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飞地、世情书与说书人——刘震云《一日三秋》谫论
1
作者 司国庆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9-54,共6页
刘震云的新作《一日三秋》依旧锚定故乡延津,通过各色人物的离乡经历,观照到故乡之于离乡者的冷峻残酷与温暖亲切之处。故乡于离乡者而言终将成为一方“情感飞地”,只能借助回忆显影,离乡者也终将要经历对故乡从回望到遗忘的过程。《一... 刘震云的新作《一日三秋》依旧锚定故乡延津,通过各色人物的离乡经历,观照到故乡之于离乡者的冷峻残酷与温暖亲切之处。故乡于离乡者而言终将成为一方“情感飞地”,只能借助回忆显影,离乡者也终将要经历对故乡从回望到遗忘的过程。《一日三秋》中“说话”的方式主要分为笑话、喷空和算命三种,构成世情之书的三个章节,对应着生活、情感、命运这三个之于人生而言最重要的侧面。笑话以“无意义”解构“追寻难”,喷空以“穷开心”对冲“百事哀”,算命以“命注定”缓释“心不甘”,平民阶层得以从中领受生存智慧与解脱之道。小说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宋元话本的技巧和模式,作家有意扮演说书人角色,作出了复归中国本土传统叙事经验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延津 故乡 笑话 中国叙事
下载PDF
刘震云《一日三秋》中的“笑话”艺术
2
作者 韩大强 肖梦凡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8-133,共6页
《一日三秋》基于现实生活的“笑话”本相,构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笑话世界。《一日三秋》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刘震云钟情笑话背后深意,赋予笑话更为丰富的内涵,实现小说中笑话的艺术化表达,而且体现在以笑话为内核来构造小说,打通人间... 《一日三秋》基于现实生活的“笑话”本相,构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笑话世界。《一日三秋》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刘震云钟情笑话背后深意,赋予笑话更为丰富的内涵,实现小说中笑话的艺术化表达,而且体现在以笑话为内核来构造小说,打通人间、梦境和鬼界,使之始终围绕着人物的生命轨迹将生活中难以言说的内容通透地表达出来。这一切可归结于刘震云对笑中含泪的审美追求,对民间立场的自觉坚守,以及对“理”的执着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日三秋》 刘震云 笑话艺术
下载PDF
刘震云小说《一日三秋》中“笑话”的荒诞建构
3
作者 林丽群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7期4-6,共3页
刘震云小说《一日三秋》以河南延津民俗“喷空”和叙述者六叔的画作为原型,聚焦爱讲笑话的延津人最终将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个笑料的荒诞故事,艺术地概括了“人生如笑话,笑话即人生”的荒诞现实。小说以人与世界离异的哲思为起点,表现... 刘震云小说《一日三秋》以河南延津民俗“喷空”和叙述者六叔的画作为原型,聚焦爱讲笑话的延津人最终将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个笑料的荒诞故事,艺术地概括了“人生如笑话,笑话即人生”的荒诞现实。小说以人与世界离异的哲思为起点,表现了人类生存的普遍荒诞;用“看/被看”视角,书写“荒诞与被荒诞”的人生现实;以笑话寓荒诞,以轻松对严肃,使小说具有一种“悲喜剧”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日三秋》 荒诞 “看/被看” 悲喜剧
下载PDF
论刘震云《一日三秋》中的“复魅”叙事
4
作者 桑靖博 《文教资料》 2024年第3期19-21,共3页
刘震云的“故乡”系列小说已经呈现出“复魅”的叙事特征,在《一日三秋》中,刘震云对神秘主义元素的“复魅”更为深层和多元,他不仅书写了托梦、上身等种种非常态的现象,还塑造了具备通灵能力的人和有灵性的动物等。在这部小说中,刘震... 刘震云的“故乡”系列小说已经呈现出“复魅”的叙事特征,在《一日三秋》中,刘震云对神秘主义元素的“复魅”更为深层和多元,他不仅书写了托梦、上身等种种非常态的现象,还塑造了具备通灵能力的人和有灵性的动物等。在这部小说中,刘震云放弃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而选择谈神论鬼,使小说叙事突破了客观现实的限制而呈现出鲜明的“魅性”。通过“复魅”叙事,作者更好地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思索,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充满神秘氛围的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复魅”
