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虹影《上海之死》的少女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被引量:
3
1
作者
金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6-17,共2页
虹影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以及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虹影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往往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
虹影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以及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虹影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往往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文旨在以虹影作品《上海之死》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的少女形象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文本分析,以女性主义视角探索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对其作品中有关少女形象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做出解读,将少女形象置于历史、战争等恶劣生存环境的阴霾下进行研究,指出苦难的经历导致少女的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影
《上海之死》
少女女性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破碎境遇的心灵诉求——解读虹影《上海之死》的“居间性”
2
作者
王春艳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X期5-6,266,共3页
《上海之死》是"第一部中文旅馆小说",本文从虹影及其创作的含混、杂糅、交错、碰撞入手,解读《上海之死》中所蕴涵的地域"居间性",文化身份"居间性",个体情感"居间性"以及人物性格"居间...
《上海之死》是"第一部中文旅馆小说",本文从虹影及其创作的含混、杂糅、交错、碰撞入手,解读《上海之死》中所蕴涵的地域"居间性",文化身份"居间性",个体情感"居间性"以及人物性格"居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之死》
虹影
创作
居间
原文传递
日落之前,狐步海上
3
作者
王倩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2-33,共2页
一 <上海之死>淡雅的扉页上写着:"献给父亲,相见时难别亦难."虹影说,父亲现在在另一个世界了,这本书是与父亲的对话,先者已逝,这时才倍感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伤.故事中,于堇最爱也是最尊敬的人就是父亲,父女俩相濡以沫...
一 <上海之死>淡雅的扉页上写着:"献给父亲,相见时难别亦难."虹影说,父亲现在在另一个世界了,这本书是与父亲的对话,先者已逝,这时才倍感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伤.故事中,于堇最爱也是最尊敬的人就是父亲,父女俩相濡以沫的深情中深藏着虹影对自己养父的思念与祭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之死》
虹影
文学评论
书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互文性理论下电影《兰心大剧院》的文本改编探析
4
作者
刘新亚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16期118-120,共3页
互文性指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时,不同媒介形态之间也能够利用文本互文性建构故事网络。娄烨的《兰心大剧院》改编自《上海之死》和《上海》两部小说,其在影像与语汇、空间与叙事、流派与主题等方面都与原...
互文性指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时,不同媒介形态之间也能够利用文本互文性建构故事网络。娄烨的《兰心大剧院》改编自《上海之死》和《上海》两部小说,其在影像与语汇、空间与叙事、流派与主题等方面都与原著文本呈现出互文性特征。本文对影片及其两部文学文本进行细读和比较,借互文性理论探讨电影改编中的逻辑转换,避开以往“忠实性”改编原则的分析路径,客观把握影片的内在思想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心大剧院》
《上海之死》
互文性
文学文本
新感觉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虹影《上海之死》的少女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被引量:
3
1
作者
金蕊
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
出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6-17,共2页
文摘
虹影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以及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虹影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往往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文旨在以虹影作品《上海之死》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的少女形象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文本分析,以女性主义视角探索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对其作品中有关少女形象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做出解读,将少女形象置于历史、战争等恶劣生存环境的阴霾下进行研究,指出苦难的经历导致少女的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关键词
虹影
《上海之死》
少女女性意识
Keywords
Hong Ying
Death of Shanghai
maiden' 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分类号
I207.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破碎境遇的心灵诉求——解读虹影《上海之死》的“居间性”
2
作者
王春艳
机构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X期5-6,266,共3页
文摘
《上海之死》是"第一部中文旅馆小说",本文从虹影及其创作的含混、杂糅、交错、碰撞入手,解读《上海之死》中所蕴涵的地域"居间性",文化身份"居间性",个体情感"居间性"以及人物性格"居间性"。
关键词
《上海之死》
虹影
创作
居间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日落之前,狐步海上
3
作者
王倩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2-33,共2页
文摘
一 <上海之死>淡雅的扉页上写着:"献给父亲,相见时难别亦难."虹影说,父亲现在在另一个世界了,这本书是与父亲的对话,先者已逝,这时才倍感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伤.故事中,于堇最爱也是最尊敬的人就是父亲,父女俩相濡以沫的深情中深藏着虹影对自己养父的思念与祭奠.
关键词
《上海之死》
虹影
文学评论
书评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互文性理论下电影《兰心大剧院》的文本改编探析
4
作者
刘新亚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16期118-120,共3页
文摘
互文性指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时,不同媒介形态之间也能够利用文本互文性建构故事网络。娄烨的《兰心大剧院》改编自《上海之死》和《上海》两部小说,其在影像与语汇、空间与叙事、流派与主题等方面都与原著文本呈现出互文性特征。本文对影片及其两部文学文本进行细读和比较,借互文性理论探讨电影改编中的逻辑转换,避开以往“忠实性”改编原则的分析路径,客观把握影片的内在思想意图。
关键词
《兰心大剧院》
《上海之死》
互文性
文学文本
新感觉派
分类号
J904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虹影《上海之死》的少女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金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破碎境遇的心灵诉求——解读虹影《上海之死》的“居间性”
王春艳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3
日落之前,狐步海上
王倩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互文性理论下电影《兰心大剧院》的文本改编探析
刘新亚
《西部广播电视》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