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星”与“偶像崇拜”——从心理学层面读解《一面》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长青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心理学 《一面》 鲁迅 中学 语文教学 阅读指导
下载PDF
课文《一面》修改失误例谈
2
作者 朱永芳 邵建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4,共1页
“文章不厌百回改”,虽说文章越改越好,但也不是绝对的。“更好乃恰好之怨对”,真理跨出去一步也就成了谬误。改“过头”了,则欲益反损,就会出现“改而谬”“工愈拙”的难堪现象。
关键词 《一面》 修改 课文 文章
下载PDF
精益求精 更上层楼——摭谈课文《一面》的修改艺术
3
作者 邵建新 朱永芳 《写作(中)》 2011年第7期26-28,共3页
回忆性散文《一面》是阿累应约为黎烈文主编的《中流》月刊纪念鲁迅逝世专号而作。写于1936年10月。它以小见大。是鲁迅纪念文章里很有特色的一篇。后收入《鲁迅先生纪念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10月19日初版)。
关键词 《一面》 文化生活出版社 艺术 修改 课文 求精 精益 纪念文章
下载PDF
重其所重 略其所略 实践语言——《一面》教学评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罗秋兰 《广西教育》 2017年第33期57-57,63,共2页
本文以《一面》课堂教学为例,抓住外貌描写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瘦",学习学法迁移。教师执教略读课文时要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注重学习文章语言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 《一面》 教学 评析
下载PDF
以课程意识驱动语文教材解读—以《一面》文本分析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美廷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7年第9期84-85,共2页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非常清晰地认识到我国语文教材“文选型”的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指出,所谓“文选型”语文教材,就是指“以所选范文作为主体的一种教材类型”。当我们认同“进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时.
关键词 教材解读 语文教材 文本分析 《一面》 课程意识 华东师范大学 语文教学 选型
下载PDF
活用课文指导学生描写人物外貌——以《一面》教学为例
6
作者 罗秋兰 《广西教育》 2017年第1期82-82,共1页
本文以教学《一面》为例,论述指导学生在情节发展处、为表现特征时、于情感交融处和有粗有略地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关键词 人物外貌 《一面》 教学
下载PDF
《一面》的简析与教学
7
作者 季村杨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81-83,共3页
《一面》是一篇文笔生动,主题感人的回忆文章。作者阿累以激动与崇敬的心情,追忆了与鲁迅先生偶尔见过一面的难忘情景,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工人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劳动人民对鲁迅先生的由衷的崇敬与爱戴。 这篇文... 《一面》是一篇文笔生动,主题感人的回忆文章。作者阿累以激动与崇敬的心情,追忆了与鲁迅先生偶尔见过一面的难忘情景,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工人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劳动人民对鲁迅先生的由衷的崇敬与爱戴。 这篇文章,全文共二千多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写鲁迅与作者偶然“一面”的经过。第二部分(从“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到结尾),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面》 教学 回忆文章 青年工人 社会底层 劳动人民 鲁迅 作者
下载PDF
楹联入文读《一面》
8
作者 徐宝剑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楹联 《一面》 阿累 回忆性散文 初中 语文教学
下载PDF
《一面》:“死”字蕴情探微
9
作者 刘盛云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课文赏析 《一面》 “死”字 内涵
下载PDF
巧用数字析《一面》
10
作者 张祺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一面》 教学方法 数字分析
下载PDF
反复强化而绝不雷同——谈《一面》中的鲁迅外貌描写
11
作者 陈建舟 《学语文》 2001年第6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一面》 阿累 叙事散文 鲁迅 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
下载PDF
以己昏昏 焉能使人昭昭——《一面》教学反思
12
作者 疏大四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11期22-23,共2页
《一面》可谓一篇“古老”的课文,也是一篇常考、易考的篇目。因而,很多教师在讲这篇课文时,表现得小心翼翼,总想极尽所能将文章讲细讲透。记得我上中学时也曾学过此文。至今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在黑板上抄了很多赏析的语句。... 《一面》可谓一篇“古老”的课文,也是一篇常考、易考的篇目。因而,很多教师在讲这篇课文时,表现得小心翼翼,总想极尽所能将文章讲细讲透。记得我上中学时也曾学过此文。至今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在黑板上抄了很多赏析的语句。其中,对于文中几个特殊的称呼“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等词的理解,记忆犹新。记得当时老师也没有让我们过多思考,只是让我们抄下来,抓紧时间背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面》 教学反思 “同志” “朋友” 课文 老师 教师 文章
下载PDF
永恒的“一面”——站在教学之外读《一面》
13
作者 章世梅 《语文知识》 2014年第11期18-19,共2页
