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
1
作者 薛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71-72,共2页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著名小说,小说以一个男性的视角讲述一个女性对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情。2006年,中国导演徐静蕾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小说进行改编,将小说改编成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女性追求爱情的电影。改编后的...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著名小说,小说以一个男性的视角讲述一个女性对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情。2006年,中国导演徐静蕾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小说进行改编,将小说改编成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女性追求爱情的电影。改编后的电影在人物形象、影片主题、社会背景等各方面都与原作有较大变化,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本文从视角变化、人物形象变化、情节的删减等方面来研究改编在从小说到电影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性主义 改编
下载PDF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存在主义意识解读
2
作者 吕晶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8-39,共2页
斯蒂芬·茨威格在他的代表作《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把人物作为阐述其存在主义哲学的工具,把他们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他们注入不同的思想观念。文章通过对作品人物的分析,揭示了存在主义哲学在作家作品中的全面体现。
关键词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 存在主义
下载PDF
聆听那源于心底的天籁之音——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电影音乐
3
作者 宋晓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6-126,共1页
徐静蕾导演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女性视角反观男性的爱恋、阐释情感,因而电影音乐无疑成了抒发主人公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影音乐婉转、抒情。其中《琵琶语》古典唯美,在配合表达主题方面中西合璧,水乳交融,与影片主题契合... 徐静蕾导演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女性视角反观男性的爱恋、阐释情感,因而电影音乐无疑成了抒发主人公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影音乐婉转、抒情。其中《琵琶语》古典唯美,在配合表达主题方面中西合璧,水乳交融,与影片主题契合得天衣无缝,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扩大了空间张力,使主人公的情感表达更加充沛;影片其他的每一组配乐也都独具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静蕾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 电影音乐
下载PDF
当悲剧遇见崇高——《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美学意蕴
4
作者 江婧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年第9期207-208,共2页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其作品中篇小说《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人物内心和时代环境为基本立足点,深入挖掘失败者悲剧产生的内在原因,以一个充满绵绵情意和自我欺骗的单恋故事呈现了其独特的美学思维。该作品不论是其情...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其作品中篇小说《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人物内心和时代环境为基本立足点,深入挖掘失败者悲剧产生的内在原因,以一个充满绵绵情意和自我欺骗的单恋故事呈现了其独特的美学思维。该作品不论是其情节构思、心理描摹,还是整体结构,都展现了这出悲剧崇高的美学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 崇高 悲剧
原文传递
谁在主宰爱情——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电影《一封陌生女人来信》
5
作者 吴瑕 《西部广播电视》 2013年第11X期81-82,85,共3页
男性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里描述的爱情故事曾让无数人为之震惊。2006年,女性导演徐静蕾把这部外国男性视角的小说改编成女性视角的电影版本并搬上中国了屏幕,徐静蕾兼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希望从女... 男性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里描述的爱情故事曾让无数人为之震惊。2006年,女性导演徐静蕾把这部外国男性视角的小说改编成女性视角的电影版本并搬上中国了屏幕,徐静蕾兼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希望从女性角度对其进行呈现。"我爱你,与你无关",作为电影中经典台词,看似独立自尊的女性爱情宣言:我的爱情我做主,其实是对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否认。笔者试图以女性视角通过对电影中所展现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指出现代女性需要冲出现有的男性话语权,解放女性滞定的形象束缚,建构真正意义上平等、独立的爱情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视角 男性话语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
下载PDF
他所看不见的女人——越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创作谈
6
作者 俞思含 《剧影月报》 2024年第5期48-49,共2页
初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年纪应该正巧与书中的女孩相仿,对这个世界尚且懵懵懂懂,朦朦胧胧。“爱情”这个词于我而言,又或者说于每个少女而言,都是遥远神秘,却又隐隐在召唤的吧。十几岁... 初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年纪应该正巧与书中的女孩相仿,对这个世界尚且懵懵懂懂,朦朦胧胧。“爱情”这个词于我而言,又或者说于每个少女而言,都是遥远神秘,却又隐隐在召唤的吧。十几岁的我,所看见和所听闻关于“爱情”的一切故事似乎都是郎情妾意、缱绻旖旎的。因此,当看到书中这样执着癫狂的女主人公,终其一生在守护她无望无果的爱情时,我心头剧烈震撼之余,又浮起了难以名状的恐惧。我隐隐意识到,这是一种甜蜜的毒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斯蒂芬·茨威格 终其一生 创作谈 无望
下载PDF
跨媒介的艺术对话与文化沟通——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电影与小说的文本互动 被引量:7
7
作者 傅守祥 李馨 《美育学刊》 2011年第4期93-98,共6页
