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创作的前前后后 被引量:2
1
作者 熊坤静 《党史博采(上)》 2014年第12期55-58,共4页
李准是我国亿万农民最熟悉和热爱的蒙古族优秀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同时在小说和电影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他共创作发表长、短篇小说50多篇(部)、散文集两部和电影文学剧本20余部。其中... 李准是我国亿万农民最熟悉和热爱的蒙古族优秀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同时在小说和电影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他共创作发表长、短篇小说50多篇(部)、散文集两部和电影文学剧本20余部。其中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面世后,反响强烈,影响广泛,成为我国最早反映土改后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文学作品。它描写的是农民张栓因为倒卖"牲口"而欠了账,想卖掉土改时分的土地,再用还债剩下的钱去继续做生意;而村里的另一个农民宋老定,土改之后攒了点钱,本想买下这块地为后代置业,后在他的儿子、共产党员东山的劝说下,放弃了买地的念头,转而将自己的钱拿出来帮助张栓,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小说对以宋老定为代表的自发资本主义思想做了批评,指出只有互助合作才能使广大农民共同富裕。那么,这篇优秀小说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其前前后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 《不能走那条路》 创作 电影文学剧本 两极分化现象 当代文学史 文学生涯 文学作品
下载PDF
与政治缠斗的当代文学——重读李凖的《不能走那条路》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浩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一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与政治任务关系问题,赵树理1951年2月发表《谈“赶任务”》一文,曾劝诫新中国成立后苦于“赶任务”的作家们:抗曰战争在当时是一个长期任务,但每时期仍有每时期不同的任务,例如,救灾、支前、增产等等,把这些任务... 一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与政治任务关系问题,赵树理1951年2月发表《谈“赶任务”》一文,曾劝诫新中国成立后苦于“赶任务”的作家们:抗曰战争在当时是一个长期任务,但每时期仍有每时期不同的任务,例如,救灾、支前、增产等等,把这些任务看成临时而去“赶”是不太妥当的,因这与大任务并不脱离,并不那么“临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赵树理 李準 文学与政治 新中国成立初期 劝诫 《不能走那条路》
原文传递
新中国文学的文化建构——关于《不能走那条路》的发生学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甘浩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共5页
《不能走那条路》是一个应该被新中国文学铭记的文本。它应该被铭记不仅仅在于小说主题突出、形象鲜明、艺术表达准确,是一个成功的文学文本,更在于它是产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史中的有意义的结构',被纳入到构建新中国的历... 《不能走那条路》是一个应该被新中国文学铭记的文本。它应该被铭记不仅仅在于小说主题突出、形象鲜明、艺术表达准确,是一个成功的文学文本,更在于它是产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史中的有意义的结构',被纳入到构建新中国的历史实践中,成为新中国文化政治的一个构成部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不能走那条路》作为新中国文学'一个被挑选的文本',成为左翼文学'秩序'中另一个'艺术经典',为新中国文学建构了一个可供模仿的文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文学 文化建构 《不能走那条路》
原文传递
合作化小说的形式想象与叙事程式——以李凖和《不能走那条路》为例
4
作者 王再兴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3,共6页
“解放”之于农民不仅是历史的,其实也是“形式”的。换句话说,当年向农民提出的“组织起来”,虽然源自一种传统的变工互助的民间经验,它的发展和被中共积极加以引导,则显然是由于它可以成为某些解放想象据以展开的形式基础。倘若... “解放”之于农民不仅是历史的,其实也是“形式”的。换句话说,当年向农民提出的“组织起来”,虽然源自一种传统的变工互助的民间经验,它的发展和被中共积极加以引导,则显然是由于它可以成为某些解放想象据以展开的形式基础。倘若历史化地讨论这种解放的“形式”想象,我们或许会发现,劳动、欲望、个人主义等等,在文学的讲述里曾经呈现过相当缠结的互文关系和某种附生的困境。1953年11月20日,《河南日报》刊登了李辈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走那条路》 叙事程式 想象 小说 合作化 《河南日报》 “形式” 个人主义
原文传递
“不能走那条路”——对当代中国农村政策的文学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云雷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5,共6页
关键词 李准 《不能走那条路》 小说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时代精神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必读书目(共47篇)
