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写本《七经孟子考文》发微
1
作者 顾永新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CSSCI 2017年第1期177-186,共10页
《七经孟子考文》为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学者山井鼎所著、后经物观补遗,是在中日学界都有较大影响的经学著作。狩野直喜曾购进'山井手定献进本',并对《七经孟子考文》做了深入研究,该本现藏于京都大学图书馆。京大本是《考文》... 《七经孟子考文》为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学者山井鼎所著、后经物观补遗,是在中日学界都有较大影响的经学著作。狩野直喜曾购进'山井手定献进本',并对《七经孟子考文》做了深入研究,该本现藏于京都大学图书馆。京大本是《考文》存世写本中最早、最接近山井鼎原稿面貌的本子。将京大本与初刻本比勘后可知,《考文补遗》一书主体部分实为《考文》,《补遗》所占份额极小,而且整体架构也都是《考文》固有的,未尝改易;物观所作《补遗》主要进行了补缺和正讹工作;京大本与初刻本相比疏漏、讹误更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经孟子考文》 京大本 山井鼎
原文传递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考述 被引量:8
2
作者 顾永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91,共8页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一书由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学者山井鼎考文、物观补遗 ,是《四库全书》中仅有的两部由外国人纂集的经学著作之一 ,在日中两国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 ,也是中日学术交流史上的珍贵文献。日本中国学家狩野直喜有《 <...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一书由日本江户时代古学派学者山井鼎考文、物观补遗 ,是《四库全书》中仅有的两部由外国人纂集的经学著作之一 ,在日中两国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 ,也是中日学术交流史上的珍贵文献。日本中国学家狩野直喜有《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考》一文 ,考证作者生平、成书经过及传入中国始末。本文则主要论述其学术背景、卷数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校勘学 中日学术交流
原文传递
乾隆中后期《七经孟子考文补遗》的传抄与阅读 被引量:1
3
作者 瞿艳丹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56,共23页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一书约在乾隆中期传入中国,颇得乾嘉学者的重视。但在阮元翻刻此书之前,乾嘉学者大多只能通过借抄的方式了解此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高邮王氏旧藏《七经孟子考文补遗》抄本、北平图书馆旧藏吴骞抄校本《七经孟子考...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一书约在乾隆中期传入中国,颇得乾嘉学者的重视。但在阮元翻刻此书之前,乾嘉学者大多只能通过借抄的方式了解此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高邮王氏旧藏《七经孟子考文补遗》抄本、北平图书馆旧藏吴骞抄校本《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录》,恰可作为考察乾隆中后期此书在学者们之间流传、阅读、研究的佳证。这两个抄本反映出乾嘉学者对《考文补遗》关注的不同面向,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前者为高邮王氏父子旧藏,留有钱坫跋语,可知钱坫在四库开馆后不久即抄出《考文补遗》;后者为吴骞出于校正经文的目的向鲍廷博借抄而得。而大约同时期,卢文弨、周广业等浙江学者皆曾借鲍氏此本校经,对《考文补遗》寄予莫大的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高邮王氏 钱坫 吴骞
原文传递
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
4
作者 陈东辉 《日本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59-61,共3页
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杭州大学中文系陈东辉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 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杭州大学中文系陈东辉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究,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亦颇有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丛书 典籍交流 《古逸丛书》 古文孝经 《续修四库全书》 《乐书要录》 中日两国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四部丛刊》 《论语集解义疏》
下载PDF
阮元与《十三经注疏》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志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48-50,共3页
阮元主持编写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之主要成绩,在于比较经疏版本异同,校正其沿袭已久的众多讹误脱漏,从而使《十三经注疏》的质量大为提高。阮元于嘉庆年间在南昌学堂主持重刻《十三经注疏》,并附录《校勘记》,使宋本注疏复行于... 阮元主持编写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之主要成绩,在于比较经疏版本异同,校正其沿袭已久的众多讹误脱漏,从而使《十三经注疏》的质量大为提高。阮元于嘉庆年间在南昌学堂主持重刻《十三经注疏》,并附录《校勘记》,使宋本注疏复行于世。阮刻《十三经注疏》成为诸本中之最善者,当时及后代学者对此多所嘉许。同时,阮刻《十三经注疏》尚有不少流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经注疏》 校勘记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春秋经传集解》 《尔雅》 汲古阁本 礼记正义 《论语》 《周易》 孟子