茨威格的代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强烈激越的情感内涵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闻名于世。美国导演奥菲尔斯、中国导演徐静蕾都曾将此文本改编为电影,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来诠释、转换小说原作的艺术魅力。然而,相同的文学底本经过... 茨威格的代表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强烈激越的情感内涵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闻名于世。美国导演奥菲尔斯、中国导演徐静蕾都曾将此文本改编为电影,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来诠释、转换小说原作的艺术魅力。然而,相同的文学底本经过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时代的两位导演的改编诠释,呈现为具有强烈差异性的电影作品。从小说到电影,作为改编者的导演,以其当代眼光对文学原著进行重新阐释与再创造,在对原著保持一定程度的忠实的基础上融入了改编者对于作品的独特感受与认识。在对小说"文本接受"的改编过程中,两部电影作品表现出了基于个体与时代差异基础上的不同理解及相应的延续、遗失或增添等艺术转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小说文本 电影改编 跨媒介
下载PDF
缺少那一声茨威格式的叹息——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墨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2-95,共4页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电影改编 《巫山云》 茨威格
下载PDF
无尽思量 关于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性视角声音创作的认同与反思 被引量:3
9
作者 吕甍 宋国艳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5,共6页
当导演的指挥棒握在一位纤纤女子手中的时候,一部电影从开端就将烙上一种深深的温柔的印痕,这种印痕也仿佛渗透到影片的每一个细节中--摇曳的灯光、昏黄的影调、温和的色彩、古朴的配乐以及娓娓道来的对白……于是构成了这部<一个陌... 当导演的指挥棒握在一位纤纤女子手中的时候,一部电影从开端就将烙上一种深深的温柔的印痕,这种印痕也仿佛渗透到影片的每一个细节中--摇曳的灯光、昏黄的影调、温和的色彩、古朴的配乐以及娓娓道来的对白……于是构成了这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性视角 创作认同感 录音技术 声音艺术 中国
下载PDF
颠覆的叙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小说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佑松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小说家 电影 叙事 茨威格 40年代 From 好莱坞 奥地利 改编
下载PDF
民族文化身分与国际意识的碰撞及调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当代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5
11
作者 成慧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因中国艺人“创造性”接受而再次产生巨大反响,这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在这次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因彼此的衬托和比照鲜明地表现出来。尤为值得一提的...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因中国艺人“创造性”接受而再次产生巨大反响,这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史上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在这次异质文化的深度碰撞中,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更因彼此的衬托和比照鲜明地表现出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异质文化在这里已作为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段或策略而显示出了其独有的功能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接受 文化身分 文化陌生
下载PDF
斯蒂芬·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第一人称叙事策略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学庆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82-384,共3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独白的书信体格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故事。通过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视角阐述了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之间的关系,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独白的书信体格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故事。通过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视角阐述了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之间的关系,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陌生化角度引出了作者的叙述技巧,并由第一人称叙述下的性别神话引发对女性建构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第一人称叙事 内聚焦 陌生 性别神话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东英 秦学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2-83,共2页
电影和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通过书信的形式表白了自己为钟爱的男人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奉献的一生,甚至在临终前亦无怨无悔,并为争取爱情做着自己的抗争。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在男... 电影和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通过书信的形式表白了自己为钟爱的男人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奉献的一生,甚至在临终前亦无怨无悔,并为争取爱情做着自己的抗争。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探讨了女性不幸的社会根源和自身的原因,旨在为女性提高自我意识,争取男女在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特别是在爱情过程中真正平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小说和电影
下载PDF
在看与被看之间——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中国电影中女性话语存在的可能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佳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38,共3页
针对近两年女性在电影叙事活动中日渐活跃、女导演的作品层出不穷的现象,本文选取导演徐静蕾在2005年颇得市场认可的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做个案分析,大体从主题、叙事策略、媒介运用等方面探讨女性话语突围出男权中心文化的困境... 针对近两年女性在电影叙事活动中日渐活跃、女导演的作品层出不穷的现象,本文选取导演徐静蕾在2005年颇得市场认可的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做个案分析,大体从主题、叙事策略、媒介运用等方面探讨女性话语突围出男权中心文化的困境、尴尬和可能性,展望当代女性电影叙事的前景。并以此对叙事的本质、影像的本性、叙事与话语的关系做一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性话语 中国 电影事业 艺术形式 叙事风格
