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1篇文章
< 1 2 2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演义》中社会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
作者 石浩男 周忠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2期7-10,共4页
文化负载词是翻译研究与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国演义》中,文化负载词种类多样。在众多《三国演义》译本中,罗慕士与邓罗的译本最为知名。本文对罗慕士与邓罗的译本中社会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译者因素... 文化负载词是翻译研究与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国演义》中,文化负载词种类多样。在众多《三国演义》译本中,罗慕士与邓罗的译本最为知名。本文对罗慕士与邓罗的译本中社会与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译者因素与原文本语境等是影响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罗慕士 邓罗 文化负载词翻译 对比
下载PDF
动静相生:《三国演义》的跨媒介传播及其意义
2
作者 朱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作为古典文学经典,《三国演义》的传播与媒介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在成为《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主要通过口头进行传播。在成书后的数百年里,《三国演义》主要通过印刷(刊刻)媒介进行传播,戏曲等艺术形式也是其传播的手段。电子媒介诞... 作为古典文学经典,《三国演义》的传播与媒介变迁有着密切关系。在成为《三国演义》之前,三国故事主要通过口头进行传播。在成书后的数百年里,《三国演义》主要通过印刷(刊刻)媒介进行传播,戏曲等艺术形式也是其传播的手段。电子媒介诞生后,《三国演义》开始通过影视剧和广播等方式进行传播。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传统媒介对《三国演义》的传播构成了其文学意义的稳定性闭环。互联网媒介诞生后,《三国演义》的传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互联网媒介不仅对《三国演义》原著进行传播,还创造了更多的衍生文本,从而打破了《三国演义》文学意义的闭环。传统媒介下的《三国演义》主要在静态中传播并获得相对稳定的文学意义。随着跨媒介传播的形成,《三国演义》则进入了生生不息的动态文化生产中。通过对《三国演义》跨媒介传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经典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接受与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媒介传播 互联网 文学经典 文学意义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三国演义》回目翻译探究——以《三国演义》三个全译本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玉华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目的决定方法,“目的法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三国演义》三个全译本中的回目翻译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由于翻译目的不同,邓罗、罗慕士和虞苏美在翻译回目时采用...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目的决定方法,“目的法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文章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三国演义》三个全译本中的回目翻译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由于翻译目的不同,邓罗、罗慕士和虞苏美在翻译回目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最终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目的论 翻译目的 回目翻译
下载PDF
《三国演义》女性人物形象英译对比研究--女性主义翻译视角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林波 刘逸凡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0-75,共6页
基于女性主义翻译观,通过对比分析《三国演义》邓译本与罗译本中的女性形象,发现罗译本在抗争权力政治、颠覆传统身份和干涉源语文本等3个维度有意识地消除性别差异,同时前言和脚注、劫持等典型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也有所体现;受时代限制... 基于女性主义翻译观,通过对比分析《三国演义》邓译本与罗译本中的女性形象,发现罗译本在抗争权力政治、颠覆传统身份和干涉源语文本等3个维度有意识地消除性别差异,同时前言和脚注、劫持等典型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也有所体现;受时代限制,邓译本带有强烈的男权主义色彩,刻意使用弱化女性地位的表达。就女性主义视角而言,罗译本在充斥着封建男权话语的原文中再现和重构了智慧勇敢、坚强独立的女性人物形象,有利于该译本的传播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三国演义 女性形象
下载PDF
《三国演义》罗译本和虞译本中文化专有项英译策略研究
5
作者 曹雪琴 冉明志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963-970,共8页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三国演义》两个英文全译本(罗慕士译本和虞苏美译本)前二十回中文化专有项翻译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两译本翻译方法的异同,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译本...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三国演义》两个英文全译本(罗慕士译本和虞苏美译本)前二十回中文化专有项翻译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两译本翻译方法的异同,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译本。研究发现,罗慕士力求译本向作者靠近,让译文读者体验中国文化,该译本适合用于专业人士学习研究;虞苏美译本尽量靠近读者,以便于流畅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罗译本和虞译本 文化专有项 翻译方法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三国演义》电视剧字幕翻译研究
6
作者 张琨帆 杨凤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6期2575-2579,共5页
