞,而荒诞来自语言的不能交流,从而语言成了产生荒诞的根源,《一句顶一万句》进而促使人思考,既然语言是人的本质,语言能否交流,语言能否成为对抗"荒诞",寻找意义的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句一万 存在主义 荒诞 说话 语言
下载PDF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叙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钦林 杨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4-99,共6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一句顶一万句》的叙述方法:一、叙述时序的闪回和闪前。从闪回和闪前的各种不同类型入手,结合文本分析其产生的效果。二、主人公的"功能性"和"心理性"。两位主人公的功能性体现在他们的生命... 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一句顶一万句》的叙述方法:一、叙述时序的闪回和闪前。从闪回和闪前的各种不同类型入手,结合文本分析其产生的效果。二、主人公的"功能性"和"心理性"。两位主人公的功能性体现在他们的生命历程建构了小说的框架,心理性体现在他们展现了浮生百姓生存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三、隐蔽的评论方式。从叙事距离和人物言行两方面来分析作者如何于无形中诱导读者的感情倾向,隐蔽地表达其对世事人生的态度。四、全知中的空缺。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空缺——暂时性空缺、永久性空缺,来说明空缺可增加悬念感,调动读者阅读兴趣,同时还可延伸作品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句一万 刘震云 叙述方法
下载PDF
漂泊·找寻·回归——论《一句顶一万句》的自我救赎
11
作者 张安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7期10-12,共3页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以祖孙三代轮回般的人生经历展示中国底层百姓的孤独生活,从而因孤独走上不断漂泊的道路,以祈求自我救赎。祖孙三代寻找自我救赎的过程中呈现三种结果:自我救赎的成功、失败以及自我救赎的未知性。
关键词 刘震云 《一句一万 漂泊 寻找 自我救赎
下载PDF
平民的千年孤独:《一句顶一万句》的人生悲剧与精神悲剧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9-63,共5页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主人公"姥爷"杨百顺和"外孙"牛爱国一个出延津,一个回延津,都在不停地寻找。祖孙两代的寻找,不只是形成了一个轮回,更预示了中国平民的千年孤独。小说揭示了平民的人生悲剧与精神悲剧,用...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主人公"姥爷"杨百顺和"外孙"牛爱国一个出延津,一个回延津,都在不停地寻找。祖孙两代的寻找,不只是形成了一个轮回,更预示了中国平民的千年孤独。小说揭示了平民的人生悲剧与精神悲剧,用平民语言阐释了平民的哲学。但小说也有个别情节不太真实,语言有些"绕",沉迷于自我的叙述方式等有待商榷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句一万 人生悲剧 精神悲剧
下载PDF
变异句式与变异修辞——《一句顶一万句》中“不是A,而是B”的“拧巴”修辞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南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1-86,共6页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在语言上明显的特点是在文本中较多使用了"不是A,而是B"的句式,创造了一种"缠绕"的语言及其"拧巴"的修辞效果,在小说中,这种句式常以三种变异形式出现:肯定递进式;承前否定式的辞...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在语言上明显的特点是在文本中较多使用了"不是A,而是B"的句式,创造了一种"缠绕"的语言及其"拧巴"的修辞效果,在小说中,这种句式常以三种变异形式出现:肯定递进式;承前否定式的辞格变体;否定、肯定并列辨析式。各种变异句式展现了作家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不仅强化了主题、情感的表达,凸显了人物性格,同时通过句式的重复与"折绕"创造了某种韵律与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句一万 变异 “拧巴”修辞
下载PDF
“中国式”的孤独与寻找——评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忠超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中国式"的孤独是身份的焦灼和说话人的缺失,不同于西方基督式信仰关注的彼岸世界,"中国式"的孤独关注的是此在此生的世界。所以,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杨百顺通过三次更名,经历了一系列的坎坷,仍然希... "中国式"的孤独是身份的焦灼和说话人的缺失,不同于西方基督式信仰关注的彼岸世界,"中国式"的孤独关注的是此在此生的世界。所以,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杨百顺通过三次更名,经历了一系列的坎坷,仍然希望得到身份的确认,为了消解这种孤独他不断寻找直至走出延津。杨百顺只是一个孤独的缩影,潜藏在刘氏小说中的孤独是主体对自我感到的焦虑,是由于找不到知音式的说话人而感到的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句一万 “中国式”孤独 寻找
下载PDF
浓郁低调的乡土情怀——《一句顶一万句》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先锋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Z期32-33,共2页
《一句顶一万句》在文坛上引起强烈的震撼。本文以人文关怀为切入视角,试从生存世相演绎、人物形象刻画和精神孤独描摹等三个方面来剖析刘震云对故乡乡民真实生存状态的极大关注,从而探究作家对人物的深情悲悯与期待,解读隐藏在低调叙... 《一句顶一万句》在文坛上引起强烈的震撼。本文以人文关怀为切入视角,试从生存世相演绎、人物形象刻画和精神孤独描摹等三个方面来剖析刘震云对故乡乡民真实生存状态的极大关注,从而探究作家对人物的深情悲悯与期待,解读隐藏在低调叙事表象下的浓郁乡土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句一万 乡土情怀 人文关怀
下载PDF
