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物群像看师陀对“孤岛”时期上海的体认——论师陀的《上海手札》
1
作者 艾燕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师陀在其散文集《上海手札》中以犀利的眼光、精练的文字描绘"孤岛"时期上海的社会面貌,刻画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存百态,揭示国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上海手札》反映了师陀对于"孤岛"时期上海的深刻体认和对国... 师陀在其散文集《上海手札》中以犀利的眼光、精练的文字描绘"孤岛"时期上海的社会面貌,刻画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存百态,揭示国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上海手札》反映了师陀对于"孤岛"时期上海的深刻体认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上海手札》 “孤岛”时期 人物群像 上海
下载PDF
“现代”传奇:师陀《上海手札》对上海的书写
2
作者 赵江荣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52-55,共4页
《上海手札》与《果园城记》不管在创作时间还是在意义逻辑上都呈现连续性,在对中国"现代"和"现代性"体验、沉思、描绘上构成互涉、互文关系。从逻辑上说,或许正是上海都市这一段现代生活经验和体验,促使师陀还乡... 《上海手札》与《果园城记》不管在创作时间还是在意义逻辑上都呈现连续性,在对中国"现代"和"现代性"体验、沉思、描绘上构成互涉、互文关系。从逻辑上说,或许正是上海都市这一段现代生活经验和体验,促使师陀还乡寻觅。一个对城市文明的书写,一个对乡村形态的叙事,两个文本互涉互释和参差对比,共同构成师陀对整个中国"现代"场景沉思的"双城记"。与《果园城记》侧重文化整体性和方向性反思不同,《上海手札》更多抒发了战争中的体验,并倾向于抽象这种体验。比当时普遍的战时散文、报道,《上海手札》具有更多个人性,不仅审美上显得丰裕,也隐伏了沟通当代语境下反思"现代"和"现代性"问题的文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上海手札》 “现代”传奇
下载PDF
“空间”体验——论师陀《上海手札》对上海的“现代”书写
3
作者 赵江荣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3-24,共2页
为了现实生存,对自身存在"空间结构"的体验、呈现、批判或反思,理应成为中国文学现代性书写的主体内涵,而这种空间向度体验正是中国作家面对现代的基本特征。在此意义上,《上海手札》对上海这个中国最现代都市的描写,正可以... 为了现实生存,对自身存在"空间结构"的体验、呈现、批判或反思,理应成为中国文学现代性书写的主体内涵,而这种空间向度体验正是中国作家面对现代的基本特征。在此意义上,《上海手札》对上海这个中国最现代都市的描写,正可以看作中国作家对自我生存"空间结构"的基本体验;可以看作中国作家自己的"审美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上海手札》 空间体验 现代书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