“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关键之举。在传播过程中,电视剧是重要的跨文化媒介之一,若想要让西方受众群体理解中国电视剧,字幕翻译就变得非常重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传播中华文化,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的关键之举。在传播过程中,电视剧是重要的跨文化媒介之一,若想要让西方受众群体理解中国电视剧,字幕翻译就变得非常重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拟通过多模态话语理论框架对《三国演义》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帮助译者进行翻译,也更好地促进《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传播,弘扬中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三国演义》电视剧 字幕翻译
下载PDF
《三国演义》英译及其对外传播研究
7
作者 徐笑云 孙高然 范祥涛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5期3-7,共5页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名著之一,在百年来多位译者的努力下,在英语国家已实现了一定范围的传播,但流通量较大的只有个别译本。目前,国内有关《三国演义》在英语国家传播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统计了《三国演义》的不同英译版本,根据...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名著之一,在百年来多位译者的努力下,在英语国家已实现了一定范围的传播,但流通量较大的只有个别译本。目前,国内有关《三国演义》在英语国家传播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统计了《三国演义》的不同英译版本,根据网站的读者评论和销售记录、谷歌学术引用及世界图书馆藏情况等多方面材料,对《三国演义》在国外的翻译和传播情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英语国家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中国非遗对外翻译传播人才的能力构成要素与培养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军 段慧如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8-192,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如何对外翻译传播非遗,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已成为高校翻译专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对外翻译传播的视角,梳理非遗翻译传播的现状及问题,探究非遗翻译传播能力构成要素、传播效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如何对外翻译传播非遗,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已成为高校翻译专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对外翻译传播的视角,梳理非遗翻译传播的现状及问题,探究非遗翻译传播能力构成要素、传播效果评估方法以及高水平应用型对外翻译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外翻译传播能力构成要素 对外翻译传播人才培养
下载PDF
机器学习视域下《三国演义》三译本翻译风格对比研究
9
作者 孔德璐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8-47,共10页
本文使用机器学习中的分类和聚类方法,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译本进行翻译风格考察,从特征集中筛选出20个显著特征,并结合语篇进行阐释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后的特征能够有效区分三译本的风格差异,分类器和k-means聚... 本文使用机器学习中的分类和聚类方法,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译本进行翻译风格考察,从特征集中筛选出20个显著特征,并结合语篇进行阐释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后的特征能够有效区分三译本的风格差异,分类器和k-means聚类分析能够实现的平均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在篇章层面,各译本均在词汇、符号上显示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在关键词特征方面,使用频次差异足以显示出译者的个人偏好。本研究以期对翻译风格创新对比研究提供一定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翻译风格 《三国演义
下载PDF
新时代“翻译+国际传播”融合型文学翻译人才培养研究:概念、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祝朝伟 任淑平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82,112,共8页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亟需提升文化软实力,“自塑”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这对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创新。新时代,文学翻译人才培养应实现从翻译到“翻译+国际传播”的转变,以提...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亟需提升文化软实力,“自塑”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这对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创新。新时代,文学翻译人才培养应实现从翻译到“翻译+国际传播”的转变,以提升中国思想的国际传播效能。本文认为,树立翻译与国际传播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翻译人才全要素教学是培养“翻译+国际传播”融合型文学翻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翻译+国际传播 学科交叉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译传合一:中国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研究的理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祁芝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7,80,共14页
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同根相系,密不可分。然而,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对外翻译研究长期在传播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框架内各自行进,相互区隔,前者蕴含的民族—国家本位思维与后者蕴含的人类—全球本位思维之间更是存有内生性矛盾。这种... 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同根相系,密不可分。然而,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与对外翻译研究长期在传播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框架内各自行进,相互区隔,前者蕴含的民族—国家本位思维与后者蕴含的人类—全球本位思维之间更是存有内生性矛盾。这种情势严重削弱了相关学术成果的实践效能。将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两种各自独立的行为,并分别展开研究,是造成这一情势的根本原因。将国际传播与对外翻译视为一个整体,并以国际传播为立足点,展开译传合一的中国话语对外翻译传播研究,将有益于拓展国际传播研究的理论视野,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研究的实践效能,最终为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语 国际传播 翻译传播
