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聂崇义《三礼图》编撰体例考索 被引量:4
1
作者 乔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74-177,共4页
宋建隆三年(962),聂崇义表进《三礼图》。本文以宋淳熙二年(1175)刻本为准,借此版本探究聂书之图与文之关系。通过研究其图和相关解说,我们认为,聂书集"集注"体和"左书右图"体于一书,开创了礼图撰作的新领域,成为... 宋建隆三年(962),聂崇义表进《三礼图》。本文以宋淳熙二年(1175)刻本为准,借此版本探究聂书之图与文之关系。通过研究其图和相关解说,我们认为,聂书集"集注"体和"左书右图"体于一书,开创了礼图撰作的新领域,成为宋之后礼图撰作的范式。"左书右图"体的出现也成为当前出版界"形式与内容的最佳匹配""用图像讲故事"这一新闻理念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图》 编撰 体例
下载PDF
《三礼图》鸡彝图像考辩 被引量:2
2
作者 易善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8,共5页
鸡彝是古代祭祀用来盛酒的祭器。但学界存在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鸡彝是在祭器表面刻画上带有鸡形的图案;另一种说法是鸡彝器型本身上就是鸡的造型。本论文赞同前一种说法,认为鸡彝是在祭器表面刻画像鸡形的图案。
关键词 鸡彝 《三礼图》 祭器
下载PDF
张镒《三礼图》辑佚本考论 被引量:1
3
作者 乔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39,共4页
唐代学者张镒以其所著《三礼图》而名世,其作今亡佚,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其辑佚本一卷。据其辑佚本内容,我们以为张镒图作多本郑注,然亦有与郑注相砥砺之处,内容真伪迄无考论。现勾稽史料、出土实物等进行考释,知张镒礼... 唐代学者张镒以其所著《三礼图》而名世,其作今亡佚,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其辑佚本一卷。据其辑佚本内容,我们以为张镒图作多本郑注,然亦有与郑注相砥砺之处,内容真伪迄无考论。现勾稽史料、出土实物等进行考释,知张镒礼图内容有创新之处,亦有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镒 《三礼图》 《玉函山房辑佚书》 辑佚本
下载PDF
北宋文治之风对朝廷祭器制度的影响——再论《三礼图》的意义与局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顺龙 郭芷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24-131,共8页
《三礼图》或题《三礼图集注》,是北宋第一本解经图录,也是礼器的制作样本,随着疑经改经与古器收藏之风的兴起,文人常言礼图之弊,导致其对礼器建设的影响力常为研究者所忽视。本文以仁宗、哲宗为节点对《三礼图》在徽宗以前各时段的意... 《三礼图》或题《三礼图集注》,是北宋第一本解经图录,也是礼器的制作样本,随着疑经改经与古器收藏之风的兴起,文人常言礼图之弊,导致其对礼器建设的影响力常为研究者所忽视。本文以仁宗、哲宗为节点对《三礼图》在徽宗以前各时段的意义与局限重新进行了评估,认为此图在这场思变风潮中虽暴露了其依赖注疏的局限性,但其崇尚周礼的理念与新儒学“复古”的目标相近,在金石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仍可作为参考。而宋初三朝,主导礼器建设的五代旧臣多循唐旧,与《三礼图》理念有所冲突,为礼图制度的施行增加了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文治 祭器制度 《三礼图》
下载PDF
从西汉早期礼器文化到《三礼图》图像文化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易善炳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1-83,共3页
西汉早期礼器文化是对于中国礼制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在礼制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传播的方便,采用图文并举的方式来反映礼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进步,它对于社会礼仪起到了一定约束、规范和引导的作用。本文... 西汉早期礼器文化是对于中国礼制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在礼制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传播的方便,采用图文并举的方式来反映礼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进步,它对于社会礼仪起到了一定约束、规范和引导的作用。本文重在讨论从西汉早期礼器文化过渡到用《三礼图》图像来反映社会礼制文化的这种艰辛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三礼图》 像文化
下载PDF
《析城郑氏家塾重校三礼图》与郑鼎关系略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华喆 李鸣飞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4,共8页
《析城郑氏重校三礼图》是聂崇义《三礼图》在蒙古时期刊刻的一个重要版本。以往学者认为此书刊刻于河南地区,刊刻者不详。今考证,此书的刊刻者当为郑鼎。郑鼎出身于山西阳城郑氏家族,所谓"析城"即指阳城县名胜析城山,故此书... 《析城郑氏重校三礼图》是聂崇义《三礼图》在蒙古时期刊刻的一个重要版本。以往学者认为此书刊刻于河南地区,刊刻者不详。今考证,此书的刊刻者当为郑鼎。郑鼎出身于山西阳城郑氏家族,所谓"析城"即指阳城县名胜析城山,故此书刊刻地点应在山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图》 郑鼎 山西刻本
下载PDF
由《三礼图》中的雀杯爵推论“爵名三迁,爵有四形” 被引量:6