6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2期35-35,共1页
1.长篇小说(4部) 柳青:《创业史》,罗广斌等:《红岩》,杨沫:《青春之歌》;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2.中、短篇小说(7篇) 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李准:《不能走那条路》、《耕云记》;茹志鹃:《百合... 1.长篇小说(4部) 柳青:《创业史》,罗广斌等:《红岩》,杨沫:《青春之歌》;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2.中、短篇小说(7篇) 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李准:《不能走那条路》、《耕云记》;茹志鹃:《百合花》;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风筝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读书目 当代文学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不能走那条路》 《青春之歌》 《锻炼锻炼》 《创业史》
下载PDF
革命/现代中国的冲突与融合:当代工农业题材小说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7
作者 廖斌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1949年初期"合作化"运动在当代文学的镜像中,主要有《不能走那条路》、《山乡巨变》、《创业史》、《暴风骤雨》等,它们在"文史互证"和历史的罅隙中,映衬出"合作化"运动的另一图景:在"剪刀差"和工业对农业的汲取后,农村以"反... 1949年初期"合作化"运动在当代文学的镜像中,主要有《不能走那条路》、《山乡巨变》、《创业史》、《暴风骤雨》等,它们在"文史互证"和历史的罅隙中,映衬出"合作化"运动的另一图景:在"剪刀差"和工业对农业的汲取后,农村以"反哺"姿态被置于从属与牺牲的位置,一盘散沙式的农民被合作化浪潮推涌进集体,经济话语逊位于革命话语,农民个体的首创精神与生产、生活自主性受到宰制,特别是农民作为政党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角色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题材 革命话语 政治经济学 冲突与融合 现代中国 《不能走那条路》 小说 代工
原文传递
杂谈李凖和他的书法
8
作者 张瑞田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9年第11期20-21,共2页
作为中国当代有影响的作家,李辈保持了相当旺盛的创作活力,甚至成为我国文坛一个有趣的现象。1953年,李辈在《河南日报》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立刻在文坛引起极大的震动,全国各地有38家报纸转载,《人民日报》转载时还... 作为中国当代有影响的作家,李辈保持了相当旺盛的创作活力,甚至成为我国文坛一个有趣的现象。1953年,李辈在《河南日报》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立刻在文坛引起极大的震动,全国各地有38家报纸转载,《人民日报》转载时还加了编者按,据说,编者按系毛泽东所写。一时间,李辈红极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走那条路》 书法 李凖 杂谈 《河南日报》 《人民日报》 中国当代 短篇小说
原文传递
贵在创新
9
作者 宋知贤 《黄河》 2017年第3期97-98,共2页
最近连续读了张树国同志《闹社》《闹粮》两篇小说,心灵感到震撼和激动。从题目即可看出,小说写的是合作化和三年自然灾害事件。反映合作化和人民公社题材的作品应该说已经很多了,不少作品写得也很成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但由于极... 最近连续读了张树国同志《闹社》《闹粮》两篇小说,心灵感到震撼和激动。从题目即可看出,小说写的是合作化和三年自然灾害事件。反映合作化和人民公社题材的作品应该说已经很多了,不少作品写得也很成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但由于极左思潮等原因,反映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以贫雇农出身的高大全式的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即“一号人物”;反面人物统统是地主或富农,而中农一定是保守落后的被批判对象。影响很大的小说《不能走那条路》虽然主要描写了一个中农形象,但也开辟了批判中农的先河。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时期,有着波浪壮阔的社会运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各种各样性格的人物.而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竟然如此格式化如此“八股”。岂不有点可悲可叹?张树国同志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他大胆地突破了这一巢臼,两篇小说都是以一个中农出身的农村基层干部为主要描写对象。即所谓“一号人物”,突出描写和歌颂了他的优点,同时也写出了他的缺点。这一突破,十分难能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能走那条路》 反面人物 描写对象 文学作品 创新 农村基层干部 灾害事件 人民公社
原文传递
我十七岁嫁到李準家
10
作者 董冰 《书摘》 2006年第8期32-35,共4页
一这年虚岁,五姐十九了,我十七岁。因五姐的对象出门在陕西没有回来,她还没收到红帖子。收罢麦以后,忽然,我的红帖子送来了。我妈吃了一惊,妈整天为五姐的事准备着,都没想过我的事。妈说:“不行,这闺女还小着哩。
关键词 《不能走那条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