下载PDF
《三国演义》在汉语文化圈与英语文化圈的译介与传播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甜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通过多方位比较《三国演义》在汉语文化圈与英语文化圈的译介与传播的情况,发现《三国演义》在汉语文化圈与英语文化圈的译介和传播的路径与形式、目的与影响等不尽相同。提出中外文化交流越密切,译介与传播形式越丰富,越有利于中国文... 通过多方位比较《三国演义》在汉语文化圈与英语文化圈的译介与传播的情况,发现《三国演义》在汉语文化圈与英语文化圈的译介和传播的路径与形式、目的与影响等不尽相同。提出中外文化交流越密切,译介与传播形式越丰富,越有利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海外译介与传播。研究突破以往的单一语言外译研究,拓展至多语言文化圈的比较研究,可望为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外译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观点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翻译与传播 汉语文化圈 英语文化圈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角下关中皮影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柯 张舒玥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6期63-65,共3页
关中皮影戏承载着陕西地方传统文化,也见证了中华民俗文化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国际社会了解陕西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大对关中皮影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十分必要。本文聚焦关中皮影戏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翻译美学理... 关中皮影戏承载着陕西地方传统文化,也见证了中华民俗文化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国际社会了解陕西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大对关中皮影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十分必要。本文聚焦关中皮影戏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翻译美学理论得出皮影戏文本翻译所要达到3个层面的“美”,即形式美、内涵美、意义美,以及采用的具体的翻译策略,最后得出总结,以期能为关中皮影民俗文化“走出去”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皮影 翻译美学 传播效果 陕西文化外宣
下载PDF
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中医翻译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策略研究
14
作者 张洁 葛友志 蒋继彪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1期37-39,共3页
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为我国赢得国际传播话语权,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中医独具中国特色,然而有关中医翻译和国际传播之间的学科合作现有研究很少,关于中国特色中医翻译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主题研究成果更是极度缺乏,因此,研... 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为我国赢得国际传播话语权,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中医独具中国特色,然而有关中医翻译和国际传播之间的学科合作现有研究很少,关于中国特色中医翻译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主题研究成果更是极度缺乏,因此,研究如何构建中国特色中医翻译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对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话语权非常重要。文章采用解释主义范式下的定性研究方法,搜集学术文献、政府工作报告、媒体资料等,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提炼出当前构建中国特色中医翻译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机遇和困境,在此基础上得出构建中国特色中医翻译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四条策略:加强学科交叉合作、构建具有国别特色的中医翻译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兼具经典和时代特色的中医翻译国际传播内容体系、出台政策鼓励中医翻译科研与国际传播实践相结合。这对引导外国受众了解中医、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的积极印象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特色中医翻译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话语权 国际传播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15
作者 李松 舒萌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近两百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和出版了不少中国古代爱情诗。西方编选者以自己的诗学标准对中国诗歌文本进行选择、翻译和阐释,以翻译选本的方式呈现,使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在西方世界的译介、传播和接受涉及如... 近两百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和出版了不少中国古代爱情诗。西方编选者以自己的诗学标准对中国诗歌文本进行选择、翻译和阐释,以翻译选本的方式呈现,使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在西方世界的译介、传播和接受涉及如下问题:输入者的时代环境、编选者的情感差异、接受者的美学取向、中西方的伦理歧异以及不同文化系统的性别认同。分析编选者主体对中国古代爱情诗的阐释依据,剖析具体文学文本与文化现象背后的跨文化传播机理,可以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阐释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爱情诗 翻译选本 性别认同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视角下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实践
16