下载PDF
影响、接受与互补:19世纪中朝文人的文学交往 被引量:1
6
作者 金柄珉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36-41,共6页
19世纪朝鲜文学的发展仍显示了与清代文坛的密切关联、尤其是著名的实学派文人金正喜、申纬、李尚迪等朝鲜文人积极展开入燕文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两国间的文化、文学交流,从而充分体现了不同民族(国家)之文化交流中的影响、接受... 19世纪朝鲜文学的发展仍显示了与清代文坛的密切关联、尤其是著名的实学派文人金正喜、申纬、李尚迪等朝鲜文人积极展开入燕文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两国间的文化、文学交流,从而充分体现了不同民族(国家)之文化交流中的影响、接受与互补之辩证关系。本文通过两国文人的相互交流过程的考察,指出它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的位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正喜 清代文人 人的文学 朝鲜文坛 19世纪 清代文坛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金石学 中朝文化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山井鼎手校闽本诸经校勘日志辑证
7
作者 顾永新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59-93,共35页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山井鼎手校闽本诸经保存了山井本人所做的句读、校语及日志、题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吉川幸次郎先生对其进行初步研究,认定为《七经孟子考文》之底本.本文完整迻录诸经校勘日志,并对校语进行分析归...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山井鼎手校闽本诸经保存了山井本人所做的句读、校语及日志、题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吉川幸次郎先生对其进行初步研究,认定为《七经孟子考文》之底本.本文完整迻录诸经校勘日志,并对校语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厘清山井校勘诸经的先后次序和起讫时间,得出山井手校闽本并非《考文》之底本的结论.闽本校语汇集了山井前期校勘工作的成果,在《考文》成书过程中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不是直接的底本,但在校勘学上可以视为工作底本,在《考文》成书之前应该存在一个将闽本校语过录到底本(汲古阁本)上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井鼎 《七经孟子考文》 闽本 校勘日志
原文传递
闽刻《十三经注疏》山井鼎手校本价值考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静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65,F0002,共13页
山井鼎是日本享保年间取得经学校勘里程碑地位的第一人,他的校勘成果萃为《七经孟子考文》二百卷,并被中国乾嘉学者卢文弨、阮元广泛采用。关于山井鼎足利校书的时间、过程,今借助日本京都大学藏山井鼎手校本,才可以给出具体的结论:集... 山井鼎是日本享保年间取得经学校勘里程碑地位的第一人,他的校勘成果萃为《七经孟子考文》二百卷,并被中国乾嘉学者卢文弨、阮元广泛采用。关于山井鼎足利校书的时间、过程,今借助日本京都大学藏山井鼎手校本,才可以给出具体的结论:集中在享保五年秋、享保七年八月十三日到享保八年十一月廿五日两个时间段,持续到享保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在此时间内完成了《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左传》、《毛诗》、《论语》、《孟子》七经及古文《孝经》的校勘。手校本以闽本为底本,保存了山井鼎校经的原始面貌,直观体现了山井鼎以版本对校为主的校勘方法,同时提供了大量不见于《考文》的条目、按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井鼎 足利校书 《七经孟子考文》
原文传递
部分日本室町写本《周易》的宋刻唐写融合特征
9
作者 张剑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6,共10页
日本室町时代(1393—1573)部分写本《周易》既有宋刊本特征,又有唐写本的异文,是一种融合了宋刊本与唐写本的特殊文本。此类文本今时日本早稻田大学、内阁文库各有一本。杨守敬日本访书时亦曾据此类文本影抄一部。根据校勘,《七经孟子... 日本室町时代(1393—1573)部分写本《周易》既有宋刊本特征,又有唐写本的异文,是一种融合了宋刊本与唐写本的特殊文本。此类文本今时日本早稻田大学、内阁文库各有一本。杨守敬日本访书时亦曾据此类文本影抄一部。根据校勘,《七经孟子考文》记载的足利学校所藏三种古本《周易》与此类文本大体相似。江户时代(1603—1867),这类特殊的《周易》写本过渡到刊本形态,刊本当中包括《七经孟子考文》所引足利本《周易》,以及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活字本《周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经孟子考文》 考文》古本 室町时代写本《周易》 足利本 文本流变
原文传递
中国古籍丛书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东辉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7年第2期63-66,71,共5页
古籍丛书作为中国古代典籍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与突出象征,其数量甚巨,收入《中国丛书综录》者达2797种,加上其它未收之古籍丛书,约有6000余种之多。另据杨家骆统计,中国历代著述之确... 古籍丛书作为中国古代典籍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与突出象征,其数量甚巨,收入《中国丛书综录》者达2797种,加上其它未收之古籍丛书,约有6000余种之多。另据杨家骆统计,中国历代著述之确曾成书并经著录者至少有25万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丛书 《四库全书》 《四部丛刊》 《中国丛书综录》 中国古代典籍 《四部备要》 古籍整理研究 现实价值 大藏经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