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朔《七谏》承袭《屈原列传》考论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天鹏 《云梦学刊》 2021年第5期75-82,108,共9页
《楚辞》中所收东方朔《七谏》创作时间不明,而东方朔又与司马迁同时,则其《七谏》中所叙屈原事迹究竟承袭《屈原列传》还是独自创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汤炳正以为东方朔未见《屈原列传》,故《七谏》与《屈... 《楚辞》中所收东方朔《七谏》创作时间不明,而东方朔又与司马迁同时,则其《七谏》中所叙屈原事迹究竟承袭《屈原列传》还是独自创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汤炳正以为东方朔未见《屈原列传》,故《七谏》与《屈原列传》之异多为东方朔之误。今比较二文,可发现《七谏》中关涉屈原之史事、史评、言语以及叙述顺序,与《屈原列传》都大量相同或相关,这种相同非偶然可以解释,可知《七谏》应有承于《屈原列传》,而《七谏》之作大抵在公元前91年至前88年,而胡适、何天行、汤炳正诸学者关于《屈原列传》伪作或窜乱之说皆不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谏》 《屈原列传》 汤炳正 胡适
下载PDF
拟屈子忠厚之节、传赋家殷勤之意——论东方朔《七谏》思想文学价值及其楚辞学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小芹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71-78,158,159,共10页
自朱熹贬斥《七谏》等汉人拟骚之作为“意不深切”之后,古今学者对于这篇长达三千余言的悼屈辞赋就很少具体客观的研究。本文认为,应该回到王逸《楚辞章句》的肯定性评价并联系东方朔“直言切谏”的思想经历重新认识《七谏》的思想艺术... 自朱熹贬斥《七谏》等汉人拟骚之作为“意不深切”之后,古今学者对于这篇长达三千余言的悼屈辞赋就很少具体客观的研究。本文认为,应该回到王逸《楚辞章句》的肯定性评价并联系东方朔“直言切谏”的思想经历重新认识《七谏》的思想艺术价值:(1)《七谏》乃作者以“屈原与楚同姓无相去之义,故加为七谏”而作,所谓“七谏”即《悲回风》之“骤谏”与王逸《七谏》注之“数谏”,亦与《荀子》“诤谏”及《非有先生论》“深谏、切谏”同义;(2)《七谏》追悯屈原自遭放弃以至自沉的不幸人生,批判黑暗“浊世”与贤蔽谗进的政治乱象,昭显屈原“操愈坚而不衰”的忠信情怀,总结“执辔非人”乃屈子无功“谬谏”的根本原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认识价值;(3)《七谏》是汉代第一篇以“代言”形式全面叙写和评价屈原并有作者寄托的悼屈辞赋,既具开创“九体”的文学价值,也有深远的“楚辞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朔《七谏》 屈原 代言体 “楚辞学”意义
下载PDF
王逸“所作《楚辞章句》只有十一卷”说辨证——兼论《七谏》“以下五篇”亦王逸注无疑
3
作者 力之 岑贞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40,186,共10页
《后汉书》说王逸“著《楚辞章句》行于世”而不及篇数,乃通则;“象牙书签”说王逸“著《楚辞章句》及诔、书、杂文二十一篇”,其数不含前者;《辨骚》“自《九怀》已下”,包括《九怀》。“六朝时期所流传的王逸《楚辞章句》应为‘十一... 《后汉书》说王逸“著《楚辞章句》行于世”而不及篇数,乃通则;“象牙书签”说王逸“著《楚辞章句》及诔、书、杂文二十一篇”,其数不含前者;《辨骚》“自《九怀》已下”,包括《九怀》。“六朝时期所流传的王逸《楚辞章句》应为‘十一卷’本(即十一篇)”与“《七谏章句》以下五篇的《章句》早在魏晋六朝业已存在”二说,均缘说者对相关文献解读未得其当所致。王逸“所作《楚辞章句》只有十一卷”与王逸未注《七谏》“以下五篇”二说,均不能成立。《隋志》著录的“《楚辞》十二卷”“并目录。后汉校书郎王逸注”者,篇数与卷数非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逸 《楚辞章句》 十一卷 十一篇 《七章句》
下载PDF
由《七谏》谈汉人《楚辞》对研究屈原的重要意义
4
作者 龚维英 《荆州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七谏》 《楚辞》研究 屈原 文学研究 楚辞 辞赋
全文增补中
东方朔《七谏》及其与“九体”之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侯少博 高长山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7年第2期87-95,共9页
东方朔《七谏》取'七体'之体式,又吸收'吊屈原'及'哀时命'的主题以成篇。其各章相对独立、自拟标题,这一创作形式成为拟骚文学的重要范式,被王褒《九怀》、刘向《九叹》所吸收。随着屈原《九章》的编定,两汉士... 东方朔《七谏》取'七体'之体式,又吸收'吊屈原'及'哀时命'的主题以成篇。其各章相对独立、自拟标题,这一创作形式成为拟骚文学的重要范式,被王褒《九怀》、刘向《九叹》所吸收。随着屈原《九章》的编定,两汉士人拟骚之作遂由七章改为九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九体'。《七谏》虽然仅列七章,但其在内容和形式上对'九体'多有开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谏》 九体 拟骚
原文传递
“七体”文三说 被引量:4
6
作者 熊良智 XIONG Liang-zhi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0-52,共3页
“七体”是继枚乘《七发》而产生的一种文体 ,从古到今 ,人们都对它的文体特征、源流演变有不少的讨论。但是不少观点望文生义 ,甚至以讹传讹 ,本文为此作了正本清源的梳理。
