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评《不朽的图书馆精神:汶川地震与家园重建》
1
作者 李丽萍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101,共3页
《不朽的图书馆精神:汶川地震与家园重建》是2009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的论文集,此书从多个方面反映和研究了有关汶川地震中图书馆的问题及图书馆人的精神。综观此书,它呈现出如下特色:有主编程焕文先生的为民请命,有图书馆同仁的自强不息... 《不朽的图书馆精神:汶川地震与家园重建》是2009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的论文集,此书从多个方面反映和研究了有关汶川地震中图书馆的问题及图书馆人的精神。综观此书,它呈现出如下特色:有主编程焕文先生的为民请命,有图书馆同仁的自强不息,还有图书馆精神的继续发扬。而在图书馆重建问题上,则主要有整体性建议、特色性建议、经验性建议等方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精神 地震 《不朽的图书馆精神:地震与家园重建》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灾区流动图书馆建设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唐璞妮 杨祎 《现代情报》 CSSCI 2010年第6期102-104,共3页
5.12汶川地震过去1年多,灾区人民的精神家园重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灾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在灾区建立流动图书馆的意义,并就建立流动图书馆提出了几点建设策略及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5.12地震灾区 流动图书馆 精神文化重建
下载PDF
论图书馆精神的知行合一——由“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说起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琦 王蕾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4,62,共4页
文章在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汶川地震一年来"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发起、开展援助行动等概况的基础上,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探讨该计划对传承和发扬图书馆精神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地震 抗震救灾 图书馆家园计划 图书馆精神 知行合一
下载PDF
灾区精神家园建设贵在持续弘扬爱心文化
4
作者 平文艺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6,共2页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 在"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既重视物质家园的建设,也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需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总结、提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舆论强势,充分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深入、广泛、持久地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结合抗震救灾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使精神家园建设的活动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悟、熟知、认同、参与,不断地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灾区人民 文化 爱心 灾后重建工作 抗震救灾精神 省委书记 地震
下载PDF
以灾后重建为契机 构筑理县精神家园——湖南社工灾害社会工作实务情况报告
5
作者 廖剑波 《中国社会工作》 2011年第34期36-39,共4页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年多了,如今,满目疮痍的四川理县早已摆脱了地震灾难的阴影。发生了沧桑巨变。
关键词 社会工作实务 灾后重建 精神家园 理县 灾害 社工 湖南 地震
原文传递
让灾后的精神家园更加生机盎然
6
作者 吴旭 《党建》 2010年第8期46-46,共1页
雅安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省六个重灾市、州之一,在灾后重建中,我们一手抓物质家园重建,一手抓精神家园建设,两年多来,雅安的"物质家园"已初具规模,"精神家园"也生机盎然,基本实现了灾区群众"物质生活充实富裕,精神生活幸福满... 雅安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省六个重灾市、州之一,在灾后重建中,我们一手抓物质家园重建,一手抓精神家园建设,两年多来,雅安的"物质家园"已初具规模,"精神家园"也生机盎然,基本实现了灾区群众"物质生活充实富裕,精神生活幸福满足"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灾后重建 特大地震 物质生活 家园重建 灾区群众 精神生活 雅安市
原文传递
重塑非遗
7
《四川省情》 2013年第5期10-12,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直接的见证者,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五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直接的见证者,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四川在灾后文化恢复重建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已跻身全国非遗大省行列。绵竹年画、羌族刺绣、桂花土陶等非遗进入产业化发展。甚至走出国门为世界所知。不过。依然有诸如青林口高抬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发展进程 特大地震 精神家园 产业化发展 生命记忆 文化特性 恢复重建
下载PDF
灾后重建中的村民纪录片价值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鸿 曾明英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0-33,共4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周年,灾后重建也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除了物质家园的建设之外,精神家园的重建也令人关注。笔者在灾后调研中发现,一批记录灾后重建、反映灾民心声的由村民拍摄的纪录片...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周年,灾后重建也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除了物质家园的建设之外,精神家园的重建也令人关注。笔者在灾后调研中发现,一批记录灾后重建、反映灾民心声的由村民拍摄的纪录片在灾区颇受欢迎,并在灾后的社区融合、心理缓释、文化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纪录片 村民 价值 特大地震 精神家园 冲剌阶段 社区融合
原文传递
火花凝聚抗震救灾精神
9
作者 刘善文 《集邮博览》 2013年第5期89-89,共1页
汶川地震时隔5年,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再次发生7.0级强震,灾情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亿万同胞的心,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精... 汶川地震时隔5年,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再次发生7.0级强震,灾情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亿万同胞的心,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精神在方寸火花中也得到充分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救灾精神 火花 凝聚 地震 雅安 地震灾区 重建家园 传统美德
原文传递
重生 为了再次翱翔
10
作者 王峥 《中国农村金融》 2011年第9期7-12,共6页
2011年5月12日,距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已经整整三个年头。在这三年中,重建家园和抚慰心灵成为最重要的两件工作。前者是在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灾区重建家园物质上的目标,后者则是治疗灾区人民内心创伤的精神索求。农村信用... 2011年5月12日,距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已经整整三个年头。在这三年中,重建家园和抚慰心灵成为最重要的两件工作。前者是在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灾区重建家园物质上的目标,后者则是治疗灾区人民内心创伤的精神索求。农村信用社,作为灾区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担负着金融支持灾后重建以及机构自我重建的艰巨任务,也面临着精神世界的疗伤与重塑。他们做得怎样?有没有从废墟中真正地站立起来,以一个崭新的面貌面对世人?为此,本刊记者专程前往四川地震灾区进行采访,力图在展现灾后重建成果的同时,思索灾区金融机构发展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地震 地震灾区 灾后重建 农信社 灾区人民 重建家园 金融支持 精神世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