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德》《九功》与初唐郊庙乐的离合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文武 韩宁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6,共5页
《七德》《九功》是初唐时期两部著名的宫廷大型舞蹈,因其所配《庆善乐》《破阵乐》为唐太宗所作而备受推崇,高宗时曾被用于朝廷郊庙祭祀的文舞、武舞,但之后又被弃用。史书记载弃用的原因是《七德》"未入雅乐",《九功》"... 《七德》《九功》是初唐时期两部著名的宫廷大型舞蹈,因其所配《庆善乐》《破阵乐》为唐太宗所作而备受推崇,高宗时曾被用于朝廷郊庙祭祀的文舞、武舞,但之后又被弃用。史书记载弃用的原因是《七德》"未入雅乐",《九功》"不可降神"。《七德舞》所配《破阵乐》是军乐,其音乐性质不是雅乐,从所用乐器和表演服饰上可见。降神之礼自《周礼》已定,需"乐之六变",《九功舞》只有"一遍",显然与之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 《七德》 《九功》 雅乐 演变 降神
下载PDF
从三大乐舞看唐代雅俗乐舞的变迁 被引量:1
2
作者 薛鳗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7-49,64,共4页
中国乐舞自古就有雅俗的区分。本文以唐代三大乐舞介绍入手,逐步探讨民间乐舞和宫廷乐舞之间的关系。得出:雅俗乐舞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互相依托的关系,受政治、社会、文化氛围影响而转化。
关键词 唐代 《七舞》 《九功舞》 《上元舞》 雅乐
下载PDF
从《七德舞》与《立部伎》看白居易的“刺雅乐之替”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兴梅 《乐府学》 2012年第1期279-294,共16页
白居易的《七德舞》与《立部伎》都曾遭到后人的误读和诟病。本文从宫廷乐舞《七德舞》的产生与流变契入,考察《立部伎》的乐舞组成与艺术特色,在文献、乐舞、诗歌三个层面综合梳理的基础上,审视白居易"刺雅乐之替"的真正含... 白居易的《七德舞》与《立部伎》都曾遭到后人的误读和诟病。本文从宫廷乐舞《七德舞》的产生与流变契入,考察《立部伎》的乐舞组成与艺术特色,在文献、乐舞、诗歌三个层面综合梳理的基础上,审视白居易"刺雅乐之替"的真正含义及其合理性,并分析了这两首歌诗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七舞》 《立部伎》 雅乐之替
原文传递
民生多艰 权贵当道 贪腐横行 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
4
作者 刘后滨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8-80,共3页
贞观时期民心指数之高,在中国古代历史匕可谓空前唐太宗即位以后,连续三四年遭遇灾害与饥荒,老百姓没有把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化为怨气’唐宪宗元和年间(805~820年),大诗人白居易观赏了朝廷大典上表演的乐舞《七德舞》之后,有感... 贞观时期民心指数之高,在中国古代历史匕可谓空前唐太宗即位以后,连续三四年遭遇灾害与饥荒,老百姓没有把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化为怨气’唐宪宗元和年间(805~820年),大诗人白居易观赏了朝廷大典上表演的乐舞《七德舞》之后,有感于唐太宗在唐朝统一战争和开创贞观之治过程中的艰难,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写下了以《七德舞》为名的著名诗篇。诗中特别强调,唐太宗“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归。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实际上,百姓时唐朝政权的信任,是贞观之治的核心内容之一。贞观时期民心指数之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空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民心 中国古代历史 《七舞》 民生 权贵 贞观时期 自然灾害
下载PDF
白居易《新乐府》是好诗──与何林天先生商榷
5
作者 司马公平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7-90,共4页
白居易《新乐府》是好诗──与何林天先生商榷司马公平白居易的《新乐府》早已被文学史肯定是一组好诗。且不论它是否在当时形成一场“新乐府运动”,就其对后世关涉国计民生内容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来看是有益的、积极的。其成就不容抹煞... 白居易《新乐府》是好诗──与何林天先生商榷司马公平白居易的《新乐府》早已被文学史肯定是一组好诗。且不论它是否在当时形成一场“新乐府运动”,就其对后世关涉国计民生内容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来看是有益的、积极的。其成就不容抹煞。可是何林天先生《从“新乐府”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白居易 《新乐府》 文学研究 《七舞》 《二王后》 《骊官高》 《捕蝗》
下载PDF
音乐美学对民歌演唱中“歌唱情感”的作用及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圣贵 《大舞台》 2011年第3期30-31,共2页
音乐美学是一门综合了音乐意义、历史、审美等关于"音乐是什么、音乐美不美"的学问。白居易是诗人,但他又是一位著名的音乐评论家。他曾说:"元和小臣白居易,观舞听歌知乐意。"(《七德舞》卷三)其实,他岂止是"知乐意",
关键词 音乐美学 歌唱情感 民歌演唱 音乐评论家 《七舞》 音乐意义 白居易
下载PDF
关于“大学头”及其他——《七子诗选》流传日本考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曦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4-101,共8页
清代乾隆年间沈德潜选刻的《七子诗选》流传到日本后 ,有个日本人“见而嗜之” ,给沈德潜写信并通过沈氏向七子每人赠诗一首 ,当时传为佳话。但关于这个日本人的姓名官职 ,各家记载不一 ,或作“大学头默真迦” ,或作“国相高”。本文... 清代乾隆年间沈德潜选刻的《七子诗选》流传到日本后 ,有个日本人“见而嗜之” ,给沈德潜写信并通过沈氏向七子每人赠诗一首 ,当时传为佳话。但关于这个日本人的姓名官职 ,各家记载不一 ,或作“大学头默真迦” ,或作“国相高”。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 ,考定此人就是沈德潜自订年谱中提到的“日本臣高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头 子诗选 默真迦 高棅 高彝
原文传递
历史光影
8
作者 钟家齐 《中学生天地(初中综合版)(A版)》 2010年第5期46-46,共1页
纵向: 1.辛弃疾词“了却君王天下事”的下一句。 2.元太祖的别称。 3.指出家而未曾剃度的佛教徒. 4.唐朝宫廷音乐,又名《七德舞》.
关键词 光影 历史 《七舞》 辛弃疾词 宫廷音乐 王天下 佛教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