下载PDF
文学与影视符号学表达——中美两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79,共3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根据奥地利著名犹太裔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本文所针对研究的两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包括一部中国剧情片和一部美国剧情片。这两部影片虽然均取材自同一...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根据奥地利著名犹太裔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本文所针对研究的两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包括一部中国剧情片和一部美国剧情片。这两部影片虽然均取材自同一同名原著,伹二者之间,及二者与同名原著之间均存在着文学语言与影视语言等方面的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的擘析,不仅能够为文学语言研究带来一种更加立体化的理性参照,而且能够为影视艺术带来一种更加形而上的感性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文学语言研究 影视语言 符号学 中美 小说改编 感性观照 影视艺术
下载PDF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部改编缺失的影片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丹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69,75,共4页
电影向文学要什么?表层的,是故事、人物、细节和主题.更深一层的,是气息、风格、韵味. 我们知道,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上,从来无法在故事讲述和情节安排上完全忠实原著,技术上也很难做到,只能描述小说的大致情节.如何具体安排电影的情节发... 电影向文学要什么?表层的,是故事、人物、细节和主题.更深一层的,是气息、风格、韵味. 我们知道,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上,从来无法在故事讲述和情节安排上完全忠实原著,技术上也很难做到,只能描述小说的大致情节.如何具体安排电影的情节发展,就一定需要改编编剧有一个创造性的工作.但是,如果一部小说好,精彩,至少我们需要在精神上忠实原著,否则我们就失去了改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性主义 影视评论 中国 人物关系
下载PDF
试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主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晓彬 《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43-45,共3页
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反映了茨威格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对于女性这样一个独立个体的欣赏,其对于陌生女人细致入微的描写也反映了他对于女性的同情和尊重。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性主义 爱情
下载PDF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存在主义解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立群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茨威格的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陌生女人对小说家R的爱的倾诉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深处,爱情以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也成了解读作品的最多路径。然而茨威格的作品有着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存在主义视角将为重新解读《信》另辟蹊径... 茨威格的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陌生女人对小说家R的爱的倾诉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深处,爱情以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也成了解读作品的最多路径。然而茨威格的作品有着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存在主义视角将为重新解读《信》另辟蹊径,展示出在陌生女人的倾诉与呐喊中包含着茨威格在一战后对人的生存意义及世界本质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存在主义 认出 行动
下载PDF
荒诞·虚无·自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别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骁勇 《甘肃高师学报》 2007年第6期56-59,共4页
对于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痴恋"状态,国内学术界总体上褒多贬少,概有"心灵激情说"、"人道主义悲剧说"和"异变心理说"等。但就笔者看来,"陌生女人"的所谓&q... 对于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痴恋"状态,国内学术界总体上褒多贬少,概有"心灵激情说"、"人道主义悲剧说"和"异变心理说"等。但就笔者看来,"陌生女人"的所谓"激情"背后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作家的某种心灵体认——一战后西方人荒诞、虚无的悲剧性存在状况以及由此衍生的对"自欺"的热狂。存在主义者认为,自欺构成了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依此观点审视,茨威格式的"激情"实为一种高度的精神自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虚无 自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别解
下载PDF
幽谷蝴蝶与烈火灯蛾——论《洛丽塔》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咏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56-58,共3页
纳博科夫《洛丽塔》与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均塑造了偏执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冲突的悲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体现的是一种“审美之爱”,一种作家对现实的疏离;后者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之爱”,一种女主人公对诗意的... 纳博科夫《洛丽塔》与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均塑造了偏执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冲突的悲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体现的是一种“审美之爱”,一种作家对现实的疏离;后者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之爱”,一种女主人公对诗意的迷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之爱 信仰之爱 偏执 冲突 悲剧 纳博科夫 《洛丽塔》 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