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粲与五言诗的成熟——兼证《七哀诗》、《杂诗》的写作时间 被引量:10
1
作者 木斋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5,共5页
王粲《七哀诗》三首和《杂诗》都是建安十四年之后的作品。他在建安十四年之前的现存诗作,都是杂 言诗和四言诗;而其现存的五言诗作,全部是建安十四年之后的作品。王粲建安十四年之前的四言诗作尚属汉音, 建安十四年之后的五言诗作则纯... 王粲《七哀诗》三首和《杂诗》都是建安十四年之后的作品。他在建安十四年之前的现存诗作,都是杂 言诗和四言诗;而其现存的五言诗作,全部是建安十四年之后的作品。王粲建安十四年之前的四言诗作尚属汉音, 建安十四年之后的五言诗作则纯乎魏响。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大体上来说,从建安十四年至十六年是"汉音"与"魏 响"的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粲 建安十四年 《七哀诗》 《杂诗》
下载PDF
从关联和织综的角度赏析中国古诗英译——以赵彦春英译曹植《七哀诗》为例
2
作者 吕丽荣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7期111-113,共3页
中国古诗英译在翻译界向来都是一个热点,但同时也是难点。学者们对中国古诗英译的研究也在不同的领域和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成果。但是以赵彦春教授在《翻译学归结论》中提出的关联和织综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中国古诗英译在翻译界向来都是一个热点,但同时也是难点。学者们对中国古诗英译的研究也在不同的领域和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成果。但是以赵彦春教授在《翻译学归结论》中提出的关联和织综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却是很少的。所以,从关联原则和织综的角度对中国古诗英译进行赏析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与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古诗英译的研究,并对中国古诗歌翻译与鉴赏提供指导。文章从关联和织综的角度对中国古诗英译进行分析,并以赵彦春教授英译曹植的《七哀诗》为例进行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英译 关联 织综 赵译曹《七哀诗》
下载PDF
曹植《七哀诗》对《离骚》“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的接受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佳利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从发迹到成熟的重要抒情方式。比兴发源于《诗经》,其中"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则发端于屈原时期的《离骚》。屈原借"香草"与"美人"两大意象比喻系统,抒发内心深厚而又复杂的情感... 比兴手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从发迹到成熟的重要抒情方式。比兴发源于《诗经》,其中"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则发端于屈原时期的《离骚》。屈原借"香草"与"美人"两大意象比喻系统,抒发内心深厚而又复杂的情感。到了魏晋时期,依旧延续这一传统,将比兴手法运用的更加灵活多变,尤其是曹植的诗歌。而《七哀诗》又是借美人自喻的典型诗篇。关注"香草美人"手法的发展问题,对研究诗歌比兴手法的传承与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就"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简要分析曹植的《七哀诗》对《离骚》比兴手法的接受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香草美人” 《七哀诗》 比兴
下载PDF
《七哀诗》考论
4
作者 田冬梅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6期4-5,共2页
<七哀诗>是汉末的乐府新题,唐人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说:"<七哀>,起于汉末."据现有资料记栽,王粲始作<七哀诗>,但是否为其始创,无从考辨.关于"七衰"名称的含义说法不一,本文试从佛教与... <七哀诗>是汉末的乐府新题,唐人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中说:"<七哀>,起于汉末."据现有资料记栽,王粲始作<七哀诗>,但是否为其始创,无从考辨.关于"七衰"名称的含义说法不一,本文试从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方面论证其含义,进而分析<七哀诗>内容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哀诗》
下载PDF
《七哀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品鉴
5
作者 张淑琴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第22期22-23,共2页
《七哀诗》是于汉末才出现的新兴题材,在目前已知的《七哀诗》作品中,汉代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七哀诗》出现最早。《七哀诗》照应了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与宫廷的朝歌夜弦、富丽堂皇不同,民众的生活是具有烟火气息的。从汉代的王... 《七哀诗》是于汉末才出现的新兴题材,在目前已知的《七哀诗》作品中,汉代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七哀诗》出现最早。《七哀诗》照应了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与宫廷的朝歌夜弦、富丽堂皇不同,民众的生活是具有烟火气息的。从汉代的王粲,到晋代的张载,再到唐代的夫妇,《七哀诗》的形式在不断地变化,内容和水平也在不断更新。《七哀诗》的成就在文学界是不容小觑的,它有着客观的记录,也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本文通过分析《七哀诗》的具体作品,探讨这类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哀诗》 思想内容 艺术品鉴 表现形式
下载PDF
悲愤的古道游子——解读王粲《七哀诗》(其一)
6
作者 张永祥 《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第27期24-24,共1页
王粲(公元一七七年——公元二一七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出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他生活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环境中,有“文若春华,思若泉涌,发言可咏,下笔成篇”的良好天赋和卓绝才华。在文学上,... 王粲(公元一七七年——公元二一七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出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他生活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环境中,有“文若春华,思若泉涌,发言可咏,下笔成篇”的良好天赋和卓绝才华。在文学上,诗赋皆工,成绩斐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哀诗》 王粲 解读 游子 古道 悲愤 社会环境 高平
下载PDF
从《文选·七哀诗》看魏晋士人的乱世情怀与家国理想
7
作者 杨波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8-13,共6页
萧统《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其中收录《七哀诗》5首(曹植1首,王粲2首,张载2首)。这几首同题诗歌的创作者身份不同,内容有异,但都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体验与思考,分别代表了贵族公子式的个人感伤、文学侍臣的痛苦... 萧统《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其中收录《七哀诗》5首(曹植1首,王粲2首,张载2首)。这几首同题诗歌的创作者身份不同,内容有异,但都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体验与思考,分别代表了贵族公子式的个人感伤、文学侍臣的痛苦言说和仁人志士的乱世悲歌,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文体文风的深刻影响。这些诗作表现出的主题倾向和创作风格,既抒发了魏晋士人浓郁深厚的乱世情怀,又充溢着积极进取的家国理想,具有较为鲜明的范式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哀诗》 魏晋士人 乱世情怀 家国理想
下载PDF
王粲《七哀诗》作年献疑
8
作者 张瑗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A17期82-89,共8页
《七哀》三首是王粲最负盛名的诗篇;对它的写作年代.研究者们大都认为前二首写于诗人在荆州时.
