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析庞迪我的《七克》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幼文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9,共8页
本文对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的名著《七克》作了详尽的分析,认为《七克》是部宗教伦理著作,其所讲述的道德内容是由人与神和人与人关系两个部分组成,既有适合儒学的部分,又有与儒学完全不同的新内容。
关键词 庞迪我 《七克》 宗教伦理 神仙信仰 儒学
原文传递
《畸人十篇》和《七克》中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德正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远在明末,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就已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传到中国。这些著述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庞迪我(P.Did,dePantoja,1571—1618年)的《七克》和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的《畸人十篇》。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所著《七克》初版于160... 远在明末,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就已通过耶稣会士的著述传到中国。这些著述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庞迪我(P.Did,dePantoja,1571—1618年)的《七克》和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的《畸人十篇》。西班牙传教士庞迪我所著《七克》初版于160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人十篇》 《七克》 传教士 文化
原文传递
晚明内阁阁臣郑以伟与西学
3
作者 陈拓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0,共8页
1601年利玛窦进入北京,中国士人多乐与之游,郑以伟即其中之一。郑以伟与徐光启同年入阁,在晚明西学东渐中的角色长期被忽视。文章首先对郑以伟的生平、著述,及其与传教士的交往过程进行爬梳;其次,对集中体现郑以伟西学观的《泰西水法》... 1601年利玛窦进入北京,中国士人多乐与之游,郑以伟即其中之一。郑以伟与徐光启同年入阁,在晚明西学东渐中的角色长期被忽视。文章首先对郑以伟的生平、著述,及其与传教士的交往过程进行爬梳;其次,对集中体现郑以伟西学观的《泰西水法》《七克》二序,进行教内、教外版本互证和文本细读。序中他一方面赞扬了水器的民生价值和“七克”维持世教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自诩为传教士的诤友,与原书著译者熊三拔、庞迪我进行商榷,例如将宗教与科学置于对等地位,质疑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并认为天主教“七克”不如周敦颐“主静”说触及根本。这些分歧导致了教内版本对二序文字的篡改,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与文本的多层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以伟 利玛窦 《泰西水法》 《七克》
下载PDF
Zdenek Fibich's opera Hedy as a "Czech Tristan" Between Wagnerism and Verismo
4
作者 Jiri Kopecky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10期617-628,共12页
Fibich's opera Hedy (premiered in 1896) was received as a succesfull work, although many reviewers did not know how to call the prevailing style (mixture ofwagnerianism, Grand opera, verismo exotico, the second Do... Fibich's opera Hedy (premiered in 1896) was received as a succesfull work, although many reviewers did not know how to call the prevailing style (mixture ofwagnerianism, Grand opera, verismo exotico, the second Don Giovanni composed for Prague because of reminiscences on Mozart's dramma giocoso). It is not uneasy to find clear musical hints on Puccini in Fibich's next opera Sarka (premiered 1897), but it was already in Hedy where drastic and geographically clearly determined subject was mixed with Wagnerian gesture of love extasy, which is everywhere and endless. Obviously, Fibich, as a mature artist, was able to connect rules of both Czech declamation and contemporary veristic fashion. This study tries to identify main stylistic features which shaped Fibich's fifth opera, and analyses receptive expectations from the side of Czech audience and its influence on Fibich's opera 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den6k Fibich Lord Byron the 19th century opera
下载PDF
尊主畏天,克傲修德——庞迪我对王徴天主教思想之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欣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82,共4页
本文主要以庞迪我的《七克》与王徴的《畏天爱人极论》为研究文本,在晚明的时代语境下,从中探赜出二人思想的相似及会通之处,通过庞迪我对王徴思想及信仰的影响,归纳出王徴天主教的核心义理,其思想呈现出尊识天主从而畏天爱人,以谦克傲... 本文主要以庞迪我的《七克》与王徴的《畏天爱人极论》为研究文本,在晚明的时代语境下,从中探赜出二人思想的相似及会通之处,通过庞迪我对王徴思想及信仰的影响,归纳出王徴天主教的核心义理,其思想呈现出尊识天主从而畏天爱人,以谦克傲故重仁修德的思想特色,并了解西方天主教思想在晚明时期的传播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克》 《畏天爱人极论》 庞迪我
原文传递
谢文洊与西学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耘华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8,共8页
文章对清初江右“程山之学”的创始人谢文涛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经由教徒刘凝而达成的;论文根据新的材料对刘凝的生卒年代及入教时间进行考辨,并就二者的“上帝观”之异同提出了新的看法,然后结... 文章对清初江右“程山之学”的创始人谢文涛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经由教徒刘凝而达成的;论文根据新的材料对刘凝的生卒年代及入教时间进行考辨,并就二者的“上帝观”之异同提出了新的看法,然后结合《日录》的材料,对《七克》与谢氏思想的内在相通之处做出了细致的比较论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文涛 刘凝 西学 《七克》
原文传递
谈金尼阁口授、张赓笔传的伊索寓言《况义》——明代中译《伊索寓言》史话之三 被引量:3
7
作者 戈宝权 《中国比较文学》 1986年第1期272-290,共19页
在明代翻译介绍伊索寓言的历史上,我们现在知道最早的是意大利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他在《畸人十篇》(1608)一书中介绍了厄琐伯(即伊索)的名字和言行,并引用过他的几则寓言;其次就是西班牙的耶稣会士庞迪我,他在《七克》(1614)一书中也介... 在明代翻译介绍伊索寓言的历史上,我们现在知道最早的是意大利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他在《畸人十篇》(1608)一书中介绍了厄琐伯(即伊索)的名字和言行,并引用过他的几则寓言;其次就是西班牙的耶稣会士庞迪我,他在《七克》(1614)一书中也介绍过几则伊索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尼阁 周启明 庞迪我 《七克》 罗念生 况义 伊索寓言 埃索波斯故事集成 耶稣会士 《伊索寓言》
原文传递
谈庞迪我著作中翻译介绍的伊索寓言——明代中译伊索寓言史话之二 被引量:3
8
作者 戈宝权 《中国比较文学》 1985年第1期292-305,共14页
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和发现,我们知道早在明代万历和天启年间,也就是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伊索寓言就由从欧洲来我国宣传天主教的耶稣会士翻译介绍过来。其中最早的是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他在《畸人十篇》(1608)一书中把伊索的名字... 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和发现,我们知道早在明代万历和天启年间,也就是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伊索寓言就由从欧洲来我国宣传天主教的耶稣会士翻译介绍过来。其中最早的是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他在《畸人十篇》(1608)一书中把伊索的名字译为厄琐伯,并翻译介绍了他的三四则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索寓言 埃索波斯故事集成 庞迪我 《七克》 狐狸 翻译
原文传递
“中学西传”之滥觞——17—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出版作品探究
9
作者 魏京翔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17—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出版的作品堪称"中学西传"之滥觞,其数量之巨蔚为大观,对彼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描摹。西班牙耶稣会士庞迪我刊行《七克》一书,以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为前提,指出人性中的七宗罪恶,试图使基督... 17—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出版的作品堪称"中学西传"之滥觞,其数量之巨蔚为大观,对彼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描摹。西班牙耶稣会士庞迪我刊行《七克》一书,以中西文化的契合点为前提,指出人性中的七宗罪恶,试图使基督救世的思想渗入人心。全书内容生动,富有哲理,不仅对明末知识分子阶层影响颇大,而且还远播日本,成为欧洲早期汉学的重要先驱著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士作品 庞迪我 《七克》 中学西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