论反预期句式“不是A,而是B”——以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天娟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5年第12期31-33,共3页
在刘震云先生的《一句顶一万句》中,转折连词"而"多次出现,形成独具特色的反预期句式"不是A,而是B"。同时这种句式复杂多变,"而"不再仅仅是反预期标记,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语义关系和修辞意义,这些都反映了刘震云小说精湛的语言技... 在刘震云先生的《一句顶一万句》中,转折连词"而"多次出现,形成独具特色的反预期句式"不是A,而是B"。同时这种句式复杂多变,"而"不再仅仅是反预期标记,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语义关系和修辞意义,这些都反映了刘震云小说精湛的语言技巧。反预期句式"不是A,而是B"主要有四种类型:对立转折型、肯定递进型、因果反逆型和交叉呼应型,并且这些句式的使用往往能起到凸显焦点、平缓叙事等效果,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与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句一万 反预期 不是A 而是B
下载PDF
由《一句顶一万句》看“中国式孤独”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悦华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反映了千百年来被人忽视的"中国式孤独",文章试图通过作家的创作个性以及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特点总结出刘震云笔下"中国式孤独"的基本内涵。结合小说文本分析"中国式孤独"...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反映了千百年来被人忽视的"中国式孤独",文章试图通过作家的创作个性以及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特点总结出刘震云笔下"中国式孤独"的基本内涵。结合小说文本分析"中国式孤独"的文本表现、形成原因和研究意义,以期对国民精神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孤独 刘震云 《一句一万
下载PDF
存在哲学的理性探讨与精神家园的感伤追寻——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梦境释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霞云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3-67,共5页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当下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关于作品,众评者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小说凸显的孤独主题和绕人的说话形式上。其实,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梦境艺术手法。从梦境的意义建构与梦境的文学功能显现两方面可以看出作...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当下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关于作品,众评者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小说凸显的孤独主题和绕人的说话形式上。其实,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梦境艺术手法。从梦境的意义建构与梦境的文学功能显现两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理性思考与精神家园的感伤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句一万 梦境艺术 意义建构 文学功能 审美意蕴
下载PDF
《一句顶一万句》的存在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明娥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9-84,共6页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自面世以来,尤其是获茅盾文学奖以来,评论如潮,褒贬不一。《一句顶一万句》是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种形象阐释,它揭示了人物存在的荒谬、孤独、虚无以及"为他"存在的处境,是新世纪底层叙事中,... 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自面世以来,尤其是获茅盾文学奖以来,评论如潮,褒贬不一。《一句顶一万句》是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一种形象阐释,它揭示了人物存在的荒谬、孤独、虚无以及"为他"存在的处境,是新世纪底层叙事中,既关注农民物质生存困境,又深入探寻其心灵存在方式的代表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句一万 存在主义 荒诞 虚无 “为他”存在
下载PDF
论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民俗文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梦颖 《新乡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34-36,共3页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书写中国人百年孤独的震撼之作。这部以故乡延津为主题叙述空间的小说中,还有着多层次的丰富的民俗文化的书写和再现。作品从延津人的日常出行、饮食日用到听戏、制铁、染布等民间娱乐和民间工艺,进而具体...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书写中国人百年孤独的震撼之作。这部以故乡延津为主题叙述空间的小说中,还有着多层次的丰富的民俗文化的书写和再现。作品从延津人的日常出行、饮食日用到听戏、制铁、染布等民间娱乐和民间工艺,进而具体到日常的语言运用,全方位建构出了民俗文化包裹下的乡民们生活世界中的唯美与诗意。正是民俗文化在其中的点缀,使得这部描写孤独的小说,充盈了丰饶的尘世之美,彰显了乡民们生命的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句一万 民俗 民间精神 文化之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