下载PDF
论刘震云《一日三秋》中的苦难叙事
5
作者 王梅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8期19-21,共3页
不同于以往新写实主义作品的创作,刘震云的《一日三秋》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苦难的“笑话”世界,这个世界由人、兽、鬼构成,交织着荒诞神秘的色彩。从《一日三秋》的苦难叙事入手,体味作品双重叙事进程下的生存苦难,探究文本流浪叙事... 不同于以往新写实主义作品的创作,刘震云的《一日三秋》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苦难的“笑话”世界,这个世界由人、兽、鬼构成,交织着荒诞神秘的色彩。从《一日三秋》的苦难叙事入手,体味作品双重叙事进程下的生存苦难,探究文本流浪叙事模式下的精神苦难,了解作者关于苦难的审美体验,有利于挖掘作品独特的文本价值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苦难叙事
下载PDF
刘震云:从《一句顶一万句》到《一日三秋》 被引量:5
6
作者 孙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70,共7页
刘震云以反雅化的文体,点化出生活的荒谬性与不可理喻性,在非士大夫化的风俗图里,勾勒出芸芸众生不测的命运轨迹。与前期的写实性的文本不同,刘震云近期创作呈现出以写意为主的审美特点,这种转变,增加了对于存在的一种神秘性体味的色彩。
关键词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一日三秋》 反雅化
下载PDF
继承与开创:“延津叙事”的审美新建构——论刘震云长篇小说《一日三秋》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振华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刘震云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新写实系列、故乡系列、“说话”系列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长篇小说《一日三秋》继承了“延津叙事”的优秀品格并有了开创性的审美建构:小说深度描摹了乡土卑微者的“精神肖像”;叙事以“... 刘震云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新写实系列、故乡系列、“说话”系列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长篇小说《一日三秋》继承了“延津叙事”的优秀品格并有了开创性的审美建构:小说深度描摹了乡土卑微者的“精神肖像”;叙事以“笑话”纽结乡土的人伦、人心、情感和命运;文本体现了细微、日常而又绵远、浩阔的民间叙事诗学;创作实现了传统性、乡土性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叙事榫合且逻辑自洽。小说以非启蒙的民间立场聚焦乡土中国的民间生活和底层民众的心灵真相,是作家继获茅奖的《一句顶一万句》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当代文学力作,也是“中国生活”“中国气象”的别样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延津叙事 民间性 叙事诗学
下载PDF
“讲故事的人”——记忆诗学与《一日三秋》
8
作者 张明 赵树勤 《阴山学刊》 2023年第1期48-53,共6页
《一日三秋》作为刘震云的新作,延续其一贯的“生活流”叙事方略,但又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质。人物在漂泊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在,延展出在路上的漂泊故事。文本的情节讲述,则在多重互文中体现出互鉴的戏仿故事。笑料的充斥,让生活的表... 《一日三秋》作为刘震云的新作,延续其一贯的“生活流”叙事方略,但又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质。人物在漂泊中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在,延展出在路上的漂泊故事。文本的情节讲述,则在多重互文中体现出互鉴的戏仿故事。笑料的充斥,让生活的表象赋形为笑书,内里的虚无却折射出反讽的悲喜故事。三者审美品格的互参,让“讲故事的人”派生出因时间距离的拉开而获得记忆的复活与增殖,形成饶有风味的记忆诗学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记忆诗学
下载PDF
“一地鸡毛”“巧合”“话痨”及“拧巴”--以《一日三秋》为例谈刘震云小说的几个关键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小波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6期188-194,共7页