关键词 《七发》 《七谏》 《七哀》 '体' 源流 古代文学 辞赋 文体特征
下载PDF
从西汉“士不遇”赋看西汉文士的“不遇”现象 被引量:3
7
作者 池万兴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43-48,共6页
关键词 《悲士不遇赋》 中国古代文学 《吊屈原赋》 司马迁 社会现实 《七谏》 忧患意识 中国古典文学 《答客难》 士阶层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东方朔二十篇”考辨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振田 《人文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119-130,共12页
一、研究综述《汉书·艺文志》(下称《汉志》)诸子略杂家类著录有'东方朔二十篇'一种,而且,关于东方朔的作品,全部的《汉志》只著录有这一种。然则,其一,这'二十篇'是不是东方朔全部的作品?其二,这'二十篇'... 一、研究综述《汉书·艺文志》(下称《汉志》)诸子略杂家类著录有'东方朔二十篇'一种,而且,关于东方朔的作品,全部的《汉志》只著录有这一种。然则,其一,这'二十篇'是不是东方朔全部的作品?其二,这'二十篇'究竟又是指哪些呢?学者们对之展开了探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二十篇'就是东方朔的全部作品如徐宗文先生即持此论,至于'二十篇'具体之所包,则为:《公车上书》《谏除上林苑》《化民有道对》《上书陈计》《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封泰山》《责和氏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朔 《七谏》 《别录》 《答客难》 《汉志》 《汉书·艺文志》
下载PDF
《远游》质疑
9
作者 毕庶春 《丹东师专学报》 1994年第2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远游》 《离骚》 《七谏》 《老子》 《史记》 司马相如 《九辩》 《楚辞》 屈原 闻一多
下载PDF
伍子不是伍子胥
10
作者 桑进林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9年第7期62-62,共1页
《涉江》一文中提到了伍子(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教材对伍子的注释是:“伍子,伍子胥,春秋时吴国的大臣。吴王夫差拘囚越王勾践,他劝夫差杀勾践以免后患。夫差不听,最后令子胥自杀。”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员(... 《涉江》一文中提到了伍子(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教材对伍子的注释是:“伍子,伍子胥,春秋时吴国的大臣。吴王夫差拘囚越王勾践,他劝夫差杀勾践以免后患。夫差不听,最后令子胥自杀。”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员(子胥)的曾祖父伍参、祖父伍举、父伍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七谏》 费无忌 《涉江》 《惜往日》 王逸注 《悲回风》 屈赋通笺 《左传》 魏了翁
下载PDF
汉人拟楚辞入选《楚辞》探由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诚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1,共3页
《楚辞》十七卷,屈、宋诸作外,尚收有汉人作品数篇。朱熹论谓:“《七谏》、《九怀》、《九叹》、《九思》虽为骚体,然其词气平缓,意不深切,如无所疾痛而强为呻吟者。就其中《谏》、《叹》犹或粗有可观,两王则卑已甚矣。故虽幸附... 《楚辞》十七卷,屈、宋诸作外,尚收有汉人作品数篇。朱熹论谓:“《七谏》、《九怀》、《九叹》、《九思》虽为骚体,然其词气平缓,意不深切,如无所疾痛而强为呻吟者。就其中《谏》、《叹》犹或粗有可观,两王则卑已甚矣。故虽幸附书尾,而人莫之读,今亦不复以累篇帙也。贾傅之词于西京为最高,且《惜誓》已著于篇,而二赋尤精,乃不见取,亦不可晓。”(《楚辞辩证上》)所谓“意不深切”固有之,后世“人莫之读”亦事实,但以“累篇帙”为由而将其删汰,则难令人苟同。盖《楚辞》一书的形成,亦楚辞学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汉人 《七谏》 《惜誓》 《叹》 楚辞学 骚体 滥觞
原文传递
屈原“流放江南”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建忠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4-116,共3页
从贾谊《吊屈原赋》、刘安《离骚传》、东方朔《七谏》、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到刘向《新序》、《九叹》、扬雄《反离骚》、王充《论衡》、班固《离骚序》、王逸《楚辞章句》,汉代学人论定了屈原遭受放逐的经历,在解释... 从贾谊《吊屈原赋》、刘安《离骚传》、东方朔《七谏》、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到刘向《新序》、《九叹》、扬雄《反离骚》、王充《论衡》、班固《离骚序》、王逸《楚辞章句》,汉代学人论定了屈原遭受放逐的经历,在解释屈原作品时,总是跟屈原放逐联系在一起,总是局限于江南、沅湘一带。黄文焕将屈原作品的作地分出了“汉北”与“江南”,并将“疏”与“放”区别开来;林云铭则将“疏”分出层次:屈原在怀王时遭谗,结果只是被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屈原赋》 江南 《离骚传》 流放 《楚辞章句》 《新序》 屈原作品 《七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