关键词 《七哀诗》 王粲 《七 写作年代 研究者
原文传递
曹植《七哀诗》与晋乐所奏《怨诗行》——献给曹植的镇魂歌
9
作者 柳川顺子 《乐府学》 2020年第1期265-275,共11页
在西晋王朝演奏的宫廷歌曲中,有一首楚调《怨诗行·明月》。这一乐府诗是基于曹植的《七哀诗》的诗句做了部分改编而成的。本文指出《怨诗行》与曹植《七哀诗》的不同并探明其改编的缘由,以论证“晋乐所奏《怨诗行》是献给陈思王曹... 在西晋王朝演奏的宫廷歌曲中,有一首楚调《怨诗行·明月》。这一乐府诗是基于曹植的《七哀诗》的诗句做了部分改编而成的。本文指出《怨诗行》与曹植《七哀诗》的不同并探明其改编的缘由,以论证“晋乐所奏《怨诗行》是献给陈思王曹植的镇魂歌”之见解是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调《怨行》 曹植《七哀诗》 西晋王朝 宫廷音乐 荀勖
原文传递
咏月诗话
10
作者 刘天虹 《教育艺术》 2007年第12期36-37,共2页
古往今来,月是人们喜爱和称颂的事物,是纯洁和高尚的象征。许多诗人把月作为歌咏的对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咏月诗,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邸东风·月出》)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 古往今来,月是人们喜爱和称颂的事物,是纯洁和高尚的象征。许多诗人把月作为歌咏的对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咏月诗,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邸东风·月出》)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相悦之情。《古诗十九首》里也有写得好的咏月诗,如“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写一个久客思家不能成寐的游子,面对皎皎月光,触动了思乡之情。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也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诗》)的诗句。南朝诗人谢灵运写了不少山水诗,其中《石门岩上宿》、《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等诗也是以月为歌咏对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十九首》 《七哀诗》 经》 歌总集 咏月 山水 谢灵运
下载PDF
七哀诗
11
作者 曹植 《中华活页文选(高一年级版)》 2009年第1期62-64,93,共4页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写实,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一类是象征,用真实的弃妇形象比作难伸大志的人臣——那些强烈期盼成就功名的臣子。如果不能获...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写实,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一类是象征,用真实的弃妇形象比作难伸大志的人臣——那些强烈期盼成就功名的臣子。如果不能获得君主的赏识任用,便无施展才能抱负之机.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闺怨诗大多含蓄委婉,通过写景状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七哀诗》 曹植
原文传递
末世悲歌 堪比文山——论伯颜子中其人其诗
12
作者 李军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5,共8页
伯颜子中是元末明初著名的遗民诗人。当明廷征聘者莅门之际,他饮鸩而死。其不仕新朝、不惜以死抗争的决绝态度,受到明清士大夫的赞扬,《明史》为之立传。本文对伯颜行踪有所考证,指出其在至正十八年后曾分别寓居岭南和进入广东帅幕。伯... 伯颜子中是元末明初著名的遗民诗人。当明廷征聘者莅门之际,他饮鸩而死。其不仕新朝、不惜以死抗争的决绝态度,受到明清士大夫的赞扬,《明史》为之立传。本文对伯颜行踪有所考证,指出其在至正十八年后曾分别寓居岭南和进入广东帅幕。伯颜子中曾将自己的诗歌结集,但散佚不传,存世仅14首诗。其诗以临终所作《七哀诗》最为著名,至哀至恸,清人称之为"沉痛郁结,令人不忍卒读",甚至有将其人其诗比于文天祥者。其余诗亦多抒发亡国之痛,有黍离麦秀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颜子中 《七哀诗》 遗民
原文传递
王粲:乱世诗人的命运三部曲
13
作者 陶易 《文史天地》 2019年第6期71-74,共4页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经过千余年的家弦户诵,早已成为亿万华夏儿女的心灵积淀,而'王粲登楼'这一去国怀乡的代名词,如今却并非为中国大众所熟知。台湾诗人何平鸟在题为《登楼》的诗中写道:'从容移步上层楼,四顾风...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经过千余年的家弦户诵,早已成为亿万华夏儿女的心灵积淀,而'王粲登楼'这一去国怀乡的代名词,如今却并非为中国大众所熟知。台湾诗人何平鸟在题为《登楼》的诗中写道:'从容移步上层楼,四顾风光逐海流。王粲登临怀故土,我惭空白少年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学 《七哀诗》
原文传递
七步成章
14
《天天爱学习(四年级)》 2016年第22期29-29,共1页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关键词 《七哀诗》 《白马篇》 《洛神赋》 三国时期 “三曹” 文学家 代表作 曹植
原文传递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洛阳邙山陵墓群漫谈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青峰 严辉 《文史知识》 CSSCI 2010年第6期81-85,共5页
唐代王建在《北邙行》中写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自汉代以来,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比皆是,如晋代张载的《七哀诗》:“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恭... 唐代王建在《北邙行》中写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自汉代以来,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比皆是,如晋代张载的《七哀诗》:“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恭文遥相望,原陵郁朊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邙山 洛阳 《七哀诗》 墓群 异曲同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