刘震云的小说创作具有风格的恒定性,《一日三秋》将此又一次集中呈现了出来,这些风格可提炼为几个关键词:“一地鸡毛”“巧合”“话痨”及“拧巴”。《一日三秋》继续书写普通个体的生活遭遇,仍然秉持了“新写实主义”的“一地鸡毛”式... 刘震云的小说创作具有风格的恒定性,《一日三秋》将此又一次集中呈现了出来,这些风格可提炼为几个关键词:“一地鸡毛”“巧合”“话痨”及“拧巴”。《一日三秋》继续书写普通个体的生活遭遇,仍然秉持了“新写实主义”的“一地鸡毛”式书写。小说在生活流的叙事架构中经过了高度提炼,使文本极具戏剧化,呈现出高度的“巧合”。《一日三秋》延续了“说话”主题,人物不停地言说,尝试交流,达到“话痨”的地步,但交流的结果却是无效的。最终小说形成一种独特的叙述风格:“拧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一地鸡毛” “巧合” “话痨” “拧巴”
下载PDF
“不笑不话不成世界”--《一日三秋》论札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6期183-187,共5页
刘震云的长篇新作《一日三秋》,由人及面地叙写离开延津的人对延津的惦念,以及延津人之间“一句顶一万句”的托付,而这惦念和托付里隐伏着的依然是中国人都能感知兴会的世情。小说以笑话立意,并将笑话视为洞见人性的机关,在由一则又一... 刘震云的长篇新作《一日三秋》,由人及面地叙写离开延津的人对延津的惦念,以及延津人之间“一句顶一万句”的托付,而这惦念和托付里隐伏着的依然是中国人都能感知兴会的世情。小说以笑话立意,并将笑话视为洞见人性的机关,在由一则又一则的笑话串联的生死录中记下中国人关于生命悲喜体悟的“脉案”。小说在叙事上复归民间和传统,不但将人兽鬼神等量齐观,而且叙事结构灵活,叙事时间自由,首尾相贯,前伏后应,充溢着鲜活流动的生命感,体现了中国叙事的深广底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笑话 中国叙事 世情
下载PDF
多维存在中的精神向度——评刘震云新作《一日三秋》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芃昊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2-37,共6页
在新作《一日三秋》中,刘震云的笔触再次回归故乡,并在魔幻现实主义的框架下建构了一个关于生存与命运的延津神话。作者在"一日三秋"的隐喻中,展演着人物在"故乡与他乡""虚幻与现实""欢笑与严肃&qu... 在新作《一日三秋》中,刘震云的笔触再次回归故乡,并在魔幻现实主义的框架下建构了一个关于生存与命运的延津神话。作者在"一日三秋"的隐喻中,展演着人物在"故乡与他乡""虚幻与现实""欢笑与严肃"多维存在维度中的生命体验,并在其中展现出建构主体间性与人性本真、聚焦生命关怀、以"笑谈"突围荒诞的精神向度,让小说在魔幻、荒诞、幽默的叙述外衣下,呈现出别有意味的包容与悲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存在 主体间性 本真性 喷空 笑话
下载PDF
刘震云《一日三秋》空间诗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增凯 《南腔北调》 2023年第1期60-67,共8页
刘震云长篇小说《一日三秋》中的人物,为生活奔波却都活成了笑话,小说在展开过程中呈现了大量的空间样貌。本文运用空间理论对小说进行阐发,从人物存在角度归纳出凡人的地理空间和鬼神的异质空间这两种空间形态,建构出并置的空间地图;... 刘震云长篇小说《一日三秋》中的人物,为生活奔波却都活成了笑话,小说在展开过程中呈现了大量的空间样貌。本文运用空间理论对小说进行阐发,从人物存在角度归纳出凡人的地理空间和鬼神的异质空间这两种空间形态,建构出并置的空间地图;另一方面,人物之间的错综关系构成权力空间建构的基础,人物主体成为空间关系抽象的能指符号,在人物的行动中,小说展现出花二娘异质空间的支配地位和其他空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从刘震云的小说中总结出一条地理空间—权力空间分析的经验路径,以期为中国当代小说的空间书写提供一点儿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权力 《一日三秋》 并置
下载PDF
魔幻现实的面孔与黑色幽默的调性——论刘震云《一日三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旨归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昊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30-35,共6页