作者 王振龙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事关大国全球话语权提升,需要推进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以促进中国叙事体系构建、推动对外翻译与对外传播高度融通,以及完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面临整体规划不足、...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事关大国全球话语权提升,需要推进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以促进中国叙事体系构建、推动对外翻译与对外传播高度融通,以及完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面临整体规划不足、教师专业化水平不足、文化内容缺失和实践教学缺失等问题。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主体应合理规划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增加英语文化内容、增加案例教学,全面提升高职学生英语翻译水平,确保人才培养与职场需求更加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高职英语翻译 翻译教学
下载PDF
翻译与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17
作者 李雪涛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5,5,165,共9页
今天我想简单谈一下这些年来从国际汉学转到全球史研究之后,特别是跟全球史的专门史结合在一起后我对翻译的一些并不成熟的看法。在德文里有一个词Ansätze,意为“萌芽”,所以这些看法和想法基本上还是一些思维的萌芽,尚未形成系统... 今天我想简单谈一下这些年来从国际汉学转到全球史研究之后,特别是跟全球史的专门史结合在一起后我对翻译的一些并不成熟的看法。在德文里有一个词Ansätze,意为“萌芽”,所以这些看法和想法基本上还是一些思维的萌芽,尚未形成系统的有逻辑的思想。我今天讲四个部分,一开始会从冯至的一首诗谈起,之后讲跨文化性和翻译,第三个部分谈翻译的创造性,第四个部分是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性 国际汉学 全球史 翻译 创造性 萌芽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研究
18
作者 刘艳华 田华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传播学理论进行梳理,针对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翻译原则和策略。发现遵循文化交流互通原则采用增译法翻译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专有名词,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照顾译语受众的接受...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传播学理论进行梳理,针对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翻译原则和策略。发现遵循文化交流互通原则采用增译法翻译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专有名词,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照顾译语受众的接受能力;遵循译语受众原则对地方性和口语化的词汇采用意译法可增强译本的可接受性,采用改译法将流散型的汉语句子改译为句式严谨的英语句子,符合译语受众的期待。结果表明:传播学对指导辽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翻译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基于汉西翻译网站的调查和分析
19
作者 郭恋东 解依洋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6,共10页
本文专注于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网站建设及翻译和传播情况的分析,在综合考虑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以及技术平台等因素对文学传播影响的基础上,客观展现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其中,通过结合量化数据对西班牙语网站的案... 本文专注于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网站建设及翻译和传播情况的分析,在综合考虑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以及技术平台等因素对文学传播影响的基础上,客观展现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传播效果。其中,通过结合量化数据对西班牙语网站的案例分析,发现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传播具备以下特点,依次为依赖粉丝间接翻译的传播特点,18-24岁年轻男性用户比重较大的受众特征,以拉美用户为主体的接受特点,这些特点显示出中国网络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在译者身份、翻译模式与受众主体等方面呈现出与传统文学传播截然不同的新趋势。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拥抱AI技术以提高翻译效率、扩大翻译团队以实现直接翻译、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提升网络文学的国际知名度等策略以有效促进中国网文在西语世界的进一步传播和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网络文学 西班牙语世界 西语翻译网站 传播与接受
下载PDF
《围城》在德语世界的翻译、传播与接受
20
作者 朱琳 余承法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文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WorldCat、德国国家图书馆、亚马逊德国官网、好读网等网站的相关数据,结合译本版次、译者译行、媒体评介等,考察《围城》在德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情况。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娴熟的双语和精... 本文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WorldCat、德国国家图书馆、亚马逊德国官网、好读网等网站的相关数据,结合译本版次、译者译行、媒体评介等,考察《围城》在德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情况。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娴熟的双语和精雕细琢,《围城》德译本受到钱锺书本人和德国读者的赞誉,其文学艺术价值得到广泛肯定,在德国的翻译传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有待拓宽传播渠道,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要成功“走出去”、有效“走进去”,必须打通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之间的隔阂,加强中德作家、翻译家、研究者以及传播媒介之间的互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围城》 翻译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