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的意义场域简析——以《上海画报》图像新闻为例
1
作者 卜云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99,109,共3页
图像是"意义"生产与交换的载体,是意义构成和传播的十分有效的媒介。对于图像意义的诠释,主要关注三个场域,即图像的生产制作场域、自身构成场域及传播观看场域。图像正通过它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传达一个时代的... 图像是"意义"生产与交换的载体,是意义构成和传播的十分有效的媒介。对于图像意义的诠释,主要关注三个场域,即图像的生产制作场域、自身构成场域及传播观看场域。图像正通过它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传达一个时代的特征,并影响社会的发展。本文以《上海画报》图像新闻为例,简析图像的意义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场域 《上海画报》 图像新闻
下载PDF
《上海画报》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的现代性建构
2
作者 孙晓晴 《粤海风》 2021年第2期77-88,共12页
《上海画报》将长期隐匿在公众视线之外的女性搬上封面,开拓了女性的公众空间,消解着传统伦理对女性的枷锁,而在对女性裸体艺术的展示中,画报极力宣传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审美意识,言说女性身体解放的诉求;画报中摩登女郎时尚的服饰... 《上海画报》将长期隐匿在公众视线之外的女性搬上封面,开拓了女性的公众空间,消解着传统伦理对女性的枷锁,而在对女性裸体艺术的展示中,画报极力宣传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审美意识,言说女性身体解放的诉求;画报中摩登女郎时尚的服饰、个性的发式、自信的妆容仪态与摩登的生活图景显示着女性追求时尚、塑造个性自我的愿望,表征着女性主体意识的确认。而通过展示这些摩登“身体”和现代的生活图景,《上海画报》向读者出售了一种“现代”的参照,为女性读者营造了一个想象“现代性”的空间,启发着女性的现代意识;画报在展示摩登“身体”与摩登生活的同时也关注着女性的职业与社会活动,在虚虚实实的图景文字中,描绘着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走向独立解放的生动场景,塑造出成功现代女性的典范,向女性读者宣传着“现代性”的价值观念,召唤、推动现实中女性的现代化实践,建构女性的现代性;画报对女子体育与健美女性的呈现、对女性健康的关注,是对女性个体现代性的号召,也包含了国族现代性的期盼,个人和国家这对富有张力的时代话语交织投射在《上海画报》的女性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画报》女性 现代性 身体 裸体艺术 体育女性
下载PDF
《上海画报》所刊张恨水六封信函
3
作者 张向东 易晓慧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79,共5页
张恨水早期的文学活动主要在安徽和北京两地,自1920年代末,他结交上海的报刊编辑和出版家以来,他的大量作品开始在上海大量发表。他的通俗小说在上海风靡一时,吸引了无数读者。不仅张恨水的作品成了出版商竞买的对象,而且连张恨水的交... 张恨水早期的文学活动主要在安徽和北京两地,自1920年代末,他结交上海的报刊编辑和出版家以来,他的大量作品开始在上海大量发表。他的通俗小说在上海风靡一时,吸引了无数读者。不仅张恨水的作品成了出版商竞买的对象,而且连张恨水的交游和行踪,也成了报刊媒体吸引读者的绝好资料。由于当时《上海画报》的主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通俗小说 报刊编辑 出版家 报刊媒体 《上海画报》 出版商 交游
原文传递
浅论近现代画报“新闻性、时效性与文学性”的结合——兼论其开创的文学生产与传播的全新模式
4
作者 冯敏 胡明宇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7期65-67,共3页
画报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文学生产和传播场域,题材时事化、插图常态化、传播大众化、数量规模化等特征预示着文学真正进入了大众化的生产和传播时代,近现代画报开创了文学大众化传播的新模式。
关键词 近现代画报 文学生产与传播 《点石斋画报》 《上海画报》 《良友》
下载PDF
旧报遗珍
5
作者 马骋 《检察风云》 2023年第8期78-79,共2页
笔者新近入藏了一份1928年9月27日出版的《上海画报》,细读内容,捡拾其中的海上遗珍——在汉语言文字、女性权益和现代时尚史上值得回顾的珍贵史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二十”为何写为“念”这份《上海画报》标明出版时间为... 笔者新近入藏了一份1928年9月27日出版的《上海画报》,细读内容,捡拾其中的海上遗珍——在汉语言文字、女性权益和现代时尚史上值得回顾的珍贵史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二十”为何写为“念”这份《上海画报》标明出版时间为“民国十七年九月念七日”,此处的“念”指“二十”。那么,为何不写成“廿”呢?这要从“廿”字的起源与演变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字 入藏 现代时尚 女性权益 珍贵史料 文化积淀 起源与演变 《上海画报》
原文传递
追思--回忆母亲谢希德
6
作者 曹惟正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4-237,共4页
打开2000年第2期《上海画报》,妈妈慈祥的笑容又展现在我眼前。“人生乐事在奉献”——七个醒目的大字,正是妈妈的座右铭和一生的忠实写照。她把一生无私地献给了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献给了上海的建设事业,献给了她工作了48个春秋的复... 打开2000年第2期《上海画报》,妈妈慈祥的笑容又展现在我眼前。“人生乐事在奉献”——七个醒目的大字,正是妈妈的座右铭和一生的忠实写照。她把一生无私地献给了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献给了上海的建设事业,献给了她工作了48个春秋的复旦大学,献给了和她同甘共苦几十年的父亲。最后,为了人类能早日攻克癌症,她又将自己的遗体献给了中国的医学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希德 科学教育事业 医学事业 同甘共苦 《上海画报》 座右铭 复旦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