站在讲台边的时间长了,很多时候便把自己约束在一个框框当中,对许多经典文本的解读也越来越固定化、程式化,当这种符合考试要求但却难以见到进步的答案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教师面前,且教师甚至还没有感觉到时,笔者以为这样的职业取... 站在讲台边的时间长了,很多时候便把自己约束在一个框框当中,对许多经典文本的解读也越来越固定化、程式化,当这种符合考试要求但却难以见到进步的答案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教师面前,且教师甚至还没有感觉到时,笔者以为这样的职业取向是令人恐惧的,因为无法想象数十年站在讲台上重复某一种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相反,如果对于某一经典文本的解读能够日有所进,哪怕是年进一寸,那也是一种成长与收获。笔者常常想,如果不是教师,我们读到那些文本,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现以《一面》为例,谈谈笔者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面》 教学 经典文本 职业取向 固定化 程式化 教师 讲台
下载PDF
《一面》微型教案
14
作者 金珮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3年第6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一面》 微型教案 高中 语文教学 教学过程 反馈练习 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
下载PDF
再读《一面》
15
作者 张海燕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6年第12期38-40,共3页
子曰“温故而知新”,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而言,温故是必修的功课,知新却是未必,因为强大的应试压力的存在,语文课堂早已经被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模式化了,此过程其实是与“知新”二字渐行渐远。但读《一面》这篇课文带来的认知感受,... 子曰“温故而知新”,对于一线语文教师而言,温故是必修的功课,知新却是未必,因为强大的应试压力的存在,语文课堂早已经被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模式化了,此过程其实是与“知新”二字渐行渐远。但读《一面》这篇课文带来的认知感受,对于笔者来说却是个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面》 语文教师 参考答案 标准答案 语文课堂 模式化 压力 应试
下载PDF
巧用数字析《一面》
16
作者 张棋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0年第5期4-5,共2页
关键词 《一面》 中学 语文教学 课文分析 激励 《毁灭》
下载PDF
《一面》与《旧上海的四个瞬间》(节选)比较训练
17
作者 闫永锋 《初中数语外辅导(初中版)》 2005年第1期48-49,共2页
在阅读记叙文时,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是最常见的;在写作记叙文时,也经常会用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那么,运用第一人称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局限性?运用第三人称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局限性?何时该用第一人称?何时该用第三人称?让我们比... 在阅读记叙文时,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是最常见的;在写作记叙文时,也经常会用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那么,运用第一人称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局限性?运用第三人称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局限性?何时该用第一人称?何时该用第三人称?让我们比较阅读《一面》和《旧上海的四个瞬间(节选)》这两篇文章,相信你会有所悟,有所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面》 《旧上海的四个瞬间》 记叙文 比较阅读 专项训练 初中 语文 参考答案
下载PDF
一面之缘影响一生——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面》内容解读
18
作者 刘宁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3年第9期21-21,共1页
《一面》是阿累在1936年10月鲁迅去世时写的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阿累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但时隔四年却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而且终生难忘。他究竟难忘鲁迅先生的什么呢?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 《一面》是阿累在1936年10月鲁迅去世时写的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阿累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但时隔四年却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而且终生难忘。他究竟难忘鲁迅先生的什么呢?毛泽东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以笔为武器,向着敌人冲锋陷阵。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在当时,鲁迅是有志青年的偶像和精神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面》 六年级 人教版 中华民族新文化 解读 内容 上册 毛泽东评价
下载PDF
《一面》点示阅读
19
作者 黄敏 《现代中学生(初中学习版)》 2017年第5期7-10,共4页
一九三二年,就是一·二八那年的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心里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 一九三二年,就是一·二八那年的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心里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示阅读 《一面》 汽车公司 虹口公园 《毁灭》 中午
下载PDF
普通人视野中的鲁迅形象——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与《一面》
20
作者 海南大学文学院 《小学语文》 2010年第10期58-59,共2页
对于鲁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毛泽东主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 对于鲁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毛泽东主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写有“民族魂”的旗帜。此后,产生了大量纪念缅怀鲁迅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普通人 《一面》 鲁迅形象 中国历史 封建社会 现代中国 毛泽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