在新作《一日三秋》中,刘震云一方面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建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非理性空间,让读者在视觉化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人生哲思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脉动,一方面又通过黑色幽默的笔调和拧巴式的语言风格在小说中营构出一幅悲喜交... 在新作《一日三秋》中,刘震云一方面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建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非理性空间,让读者在视觉化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人生哲思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脉动,一方面又通过黑色幽默的笔调和拧巴式的语言风格在小说中营构出一幅悲喜交织的现实生活图景,这些错综复杂的叙事技巧和艺术形式从多个维度展现了荒诞庸常、芜杂拧巴的人生百态和“一日三秋”的生活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魔幻现实主义 黑色幽默
下载PDF
刘震云《一日三秋》多重主题书写
14
作者 陈玉莲 《文存阅刊》 2023年第3期22-24,共3页
刘震云以新写实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小说著称于文坛,其长篇小说新作《一日三秋》是作家对故乡和人生的多维反思,以笑话结构全书,以冷幽默消解严峻,书写出人类的生存本相。本文从死亡、命运、人性三个方面探讨小说的多重主题,发掘了作家对... 刘震云以新写实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小说著称于文坛,其长篇小说新作《一日三秋》是作家对故乡和人生的多维反思,以笑话结构全书,以冷幽默消解严峻,书写出人类的生存本相。本文从死亡、命运、人性三个方面探讨小说的多重主题,发掘了作家对死亡坦然从容、幽默戏谑的态度;肯定了普通民众积极与命运作抗争、追求理想生活方式的自由精神;深刻剖析了本真的人性,揭示出人的存在状态和精神困境。该作多重主题的创作动因与作家童年时代深刻的死亡记忆、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入体察联系紧密。对刘震云《一日三秋》多重主题的探究,将拓展新作的阐释维度,丰富和完善作家作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主题 动因 价值
下载PDF
绵延之时与意态直观下的存在场域——刘震云小说《一日三秋》中的笛声内涵探析
15
作者 刘羽倩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7-29,共3页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笛子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常与思乡、思归等内涵相联系。在刘震云小说《一日三秋》中,笛声是贯穿主人公陈明亮一生的意象。它不仅承继了笛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的思乡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成为一种意识流的表达...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笛子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常与思乡、思归等内涵相联系。在刘震云小说《一日三秋》中,笛声是贯穿主人公陈明亮一生的意象。它不仅承继了笛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的思乡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成为一种意识流的表达。在陈明亮的悠扬笛声中,主人公的意识活动通过音乐的形式以类似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分析的方式得以具象化的传达。利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不仅内时间意识的绵延特性被自然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关于存在之思的内容也以一种非理性的“意态直观”的方式展现给了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绵延 意态直观 存在
下载PDF
故乡情结中的反思--论刘震云的《一日三秋》
16
作者 钱滢 《南腔北调》 2023年第3期92-96,共5页