7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146,共15页
宋人聂崇义《三礼图》中所见酒爵,作雀鸟背负酒杯之形,可称“雀杯爵”。“爵”这个器名,曾三次由一种器物迁移或扩展到另一器物上去。是为“爵名三迁”。这个历程留下了四种不同形状的爵,它们分别是周初期以前的三足爵,继之而起的斗形爵... 宋人聂崇义《三礼图》中所见酒爵,作雀鸟背负酒杯之形,可称“雀杯爵”。“爵”这个器名,曾三次由一种器物迁移或扩展到另一器物上去。是为“爵名三迁”。这个历程留下了四种不同形状的爵,它们分别是周初期以前的三足爵,继之而起的斗形爵,春秋饮酒礼上使用的筒形爵,以及可能始于汉代、并见于宋《三礼图》的雀杯爵。是为“爵有四形”。雀杯爵是综合了饰雀斗形爵与筒形爵二者形象,而被构造出来的。筒形爵的外形也曾发生过变化,先后呈觚形、卮形及“锐下有足”之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礼图》 雀杯爵 斗形爵 筒形爵
原文传递
何必衣冠定相襲——聶崇義《三禮圖》的版本與插圖
8
作者 吉藝龍 《文津学志》 2022年第1期1-18,共18页
聶崇義《三禮圖》鎮江本、鄭氏本、通志堂本、四庫本插圖内容大體相同,細節多有差异。版畫技藝的發展與工匠對插圖内容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三禮圖》插圖在不斷翻刻摹繪過程中的演變。通過插圖對比,發現鄭氏本比鎮江本插圖增加了更多细節... 聶崇義《三禮圖》鎮江本、鄭氏本、通志堂本、四庫本插圖内容大體相同,細節多有差异。版畫技藝的發展與工匠對插圖内容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三禮圖》插圖在不斷翻刻摹繪過程中的演變。通過插圖對比,發現鄭氏本比鎮江本插圖增加了更多细節,兩版本插圖底本較爲接近;通志堂本插圖的底本是錢曾影宋抄本或其底本,徐乾學在輯刊通志堂本《三禮圖》時,文本、版式、插圖參考了不同的底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聶崇義 《三禮圖》 版畫 插圖
原文传递
论《礼器图》的礼图来源及制作原则——以祝板坫图与豆图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阳 《闽江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10,共10页
《礼器图》深受朱子肯定,将其附于《绍熙州县释奠仪图》之后。此《礼器图》本是南宋太常寺根据前人成果整理的礼图作品,聂崇义《三礼图》和王黼《重修宣和博古图录》是其学习借鉴的最重要作品。《礼器图》遵循实用性的制图原则,遴选《... 《礼器图》深受朱子肯定,将其附于《绍熙州县释奠仪图》之后。此《礼器图》本是南宋太常寺根据前人成果整理的礼图作品,聂崇义《三礼图》和王黼《重修宣和博古图录》是其学习借鉴的最重要作品。《礼器图》遵循实用性的制图原则,遴选《三礼图》和《重修宣和博古图录》的作品作为原图,再调整改造原图,使礼图满足州县学释奠仪的现实施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 《三礼图》 《重修宣和博古录》 实用性 州县学
下载PDF
典籍寻踪——京口文化的记忆名片
10
作者 刘明 甄珍 《镇江高专学报》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影响镇江地域文化的四部重要典籍:《文选》、《丁卯集》、《三礼图》和文宗阁《四库全书》,值得深入挖掘和宣传,作为提升镇江文化魅力和塑造城市形象的名片,这也是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文选》 《丁卯集》 《三礼图》 文宗阁《四库全书》
下载PDF
先秦食器考略
11
作者 崔晨 《文教资料》 2014年第30期66-69,共4页
在众多纷繁复杂的礼仪制度中,先秦的饮食礼仪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然先秦食器多散见於《周礼》、《仪礼》、《礼记》三书中,且杂乱无条理。现将其整理,配以图片,列以其字形演变过程,详列其出处,形象传达先秦食器的用途及意义。
关键词 《仪 食器 《三礼图》
下载PDF
從元明遞修百五十卷本《禮書》略論陳祥道《禮書》的進獻過程及意義
12
作者 張曉宇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91-300,共10页
北宋禮學家陳祥道是中國禮學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位人物。他的禮學著作現今僅存一百五十卷本《禮書》。通過考察幾個重要的《禮書》版本,尤其是元至正七年福州路郡學首刊、明代補版百五十卷本《禮書》及其卷首所收陳祥道自序、進獻表、朝... 北宋禮學家陳祥道是中國禮學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位人物。他的禮學著作現今僅存一百五十卷本《禮書》。通過考察幾個重要的《禮書》版本,尤其是元至正七年福州路郡學首刊、明代補版百五十卷本《禮書》及其卷首所收陳祥道自序、進獻表、朝廷敕文等相關文字,本文力求考訂清楚元祐年間《禮書》的抄録與進獻過程。此外,作爲一位新學學者,陳祥道的《禮書》常被視爲元祐學術的代表作。通過揭示北宋“變古”禮學與“托古改制”禮學這兩條路綫的前後演變升降,本文試圖重新審視《禮書》在宋代禮學史中的地位,兼論《禮書》“法先王”以成一代之法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禮書》 陳祥道 變古之禮 《三禮圖集注》 元祐學術
原文传递
练习23 模拟试题(2)
13
作者 邓文辉 《语文月刊》 2022年第12期67-72,95,96,共8页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更就应用一方面言之,则宋初郊庙礼器,皆用聂崇义《三礼图》之说。聂图虽本汉人旧图,然三代礼器自汉已失其制。及宋时古器大出,于是陆农师作《...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更就应用一方面言之,则宋初郊庙礼器,皆用聂崇义《三礼图》之说。聂图虽本汉人旧图,然三代礼器自汉已失其制。及宋时古器大出,于是陆农师作《礼象》十五卷,以改旧图之失。其尊爵彝舟皆取公卿家及秘府所藏古彝器,与聂图大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 模拟试题 《三礼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