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白《上云乐》景教意蕴探蠡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富学 盖佳择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08-114,共7页
李白乐府名篇《上云乐》是否含有景教意蕴,学术界颇有争论。揆诸文本并结合葛洪《太清金液神丹经》、西安所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敦煌景教文献与开封犹太人碑刻等相关文献中的旁证,可知"道"与"大道"可指异教... 李白乐府名篇《上云乐》是否含有景教意蕴,学术界颇有争论。揆诸文本并结合葛洪《太清金液神丹经》、西安所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敦煌景教文献与开封犹太人碑刻等相关文献中的旁证,可知"道"与"大道"可指异教法门,"元气"为景教士借用之道教术语,女娲、盘古之名为西方神灵的音译或意译,而李白的身世决定他接触景教士的机会极多,故而可推定本作品应当为景教歌辞,应作于唐玄宗或唐肃宗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云乐》 李白 景教 道教曰粟特
下载PDF
梁乐府《上云乐》的歌舞演艺及渊源流变
2
作者 张弛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6,共12页
《乐府诗集》所载梁武帝《上云乐》七曲与周捨《上云乐·老胡文康辞》并属梁三朝乐第四十四“《上云乐》歌舞伎”中的曲辞。此伎目由《老胡文康辞》、胡舞六曲与《上云乐》七曲这三部分构成,整套表演综合说唱致辞、歌舞奏乐、假面... 《乐府诗集》所载梁武帝《上云乐》七曲与周捨《上云乐·老胡文康辞》并属梁三朝乐第四十四“《上云乐》歌舞伎”中的曲辞。此伎目由《老胡文康辞》、胡舞六曲与《上云乐》七曲这三部分构成,整套表演综合说唱致辞、歌舞奏乐、假面戏弄等娱乐伎艺,并且吸收南朝荆楚民间傩戏乐舞风俗,可视作梁代宫廷元会宴上搬演的一种融汇佛道、胡汉、雅俗音乐的神仙歌舞戏。梁时“《上云乐》歌舞伎”与隋代九部乐中的压轴节目“礼毕文康乐”为同源乐舞,皆出自对东晋家伎追思庾亮而创制的《文康乐》的改编,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乐舞形态与功能的演变。从文学、思想、艺术多层面考察梁乐府《上云乐》,有助于深化中古诗歌、乐舞、戏剧及其若干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云乐》七曲 《老胡文康辞》 《上云乐》歌舞伎” “礼毕文康乐”
原文传递
儒释道三教与梁代文学的深层关联——以梁武帝改制吴歌西曲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尚勇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7-24,共8页
梁武帝改制吴歌西曲,主要方式为采择旧曲和另制新曲,主要途径为采纳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主要目的是将"哀思之音"的民歌改造为适宜于重大仪式场合表演的"中和"之音。这对梁代文学呈现出趋同的整体风格面貌可能存在... 梁武帝改制吴歌西曲,主要方式为采择旧曲和另制新曲,主要途径为采纳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主要目的是将"哀思之音"的民歌改造为适宜于重大仪式场合表演的"中和"之音。这对梁代文学呈现出趋同的整体风格面貌可能存在重要的决定性影响,亦足以见出儒释道三教与梁代文学的深层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武帝 吴歌 西曲 《上云乐》
下载PDF
李白诗歌丝路乐舞精神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雁劼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81-84,共4页
李白的包容开放、无畏进取、浪漫自由的高昂精神与自由意志,作为盛唐之音的象征广为社会接受。其诗歌作品中呈现出独特的乐舞精神,从丝路音乐文化这一根本性境域的影响中追寻其成因,不失为一种新的学术思路。
关键词 李白 乐舞精神 丝路 《将进酒》 《上云乐》
下载PDF
梁武帝制礼作乐与歌诗之关系
5
作者 刘怀荣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6期102-109,共8页
魏晋南北朝礼学发达,尤以齐梁时期最为突出。受时代风气的熏染,梁武帝萧衍在礼学修养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梁朝立国后,在他的主导下,起于齐代的新礼制作活动得以延续。这项文化大工程倾注了几代礼学家的心血。为配合新礼,梁武帝君臣... 魏晋南北朝礼学发达,尤以齐梁时期最为突出。受时代风气的熏染,梁武帝萧衍在礼学修养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梁朝立国后,在他的主导下,起于齐代的新礼制作活动得以延续。这项文化大工程倾注了几代礼学家的心血。为配合新礼,梁武帝君臣还改造音乐,并创作了一批新歌诗。从制礼作乐的角度入手,对于这些作品在歌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文学价值,或能有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武帝 制礼作乐 歌诗 《白纻辞》 《上云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