纵观刘震云小说中人物的故乡情结,常常呈现出复杂、矛盾的特征。刘震云的新作《一日三秋》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与以往作品一样展现了都市离乡人复杂的故乡情结。不同的是,《一日三秋》实现了对现代社会中的乡土反思,并展现出在... 纵观刘震云小说中人物的故乡情结,常常呈现出复杂、矛盾的特征。刘震云的新作《一日三秋》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与以往作品一样展现了都市离乡人复杂的故乡情结。不同的是,《一日三秋》实现了对现代社会中的乡土反思,并展现出在写作模式上由实到虚的嬗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故乡 反思 魔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俗世中的荒诞传奇——论刘震云《一日三秋》
17
作者 杨世全 《南腔北调》 2023年第10期33-39,共7页
在《一日三秋》中,刘震云承接其幽默叙事风格,以笑话作为全书的表层主线,而笑话中隐藏的被迫、恐惧、不得已等感受则作为小说的暗线,同时作为幽默的反面,揭露环境的荒诞与非自主生活的悲剧性,表现小人物在大环境中自相矛盾的生活方式。... 在《一日三秋》中,刘震云承接其幽默叙事风格,以笑话作为全书的表层主线,而笑话中隐藏的被迫、恐惧、不得已等感受则作为小说的暗线,同时作为幽默的反面,揭露环境的荒诞与非自主生活的悲剧性,表现小人物在大环境中自相矛盾的生活方式。在书写这一喜剧与悲剧同构的故事时,刘震云在情节、人物、结构等方面均有意识地向中国古代传奇靠拢,但其一以贯之的白描式叙述使得其在靠近传奇叙事的同时,用琐碎与重复等方式达到反传奇叙事的效果,构成了一部荒诞的民间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悲剧 传奇
下载PDF
一日为欢,三秋为笑——评刘震云《一日三秋》
18
作者 马佳辰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4-47,共4页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日三秋》借用“中国套盒”式的叙事方式,让小说在“画”“梦”与现实的层层镶嵌中展开。小说以“花二娘”为引,以“笑话”为线索,在诸多“笑话”与“戏言”的缠绕中将叙述延伸至有关延津的“城”与“人”的探讨。其...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日三秋》借用“中国套盒”式的叙事方式,让小说在“画”“梦”与现实的层层镶嵌中展开。小说以“花二娘”为引,以“笑话”为线索,在诸多“笑话”与“戏言”的缠绕中将叙述延伸至有关延津的“城”与“人”的探讨。其中,在“拧巴”与“绕”的言词风格背后,折射出作家对“闲”与“谐”的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与现代文学技法的有机融合。小说也因此在闲中带雅、谐中含实、亦幻亦真的情调中达至对世情人生“情与悲”的深度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延津叙事 笑话
下载PDF
传奇小说的文体探索与现实关怀——试论《一日三秋》
19
作者 陈紫鑫 《新乡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6-28,共3页
“传奇”叙事一直或隐或显地存在于中国文学之中。《一日三秋》中,刘震云巧妙地利用了传奇故事,以“笑”与“笑话”为中心,打造出一个变形的世界,着意塑造了一批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还原了一个更深层的精神民间。刘震云以荒诞的叙事方... “传奇”叙事一直或隐或显地存在于中国文学之中。《一日三秋》中,刘震云巧妙地利用了传奇故事,以“笑”与“笑话”为中心,打造出一个变形的世界,着意塑造了一批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还原了一个更深层的精神民间。刘震云以荒诞的叙事方式勾勒出底层人民的生活,并揭示出这样一个现实——底层百姓以“笑”来消解严肃、化解问题的方式看似荒唐可笑,但却是藏着“血与泪”的生存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一日三秋》 传奇小说 现实关怀
下载PDF
论《一日三秋》中的孤独与救赎
20
作者 乔丽娇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1期4-6,共3页
刘震云在《一日三秋》中继续了《一句顶一万句》中孤独主题的书写,主人公明亮从童年时期开始便长期处于一种无人言说的孤独境地之中,成年之后发生的种种事情更是加剧了这种孤独。对此明亮也没有放弃,而是始终走在寻找救赎的路上,他找到... 刘震云在《一日三秋》中继续了《一句顶一万句》中孤独主题的书写,主人公明亮从童年时期开始便长期处于一种无人言说的孤独境地之中,成年之后发生的种种事情更是加剧了这种孤独。对此明亮也没有放弃,而是始终走在寻找救赎的路上,他找到了伦理关系、动物和与人密切相关的物件、梦中的花二娘,通过与它们的共鸣和倾诉,明亮终于完成了对孤独的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日三秋》 孤独 救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